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字”、“词”关系刍议——“字本位”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
崔金涛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2
|
“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 |
徐通锵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2
|
|
3
|
“以字带声、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字”在中国古代声乐中的审美理念 |
党宇娜
张丽萍
|
《电影评介》
|
2009 |
5
|
|
4
|
“形声相益”新解与“文”“字”关系辨正 |
李运富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5
|
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重“音”轻“字”现象分析 |
陈文博
|
《语言与翻译》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6
|
文字学理论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基本问题——“字母”与“字”的关系 |
司玉英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7
|
加强“字”的研究,推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
徐通锵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
1995 |
5
|
|
8
|
理据论与“字”本位论关系初探 |
李二占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
9
|
“字”与Word的对应性(上) |
潘文国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1 |
15
|
|
10
|
“文”“字”“名”辨 |
杨清澄
|
《怀化学院学报》
|
1995 |
1
|
|
11
|
徐通锵“字”本位思想探析 |
田志军
彭有明
|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2
|
“文”“字”的文化 |
詹绪左
崔达送
储泰松
|
《学语文》
|
2010 |
0 |
|
13
|
古文“字”形义构建的民俗学解读 |
吕亚虎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4
|
论声乐教学如何加强对“字”的训练 |
靳晓莉
|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
2009 |
0 |
|
15
|
歌唱训练中“字”与“声”的相互关系 |
邬小中
|
《凯里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6
|
“字”系列海报设计 |
宋海帆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4 |
0 |
|
17
|
普通文字学中的“字”及有关理论问题 |
彭泽润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1994 |
12
|
|
18
|
谈识字教学中“字”“文”的融合 |
吴振清
吕虹
|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
2007 |
1
|
|
19
|
回到索绪尔:论“语素本位”原理——兼与徐通锵先生讨论“字”与“语素”及“两种编码机制”问题 |
顾兆禄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20
|
论闽语时间名词“字” |
范学建
陈平
谢尚优
任翔宇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