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坡头油蒿和柠条叶片δ^13C和N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赵良菊 肖洪浪 +1 位作者 刘晓宏 陈克龙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213-219,共7页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人工固沙区油蒿和柠条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和N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蒿和柠条叶片△和N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方式下,两种植物的△与N含量在不同月份之间...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人工固沙区油蒿和柠条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和N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蒿和柠条叶片△和N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方式下,两种植物的△与N含量在不同月份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油蒿叶片△极显著高于柠条的:在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蒿单种下△显著高于混种,柠条则反之。油蒿叶片N含量极显著低于柠条的:不同种植方式下柠条叶片N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单种油蒿叶片N含量则显著低于混种。在△与N含量的关系中,柠条叶片△与N在两种生境、单种和混种下均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柠条叶片N含量可以作为其△的替代指标;而油蒿叶片△与N在单种下为正相关,混种及两种生境分别呈不显著正相关及弱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植物叶片△与N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关系在不同微生境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坡头 ^叶片δ^13c 叶片N含量 油蒿 柠条 季节变化特征 植物叶片 N含量 ^Δ^13c 碳同位素分辨率
下载PDF
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δ^13C组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文强 罗格平 +2 位作者 陈曦 冯异星 李超凡 《同位素》 CAS 2016年第3期140-145,共6页
本文选择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土壤有机碳(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三工河流域降雨量在300mm以下的采样点,SOCδ^(13)C值随降... 本文选择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土壤有机碳(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三工河流域降雨量在300mm以下的采样点,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R2=0.97),而降雨量在300mm^500mm的采样点,δ^(13)C值随降雨量变化不明显(R2=0.04);三工河流域纯C3植物采样点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呈现明显的富集效应,即土壤剖面下层δ^(13)C值大于上层,其平均差值为1.01‰,与其他相关区域研究结果一致;而沙质荒漠和土质荒漠采样点剖面下层与上层SOCδ^(13)C平均差值为4.33‰,其变化趋势与纯C3植物采样点相反,且其表层δ^(13)C值接近C4植物来源,底层接近C3植物来源,推断其地上历史植被可能经历了由C3到C4的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δ^13c c3和c4植物 ^δ^13c富集效应 三工河流域
下载PDF
喀斯特峡谷区常见植物叶片δ^13C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杜雪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885-2893,共9页
通过对贵州花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区4种典型石漠化植物群落中11种常见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测定,研究了各植物种对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厚度)的响应,分析了石漠化梯度中不同土层... 通过对贵州花江峡谷喀斯特石漠化区4种典型石漠化植物群落中11种常见植物种叶片的δ13C值测定,研究了各植物种对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厚度)的响应,分析了石漠化梯度中不同土层土壤储水量、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有机质、年均气温、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梯度变化与植物叶片δ13C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δ13C值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随环境水分好转呈下降趋势,即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也有部分物种呈稳定不变或逆势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的主导因子是土层储水量;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野桐(Mallotus japonicus var.floccosus)的主导因子是土壤厚度;肾蕨、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主导因子是光照强度;而广西密花树(Rapanea kwangsiensis)、圆叶乌桕(Sapium rot undifolium)和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则分辨不出主导因子,即环境影响因素更为综合.总体而言,叶片高δ13C值是对低水分、高光、低资源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喀斯特石漠化 土壤储水量 大气相对湿度 光照强度 土壤厚度 主导因子
下载PDF
新疆罗布泊地区近160年来红柳沙包沉积纹层δ^13C与气候重建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元杰 王晓毅 +1 位作者 夏训诚 李雪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红柳沙包具有准确的计年和很强的环境信息储存功能,可以用来恢复数百年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发现,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红柳落叶δ^(13)C序列高频变化受多个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重建的罗布泊地区1839年以来的年平均气温、8~10月... 红柳沙包具有准确的计年和很强的环境信息储存功能,可以用来恢复数百年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发现,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红柳落叶δ^(13)C序列高频变化受多个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重建的罗布泊地区1839年以来的年平均气温、8~10月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及4~5月平均风速,较好地反映了该地区168年来的气候变化。对红柳落叶δ^(13)C高频变化序列的功率谱分析发现,δ^(13)C序列含有显著的42.0a,10.5a,8.4a,4.0a,3.7a和2.9a等准变化周期,其中,准10.5a周期与太阳黑子约11.0a的活动周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柳沙包 ^Δ^13c 气候变化 罗布泊
下载PDF
针对IPCC评估报告中海洋碳循环的疑问--δ^13C收支平衡法的验证 被引量:8
5
作者 姜爱军 陈中笑 +3 位作者 任慧军 程军 加藤喜久雄 大森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6期369-375,共7页
通过对比IPCC历次评估报告中全球碳循环的收支发现,尽管评估报告在估算各主要碳库及其间的通量时差别不大,但表层至中深层海水间溶解无机碳通量却存在巨大差异。利用δ13C的收支平衡检验了这一通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IPCC 1996年和200... 通过对比IPCC历次评估报告中全球碳循环的收支发现,尽管评估报告在估算各主要碳库及其间的通量时差别不大,但表层至中深层海水间溶解无机碳通量却存在巨大差异。利用δ13C的收支平衡检验了这一通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IPCC 1996年和2007年评估报告对此通量估计过大,而1990年和2001年评估报告估计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c02收支 ^Δ^13c 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云南白水台现代钙华δ^13C的季节和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海龙 刘再华 +4 位作者 吕保樱 叶文炳 刘香玲 曾成 王海静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5-320,共6页
对云南白水台引水渠道中钙华沉积的δ13C值分析发现,白水台引水渠道中钙华δ13C值与降雨量有着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为下一步利用当地古钙华的δ13C数据重建古降水量提供了实验与理论基础。而造成雨季钙华δ13C值偏负的原因是... 对云南白水台引水渠道中钙华沉积的δ13C值分析发现,白水台引水渠道中钙华δ13C值与降雨量有着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为下一步利用当地古钙华的δ13C数据重建古降水量提供了实验与理论基础。而造成雨季钙华δ13C值偏负的原因是雨后形成的低δ13C值的坡面流对高δ13C值的渠道水的稀释效应,降低了渠道水的δ13C值。水中贫13C的CO2逸出至大气是下游方向钙华δ13C偏正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 ^Δ^13c 时空变化 稀释效应 cO2逸出 云南白水台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δ^13C组成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石伟琦 王国安 +1 位作者 张俊伶 李晓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0-575,共6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和Glomus claroidum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δ^(13)C组成和气体交换的影响。羊草生长45、60和75d的测定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能提高羊草的含磷量和植株叶...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和Glomus claroidum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δ^(13)C组成和气体交换的影响。羊草生长45、60和75d的测定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能提高羊草的含磷量和植株叶片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但对植株内在水分利用效率和δ^(13)C值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羊草 ^Δ^13c 气孔导度 光合速率
下载PDF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土壤含水量与植物叶片δ^13C关系的对比研究--以贵州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葛永罡 王世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通过测定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内不同背景区(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土壤的含水量以及16种植物叶片的δ13C值,比较了不同背景区从退化生态到非退化生态过程中各样地之间,以及石漠化和土山样地不同坡位之间土壤含水量与植物叶片δ13C值的... 通过测定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内不同背景区(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土壤的含水量以及16种植物叶片的δ13C值,比较了不同背景区从退化生态到非退化生态过程中各样地之间,以及石漠化和土山样地不同坡位之间土壤含水量与植物叶片δ13C值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喀斯特背景区还是非喀斯特背景区从退化到非退化的过程中,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逐渐增大,植物叶片的δ13C值与土壤含水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土壤含水量越大,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就越低;而从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与植物叶片δ13C值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石漠化样地植物叶片δ13C值并不随坡位土壤含水量的不同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而坡位自上而下土山样地植物叶片的δ13C值则表现出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逐渐趋负。这些研究结果均反映了植物叶片的δ13C值对不同生境土壤水分条件的适应机制,其中石漠化样地上的植物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最迅速和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δ^13c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含水量 喀斯特区 非喀斯特区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植被δ^13C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9
作者 周咏春 程希雷 +1 位作者 樊江文 徐新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278,284,共7页
为了探明内蒙古草地植物叶片δ13C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于植物生长最旺盛的8月,在内蒙古共采集来自47个样地的126个C3植物样品,利用GPS记录每个样地的地理参数,并从全国陆地生态信息气象栅格数据库中提取每个样地的气象信息... 为了探明内蒙古草地植物叶片δ13C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于植物生长最旺盛的8月,在内蒙古共采集来自47个样地的126个C3植物样品,利用GPS记录每个样地的地理参数,并从全国陆地生态信息气象栅格数据库中提取每个样地的气象信息,在实验室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叶片13C/12C.研究发现,C3植物叶片δ13C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随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降水和大气压强与叶片δ13C显著负相关,它们共同决定了叶片δ13C的空间格局,其中水分是主导因素;温度对叶片δ13C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δ^13c 草地 c3植物 空间格局 气候因子 内蒙古
下载PDF
喀斯特小流域内不同背景区植物解剖结构与植物叶片δ^13C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葛永罡 王世杰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6,共11页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的方法测量了生长在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内不同背景区(喀斯特与非喀斯特)11种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比较了不同背景区整体植物以及各样地之间相同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与其δ13C值的相关关系。研究... 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的方法测量了生长在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内不同背景区(喀斯特与非喀斯特)11种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比较了不同背景区整体植物以及各样地之间相同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与其δ13C值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所有植物从非退化到退化过程中的叶片解剖结构与δ13C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喀斯特背景区的竹叶椒和小叶鼠李,非喀斯特背景区的粉枝莓、油茶和构树的叶片解剖结构与δ13C值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喀斯特背景区与非喀斯特背景区植物具有比较一致的变化趋势,而生长在两背景区的同种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和δ13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在本研究小流域内,由于光、热、水、气等外部影响因素的一致性,不同背景区从非退化样地到退化样地的发展过程中,植物叶片的解剖形态特征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而产生了相同的响应趋势,这些响应变化均与植物叶片的δ13C值具有正相关关系,尤其是石漠化样地上的植物叶片解剖形态特征以及其δ13C值对生境条件的响应是最迅速和最敏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δ^13c 水分利用效率(WUE) 叶片解剖特征 喀斯特与非喀斯特背景
下载PDF
太湖3个典型水域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晓玲 徐东坡 +2 位作者 刘凯 段金荣 施炜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5-931,共7页
运用稳定性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红鳍原鲌δ13C和δ15N值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贡湖湾、鲤山湾和东太湖3个典型水域的红鳍原鲌食性差异.结果显示,红鳍原鲌的δ13C值与体长、δ15N值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大个体的红鳍原鲌(体长>138 mm)... 运用稳定性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红鳍原鲌δ13C和δ15N值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贡湖湾、鲤山湾和东太湖3个典型水域的红鳍原鲌食性差异.结果显示,红鳍原鲌的δ13C值与体长、δ15N值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大个体的红鳍原鲌(体长>138 mm)δ13C值和营养级显著高于小个体红鳍原鲌(体长<138 mm),表明红鳍原鲌在生长过程中随着口裂的增大和捕食能力的加强发生了食性转变现象:食物来源由小型浮游动物向鱼类转变.红鳍原鲌的δ13C在3个水域中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太湖(-25.17‰±2.56‰)作为养殖活动影响区均显著低于贡湖湾(-23.11‰±1.05‰)和鲤山湾(-22.73‰±1.31‰),而且个体普遍偏小,说明红鳍原鲌种群分布可能存在一定的区域性,会根据栖息环境选择食物来源.红鳍原鲌在高浓度蓝藻的环境下,偏向摄食较大个体的动物性饵料,减轻对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间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另外,还讨论了红鳍原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其资源保护和合理配置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红鳍原鲌 ^Δ^13c ^δ^15N 体长 营养级位置
下载PDF
不同种源杉木树轮α纤维素δ^13C对年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小英 段爱国 +2 位作者 张建国 张雄清 朱安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8,共10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地理种源杉木α纤维素中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杉木树轮δ^13C的主导气候因子,解释不同种源差异性响应,为种源层面上区域杉木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柳州的杉木试验林场... [目的]通过对不同地理种源杉木α纤维素中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杉木树轮δ^13C的主导气候因子,解释不同种源差异性响应,为种源层面上区域杉木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柳州的杉木试验林场的30个种源为研究材料,提取并测量α纤维素中δ^13C,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杉木树轮δ^13C与当年、前1年、前2年的降水、平均温度、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及湿润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种源杉木(1987-2013)树轮δ^13C值的变幅为-20.997‰^-25.910‰,表现出较强的一阶自相关,相关系数为0.181~0.866。大部分种源杉木树轮的δ^13C与平均温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日照时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降水及湿润度指数的相关性不统一。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30个杉木种源中有26个种源与当年最小相对湿度呈线性关系。[结论]最小相对湿度是影响不同种源杉木树轮α纤维素中δ^13C的主导气候因子,而对降水的依赖性很小。杉木不同种源树轮δ^13C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研究有效的填补了种源层面上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响应研究的不足,也为杉木培育及经营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种源 树轮 α纤维素 ^Δ^13c 气候因子
下载PDF
滨海盐生植物叶片δ^13C与主要养分元素化学计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大娟 刘秋蓉 +3 位作者 Liliann Zou 葛之葳 薛建辉 彭思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15-2224,共10页
高盐环境与土壤贫瘠成为限制滨海湿地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盐分稀释(salt-dilution)与盐分抵御(salt-exclusion)为盐生植物普遍的两种适生策略,这些策略影响植物水分与养分利用效率的权衡过程。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常见稀盐盐生植物、拒... 高盐环境与土壤贫瘠成为限制滨海湿地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盐分稀释(salt-dilution)与盐分抵御(salt-exclusion)为盐生植物普遍的两种适生策略,这些策略影响植物水分与养分利用效率的权衡过程。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常见稀盐盐生植物、拒盐盐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滨海湿地不同盐生植物叶片δ13C(水分利用效率的直接反映参数),与主要养分元素(N、P、K)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以揭示不同盐生植物养分利用策略及养分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权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湿地盐生植物叶片N/P为15.3,较全球陆生植物平均值低,表现出N、P共同限制特征。两种盐生植物叶片δ^13C与N、P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盐生植物采取N、P光合相关型策略适应不良环境。拒盐盐生植物叶片δ^13C与K+正相关,采取K+渗透调节相关型策略,以减小细胞渗透势、增加水分吸收,减轻植物体内盐分毒害。两种不同耐盐型植物δ^13C与C/N成反比,表明植物采取扩大水分利用效率以代偿减小的N利用率策略。稀盐盐生植物δ^13C与C/P成反比,且叶片P含量较高,表明植物可以提高P利用率以增大低水分利用率环境下的C合成和生物量。研究可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 叶片养分元素 水分利用效率 稀盐盐生植物 拒盐盐生植物
下载PDF
荒漠植物红砂叶片δ^13C值与生理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33
14
作者 马剑英 陈发虎 +3 位作者 夏敦胜 孙惠玲 段争虎 王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6-1171,共6页
红砂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的主要优势种,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测定我国境内红砂主要分布区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叶片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叶片氮磷钾含量、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 红砂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荒漠植被的主要优势种,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测定我国境内红砂主要分布区21个自然种群407个植株叶片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叶片氮磷钾含量、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了不同自然种群红砂叶片δ13C值与相关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红砂叶片钾含量、叶片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均对δ13C值有显著影响(P<0.001),其中叶片钾含量的影响最大(r=0.793),叶片含水量次之(r=-0.786).说明叶片的δ13C值可以反映植物的水分亏缺程度;不同种群间植物δ13C的丰度差异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状况;在干旱条件下,红砂叶片气孔导度的变化是影响其δ13C值随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值 生理指标 气孔导度 红砂
下载PDF
滇池的富营养化过程:来自结合态脂肪酸C16:0δ^13C的证据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丽芳 熊永强 +2 位作者 吴丰昌 房吉敦 李芸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4,共9页
以云贵高原浅水湖泊滇池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湖心一个63cm柱状沉积物中δ13Corg、δ13N、C/N比值和TOC含量测定的基础上,以近现代沉积物有机质中结合态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结果为主要的讨论对象,并与相应游离态脂肪酸的组成... 以云贵高原浅水湖泊滇池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湖心一个63cm柱状沉积物中δ13Corg、δ13N、C/N比值和TOC含量测定的基础上,以近现代沉积物有机质中结合态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结果为主要的讨论对象,并与相应游离态脂肪酸的组成及碳同位素值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近二百年来滇池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基本参数变化按沉积深度可以划分成三个主要阶段,其中20cm至表层段,δ13N、TOC显著增大,与该时期湖泊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结合态脂肪酸总含量为38.5-209.6μg/g,游离态脂肪酸总含量为12.0-318.1μg/g,都在表层段20cm出现迅速增加的趋势;利用脂肪酸单体分子组合CPIA、∑C20-/∑C21+、TARFA、C18:1w7/C18:1w9、(i-C15:0+a-C15:0)/nC15:0比值的特征变化,表明其以内源的浮游生物和细菌输入为主,内源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加剧.相比游离态脂肪酸,滇池沉积物中的结合态脂肪酸具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正反异构脂肪酸,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抵抗早期化学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结合态脂肪酸中C16:0的δ13C变化较好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加剧,可作为反映湖泊重富营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δ~13c 结合态类脂物 富营养化 湖相沉积物 滇池
下载PDF
贵州茂兰板寨水域水生植物δ^13C特征及光合作用固定HCO3^-碳量估算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瑞 于奭 +3 位作者 孙平安 何师意 原雅琼 熊志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6,共8页
为研究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对岩溶碳汇的贡献,选取板寨河水域为研究区,分冬季和夏季测定典型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以及各采样点水生植物碳同位素组成(δ13 C值),并利用水生植物稳定碳同位素与碳酸酐酶间的关系建立的二端元模型,估算板寨河水生... 为研究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对岩溶碳汇的贡献,选取板寨河水域为研究区,分冬季和夏季测定典型水生植物的生物量以及各采样点水生植物碳同位素组成(δ13 C值),并利用水生植物稳定碳同位素与碳酸酐酶间的关系建立的二端元模型,估算板寨河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固碳量。结果发现夏季生物量小于冬季生物量,水生植物的δ13 C值变化在-35.45‰^-24.62‰之间,其中挺水植物的δ13 C值最大,平均为-27.89‰,其次为沉水植物,平均为-29.96‰。浮水植物的δ13 C值最低,平均为-32‰,受流速、CO2浓度、光合途径等影响引起同种水生植物间同位素差异。水域水生植物固定下的HCO-3碳量为19.52tc/(a.km2),其利用HCO-3作为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比例平均为47.84%,显示出巨大的固碳潜力,是全球岩溶碳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固碳量 ^δ^13 c特征 溶解无机碳 碳汇
下载PDF
獐子岛岩相潮间带大型海藻有机碳含量及δ^13C值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靖凡 蔡恒江 +4 位作者 赵玥茹 陈文翰 胡思琪 刘远 刘长发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5,共10页
为研究岩相潮间带大型海藻有机碳含量及δ^13C值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于2016年11月(秋)和2017年2月(冬)、5月(春)、8月(夏)对獐子岛岩相潮间带(39°01′E,122°43′N)的大型海藻进行调查,并对其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进行分析。... 为研究岩相潮间带大型海藻有机碳含量及δ^13C值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于2016年11月(秋)和2017年2月(冬)、5月(春)、8月(夏)对獐子岛岩相潮间带(39°01′E,122°43′N)的大型海藻进行调查,并对其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海藻3门49种,其中红藻门24种,占总数的48.98%;褐藻门17种,占总数的34.69%;绿藻门8种,占总数的16.33%。大型海藻种类数为春季(35种)>冬季(24种)=夏季(24种)>秋季(23种)。不同种类海藻体内的有机碳含量为15.54%~35.03%,δ^13C值在–33.42‰~–7.43‰之间变动。不同季节海藻体内有机碳含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δ^13C值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种类 季节变化 有机碳 ^δ^13c
下载PDF
Foliar δ^13C Value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Semi-arid Plants in Horqin Sandy Land, China
18
作者 Na ZHANG Deming JIANG +1 位作者 Alamusa Yongjiao HA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3期458-463,共6页
Water was a key factor restricting the plantation in sandy areas. Foliar δ^(13)C value regarded as an indicator of longterm water use efficiency(WUE) of plants was generally used to evaluate the adaptability of plant... Water was a key factor restricting the plantation in sandy areas. Foliar δ^(13)C value regarded as an indicator of longterm water use efficiency(WUE) of plants was generally used to evaluate the adaptability of plants to arid and semi-arid environment. In Horqin sandy land of China, the foliar δ^(13)C values of 114 species in 35 families naturally growing in the area, and 15 species of sand-fixing trees and shrub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in 201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97 species in all 114 species were C_3 plants and only 17 species were C_4 plants. Most C_4 plants belonged to Gramineae family. The foliar δ^(13)C value of C_3 plants was between -25.000 and -31.075‰ with an average of-28.226‰, while those of C_4 plants between -12.578 and -16.334‰, with an average of -13.678‰. The δ^(13)C values of mature leaves collected in August were averagely 0.85‰ less than that of juvenile leaves collected in June. The foliar δ^(13)C values and WUE of 15 sand-fixing tree species in Horqin sandy land ranked in the order as: S.vulgaris >H.rhamnoides >C.ovata >P.mongolica >T.chinensis >R.typhina >S.matsudana >E.angustifolia >U.pumila >S.gordejevii >X.sorbifolia >C.microphylla >H.fruticosum >C.korshinskii >E.bungean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ARID area FOLIAR ^Δ^13c value Water use efficiency Horqin SANDY land
下载PDF
New palaeoclimatic insights on the Late Cretaceous environments of Mongolia based on the isotope data (δ^13C,δ^18O) of dinosaur eggshells and pedogenic carbonates from Bayn Dzak section
19
作者 S.V.Naugolnykh V.N.Kuleshov 《Global Geology》 2020年第4期199-213,共15页
Isotopic data obtained from the dinosaur eggshells and pedogenic nodules(pedonodules)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palaeoclimatology.The material studied originated from the Bayn Dzak locality,Southern Gobi Aimak,Mongol... Isotopic data obtained from the dinosaur eggshells and pedogenic nodules(pedonodules)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palaeoclimatology.The material studied originated from the Bayn Dzak locality,Southern Gobi Aimak,Mongolia,having Late Cretaceous(Campanian)age.Stratigraphically the Bayn Dzak locality belongs to the Djadokhta Formation.All the present data(lithology,type of paleosols,FPS-profiles,geochemistry),and the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ected samples show unequivocally that the environments of the Bayn Dzak area in Late Cretaceous(Campanian)time were warm to summer-hot,seasonally dry.Wet seasons(most probably,which took place in the winter time)were not longer than two months with not more than 400 mm precipitation per year.The distribution of isotope data in the dinosaur eggshells show the main relation,which is the dependence ofδ^13C andδ^18O values,i.e.specimens with heavy carbon isotope ratios are characterized by lighter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and conversely.Thus,theδ^13C andδ^18O values of the dinosaur eggshells display a clear positive correlation.It may be consequent both with the difference of the isotope composition of diet of the egg-lying animals modified by physicochemical isotope fractionation due to metabolism and changes in the isotope environment,and/or diagenetic alteration of the eggshell carbonate.Obtained isotopic data on the studied dinosaur eggshell fragments and the soil carbonates lend support to our assumption that diagenesis did not play significant role in changing the isotopic values.The distribution ofδ^13C andδ^18O values in eggshells and in pedogenic carbonates shows the visible opposite depend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taceous Mongolia PALAEOcLIMATE ^Δ^13c ^Δ^18O dinosaurs EGGSHELLS pedonodules paleosoils FPS-profiles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全球Meta分析
20
作者 张莉莉 叶志成 +3 位作者 廖凯华 朱青 赖晓明 郭长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12-5421,共10页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是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进而影响群落组成乃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分利用效率作为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调节水分生理过程的指标,是联系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关系...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是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这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进而影响群落组成乃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分利用效率作为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调节水分生理过程的指标,是联系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水循环关系的关键,反映了植被生态系统对立地环境快速调整和资源变化的适应策略,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点。植物叶片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是反映植物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但全球气候变暖对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争议。该研究利用Meta分析整合全球范围内51份相关研究文献中的371组数据,较为系统地评估模拟增温对植物叶片δ^(13)C及其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增温能够使叶片δ^(13)C值显著升高0.6%(P<0.001),同时对叶片呼吸速率R_(d)、气孔导度G_(s)、净光合作用速率P_(n)、碳C的效应值分别为0.237、0.062、-0.140、-0.019 (P<0.05)。模拟增温处理在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提高了叶片呼吸速率(R_(d)),导致光合产物不断被消耗、叶片碳(C)降低,最终使叶片P_(n)降低并且叶片δ^(13)C产生富集现象。通过进一步对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叶片δ^(13)C值对增温的响应主要受增温时间、高程和年均气温等控制(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1.00、0.97和0.92)。另外,模拟增温时选用不同的增温模式对叶片δ^(13)C值也具有显著不同的影响,采用红外线加热、土柱置换和电缆增温等方法对叶片δ^(13)C值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70、0.44和0.35),而采用遮阳屏与开顶箱增温等方法具有负向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17和-0.09)。研究结论对于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水分利用的响应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植物生长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叶片δ^(13)c META分析 气孔导度 呼吸速率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