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传播语境中的国家创伤与媒介记忆——中、日、美、英“南京大屠杀”相关报道(1949-2014年)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余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137,共9页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表征和记忆,关系到其意义能否真正得到世界认同。高度媒介化的社会,集体记忆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可通过媒介如何表征记忆来观察和理解集体记忆。本文将"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置...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南京大屠杀"进行表征和记忆,关系到其意义能否真正得到世界认同。高度媒介化的社会,集体记忆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可通过媒介如何表征记忆来观察和理解集体记忆。本文将"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置于全球传播语境中,力图呈现它的世界面貌。主要运用媒介记忆理论、创伤记忆理论和框架理论,以内容分析法为主,研究1949—2014年间中、日、美、英四国媒体有关"南京大屠杀"及相关事件的报道,旨在描述不同国家媒介记忆的差异,分析其记忆框架,探讨形成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1)各国媒介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采用了不同的框架。中国以"创伤"为框架,围绕历史之痛和现实之伤展开记忆;日本以"质疑"为主导框架,回避自己加害方和中国受害方的身份,报道立场和情感偏向模糊、暧昧;美国和英国以"冲突"为主要框架,强调事件的新闻价值,即冲突本身以及冲突的解决。(2)不同媒介记忆框架对"南京大屠杀"意义的解读存在差异。中国将它定为国家创伤进行纪念在全球传播语境中可获得支持。(3)各国"南京大屠杀"媒介记忆框架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各种框架之间的竞争、对立和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全球传播 国家创伤 媒介记忆 记忆框架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与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林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4-188,共5页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既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关于"南京大屠杀",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既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关于"南京大屠杀",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与"商业化"三种叙事模式,但均缺乏本民族文化价值的阐释与立场,失去了从文化传统的深处表达民族灾难的思想力度。在遭遇他族入侵、惨遭杀戮的重大灾难面前,强调内部同一性的民族主义在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这种民族国家意志的正当性、合理性不仅存在于叙述的影像世界,对于正处于"本土全球化"阶段、文化竞争激烈的当下,也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叙述模式 跨文化 民族主义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创作类型与手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振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150,共2页
在已经创作出品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作品中,类型和手法不尽相同,下面笔者从作品纪录创作的媒体形式、呈现的类型以及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创作类型 创作手法 纪录片 题材 媒体形式 作品
下载PDF
媒介地理学视域下“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方梦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121,129,共7页
八十五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成为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创伤记忆,各种媒介通过不同方式来祭奠这段沉痛的历史。文章借助媒介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方式:包括地理空间、历史空间、精神空间在内的三个空间叙... 八十五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成为全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创伤记忆,各种媒介通过不同方式来祭奠这段沉痛的历史。文章借助媒介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重构方式:包括地理空间、历史空间、精神空间在内的三个空间叙述维度;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种时间叙述模式;以本土导演、国外导演的内外视角形成双重聚焦;人物、文化、商业三种景观的表现是历史真实与部分虚构相融合;处理好中国与日本、艺术性与商业性、虚构与真实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从而更好地将本土影像推向全民族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五层重构 历史真实
下载PDF
跨文化背景下“南京大屠杀”的三种叙事及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林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98,6,共6页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就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与"商业化"等三种... "南京大屠杀"的跨文化叙述,就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处理民族国家的政治与文化经验,也是民族国家借助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塑造、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契机。目前出现了"正史"、"艺术"与"商业化"等三种叙事模式,但均缺乏本民族文化价值的阐释与立场,失去了从文化传统的深处表达民族灾难的思想力度。在遭遇他族入侵、惨遭杀戮的重大灾难面前,强调内部同一性的民族主义在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这种民族国家意志的正当性、合理性不仅存在于叙述的影像世界,对于正处于"本土全球化"阶段、文化竞争激烈的当下,也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南京大屠杀” 三种叙述模式 跨文化 民族主义 国家形象 建构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研究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2-55,共4页
国内学界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与电影呈现的关系问题、叙事伦理问题、人性反思、叙事学与美学研究、集体记忆与国家形象的建构、比较研究、创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 国内学界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实与电影呈现的关系问题、叙事伦理问题、人性反思、叙事学与美学研究、集体记忆与国家形象的建构、比较研究、创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缺乏对“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生成与发展的政治、历史与电影史语境的梳理、总结,对这些电影所蕴含的记忆与创伤、大屠杀与生命美学建构等问题的探究也较少。“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有进一步深入拓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历史真实 人性 创伤 综述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创伤呈现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4,共6页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表现了无辜百姓与战俘的创伤、女性的创伤、孩童的创伤。"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浩劫与历史的真实细节,建构起一个令...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以影像的方式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表现了无辜百姓与战俘的创伤、女性的创伤、孩童的创伤。"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浩劫与历史的真实细节,建构起一个令人震撼的创伤世界。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亲历者的个体记忆,也是战后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成为一种民族集体记忆。这种创伤记忆的表达对于我们思考和建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影像 创伤 历史记忆
下载PDF
历史“创造型”问题的价值取向——以“南京大屠杀”教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徐世德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2005年第3期38-40,30,共4页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浪潮,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浪潮,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①”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②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赋予人才创新的思维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价值取向 创造型 创新教育 民族进步 教学 历史 一流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
下载PDF
历史的跨域想象——“南京大屠杀”的三种写法及其审美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颜敏 裴齐容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44-157,共14页
哈金、严歌苓和葛亮的南京大屠杀想象,都采取了'跨域回望'的姿态,占据了有别于中国大陆主流抗战叙事的叙述位置。他们更加注重战争中人的表现及战争对人心灵的影响,深入挖掘战争对人性的塑造,重视历史中个人的价值,体现了战争... 哈金、严歌苓和葛亮的南京大屠杀想象,都采取了'跨域回望'的姿态,占据了有别于中国大陆主流抗战叙事的叙述位置。他们更加注重战争中人的表现及战争对人心灵的影响,深入挖掘战争对人性的塑造,重视历史中个人的价值,体现了战争叙事由宏大颂歌向个体叙事转变的趋势。其所呈现的人物、事件及其背景的复杂与微妙,既昭示了一种新的形式美学的可能性,也折射出历史主旋律之外华文作家对自身命运的历史沉思。对于不同区域的读者而言,其所能激发的情感和意识形态效应,与既有的历史轨道必然产生碰撞,甚至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想象 “南京大屠杀” 哈金 严歌苓 葛亮
下载PDF
论日本当权者否认侵华战争问题──兼驳《“南京大屠杀”之虚构》
10
作者 陈景彦 《现代日本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Z1期99-102,98,共5页
论日本当权者否认侵华战争问题──兼驳《“南京大屠杀”之虚构》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陈景彦1994年5月3日,时任日本法务大臣的永野茂门在会见日本《每日新闻》记者时,竟然无视历史事实,公开声称侵华日军制造的震惊世界、惨绝人... 论日本当权者否认侵华战争问题──兼驳《“南京大屠杀”之虚构》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陈景彦1994年5月3日,时任日本法务大臣的永野茂门在会见日本《每日新闻》记者时,竟然无视历史事实,公开声称侵华日军制造的震惊世界、惨绝人表的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日本侵华战争 否认侵略战争 日本文部省 当权者 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侵略军 教科书事件 二次世界大战 思想意识
下载PDF
第一次使用“南京大屠杀”一词的中国报刊
11
作者 经盛鸿 胡卓然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3年第4期18-23,共6页
“南京大屠杀”一词,已成为专业术语,而被中外史学界、新闻界、外交界、司法界、军事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应用和认定。最早使用“南京大屠杀”这一名词的新闻传媒,应是在1938年4月5日在汉口出版的时事新闻刊物《世界展望》半月刊第3期... “南京大屠杀”一词,已成为专业术语,而被中外史学界、新闻界、外交界、司法界、军事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应用和认定。最早使用“南京大屠杀”这一名词的新闻传媒,应是在1938年4月5日在汉口出版的时事新闻刊物《世界展望》半月刊第3期上,刊登的一篇题为《南京大屠杀目击记》的文章,内容是由“汪思梦”翻译的香港英文《南华早报》(TheSouthChinaMorningPost)1938年3月16日刊登的报道《南京的暴行》,报道原“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南京基督教青年会负责人乔治·费奇于1938年3月1日在广州所作的演讲,以其亲见亲闻的事实,全面而简明扼要地揭露了日军占领南京后烧杀淫掠的暴行。译文根据原文的内容,创造性地使用了《南京大屠杀目击记》的标题。这是新闻传媒第一次使用“南京大屠杀”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世界展望》 南京大屠杀目击记》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与电影生产:“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记忆变迁
12
作者 王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5,共7页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与历史阐释经过了一个被不断地重新建构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特殊的历史、政治、文化语境,影响并构筑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生成土壤。因此...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与历史阐释经过了一个被不断地重新建构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特殊的历史、政治、文化语境,影响并构筑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生成土壤。因此,有必要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放在战后国际政治语境、中日关系、中国电影尤其是抗战题材电影的发展及电影美学的变迁中去考察。“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经历了“失语”、浮出历史地表、发展壮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历史语境 电影生产 记忆变迁
下载PDF
视觉文化时代“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呈现研究
13
作者 王霞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6期149-153,共5页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呈现方式,需要加强电影技术与电影叙事的联系。“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在高扬主旋律的同时,努力探索思想、艺术、商业之间的平衡点,把现实主义风格、民族意识、人性反思联系起来,在主题的深化、...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图像呈现方式,需要加强电影技术与电影叙事的联系。“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在高扬主旋律的同时,努力探索思想、艺术、商业之间的平衡点,把现实主义风格、民族意识、人性反思联系起来,在主题的深化、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有发展、开拓。“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消费民族灾难,消费创伤,而是应该借助奇观化的影像,带给观众真实的历史体验与深层思考;根据电影主题表达的需要而采取多样的叙事风格,超越单纯情绪,走向理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时代 “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 呈现
下载PDF
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行为及思想变化简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慧英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4-100,共7页
1937年11月底,20多位西方人毅然留居危城南京,其中15人自发组织成立了南京安全区(难民区)国际委员会。德国商人约翰·拉贝被推举为主席。他们以人道主义精神,救助了20多万中国难民,保护了安全区内的房屋财产免遭火灾。拉贝将亲眼目... 1937年11月底,20多位西方人毅然留居危城南京,其中15人自发组织成立了南京安全区(难民区)国际委员会。德国商人约翰·拉贝被推举为主席。他们以人道主义精神,救助了20多万中国难民,保护了安全区内的房屋财产免遭火灾。拉贝将亲眼目睹的日军暴行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为后人留下了日军大屠杀的铁证。日军在南京的滔天罪行使拉贝万分震惊,南京人民的鲜血也使拉贝看清了侵略战争的本质。这一时期的恐怖经历使拉贝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根据档案资料及“拉贝日记”,对拉贝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的行为及这段经历对其思想产生的影响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南京安全区 日军暴行 希特勒 思想变化 安全委员会 纳粹党 侵华日军 难民 日本政府
下载PDF
中外战争电影叙事对比研究——以“纳粹屠犹”和“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淑林 李芳媛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1-53,共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屠杀犹太人和日军在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两次惨绝人寰的浩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殇痛。秉承不忘历史,反思战争的精神,中外电影界众多电影创作者们怀揣沉重的心情,耗时费力,以影像的方式纪录拍摄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屠杀犹太人和日军在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的两次惨绝人寰的浩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殇痛。秉承不忘历史,反思战争的精神,中外电影界众多电影创作者们怀揣沉重的心情,耗时费力,以影像的方式纪录拍摄了很多关于此类题材的电影,批判控诉战争的残酷,思考人与战争的关系。本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中外战争电影进行对比分析,从叙事主题、叙事人物和叙事视角三方面提炼出以"纳粹屠犹"和"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的异同,有助于电影观众和电影研究者们了解战争电影的叙事特征和叙事艺术,从而更加认识战争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电影 叙事研究 “纳粹屠犹” “南京大屠杀”
下载PDF
美国驻华外交官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证言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夏鸣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9-63,共5页
该信件译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笔录》(IMTFE Transript),原件为英文,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卷宗号:Record Group331(Allied Operationa;/Occuation Headquarters),Entry 319,IPS.该信件曾作为证词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摘要宣读.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日本 美国公民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外交官 建筑物 中国军队 金陵大学 使馆工作人员
下载PDF
正视历史 共创和平——关于日本“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课教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红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0-62,共3页
一、高中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 我今天带来了三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请看其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历史课教学 经验交流会 正视 日本 和平 中学教师 历史教学 工会组织
下载PDF
集体记忆视角下纪录片的档案价值探析——以“南京大屠杀”系列档案纪录片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琼 《陕西档案》 2017年第6期41-43,共3页
"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人类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15年成功收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最新"世界记忆名录",实现"南京大屠杀"事件由"南京记忆"到"中国记忆","中国记忆... "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人类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15年成功收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最新"世界记忆名录",实现"南京大屠杀"事件由"南京记忆"到"中国记忆","中国记忆"到"世界记忆"的转变。近年来,围绕"南京大屠杀"事件这一主题的纪录片,在构建"南京大屠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档案价值 “南京大屠杀” 纪录片 人类社会 发展历史 时间与空间 历史认同
下载PDF
三十万冤魂给世人的警示─—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剖析
19
作者 许志龙 戴玉富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6-19,共4页
三十万冤魂给世人的警示─—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剖析许志龙,戴玉富五十年前,在中国六朝古都的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法西斯血腥屠杀我国同胞的事件。从此,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注上了一段浓浓的血泪文字。五十年来,包括日... 三十万冤魂给世人的警示─—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剖析许志龙,戴玉富五十年前,在中国六朝古都的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法西斯血腥屠杀我国同胞的事件。从此,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注上了一段浓浓的血泪文字。五十年来,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中外历史学家,遵循“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国民政府 蒋介石 时代主题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 和平与发展 冤魂 发展经济 大和民族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昭示
20
作者 许志龙 戴玉富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2-64,共3页
本文认为,研究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应从历史惨案中取得深层的历史教训和警示:经济实力与国家安危、民族荥辱息息相关,振兴中华必先振兴经济,迅速改变落后状态;国防建设关系民族存亡,必须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动员全社会参与综合国力... 本文认为,研究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应从历史惨案中取得深层的历史教训和警示:经济实力与国家安危、民族荥辱息息相关,振兴中华必先振兴经济,迅速改变落后状态;国防建设关系民族存亡,必须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动员全社会参与综合国力竞争;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任重道远;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搞霸权主义的人绝无好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历史昭示 时代主题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和平与发展 经济实力 政治目的 帝国主义列强 发展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