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0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环境下“城中村”改造项目基坑工程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燕 《建筑施工》 2024年第6期878-882,共5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国家积极推进城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作为城市更新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城中村”改造项目越来越多,基坑工程的环境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更好地探究改造项目中周边环境的变化对基坑的影响,以上海某“城中...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国家积极推进城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作为城市更新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城中村”改造项目越来越多,基坑工程的环境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更好地探究改造项目中周边环境的变化对基坑的影响,以上海某“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例,研究了复杂环境下“城中村”改造项目基坑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在考虑基坑周边大超载条件下,结合工期及造价要求,选用重力坝的围护形式,并在局部靠边深坑区域采取加角撑或双排桩围护形式进行围护加强,同时采取基坑分区开挖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中村”改造 复杂环境 基坑围护 重力坝
下载PDF
城市更新行动下的“城中村”改造设计研究——以琶洲村为例
2
作者 辛逸轩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7期40-42,共3页
城市更新行动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为改变城市中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需积极稳妥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现绿色低碳且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建设。结合“城中村”现存的主要问题,对“城中村”更新改造模式进行研究... 城市更新行动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为改变城市中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需积极稳妥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现绿色低碳且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建设。结合“城中村”现存的主要问题,对“城中村”更新改造模式进行研究,并以广州市琶洲村为例,提出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策略,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城中村”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中村” 改造设计
下载PDF
“城中村”基坑支护体系的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2
3
作者 颜超 《建筑施工》 2023年第12期2416-2418,2422,共4页
为了探究用地红线退界空间、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工期等对基坑支护体系方案的影响,基于上海用地红线退界相关政策,以上海某“城中村”改造项目基坑工程为背景,将基坑分为非保护区和保护区2个区域分别进行基坑支护体系设计,并进行了优... 为了探究用地红线退界空间、周边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工期等对基坑支护体系方案的影响,基于上海用地红线退界相关政策,以上海某“城中村”改造项目基坑工程为背景,将基坑分为非保护区和保护区2个区域分别进行基坑支护体系设计,并进行了优化。从经济性和安全性2个方面对原、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优化方案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相较原方案有更大优势。相关结论可供类似项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红线退界 “城中村”基坑 经济性分析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上海市国有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的现实困境和解决路径
4
作者 邢景鹏 《上海房地》 2023年第11期12-14,共3页
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中村”问题也随之出现。上海市的“城中村”问题已经存在多年,这既影响城市发展总体水平的逐步提高,也影响“城中村”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本文结合上海市“城中村”的存在现状和“城中村”改造的现实困境,提... 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中村”问题也随之出现。上海市的“城中村”问题已经存在多年,这既影响城市发展总体水平的逐步提高,也影响“城中村”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本文结合上海市“城中村”的存在现状和“城中村”改造的现实困境,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问题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城中村”改造 现实困境 破解路径
下载PDF
“城中村”改造的困境与出路——以贵阳市开阳县为例
5
作者 陈碧妹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7,共4页
"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近年来,"城中村"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贵阳市开阳县"城中村"改造为例,分析其基本状况和改造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借鉴珠海市和... "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近年来,"城中村"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贵阳市开阳县"城中村"改造为例,分析其基本状况和改造的困境,在此基础上借鉴珠海市和广州"城中村"改造模式的特点,探讨贵阳市开阳县"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城中村"的改造一定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等理念,结合本地特色及环境区位进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城中村”改造 困境 出路
下载PDF
“城中村”非正规部门形成发展机制——以深圳市蔡屋围为例 被引量:48
6
作者 尹晓颖 薛德升 闫小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9-973,共5页
非正规部门以其就业门槛低、方便灵活等特点成为城市边缘阶层就业和消费的主要部门,“城中村”既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和流动人口的聚居区,也是非正规部门相对集中的区域。文章通过对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城中村”———蔡屋围的案例研究,... 非正规部门以其就业门槛低、方便灵活等特点成为城市边缘阶层就业和消费的主要部门,“城中村”既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和流动人口的聚居区,也是非正规部门相对集中的区域。文章通过对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城中村”———蔡屋围的案例研究,探讨了非正规部门非正规化、半正规化和正规化的三种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和内在机制,指出由于现阶段“城中村”特殊的经济社会体系和管理体制以及非正规部门在城市发展中承担着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和服务的特殊功能,城市政府应降低门槛,允许非正规部门以非正规化的形式存在,但应纳入管理;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非正规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使之有序发展,最终步入正规化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发展机制 “城中村” 蔡屋围
下载PDF
“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 被引量:265
7
作者 魏立华 闫小培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3,56,共6页
分析了“城中村”的浅层涵义及其本质,认为“城中村”已经演化为“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廉租房的低收入社区”,仅考虑村民的改造措施是不妥当的。通过“城中村”和贫民窟的比较研究发现,“城中村”是有序的、自组织的“类单位制”的社会... 分析了“城中村”的浅层涵义及其本质,认为“城中村”已经演化为“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廉租房的低收入社区”,仅考虑村民的改造措施是不妥当的。通过“城中村”和贫民窟的比较研究发现,“城中村”是有序的、自组织的“类单位制”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这不同于以非法、无序、暂时性、社会职能缺失为基本特征的贫民窟,因而不能够采取类似于处理贫民窟的改造模式。城市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的目的应当是不谋“城中村”的区位利益,只为身为弱势群体的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质量谋福利。在此基础上,“自我原位塑造”,即“在原有区位上由村民或村集体改造自身(但以留存乃至扩大出租屋经济为前提)”是目前的可行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存续 转型 可行性模式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中村”非正规部门与“城中村”改造——深圳市蔡屋围、渔民村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尹晓颖 闫小培 薛德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53,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指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正规供给渠道不畅、规划的缺失、管理的不到位等因素是目前深圳非正规部门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对蔡屋围的综合整治和渔... 本文分析了"城中村"非正规部门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指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正规供给渠道不畅、规划的缺失、管理的不到位等因素是目前深圳非正规部门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发对蔡屋围的综合整治和渔民村的全面改造两种改造模式的反思。从宏观看,现有改造多是从实施规划的角度考虑,而规划往往注重物质规划、轻社会因素,这种重物质景观的改造模式过于简单化;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看,"城中村"村民出租房屋的非正规经济活动是一种房地产开发行为,渔民村的全面改造还不能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蔡屋围的综合整治模式应是主体改造模式,不同改造模式可以同步推进;从社区的角度看,"城中村"属于一种类型的社区,"城中村"改造应在社区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最后,对如何通过"城中村"改造使非正规部门正规化和社区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城中村"改造可以将村民视为房地产开发的主体之一,将其纳入正规房地产市场体系,将社区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非正规部门 改造模式 蔡屋围 渔民村
下载PDF
“城中村”社区治理体制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柯子岭村为个案 被引量:35
9
作者 赵过渡 郑慧华 +1 位作者 吴立鸿 龚惠琴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93-96,F003,共5页
本文把由“城中村”转制而形成的社区定义为“城中村”社区。在“城中村”社区内部存在的街道、居委会、以及经济联社三大治理主体 ,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各自利益为结点的网络。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柯子岭村为个案 ,描述... 本文把由“城中村”转制而形成的社区定义为“城中村”社区。在“城中村”社区内部存在的街道、居委会、以及经济联社三大治理主体 ,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各自利益为结点的网络。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柯子岭村为个案 ,描述三元治理主体在社区中的现状 ,阐释其历史渊源 ,为处于转制过渡时期的“城中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社区 治理体制 广州 街道 居委会 经济联社
下载PDF
广州“城中村”改造之谜:基于增长机器理论视角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50,共7页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各时期对应的猎德村改造方案相结合进行剖析,以期探讨改造背后主体的利益格局、权力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变动的原因。城市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目标是政治利益最大化,其实现有赖于对包括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多元激励和约束的均衡,为此城市政府通过土地开发管理权对改造容积率进行控制,居于支配地位;村民聚焦于巨大的既得土地利益,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属性赋予其强大的谈判能力;开发商所获利益是房地产开发的平均利润,因为掌握改造的资金,其角色不可或缺。在上述利益与权力关系下,满足村与开发商的土地利益必然使改造容积率过高,主体间的合作空间非常有限。"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在于依法依规界定村民合法的土地利益,并采取规划手段降低改造容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增长机器 集体土地精英 容积率 广州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吕宏芬 王积瑾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4-105,共2页
在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改造已经形成的“城中村”,一直是城镇政府进行城镇建设、城镇环境改善和城镇管理的难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城中村”产生的原因分析切入,对“城中村”改造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城中村”进行改造... 在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改造已经形成的“城中村”,一直是城镇政府进行城镇建设、城镇环境改善和城镇管理的难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城中村”产生的原因分析切入,对“城中村”改造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城镇化进程 对策研究 成因 对策和措施 城镇建设 城镇政府 城镇管理 城镇环境 原因分析 改造 加快
下载PDF
农村城市化中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清军 鲁俊娜 侯林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9646-9647,共2页
"城中村"是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为基础,分析了"城中村"的概念、成因、类型,总结了"城中村"改造模式,并提出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城中村” 都市化 改造模式
下载PDF
“城中村”文化透视 被引量:28
13
作者 周锐波 阎小培 《规划师》 2004年第5期22-24,共3页
“城中村”的城市化不是单纯的物质形态转变,而是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等多元的转变。应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引进市场机制、重视公众参与、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等方法,推动“城中村”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中村” 城乡规划 传统文化保护 城市管理
下载PDF
“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操作层面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以H市为个案 被引量:10
14
作者 唐鸣 邓维立 张丽琴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8,共16页
"城中村"改造中的征地拆迁往往容易引发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与业主的纠纷。在"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与业主的争议主要围绕着改造方式、土地属性及用途、法律和政策的适用和有效性及意思理解、补偿标准... "城中村"改造中的征地拆迁往往容易引发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与业主的纠纷。在"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与业主的争议主要围绕着改造方式、土地属性及用途、法律和政策的适用和有效性及意思理解、补偿标准、还建安置方案、征地拆迁的程序是否合法适当等问题而展开;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的不当行为主要是变"一村一政策"为"几户一做法",忽视改造过程的实体合法性及程序合法性,涉嫌做假报批材料,未能很好地与业主协商,处理业主上访问题不力等;业主维权小组是在业主认为自己缺失利益谈判代表的情况下自发形成的,具有临时性、民间性、地域性、非政治性和非正规性的特征,其成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工作经验、社会阅历、号召动员能力以及一定的社会关系,其目标为引起注意、表达异议、促成协商,其行动方式大都符合法律的规定;业主赴京上访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借助中央的权威对地方施压,希望可以与地方有关部门开展新的进取性谈判是其共同的主要目的。为平稳有序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国家应继续强化对征地拆迁工作的规范和监督,地方政府应及时清理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全面规范改造拆迁行为,包括:尊重业主的合法权益,慎防激化矛盾,及时处理业主反映的问题,重视和规范与业主的协商,杜绝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行为,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的法律、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征地拆迁 业主维权
下载PDF
基于都市农业发展视角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关海玲 陈建成 肖永红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48,共3页
农业增长缓慢,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已成为当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都市农业是突破"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的快速发展为都市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农业增长缓慢,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已成为当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都市农业是突破"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的快速发展为都市农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同时都市农业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要求,并肩负起改造的重任。虽然都市农业不是促进"城中村"改造的直接动因,但都市农业的发展也有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都市农业也给"城中村"的改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城中村” 改造 城市化
下载PDF
关于二元结构理论和城市化进程的思考——试析“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13
16
作者 韩冉 李红 《经济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2-63,共2页
“城中村”是城市 (区 )地域范围内的农村 ,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集中反映 ,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城中村”
关键词 城市建设 中国 城市化 “城中村” 二元结构 城乡差距
下载PDF
“城中村”居住形态的变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志民 宇文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在城乡二元管理的体制下,我国城市与农村这两种居住形态,长期形成了空间对立的基本特征,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近郊的部分村落逐渐被包围到城市中来,而成为与城市格格不入的“城中村”.本文用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来研究“城中村”问题... 在城乡二元管理的体制下,我国城市与农村这两种居住形态,长期形成了空间对立的基本特征,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近郊的部分村落逐渐被包围到城市中来,而成为与城市格格不入的“城中村”.本文用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来研究“城中村”问题,主要阐述“城中村”的变迁过程——城市近郊的农村、发展中的“城中村”、“城中村”,以西安市西八里村为例来详细分析“城中村"居住形态的变迁;从城市扩展、农村及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两方面来分析其形成、演变的动因.对于城市的全面现代化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居住形态 变迁 成因
下载PDF
广州“城中村”转型和社区发展调研 被引量:9
18
作者 姚一民 谈锦钊 《规划师》 2004年第5期8-12,共5页
通过改制,广州推动了“城中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城中村”的改造、建设,促进了基层政权建设,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加大了政策的贯彻力度,并为居民提供了相应的社会保障。
关键词 广州市 “城中村” 社区建设 城市社区 公共服务
下载PDF
解决大遗址区居民问题的“城中村”模式与“新农村”模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剑虹 王建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从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区内居民生产、生活之间存在的矛盾入手,分析了解决这一矛盾的两种途径,即"城中村"和"新农村"模式。通过探讨两种模式的适用性及其缺陷,得出只有从遗址的实际情况入手,选择适当的模式,才能实现... 从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区内居民生产、生活之间存在的矛盾入手,分析了解决这一矛盾的两种途径,即"城中村"和"新农村"模式。通过探讨两种模式的适用性及其缺陷,得出只有从遗址的实际情况入手,选择适当的模式,才能实现遗址区内居民与大遗址保护和谐共存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保护 遗址区居民 “城中村”模式 新农村“模式”
下载PDF
“城中村”改造:寻求城市发与经济利益的协调 被引量:17
20
作者 吴英杰 罗皓 《乡镇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3-35,共3页
本文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形成的路径、机理及制度根源,初步分析了目前“城中村”改造中的两难,并尝试提出一个改造思路。在城市扩张的初期,政府在征用城市近郊土地时,由于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土地补偿、村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因... 本文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形成的路径、机理及制度根源,初步分析了目前“城中村”改造中的两难,并尝试提出一个改造思路。在城市扩张的初期,政府在征用城市近郊土地时,由于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土地补偿、村民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因此不得不保留了村民宅基地和部分集体用地。随着城市房地产业和出租业的繁荣,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土地产出的边际利益,理性的村民与集体在只有名义所有权的集体用地和宅基地上,通过高密度、各自为政的建设方式,形成了目前急需改造的都市里的村庄。笔者认为在改造“城中村”的过程中,政府寻求城市发展与经济利益的有效协调是谋求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现象 城市化 广州市 城市发展 经济利益 农村集体土地 协调发展 失地农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