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2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天”语义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现出的隐喻思维
1
作者 张靖晖 朱恒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又孕育一个民族的语言。“天”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最初是指“人的头顶”,因其神秘性、权威性、至高无上性,先秦的统治者和哲学家给“天”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天...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又孕育一个民族的语言。“天”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最初是指“人的头顶”,因其神秘性、权威性、至高无上性,先秦的统治者和哲学家给“天”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天”所在的位置高,隐喻出“至高无上”;现实环境中风雨雷电等自然气象也使“天”有了“自然界”的含义,经过哲学家们的改造就隐喻出了自然的运行变化规律,以此用“天”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 隐喻 认知 中国哲学
下载PDF
基于“取类比象”小解“天”穴主治规律与临床应用特点
2
作者 胡方竹 吴日辉 +4 位作者 何迎禧 梁依琳 徐晓隽 段传 潘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经络腧穴学》中有十六个名称中含有“天”字的穴位,将其称为十六“天穴”。笔者基于取类比象的中医哲学思维,对十六“天穴”进行穴位的定位分析、主治规律的归纳。通过汉字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建筑、地理、养生、儒释道等各... 《经络腧穴学》中有十六个名称中含有“天”字的穴位,将其称为十六“天穴”。笔者基于取类比象的中医哲学思维,对十六“天穴”进行穴位的定位分析、主治规律的归纳。通过汉字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建筑、地理、养生、儒释道等各领域的文化现象来解读“天穴”及其特性,在充分挖掘“天穴”含义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十六“天穴”的内在联系、临床运用,同时也拓展了对腧穴的理解,提供新的角度去解读经络腧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 取类比象 主治规律 临床运用
下载PDF
《中庸》核心概念“天”的英译对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江晓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138,共5页
《中庸》里的"天"主要有如下几种涵义:一是表示人头顶之上的自然的、物理的空间;二是作为有意志的主宰之天和作为伦理道德本原的义理之天;三是国家、天地、宇宙的概念。理雅格、辜鸿铭等五个《中庸》英译本分别用"God,He... 《中庸》里的"天"主要有如下几种涵义:一是表示人头顶之上的自然的、物理的空间;二是作为有意志的主宰之天和作为伦理道德本原的义理之天;三是国家、天地、宇宙的概念。理雅格、辜鸿铭等五个《中庸》英译本分别用"God,Heaven,Providence,Nature,Tian"等翻译《中庸》里的"天",既表现了译者关于"天"的认识,也反映出"天"的翻译的复杂性。从关于《中庸》"天"的英译的讨论可以看出,在英译汉语原典时,如何把握对源语文本的理解和诠释的度是关键。尽管翻译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动态和开放的过程,翻译行为是在一定的时空范畴内进行的,翻译过程是伴随译者的诠释活动而完成的,但是这种诠释活动应该是有限制的。因此,尽管译无定译,汉语典籍英译还是应该在准确理解汉语古代原典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既要避免中国的古代经典思想文化被西化或被"基督教化",也要避免教条、生硬地翻译这些经典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天” 源语文本 有限诠释
下载PDF
壮泰各族对“天”的信仰与崇拜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宏贵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7-90,共4页
壮泰各族对“天”的信仰与崇拜范宏贵偏人自称Phen,是壮族的一个支系。1977年12月,笔者到东兴各族自治县(今改为防城港市)板八公社(今改为乡)对偏人进行民族调查,得知偏人居住在滩散、那良、板八、峒中等公社,有1万... 壮泰各族对“天”的信仰与崇拜范宏贵偏人自称Phen,是壮族的一个支系。1977年12月,笔者到东兴各族自治县(今改为防城港市)板八公社(今改为乡)对偏人进行民族调查,得知偏人居住在滩散、那良、板八、峒中等公社,有1万多人。据地方志记载,清代他们已居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 越南 普遍信仰 中国壮族 西双版纳 中国少数民族 佛教 妖魔鬼怪 社会历史调查 广西民族学院
下载PDF
明代国家祭祀体系中的“天”——一种政治文化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媛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2期96-104,共9页
祀天是明朝国家祭祀体系的核心,统治者通过祀天向全社会展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所认定的人间与自然世界的终极秩序,并由此演绎出现行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和社会秩序规范。这种活动透射出,从根本的意义上说,明人眼中的"天"是独一无二的至上... 祀天是明朝国家祭祀体系的核心,统治者通过祀天向全社会展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所认定的人间与自然世界的终极秩序,并由此演绎出现行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和社会秩序规范。这种活动透射出,从根本的意义上说,明人眼中的"天"是独一无二的至上权威,这种抽象之天以具有象征意义的神圣符号的形式,凌驾于一切自然与人世存在之上,是一切人间制度、伦理、行为的终极尺度。与此同时,在明人祭祀活动中还可以看到"天"之意象的复杂性,有时会显露出自然的属性或者人格的属性。明朝皇帝、士大夫群体以及普通民众因身份和祭祀目的的不同而对祭天礼仪有各自的解读,这些解读构成明人宇宙、社会观念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国家祭祀 “天” 政治文化
下载PDF
“天”──“人”之间的迷惘──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培超 《船山学刊》 CSSCI 1998年第1期49-54,共6页
关键词 自然观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观 “天” 神圣性 “人” 中国文化 礼乐文化 儒家道德 伦理观
下载PDF
“莫之为而为者,天也”─—孟子“天”范畴新解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奇伟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4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天” 孟子 真实无妄 宗教神学 社会政治活动 人之道 之道 章句 王夫之 反身而诚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英译中关于“天”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宫慧英 翟红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18-323,共6页
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不仅有益于欣赏毛泽东诗词的磅礴气势、恢弘意象,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英语鉴赏水平及翻译水平。以关于"天"的翻译为语料,比较分析中外多个英译版本中对"天"的翻译,总结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大部分&qu... 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不仅有益于欣赏毛泽东诗词的磅礴气势、恢弘意象,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英语鉴赏水平及翻译水平。以关于"天"的翻译为语料,比较分析中外多个英译版本中对"天"的翻译,总结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大部分"天"及其含有"天"的词语主要有三层含义:天空、自然、天公。"天"的含义不同,译法也应各异。通过评论这些翻译,同时提出个人观点:将"天空"之"天"翻译成sky较达意;将"自然"之"天"翻译成nature较贴切;将"天公"之"天"翻译成heaven较传神。另有少数含有"天"字的词语,需联系上下文,遵照"最大限度再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这一原则进行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英译 “天”的含义 “天”的不同译法
下载PDF
中国食品工业忧“天”录 被引量:1
9
作者 高蕊 杨杜 《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29,共4页
过去10年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每一年都会"推陈出新",每一次都始料未及。中国食品工业企业这些脆弱的"天柱"如何为中国人撑起食品之天,在凶猛的外敌攻击下能坚持多久?天大的事情《汉书》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开门七... 过去10年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每一年都会"推陈出新",每一次都始料未及。中国食品工业企业这些脆弱的"天柱"如何为中国人撑起食品之天,在凶猛的外敌攻击下能坚持多久?天大的事情《汉书》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吃饱穿暖是人生存之基本保障。从一句见面时的招呼"吃了吗?"到正月十五元宵、端午粽子、中秋月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企业 中国人 “天” 食品安全事件 《汉书》 中秋月饼 端午
下载PDF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天人合一”观中“天”与“人”的结合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金明 《周易研究》 1998年第3期59-68,共10页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天人合一”观中“天”与“人”的结合点刘金明“天人合一”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而《周易》的宇宙模式则是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最早的表现形式。学术界对《周易》的“...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论《周易》“天人合一”观中“天”与“人”的结合点刘金明“天人合一”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而《周易》的宇宙模式则是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最早的表现形式。学术界对《周易》的“天人合一”观多有论述,但却没有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人合 大衍之数 宇宙模式 宇宙生命 “天” 七日来复 反复其道 《系辞》 “人”
下载PDF
中国古典神话中“天”的原型意义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世学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15,共3页
"天"的原型意义,在中国古代神话典籍中,至少包含三个层面:天不是神圣独立的,天由人制造并附属于人;天是"物",存在缺陷,有破碎的可能;天是至高无上的神,是绝对真理的象征。由此可见,中国先民对于天的观念是变动不居... "天"的原型意义,在中国古代神话典籍中,至少包含三个层面:天不是神圣独立的,天由人制造并附属于人;天是"物",存在缺陷,有破碎的可能;天是至高无上的神,是绝对真理的象征。由此可见,中国先民对于天的观念是变动不居的。同时,此种观念必将成为一种潜存的集体无意识,影响着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神话 “天” 原型意义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中华民族对“天”和“龙”的崇拜心理与汉语词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仁孝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90-94,共5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天”和“龙”就有其独特的崇拜与敬仰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许多方面,它在汉语的词汇上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汉语的许多词语在构成时,都受其制约和影响。今天,汉语的词汇让我们仍然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天”和“龙”就有其独特的崇拜与敬仰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许多方面,它在汉语的词汇上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汉语的许多词语在构成时,都受其制约和影响。今天,汉语的词汇让我们仍然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中华民族崇拜“天”和“龙”的心理在它身上刻下的痕迹,这使得汉语的词汇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 崇拜心理 中华民族 汉语词汇 成语 先人 比喻 舞龙 词语 “地”
下载PDF
辜鸿铭《论语》译本中“仁”“礼”“天”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继刚 黄海英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96-98,141,共4页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具有西化的语言特质、表达习惯和篇章结构特点,更容易地让西方人了解和认识《论语》所传达的思想,特别是很具中国儒家特色的关键词的翻译,如"仁""礼""天"等等,通过这些词语的翻译技...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具有西化的语言特质、表达习惯和篇章结构特点,更容易地让西方人了解和认识《论语》所传达的思想,特别是很具中国儒家特色的关键词的翻译,如"仁""礼""天"等等,通过这些词语的翻译技巧中能够见出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别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 “礼” “天”
下载PDF
顶“天”立“地”的语文素养教育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解正明 潘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Z期8-10,共3页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的态度,包括劳动素养、政治素养、历史素养、地理素养、科学素养、语文素养等。语文和语文素养的含义都较为复杂。我们把语文分为三个层级:微观语文即语言和文字,中观语文即语言和文学...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的态度,包括劳动素养、政治素养、历史素养、地理素养、科学素养、语文素养等。语文和语文素养的含义都较为复杂。我们把语文分为三个层级:微观语文即语言和文字,中观语文即语言和文学,宏观语文即语言和人文。相应地,语文素养也分为三个层级:微观语文素养、中观语文素养、宏观语文素养。我们认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两大素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基于这种认识的语文思想,就是语文素养教育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素养 教育论 “地” “天” 人文素养 日常生活 文化水平 劳动素养
下载PDF
先秦两汉空间观与权力的空间化——从“空”、“宇”、“天”的语义演变到“天下”观念的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晓屏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39-46,95,共8页
考察"空"、"宇"、"天"等与传统中国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汉字在先秦时期的造字本义和语义演变以及先秦两汉关于"天"及"天下"的观念建构,可以发现,先秦两汉空间观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了一... 考察"空"、"宇"、"天"等与传统中国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汉字在先秦时期的造字本义和语义演变以及先秦两汉关于"天"及"天下"的观念建构,可以发现,先秦两汉空间观的发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具象实践到抽象理论再到权力表征的发展转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秩序逐渐被纳入空间认知中,空间秩序、空间关系逐渐成为权力的表征,尤其自秦汉始,权力的空间化不仅体现为帝制中国的疆域扩张,亦表现为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空间秩序,并深刻影响了艺术创作尤其是传统文学、绘画艺术的基本内容、表现方式乃至审美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 “宇” “天” 空间观 观念 下观 权力的空间化
下载PDF
从“天”和“上帝”的内涵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振东 《船山学刊》 2005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天” “上帝” 中国 西方国家 文化比较 文化差异 儒教 基督教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山海经》与上古时代的“天”观念 被引量:2
17
作者 晁福林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20-28,2,共9页
《山海经》是追述传说时代"天"观念的最为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宝贵文献。在《山海经》里,"天"只用在名词之前,表示作为处所的"天空"。在天上生活着"帝"及其他各种神人。在《山海经》里,"天&q... 《山海经》是追述传说时代"天"观念的最为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宝贵文献。在《山海经》里,"天"只用在名词之前,表示作为处所的"天空"。在天上生活着"帝"及其他各种神人。在《山海经》里,"天"还不是一个单独的具有抽象意义的概念。冯友兰先生曾经提出的"天"之五义,在《山海经》时代尚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传说时代 “天”观念
下载PDF
“魔”与“天”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航 《歌海》 2012年第6期4-8,17,共6页
"魔"与"天"是广西民间信仰中女性执仪者的民间信仰类型。前者为广西靖西县及其相邻区域壮族所共有,后者为聚居于广西防城区峒中、那垌两镇的壮族"偏人"所专有。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两种具有亲密"... "魔"与"天"是广西民间信仰中女性执仪者的民间信仰类型。前者为广西靖西县及其相邻区域壮族所共有,后者为聚居于广西防城区峒中、那垌两镇的壮族"偏人"所专有。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两种具有亲密"血缘"关系的民间信仰体系作多角度的对比研究,为中越边境地区普遍存在的"女巫"信仰之共性特征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 “天” 仪式音声 比较
下载PDF
西汉王道政治之“天”下秩序的厘定
19
作者 张志宏 张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西汉王道政治与先秦孔、孟政治哲学最为显著的不同便表现在前者对天道概念的绝对重视,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天道应用在经学的各个派别中,以期建构一个“天”下秩序的政治格局。以陆贾、韩婴、董仲舒为代表的儒者开启了汉代经学中天人... 西汉王道政治与先秦孔、孟政治哲学最为显著的不同便表现在前者对天道概念的绝对重视,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天道应用在经学的各个派别中,以期建构一个“天”下秩序的政治格局。以陆贾、韩婴、董仲舒为代表的儒者开启了汉代经学中天人之学的基本面向,刘向、戴德、京房、夏侯始昌、翼奉等学者踵继其后将天道概念应用到经学的各个派别之中。以天道为王道政治的终极根据成为西汉儒学最显著的特征,由此经学的学术视野逐步转向对天命、阴阳、五行、四时等与“天”相关的概念群的探究与追寻。借助灾异与符瑞理论,西汉王道政治不仅将天子的权限规约在最具权威的天道之下,更以君主是否顺应天意作为衡量其权力应用得当与否的主要评判标准。由此,君主成为上天位阶下的一爵,不再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限定与矫正君权之后,西汉诸儒进一步通过天道来实现其对“天”下政治秩序的具体理论建构。以君臣差序格局和尊夏贱夷为“天”下秩序主要论述的两个方面,前者规范了君臣各自的职权与相互的责任及义务,后者通过对夷夏关系的探讨重申并厘定了文明中心对政治边缘所享有的话语主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道政治 “天”下秩序 灾异与符瑞 夷夏
下载PDF
董仲舒“天”论浅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媛媛 《华夏文化》 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
“天”作为董仲舒哲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历来受到学者关注。董氏的“天”包含自然之天、宗教之天和道德之天,既相互矛盾,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董仲舒在“天”的基础上又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深远,是儒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 “天”作为董仲舒哲学思想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历来受到学者关注。董氏的“天”包含自然之天、宗教之天和道德之天,既相互矛盾,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董仲舒在“天”的基础上又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深远,是儒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对董氏的“天”论加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思想体系和理论特色,对于把握整个汉代思想与社会状况也有重要的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 董仲舒 “天人感应” 哲学思想 自然之 道德之 宗教之 有机整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