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主导”与“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
何兰芝
姜国俊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2
|
伦理性的“主体”——论伊格尔顿对拉康思想汲取与转换 |
王健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5 |
3
|
|
3
|
“主体”认知发展与德育范式转换探析 |
王晓丽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4
|
从“以人为本”看课堂“主体” |
臧恩钰
曲国庆
|
《辽宁高职学报》
|
2005 |
1
|
|
5
|
教人至难 必尽人之材——论美声“主体”教学方法对个性化“客体”的作用与反作用 |
郑路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09 |
2
|
|
6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
倪志安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7
|
作文讲评课要关注“主体”发展——李镇西老师作文讲评课的启示 |
孟凡军
|
《语文教学之友》
|
2010 |
3
|
|
8
|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体”作用 |
胡春桂
|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2005 |
1
|
|
9
|
教育:从“主体”到“人”之超越——兼论“教育回归生活” |
谢镒逊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0
|
文学的原住民与原住民的文学──从“异己”到“主体” |
陈昭瑛
|
《华文文学》
|
2013 |
0 |
|
11
|
改革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浅谈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和“主体”问题 |
王细娇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2
|
“主体”重塑之路:电影《大都会》的列维纳斯式解读 |
何文玉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3
|
乡村观察手记(二十七) 基层民主进程中的“主导”与“主体” |
赵树凯
|
《中国发展观察》
|
2007 |
0 |
|
14
|
激情与智慧在“主体”中迸发——一堂《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公开课片段展示及评析 |
李秀明
林昱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3 |
0 |
|
15
|
性别魅力的彰显与女性“主体”地位的确立——对消费时代女性小说的一种文化解读 |
孙桂荣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5 |
0 |
|
16
|
全球化语境下的“主体”(他者)争锋--由《我爱比尔》论“第三世界”文化自处问题 |
葛亮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7
|
探索“主体”与“主导”作用的最佳结合途径 |
曾玉琴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05 |
20
|
|
18
|
从“他者”到“主体”——南京电视新闻中的农民工形象嬗变 |
东方
刘辉
|
《声屏世界》
|
2008 |
1
|
|
19
|
“主体”的成长与“革命”的在场——1910~1930年代上海主流商业女刊呈现的女性形象 |
张宏
王景强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20
|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
贾琛
|
《学语文》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