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码时间对序列视觉信息整合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任衍具 禤宇明 傅小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77-1080,共4页
本研究采用空白单元格定位任务,探讨序列刺激整合的时间特性。实验1重复前人的实验,验证了时间间隔对整合绩效的影响;实验2系统操纵了对先前刺激的编码时间与时间间隔,结果发现,编码时间越长,记忆的效果越好,虽然会妨碍对随后刺激的知觉... 本研究采用空白单元格定位任务,探讨序列刺激整合的时间特性。实验1重复前人的实验,验证了时间间隔对整合绩效的影响;实验2系统操纵了对先前刺激的编码时间与时间间隔,结果发现,编码时间越长,记忆的效果越好,虽然会妨碍对随后刺激的知觉,但整合绩效越高;而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延长编码时间带来的优势逐渐减弱。结论提示,人们能够整合视觉短时记忆和视知觉的信息,而且这种整合的时间特性不同于知觉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短时记忆 视知觉 空白单元格定位 时间相关模型
下载PDF
三维地质模型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翠英 席天德 +2 位作者 秦志强 王子洪 刘淑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2期27-29,共3页
以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油藏为研究对象 ,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沉积微相、测井曲线二次处理、储层非均质研究、储层动态解释等研究基础上 ,以数据库为支撑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 ,建立了研究区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其成果应用... 以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油藏为研究对象 ,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沉积微相、测井曲线二次处理、储层非均质研究、储层动态解释等研究基础上 ,以数据库为支撑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 ,建立了研究区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其成果应用于油藏的调整井位设计 ,并且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精细数值模拟一体化 ,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濮城油田 应用 油藏描述 流动单元 微构造 油藏开发 油藏精细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可视化健康教育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江红 王玉倩 +1 位作者 谢文悦 周折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24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行胸腔镜手术并行常规护理模式的40例NSCLC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行胸腔镜手术并行可视化健康教育的40例NSCL... 目的:探讨可视化健康教育模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行胸腔镜手术并行常规护理模式的40例NSCLC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行胸腔镜手术并行可视化健康教育的40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时间、心理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吸氧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SCL-90中抑郁、躯体化、强迫、恐怖、精神病症状、焦虑等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可视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中,能有效缩短NSCLC患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健康教育模式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手术 生活质量 心理状况
下载PDF
学习资源语义关联关系及其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鹏飞 余胜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7-104,共8页
学习资源间丰富的关联关系可以实现资源的语义化组织,为智能化、个性化资源推荐提供知识基础,对于增加资源重用性、促进学习资源进化和提升学习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学习资源之间普遍缺乏关联,如何构建资源间语义关联关系是值... 学习资源间丰富的关联关系可以实现资源的语义化组织,为智能化、个性化资源推荐提供知识基础,对于增加资源重用性、促进学习资源进化和提升学习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学习资源之间普遍缺乏关联,如何构建资源间语义关联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的学习对象关系模型如SCORM关系模型、基于教学设计理论和基于修辞结构理论的关系模型都是从单一的维度去描述学习对象间的关系,还未考虑到开放网络环境下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资源组织实际需求,更缺乏可视化的语义关联关系构建平台。该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学习资源间的关联关系构建研究现状基础上,综合考虑开放网络环境下用户实际学习资源关联需求,提出一种学习资源语义关联关系模型,分为两大关系维度:面向结构语义型关系和面向教学语义型关系,共集成了30种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Web可视化的语义关联关系构建平台,并在学习元平台中实现。可视化语义关联关系构建为后续学习资源的快速进化和智能化、个性化资源推荐服务提供一定的语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语义关联关系模型 关系构建 个性化资源推荐 学习元
下载PDF
基于V1细胞特性的边缘检测
5
作者 朱明明 许悦雷 +5 位作者 张旭蕾 马时平 吕超 辛鹏 邹洪中 马红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0-205,共6页
针对均衡边缘检测精度和抗噪性能难度大的问题,借鉴初级视皮层(V1)细胞的动静态感知特性,建立具有方位选择性的V1细胞模型应用于图像边缘检测。采用时空滤波器来模拟简单细胞的感受野,通过使用能量模型和归一化来整合简单细胞的响应得... 针对均衡边缘检测精度和抗噪性能难度大的问题,借鉴初级视皮层(V1)细胞的动静态感知特性,建立具有方位选择性的V1细胞模型应用于图像边缘检测。采用时空滤波器来模拟简单细胞的感受野,通过使用能量模型和归一化来整合简单细胞的响应得到V1细胞模型,从而利用V1细胞静态感知特性来检测自然图像边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V1细胞模型能够基本拟合生物数据,具有生物上的普适性;与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相比,该模型的性能更优,鲁棒性更强。依据生物实验结论来构建生物视觉模型并用于图像处理,对生物视觉和计算机视觉的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视皮层 细胞模型 边缘检测 时空滤波器 感受野 生物视觉
下载PDF
基于相平面图分析的FCM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响应的研究
6
作者 王丹 乔清理 王雅玲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电特性,为视觉假体的研究提供帮助。方法利用Matlab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模型-Fohlmeister-Colman-Miller(FCM)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与计算机仿真,比较其在不同电流刺激下的响应,并用相平面分析方法来分析其动力... 目的研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电特性,为视觉假体的研究提供帮助。方法利用Matlab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模型-Fohlmeister-Colman-Miller(FCM)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与计算机仿真,比较其在不同电流刺激下的响应,并用相平面分析方法来分析其动力学特征。结果 FCM模型产生的动作电位与实验结果相符合,FCM的5种离子通道在一个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作用时间不同,对动作电位形成的影响不同;相平面分析表明,动作电位在各个阶段的变化速度不同,脉冲峰值的大小,不同强度的刺激电流产生的动作电位的脉冲峰值大小不同。结论通过相平面图及其它方法的直观分析,FCM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电刺激具有良好的电生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响应 FCM模型 视觉假体 相平面图
下载PDF
基于视觉词袋模型的亚损伤红细胞识别
7
作者 郑康 袁瑜含 +3 位作者 谷雪莲 鲍睿 郑钰 杨玉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469-474,共6页
根据亚损伤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提出一种自动识别亚损伤红细胞的方法。采用体外循环过程中的血细胞图像,包括2 763张亚损伤红细胞图像和2 507张正常红细胞,利用视觉词袋作为红细胞特征提取方法,分别选用多项核、高斯核、Sigmoid核函数... 根据亚损伤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提出一种自动识别亚损伤红细胞的方法。采用体外循环过程中的血细胞图像,包括2 763张亚损伤红细胞图像和2 507张正常红细胞,利用视觉词袋作为红细胞特征提取方法,分别选用多项核、高斯核、Sigmoid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采用5折交叉验证方法验证方法的性能,并选取精确度、召回率、F1评分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3种不同内核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1.05%±0.82%、94.16%±0.50%、85.60%±0.94%。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有效区别了亚损伤红细胞,为亚致死性损伤检测提供自动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损伤红细胞 视觉词袋模型 支持向量机 自动识别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model for perception of objects and motions
8
作者 YANG WenLu1,2, ZHANG LiQing1 & MA LiBo1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2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35,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6期526-536,共11页
Perception of objects and motions in the visual scene is one of the basic problems in the visual system. There exist 'What' and 'Where' pathways in the superior visual cortex, starting from the simple ... Perception of objects and motions in the visual scene is one of the basic problems in the visual system. There exist 'What' and 'Where' pathways in the superior visual cortex, starting from the simple cells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The former is able to perceive objects such as forms, color, and texture, and the latter perceives 'where', for example, velocity and direction of spatial movement of objects. This paper explores brain-like computational architectures of 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e propose a visual perceptual model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sm for training the perceptual model. The compu- tational model is a three-layer network. The first layer is the input layer which is used to receive the stimuli from natural environments. The second layer is designed for representing the internal neural informati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first layer and the second layer, called the receptive fields of neurons, are self-adaptively learned based on principle of sparse neural representation. To this end, we introduce 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 as the measure of independence between neural responses and derive the learning algorithm based on minimizing the cost funct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rain the basis functions, namely receptive fields, which are localized, oriented, and bandpassed. The resultant receptive fields of neurons in the second layer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resembling that of simple cells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Based on these basis functions, we further construct the third layer for perception of what and where in the superior visual cortex. The proposed model is able to perceive objects and their motions with a high accuracy and strong robustness against additive noise.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in the final section show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perceptual model and high efficiency of the learning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PERCEPTION visual CORTEX computational model RECEPTIVE fields simple cellS complex cellS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对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小鼠视网膜神经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欢粉 魏世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29-334,共6页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小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5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BSS组(20只)和NGF组(20只),取右眼为实验眼.后两组应用MOG35-55多肽加完全弗氏佐...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小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5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BSS组(20只)和NGF组(20只),取右眼为实验眼.后两组应用MOG35-55多肽加完全弗氏佐剂皮下注射建立实验性视神经炎小鼠模型,每天对各组小鼠进行称重及神经功能评分.NGF组和BSS组分别于免疫后的第4天和第10天,对右眼进行玻璃体腔注射3μg/μl NGF或2 μl BSS.分别于免疫当天、免疫后的第7天和免疫后的第14天,对每组小鼠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采用HE染色、LFB染色、Bielschowsky银染分别评估视神经炎性细胞浸润、髓鞘脱失、轴突病理改变;使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对两组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GF组与BSS组小鼠发病时间和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44,P=0.079;t=-2.012,P=0.059).在不同时间点,NGF组和BSS组的f-VE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后的第14天,NGF组f-ERG b波潜伏期较BSS组缩短,振幅较BSS组增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9,P=0.000;t=3.602,P=0.043).LFB染色示,NGF组和BSS组视神经的脱髓鞘面积占横截面比例分别为(31.50±8.72)%、(29.91±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8,P=0.709).TUNEL检测结果示,NGF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指数[(15.18±3.36)%]低于BSS组[(34.14±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0,P=0.000).结论 NGF可以促进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对其视网膜神经组织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脑脊髓炎 自身免疫性 实验性 视神经炎 视觉电生理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基于仿视觉细胞模型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薛小波 郁梅 何美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87,共8页
在观看立体图像时,人类视觉系统(HVS)以人眼视网膜细胞为媒介接收、传输和理解双目信息,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仿视觉细胞模型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SIQA)方法。以视网膜细胞特性为基础,模仿HVS对简单细胞和复杂细胞进行建模;双目信息经简单-... 在观看立体图像时,人类视觉系统(HVS)以人眼视网膜细胞为媒介接收、传输和理解双目信息,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仿视觉细胞模型的立体图像质量评价(SIQA)方法。以视网膜细胞特性为基础,模仿HVS对简单细胞和复杂细胞进行建模;双目信息经简单-复杂细胞模型处理得到双目融合视点图(BFVM)和双目细胞差异图(BCDM),采用多尺度结构相似度(MSSIM)算法分别对原始、失真立体图像的BFVM和BCDM进行双目融合评价(BFQA)和双目立体感评价(BSPA);对BFQA和BSPA的评价值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最终评价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Pearson线性相关系数在0.94以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在0.93以上,该模型符合人眼视觉特性,能够较好地预测立体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立体图像质量评价 人类视觉系统 视觉细胞模型 双目融合 简单-复杂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