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头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研究及优势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瑞祥 刘海平 +2 位作者 张红林 李土明 刘跃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2 0 0 0~ 2 0 0 1年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进行了“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和“653 96”适合于这种栽培模式 ,它们的产量较对照“汕优 63”高 ,且“丰两优 1号”的米质较... 2 0 0 0~ 2 0 0 1年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进行了“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和“653 96”适合于这种栽培模式 ,它们的产量较对照“汕优 63”高 ,且“丰两优 1号”的米质较优 ,“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全生育期比“早稻 +晚稻”模式短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头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 品质改良 早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鸿飞 梁义元 +3 位作者 林瑞余 郑履端 梁康迳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73-379,共7页
试验研究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头季生育期间,超高产栽培模式稻株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Ca^2+-ATPase... 试验研究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头季生育期间,超高产栽培模式稻株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Ca^2+-ATPase和Mg^2+-ATPase活性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分别高出20.60%~38.65%、5.16%~23.26%、18.91%~63.29%、18.22%~76.76%、34.88%~48.35%、1.25%~17.94%和4.09%~17.87%,有效分蘖期缩短5d,低节位分蘖多51.61%;不同生育期超高产栽培模式氮素累积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1.43~2.44倍,磷素累积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1.21~1.48倍,孕穗期后的钾素累积量是常规栽培模式的1.55—2.21倍,为优化群体质量,提高后期群体光合效率,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稻-再生稻 季稻 超高产栽培模式 细胞保护酶 氮磷钾累积 分蘖动态 节位产量
下载PDF
“头季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发展简况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跃良 付爱斌 +4 位作者 李望君 孙科峰 熊伟 李国兵 肖层林 《南方农业》 2019年第13期24-27,共4页
我国早在1700多年就有再生稻的记载。近年来由于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化收割的推广,使"头季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得到较快发展。头季稻关键技术:选用适宜品种,早季播种,重施基肥,早施蘖肥,适施穗肥,中期重晒田,后期保... 我国早在1700多年就有再生稻的记载。近年来由于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化收割的推广,使"头季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得到较快发展。头季稻关键技术:选用适宜品种,早季播种,重施基肥,早施蘖肥,适施穗肥,中期重晒田,后期保持湿润,重点防治纹枯病、稻飞虱,控制倒伏,成熟期保根系、茎秆活力,叶青籽黄收割。再生稻关键技术:头季稻收割前10~12 d追施腋芽萌发肥,留桩高度30~40 cm,收后当天灌水保桩,及早重施发苗肥,浅水或湿润管水,保持活秆成熟收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稻 再生稻 种植模式 发展简况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干物质积累运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鸿飞 林瑞余 +3 位作者 梁义元 郑履端 梁康迳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株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移栽大田后,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比常... 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对再生稻头季稻株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移栽大田后,超高产栽培模式头季稻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比常规栽培模式的高,在生长中、后期尤其显著,分别高10.77%和63.29%;超高产栽培模式的群体干物质累积总量在头季稻整个生育期比常规栽培模式高24.83%-38.17%,茎鞘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转换率分别比常规栽培模式高10.60%和13.88%,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比常规栽培模式多21.43%,穗粒数多1.88%,产量比常规栽培模式高2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早稻-再生稻 季稻 超高产栽培模式 常规栽培模式 干物质积累 叶面积指数 绿素含量
下载PDF
“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贵勇 刘玉文 +6 位作者 袁江华 王耀伟 王枝富 夏琼梅 邓安凤 龙瑞平 杨从党 《中国稻米》 2014年第3期64-66,共3页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探索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双丰收的高效途经,通过3年的研究,创建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增产又增收,总产量为63.25 t/hm2,其中头季稻产量为13.14 t/hm2,再生...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探索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双丰收的高效途经,通过3年的研究,创建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增产又增收,总产量为63.25 t/hm2,其中头季稻产量为13.14 t/hm2,再生稻产量为2.68 t/hm2,马铃薯产量为47.43 t/hm2,总产值16.98万元/hm2,总纯收入12.03万元/hm2。并分析总结了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关键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稻 再生稻 马铃薯 种植模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唐仁忠 梁昌南 +2 位作者 贾翠仙 韦凤舞 柳有广 《广西农学报》 2014年第1期3-6,共4页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季稻 再生稻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头季稻栽培因素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饶鸣钿 施能浦 +1 位作者 陈健康 林爱琴 《福建稻麦科技》 1997年第3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水稻 季稻 栽培 再生稻 产量
下载PDF
川东丘陵区头季稻农艺措施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声荣 陈贵林 +5 位作者 石孝均 郑钦玉 朱自均 胡长青 陈贵林 张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6-31,共6页
本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头季稻密肥措施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解析了农艺措施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得到了最优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即在川东丘陵区,头季稻采用密度30.73~31.54万穴/hm^2,施纯N126.21~... 本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头季稻密肥措施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解析了农艺措施的主效应和互作效应,得到了最优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即在川东丘陵区,头季稻采用密度30.73~31.54万穴/hm^2,施纯N126.21~128.96kg/hm^2,P_2O_580.34~82.78kg/hm^2,K_2O95.42~103.84kg/hm^2;于头季稻齐穗后15天施促芽肥纯N55.20kg/hm^2,头季稻收后5天内施发苗N肥27.60kg/hm^2,稻桩高度0.33—0.36m.再生稻可达3000kg/hm^2以上,两季总产可超过1125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季稻 农艺措施 栽培 水稻
下载PDF
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种植模式
9
作者 林丽艳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第4期18-22,共5页
为提高土地产出率,2020年以早稻作为头季稻,开展头季稻、再生稻和冬马铃薯品种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每667m^(2)产量以农优90最高,达496.7 kg,比佳辐占(CK)显著增产7.19%;再生季每667m^(2)产量也以农优90最高,达328.3 ... 为提高土地产出率,2020年以早稻作为头季稻,开展头季稻、再生稻和冬马铃薯品种水旱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每667m^(2)产量以农优90最高,达496.7 kg,比佳辐占(CK)显著增产7.19%;再生季每667m^(2)产量也以农优90最高,达328.3 kg,但与CK差异不显著。冬马铃薯每667m^(2)产量以闽薯1号最高,达3 278 kg,比费乌瑞它(CK)显著增产14.22%。分析农优90和闽薯1号品种组合的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的效益,每667m^(2)纯利润达4 322元,说明选择适宜的品种搭配,对推广头季稻-再生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稻 再生稻 冬马铃薯 水旱轮作 模式
下载PDF
汨罗市再生稻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10
作者 李壬湘 湛厚观 +1 位作者 陈敏 雷晓英 《湖南农业》 2024年第7期34-35,共2页
再生稻是指头季稻收获后,实施相应田间管理措施,促使头季稻桩上的腋芽生长发育与抽穗结实,实现一种两收或多次收获的水稻种植模式。近年来,再生稻发展非常迅速,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降低水稻生产风险、提高水稻综合效益的良策。
关键词 田间管理措施 季稻 再生稻 水稻种植模式 一种两收 粮食种植面积 水稻生产 汨罗市
下载PDF
桂北高寒山区超级稻+再生稻的头季稻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11
作者 何金旺 《科学种养》 2014年第3期15-16,共2页
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现有水田面积12.6万亩,由于山高水寒、温光等资源欠缺,大多数水田种植水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全县单季稻年种植面积在10.6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84.13%。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稻田复种指数,近... 桂北高寒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现有水田面积12.6万亩,由于山高水寒、温光等资源欠缺,大多数水田种植水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全县单季稻年种植面积在10.6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84.13%。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稻田复种指数,近年来,当地农技部门大力示范推广超级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目前全县超级稻+再生稻生产模式应用面积约2万亩,占全县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的21.05%。该县超级稻+再生稻的头季稻在5月10日左右结束移栽工作,至6月中下旬普遍进入拔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山区 超级稻 再生稻 管理技术措施 季稻 桂北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下载PDF
优质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2
作者 高霞 《农家科技》 2023年第12期39-40,共2页
再生稻是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在适宜的温、光、水、肥等条件下使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不需再播种、育秧、移栽。俗称“一栽两收”,该模式在四川地区推广较... 再生稻是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在适宜的温、光、水、肥等条件下使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不需再播种、育秧、移栽。俗称“一栽两收”,该模式在四川地区推广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管理措施 再生稻 季稻 稻桩 种植模式 休眠芽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栽两收
下载PDF
再生稻—蘑菇栽培模式
13
作者 余明志 《福建农业》 1995年第9期9-9,共1页
为了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根据蘑菇和水稻栽培季节特点,笔者进行了两年的蘑菇—再生稻栽培技术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可获得每平方米平均产鲜蘑菇10.9公斤,再生稻头季亩产621.5公斤,再生季亩产312.3公斤,经济效益显著。其栽培技术: ... 为了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根据蘑菇和水稻栽培季节特点,笔者进行了两年的蘑菇—再生稻栽培技术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此项技术可获得每平方米平均产鲜蘑菇10.9公斤,再生稻头季亩产621.5公斤,再生季亩产312.3公斤,经济效益显著。其栽培技术: 1、再生稻要适时早播,保证头季稻在8月初成熟,再生季在9月底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蘑菇栽培 再生 栽培技术 技术探讨 再生稻栽培 综合效益 培养料 栽培季节 季稻
下载PDF
早稻—再生稻—高优蔬菜模式栽培技术
14
作者 王兰标 《福建农业》 2001年第2期5-5,共1页
早稻—再生稻—高忧蔬菜模式适宜在海拔500米以下排灌方便的稻田应用。再生稻品种(组合)选用再生力强、抗逆性好、米质优的良种,如汕优多系1号、汕优669、汕优明86、荆糯6号等,蔬菜选用市场前景好、价值高的高优蔬菜,如台中11荷兰豆、... 早稻—再生稻—高忧蔬菜模式适宜在海拔500米以下排灌方便的稻田应用。再生稻品种(组合)选用再生力强、抗逆性好、米质优的良种,如汕优多系1号、汕优669、汕优明86、荆糯6号等,蔬菜选用市场前景好、价值高的高优蔬菜,如台中11荷兰豆、甜豌豆等。头季稻要求在7月底至8月上旬收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模式栽培 早稻 蔬菜种植 再生 季稻 甜豌豆 烤田 促芽肥 荷兰豆
下载PDF
“头季+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5
作者 付义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8-9,共2页
文章从种植地选择、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究了“头季 + 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关键词 季稻 再生稻 栽培技术 技术规程
下载PDF
头季机收再生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16
作者 陈忠平 乐丽红 +1 位作者 刘凯丽 武志峰 《江西农业》 2020年第21期62-63,共2页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季的品种,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腋芽重新萌发成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种植模式。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再生稻生产水平提升较快,再生季产量屡创新高。2017年至2019年都昌县再生稻百亩示范攻关田头季稻平... 再生稻是种一茬收获两季的品种,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腋芽重新萌发成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种植模式。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再生稻生产水平提升较快,再生季产量屡创新高。2017年至2019年都昌县再生稻百亩示范攻关田头季稻平均单产均超600kg,2019年更是达到674.2kg。再生季单产突破400kg,两季实现“吨粮田”,我省再生稻生产跃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水稻种植模式 攻关田 季稻 稻桩 水稻收割 吨粮田 长穗
下载PDF
杂交稻新组合再生稻头季及再生季源库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易镇邪 屠乃美 陈平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以6个两系杂交组合和2个三系杂交组合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杂交稻头季与再生季的源库特性和再生稻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结果表明:(1)再生季LAI为头季的1/3左右,再生稻单茎叶面积约为头季稻的1/7~1/3,头季总库容约为再生季的1.5倍,再生稻... 以6个两系杂交组合和2个三系杂交组合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杂交稻头季与再生季的源库特性和再生稻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结果表明:(1)再生季LAI为头季的1/3左右,再生稻单茎叶面积约为头季稻的1/7~1/3,头季总库容约为再生季的1.5倍,再生稻粒叶比约为头季稻的1.5~2倍;(2)头季稻较大的粒叶比对高产有利;头季稻成熟期LAI较大、粒叶比较小、成熟期单茎鞘干质量较大、茎鞘物质输出率高,有利于再生稻的高产;(3)再生季齐穗期LAI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对高节位再生稻而言,齐穗期单茎叶面积与单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叶比与结实率呈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再生稻,特别是高节位再生稻,其源库关系属增源增产型;(4)陆18S/53159、康两优2054、培矮64S/E32和培两优500再生季产量较高,均在5200kg/hm2以上。综合考虑再生季产量与两季总产,在2002年气候条件下,长沙地区最适于再生栽培的杂交稻是培矮64S/E32,其次是康两优2054和T98A/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杂交稻 特征分析 培矮64S/E32 新组合 三系杂交组合 源库关系 2002年 季稻 粒叶比 LAI 两系杂交 产量形成 源库特性 比较研究 陆18S 气候条件 再生栽培 长沙地区 叶面积 成熟期 正相关 齐穗期 负相关 组合和
下载PDF
两优培特作中稻─再生稻栽培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8
作者 熊绪让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9,共2页
两优培特作中稻─再生稻栽培试验初报熊绪让(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沙410125)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优培特(即培矮64S/特青),是我国第一个审定通过的可作中、晚稻栽培的两系杂交组合。1994年笔者对该组合... 两优培特作中稻─再生稻栽培试验初报熊绪让(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沙410125)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优培特(即培矮64S/特青),是我国第一个审定通过的可作中、晚稻栽培的两系杂交组合。1994年笔者对该组合在“中稻一再生稻”种植制度下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特 再生稻栽培 通径系数 杂交水稻 每穗实粒数 季稻 产量构成因素 杂交中籼 产量构成要素 生育期
下载PDF
杂交早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19
作者 施能浦 《福建农业》 1995年第5期4-4,共1页
人类栽培双季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单季稻改为双季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的一大成就。但是,栽培双季稻易受“三寒”(倒春寒、梅雨寒、秋寒)影响,产量不稳;春耕春播和夏季抢收抢种大忙,季节紧,劳动强度大,耕作和管理粗放,影响产... 人类栽培双季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单季稻改为双季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的一大成就。但是,栽培双季稻易受“三寒”(倒春寒、梅雨寒、秋寒)影响,产量不稳;春耕春播和夏季抢收抢种大忙,季节紧,劳动强度大,耕作和管理粗放,影响产量的提高,更为可惜的是两季之间尚有一段高温强照白白浪费。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既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又趋利避害,节本降强,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我们借助中稻一再生稻培植成功的经验,从1991-1093年先后组织闽清、尤溪、福鼎、福安、松溪、将乐等10多县市进行早稻—再生稻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为在双季稻区开辟这一新的耕作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其高产栽培技术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早稻 季稻 汕优63 迟熟组合 抽穗扬花 粮食产量 中熟组合 光资源
下载PDF
水稻“一种两收”模式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运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1期55-58,共4页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文探索了适合东至县香隅镇的水稻“一种两收”模式下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头季稻的品种选择、适期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田间除草、施促芽肥、及时收割和再...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文探索了适合东至县香隅镇的水稻“一种两收”模式下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头季稻的品种选择、适期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防治、田间除草、施促芽肥、及时收割和再生稻的施提苗肥、化学调控等关键技术,为头季稻和再生稻获得稳产高产奠定基础,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种两收”模式 季稻 再生稻 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东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