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家创伤与媒介记忆——中、日、美、英“南京大屠杀”相关报道(1949-2014年)的内容分析 |
余霞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2
|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与国家形象建构 |
陈林侠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3
|
“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创作类型与手法 |
周振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4
|
媒介地理学视域下“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策略 |
方梦阳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5
|
跨文化背景下“南京大屠杀”的三种叙事及国家形象建构 |
陈林侠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6
|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研究综述 |
王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7
|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创伤呈现 |
王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8
|
历史“创造型”问题的价值取向——以“南京大屠杀”教学为例 |
徐世德
|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
2005 |
2
|
|
9
|
历史的跨域想象——“南京大屠杀”的三种写法及其审美效应 |
颜敏
裴齐容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19 |
1
|
|
10
|
论日本当权者否认侵华战争问题──兼驳《“南京大屠杀”之虚构》 |
陈景彦
|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1
|
第一次使用“南京大屠杀”一词的中国报刊 |
经盛鸿
胡卓然
|
《日本侵华史研究》
|
2013 |
0 |
|
12
|
历史语境与电影生产:“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记忆变迁 |
王霞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3
|
视觉文化时代“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呈现研究 |
王霞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
2020 |
0 |
|
14
|
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行为及思想变化简析 |
黄慧英
|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15
|
中外战争电影叙事对比研究——以“纳粹屠犹”和“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为例 |
谭淑林
李芳媛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6
|
美国驻华外交官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证言 |
杨夏鸣
|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7
|
正视历史 共创和平——关于日本“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课教学 |
陈红
|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8
|
集体记忆视角下纪录片的档案价值探析——以“南京大屠杀”系列档案纪录片为例 |
李琼
|
《陕西档案》
|
2017 |
2
|
|
19
|
三十万冤魂给世人的警示─—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剖析 |
许志龙
戴玉富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20
|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昭示 |
许志龙
戴玉富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