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古今医鉴》版本、订补及学术贡献
1
作者 朱克 傅海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古今医鉴》八卷,明代龚信编辑,其子龚廷贤续编,成书于明万历四年(1576),刊刻于万历五年(1577),由周曰校的万卷楼刊刻。此后周庭槐再版刻印,八卷,改书名为《新刊古今医鉴》。周四达又请王肯堂对《古今医鉴》进行校正,以初刻本为底本重... 《古今医鉴》八卷,明代龚信编辑,其子龚廷贤续编,成书于明万历四年(1576),刊刻于万历五年(1577),由周曰校的万卷楼刊刻。此后周庭槐再版刻印,八卷,改书名为《新刊古今医鉴》。周四达又请王肯堂对《古今医鉴》进行校正,以初刻本为底本重新刊刻,名《重刻古今医鉴》,仍为八卷,此本显示出由王肯堂校注修改的痕迹,其成书时间当在初刻本与周庭槐本之后王肯堂十六卷本之前。王肯堂之后又对《古今医鉴》重新进行了全面修订整理,勘误补漏,阐释医理,调整方药,加工润色,并改成十六卷本重新刊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明万历十七年(1589)由叶华生刊印完成《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尚见“姑苏文台沈公本”,是以初刻本为底本刻印的活字本,刻印时间为日本元和年间(1615—1624)。本书对临床各科百余种病证进行阐述,荟萃古今诸家之论,完整保存了确有效验的官府、民间验方及父子二人所创方剂,在诸多方面具有创新,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陶穀《清异录》“茗荈门”茶事考
2
作者 陈功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清异录》为唐、五代至宋初文人陶穀所撰之笔记,记录了唐、五代至宋初之逸闻故实,以及事物的异名及其来历,内容涵盖深广,涉及天文、地理、人事、草木、百虫、装饰、器具、药品、茗荈等方面。其中“茗荈门”所辑录的关于茶汤、茶器、茶... 《清异录》为唐、五代至宋初文人陶穀所撰之笔记,记录了唐、五代至宋初之逸闻故实,以及事物的异名及其来历,内容涵盖深广,涉及天文、地理、人事、草木、百虫、装饰、器具、药品、茗荈等方面。其中“茗荈门”所辑录的关于茶汤、茶器、茶技、品茶、茶之雅称与别称、茶艺与茶戏等方面的记载,颇具特色,是对唐、五代至宋初茶文化的重要补充。对《清异录》“茗荈门”茶事展开研究,不仅可以为唐、五代至宋初茶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丰富茶文化的内容也不无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40年学术推介与办刊理念之辨
3
作者 张净秋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474-485,共12页
1984年,《医古文知识》在广大青年学子和医学工作者对科学与知识的热切期盼中诞生。在其最初发展的22年中,杂志办刊理念从夯实广大从业人员的医古文基础、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逐步转变为宣传中医药知识、熔文史哲医艺于一炉。2006年... 1984年,《医古文知识》在广大青年学子和医学工作者对科学与知识的热切期盼中诞生。在其最初发展的22年中,杂志办刊理念从夯实广大从业人员的医古文基础、提高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逐步转变为宣传中医药知识、熔文史哲医艺于一炉。2006年,杂志更名为《中医药文化》,致力于发展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在杂志社同仁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学界最为重要的学术推介与交流平台之一。杂志介绍宿儒大家的卓越成果,推荐新人的学术力作,联络各个学科专业的杰出学者,擘画医学人文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搭建海内外学界沟通的桥梁纽带,营造融洽、热烈的学术研究氛围。杂志为中医药学术的发展、通识教育与科学普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意义与价值必将铭记在中医药人的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从《医古文知识》到《中医药文化》:笔尖上的40年
4
作者 黄晓华(整理)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5期383-388,共6页
1984年《医古文知识》创刊,2006年更名为《中医药文化》,2024年迎来《中医药文化》创刊40周年。通过与创刊主编段逸山教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创刊背景和创刊初期面临的挑战、期刊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定位和演变,探讨《中医药文化》学术工作... 1984年《医古文知识》创刊,2006年更名为《中医药文化》,2024年迎来《中医药文化》创刊40周年。通过与创刊主编段逸山教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创刊背景和创刊初期面临的挑战、期刊发展过程中内容的定位和演变,探讨《中医药文化》学术工作坊的意义及未来发展策略。段逸山教授对《中医药文化》所取得的各种成绩给予肯定,并对《中医药文化》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
下载PDF
古史辨《静女》公案的再审视
5
作者 季品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本文以《古史辨》第三册《诗经》部分的经典案例——《静女》篇的相关论辩文字为出发点,集中讨论解决《静女》篇公案的三个核心问题。笔者积极汲取古史辨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如“彤”字的语用条件、《诗经》语篇结构与叙述逻辑的关联等;... 本文以《古史辨》第三册《诗经》部分的经典案例——《静女》篇的相关论辩文字为出发点,集中讨论解决《静女》篇公案的三个核心问题。笔者积极汲取古史辨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如“彤”字的语用条件、《诗经》语篇结构与叙述逻辑的关联等;同时尝试结合出土文物,对“彤管”进行名物考证,得出“彤管为笔筒”的新论;进而理顺了《静女》第二、第三章的叙述逻辑。最后,笔者尝试对《静女》本事情境进行了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益骨汤对去卵巢大鼠血清激素及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林 姚新苗 +2 位作者 黄竞 孙庆荣 卢建华 《中医正骨》 2006年第12期8-9,共2页
为观察益骨汤对去卵巢大鼠骨钙素(BGP)、降钙素(CT)及成骨细胞增殖影响。取12周龄Wistar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阳性对照组)、D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A、B、C组行完整双侧卵巢摘除术,D组行假手术,术后... 为观察益骨汤对去卵巢大鼠骨钙素(BGP)、降钙素(CT)及成骨细胞增殖影响。取12周龄Wistar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阳性对照组)、D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A、B、C组行完整双侧卵巢摘除术,D组行假手术,术后常规饲养12周,再分别予以生理盐水、益骨汤水提液、-αD3水溶液及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2周,处死大鼠,取血清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BGP、CT水平;取右胫骨上端做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对成骨细胞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BGP、C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HE染色发现其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表明益骨汤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血清BGP、CT水平,抑制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具有治疗O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
下载PDF
华阳顾氏递传明初“飞瀑连珠”臞仙琴样连珠式琴——概及明“宁衡益潞”王府斫琴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9,165,共14页
明代王府斫琴,世称“宁衡益潞”。宁王琴存世仅孤品“飞瀑连珠”琴。文章由厘清明代王府斫琴总体风格入手,于“飞瀑连珠”琴的器物特点做全面分析。并对明清谱集中有关“连珠琴式”的资料进行梳理,指出存在被称为“臞仙琴样”的特殊连珠... 明代王府斫琴,世称“宁衡益潞”。宁王琴存世仅孤品“飞瀑连珠”琴。文章由厘清明代王府斫琴总体风格入手,于“飞瀑连珠”琴的器物特点做全面分析。并对明清谱集中有关“连珠琴式”的资料进行梳理,指出存在被称为“臞仙琴样”的特殊连珠式,与“飞瀑连珠”琴的形制应有关联。因而此琴即为宁王琴。另外,文章对该器物的承传做了系统考证,由康熙末年开始,先后有辽阳李廷栋、长沙陆长森,光绪年间转归华阳顾氏,历五代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赵谦著述考
8
作者 张明明 丁治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49-755,共7页
赵谦一生著述丰富,其著作多涉及文字、音韵,属浙江道学学系,学术影响很大。以前认为赵氏的著作多已散失,只存《六书本义》《声音文字通》《学范》三种,研究发现其存世著作多达七种,其中《考古续集》藏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古籍... 赵谦一生著述丰富,其著作多涉及文字、音韵,属浙江道学学系,学术影响很大。以前认为赵氏的著作多已散失,只存《六书本义》《声音文字通》《学范》三种,研究发现其存世著作多达七种,其中《考古续集》藏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均不记载。该馆在记录赵氏著作时,混淆了实为一人的赵谦和赵古则。文章对赵氏存的这七种著作进行了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马融《春秋三传异同说》及相关问题探微
9
作者 李小成 《唐都学刊》 2023年第4期5-13,共9页
孔子著《春秋》,经学家为其作传甚多,亦为精湛,东汉通儒马融则另辟蹊径,立足于《左传》,著《春秋三传异同说》。《春秋》三传,鼎足而立,各有偏重,各有特色,马融善于发现问题,于三传之说之外,阐发自己不同观点,也使人们对《春秋》研究有... 孔子著《春秋》,经学家为其作传甚多,亦为精湛,东汉通儒马融则另辟蹊径,立足于《左传》,著《春秋三传异同说》。《春秋》三传,鼎足而立,各有偏重,各有特色,马融善于发现问题,于三传之说之外,阐发自己不同观点,也使人们对《春秋》研究有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唐人顾愔及其《新罗国记》考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33-139,共7页
高丽王朝金富轼《三国史记》曾三次引用《新罗国记》,但皆误题作者为"唐令狐澄",而令狐澄并没有撰写过《新罗国记》,也没有条件撰写。考其致误原因,乃是金富轼误读宋人所编《绀珠集》所致。《新罗国记》是中国的第一部新罗使... 高丽王朝金富轼《三国史记》曾三次引用《新罗国记》,但皆误题作者为"唐令狐澄",而令狐澄并没有撰写过《新罗国记》,也没有条件撰写。考其致误原因,乃是金富轼误读宋人所编《绀珠集》所致。《新罗国记》是中国的第一部新罗使行录,在中外交流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真正作者是顾愔。《新罗国记》散亡于南宋建立之年(1127)至绍兴十二年(1142)之间。考各书所引,可辑得佚文四则。顾愔生卒年不详,各书皆不载其家世与籍贯。经考证,知与大诗人顾况为从兄弟关系,是苏州海盐县横山(今属浙江)人。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曾作为副使出使新罗,其从弟顾况为作《送从兄使新罗》一诗。顾愔所任本官不可考(疑为"从事"一职),所知者是出使期间曾兼侍御史(一说"监察御史")一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汉魏屈原论争背后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玉纯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4-107,116,共5页
汉魏时期,学者们出于各人不同的立场和时代观念,对屈原的评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即选取有代表性的学者如贾谊、司马迁、扬雄、王逸、刘勰等人的观点分为三类。透过屈原评论由极度的推崇转向贬责、再到中和的赞赏这一曲折转变,看汉... 汉魏时期,学者们出于各人不同的立场和时代观念,对屈原的评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即选取有代表性的学者如贾谊、司马迁、扬雄、王逸、刘勰等人的观点分为三类。透过屈原评论由极度的推崇转向贬责、再到中和的赞赏这一曲折转变,看汉魏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以及在时代大观念下,文学理论受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治疗心悸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耀钵 郭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8-43,共6页
目的总结古今名医治疗心悸病方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心悸病提供参考。方法查找《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历代医家治疗心悸怔忡的有效经验方,采用Excel2013建立处方用药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3.0... 目的总结古今名医治疗心悸病方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心悸病提供参考。方法查找《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历代医家治疗心悸怔忡的有效经验方,采用Excel2013建立处方用药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3.0、Cytoscape3.7.2软件进行用药频次分析、药物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研究治疗心悸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207首处方,涉及中药275味(含建曲、沉香曲、半夏曲、神曲、六曲5味曲制类中药),用频次≥27的中药共20味,主要有当归、炙甘草、麦冬、生地黄、炒酸枣仁等,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咸为主,归经以五脏为主,功效类别频次前5类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关联规则分析提示“生地黄-麦冬”“桂枝-炙甘草”“麦冬-五味子”“当归-生地黄”“当归-炙甘草”为常用药对。结论《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心悸怔忡卷》历代医家治疗心悸病用药以育阴清热、养血安神为主,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脉诊医籍文献计量分析
13
作者 林东飞 王晰 +1 位作者 李宗友 尹仁芳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3期83-89,共7页
目的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中医脉诊医籍为研究范围,梳理近30年与脉诊医籍相关的文献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述。方法通过Excel进行脉诊医籍研究数量统计,基于CiteSpace6.1.R3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分析。结果在332种脉... 目的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中医脉诊医籍为研究范围,梳理近30年与脉诊医籍相关的文献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述。方法通过Excel进行脉诊医籍研究数量统计,基于CiteSpace6.1.R3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分析。结果在332种脉诊医籍中,学者挖掘研究的医籍62种,其中1911年以前(含1911年)的脉诊古籍有50种,研究1912-1949年的脉诊医籍有12种;未有相关研究古籍270种。主要的研究作者有滕晶、孙冰、张丽等;主要的研究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脉诊医籍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围绕王叔和《脉经》、李延昰《脉诀汇辨》、李时珍《濒湖脉学》、郭元峰《脉如》、黄宫绣《脉理求真》、周学霆《三指禅》、余显廷《脉理存真》、周学海《周氏脉学四种》展开。结论建议医学生学习《濒湖脉学》和《三指禅》等脉学专书;建议研究者学习《脉经》;建议临床从业者学习《脉诀汇辨》等清代之后的脉诊古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元中后期吴中五家诗文集汇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树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1-67,共7页
元代中后期,吴中地区崛起一批文人,他们的诗文创作,在当时中国文坛独领风骚,影响延及明初。本文对朱德润、杨翮、郭翼、顾瑛、许恕等五家诗文集,就它们的文献价值,版本源流,分别进行了系统考证。
关键词
下载PDF
论医古文语言的美感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51-53,共3页
医古文是用文言写成的古代医药文献 ,医古文语言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话语系统 ,不仅孕大含深 ,而且气韵生动 ,多种美感纷呈。可以从情致美、典雅美、辩证美。
关键词
下载PDF
汉代的易学与史学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涛 袁江玉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1期7-14,共8页
两汉时期,我国传统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辉煌成就。与此同时,易学也得到迅速发展,并对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陆贾、司马迁、班固、荀悦等著名史家深受易学的启迪和濡染,其史学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易学思想。汉代易学的发... 两汉时期,我国传统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辉煌成就。与此同时,易学也得到迅速发展,并对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陆贾、司马迁、班固、荀悦等著名史家深受易学的启迪和濡染,其史学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易学思想。汉代易学的发展为史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而史学的发展又促进了易学思想的广泛传播。易学与史学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推动汉代学术不断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双固一通”艾灸法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海马BDNF和NT-3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林 向婷 +2 位作者 王天沛 胡霞 唐宏图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5期612-617,共6页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艾灸法对糖尿病DM 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糖及海马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蛋白的影响。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5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艾灸法对糖尿病DM 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糖及海马中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蛋白的影响。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每组15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B组为DM模型组,造模后不行艾灸干预;C组为DM艾灸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灸;D组为DPN模型组,造模后不行艾灸干预;E组为DPN艾灸治疗组,采用艾条悬灸。于造模后72 h、4周治疗结束后和8周治疗结束后空腹尾静脉采血测血糖,于4周治疗结束后和8周治疗结束后,用免疫组化试验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BDNF和N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组、D组与A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大鼠血糖水平降低(P<0.05);E组与D组比较,大鼠血糖水平降低(P<0.05)。B组、D组大鼠海马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较A组明显减少(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与D组比较,E组大鼠BDNF及NT-3免疫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双固一通”艾灸法不仅可以起到明显的降糖效果,还可通过影响BDNF和NT-3蛋白的产生,保护糖尿病大鼠的感觉神经元,并对糖尿病及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尿
下载PDF
益骨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雌激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叶蕾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4期3726-3728,共3页
目的探讨益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对血清雌激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60例PM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及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观察组联... 目的探讨益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对血清雌激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60例PM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及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益骨汤,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非优势侧股骨近端(NDPF)及腰椎(L2~4)]、血清雌二醇(E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DPF及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742±0.052)、(0.738±0.064)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97±0.071)、(0.702±0.073)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2为(49.78±3.5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04±2.8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分别为(31.11±10.52)、(22.42±6.1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72±13.94)、(29.46±7.2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骨汤治疗绝经后PMOP患者可有效提高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增加骨密度,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6
下载PDF
顾植山谈“补土派” 被引量:10
19
作者 老膺荣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
李东垣是"补土派"的创始人。后学对其建立的学说多归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一端,而对东垣当时经历金元之交"壬辰大疫"这一因素的影响缺乏进行系统深入的专业探讨。顾植山教授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的视角,... 李东垣是"补土派"的创始人。后学对其建立的学说多归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一端,而对东垣当时经历金元之交"壬辰大疫"这一因素的影响缺乏进行系统深入的专业探讨。顾植山教授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的视角,对东垣重视脾胃、强调补土的学术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学术脉络、运气条件,流派发展等多个维度对"补土派"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顾植山指出:李东垣所经历的"三年化疫"所化的大疫为土疫,当时的大司天是寒湿,其遇到的疫病病机多属脾胃内伤。李东垣根据运气特点,抓住脾胃病机进行治疗,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顾植山认为:对古代学术流派的研究,要重视与五运六气的关系,不同的运气条件产生不同的疾病,造成不同的学术主张和学术流派。学术流派的传承,最终要完成其历史使命——融入主流学术中去,提升中医的整体学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下载PDF
《古今医鉴》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威 屈伸 +1 位作者 于峥 杜松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第5期57-61,共5页
《古今医鉴》为一部切合实用的明代综合性医著,龚信纂集,龚廷贤续编,王肯堂校补。本书汇集诸家之论,博采众长,总论脉法、病机、药性、运气,分论内、外、妇、儿各科百余种病症,具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古今医鉴》重视脉法、运气,提倡辨病... 《古今医鉴》为一部切合实用的明代综合性医著,龚信纂集,龚廷贤续编,王肯堂校补。本书汇集诸家之论,博采众长,总论脉法、病机、药性、运气,分论内、外、妇、儿各科百余种病症,具较高临床参考价值。《古今医鉴》重视脉法、运气,提倡辨病以六脉、八要为纲,调治情志以诸气为法,外治杂病推崇熏法。龚氏父子推崇明医,批判庸医,对现今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