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穆旦“新的抒情”实践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3-96,共4页
“新的抒情”是穆旦在20世纪40年代自觉的诗学实践。他通过引入叙事性文类的叙事技巧,以小说化的人物视角、抒情主体的旁知眼光、戏剧性处境的营造等叙事手段,创造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抒情道路,使现代诗写作呈展现局面。其诗学意义在于,突... “新的抒情”是穆旦在20世纪40年代自觉的诗学实践。他通过引入叙事性文类的叙事技巧,以小说化的人物视角、抒情主体的旁知眼光、戏剧性处境的营造等叙事手段,创造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抒情道路,使现代诗写作呈展现局面。其诗学意义在于,突破传统抒情境界的限制,拓展现代诗视域,穆旦使诗既成为时代的诗同时也是个人的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新的抒情” 叙事性 诗学意义
下载PDF
“新的抒情”与穆旦晚年诗作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穆旦从卞之琳的《鱼目集》和《慰劳信集》的发表,看到中国新诗"抒情"性质由情感到知性的转变,它最显著的特征是"五四以来的抒情成分的丧失"。他无法认同这一事实,提出了"新的抒情"(1940)这一口号。这是... 穆旦从卞之琳的《鱼目集》和《慰劳信集》的发表,看到中国新诗"抒情"性质由情感到知性的转变,它最显著的特征是"五四以来的抒情成分的丧失"。他无法认同这一事实,提出了"新的抒情"(1940)这一口号。这是穆旦一次重要的诗学选择,此后"新的抒情"在"忠实于生活"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拓展,并在穆旦晚年的诗学追求中融入了新的原质,它体现出诗人的历史睿智及其美学认识的新高度,给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弥足珍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抒情” 知性 情感 本体象征
下载PDF
再论穆旦“新的抒情”诗学理念
3
作者 傅亦多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41-47,共7页
“新的抒情”是穆旦写于1940年的两篇分别关于艾青、卞之琳的诗评中提出的诗学概念。在现有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将该诗学理念本质化、去历史化的倾向,将此作为贯穿于穆旦诗歌创作始终的风格进行论述。或将“新的抒情”纳入对穆旦具有“... “新的抒情”是穆旦写于1940年的两篇分别关于艾青、卞之琳的诗评中提出的诗学概念。在现有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将该诗学理念本质化、去历史化的倾向,将此作为贯穿于穆旦诗歌创作始终的风格进行论述。或将“新的抒情”纳入对穆旦具有“现代主义”风格作品的解释里,或将其笼统地囊括在九叶诗派“现实”、“象征”、“综合”的整体风格内。文章以这一诗学理念为讨论对象,在厘清“抒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穆旦的诗歌创作与具体历史背景,对此概念作“再历史化”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诗歌评论 “新的抒情”
下载PDF
从抒情的放逐到一种“新的抒情”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成晨 荣光启 《诗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9-57,共9页
引言 在上世纪文学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合力之下,中国现代诗歌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流向变化。而如果将中国现代诗歌比作激情昂扬、画笔急促而斑驳的历史画布,卞之琳和穆旦这两位诗人就是其上浓墨重彩的两笔。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 引言 在上世纪文学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合力之下,中国现代诗歌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流向变化。而如果将中国现代诗歌比作激情昂扬、画笔急促而斑驳的历史画布,卞之琳和穆旦这两位诗人就是其上浓墨重彩的两笔。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性诗人,卞之琳和穆旦以个体化的言说方式,书写着古老中国转型期复杂而隐秘的现代经验。他们在各自的道路上曲折前行,其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诗歌技巧的实验革新,至今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抒情”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 社会现代化 放逐 文学现代化 中国转型期 言说方式
原文传递
一个“现代”中国诗人的“自我”与“抒情”——穆旦“新的抒情”解读
5
作者 张国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4-211,共18页
穆旦于1940年提出的"新的抒情"主张,作为诗人在"战时中国"历史场域中对自身诗歌创作道路作出的能动性调整,日益为研究者所关注。在对这一现象的评述中,论者多将穆旦在大历史中遭遇的"人民"视为"象征... 穆旦于1940年提出的"新的抒情"主张,作为诗人在"战时中国"历史场域中对自身诗歌创作道路作出的能动性调整,日益为研究者所关注。在对这一现象的评述中,论者多将穆旦在大历史中遭遇的"人民"视为"象征物",而与之相对的"自我"才具有"原初性"。笔者认为看似本质化的"自我"与"人民"一样,皆是内在于具体时代语境中的历史化建构,并力图通过拆解"我与我们""文学与政治"的二元对立,重审"新的抒情"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转折性症候,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乃至思想史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新的抒情” “自我”
原文传递
召回被放逐的抒情--从1940年代穆旦的两篇诗论翻译谈起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岫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1,共8页
20世纪40年代初,穆旦翻译了路易·麦克尼斯(Louis Macneice)的《诗的晦涩》("Obscurity")及麦可·罗勃兹(Michael Roberts)的《一个古典主义者的死去》("the Death of a Classicism")两篇诗论。穆旦在早年... 20世纪40年代初,穆旦翻译了路易·麦克尼斯(Louis Macneice)的《诗的晦涩》("Obscurity")及麦可·罗勃兹(Michael Roberts)的《一个古典主义者的死去》("the Death of a Classicism")两篇诗论。穆旦在早年全力投入创作的情形下主动发起的翻译活动,与后来作为翻译家查良铮所开展的翻译活动相比,所受政治语境的影响和制约相对较少,更多体现穆旦本人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论反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立足自己的语境对诗歌理想的自我省察。从这两篇诗论翻译的选材、策略、观念以及与穆旦同期诗评的互文探究中可以看出:1940年代穆旦的诗学观中既有对叶慈个人主义和艾略特逃避诗学的扬弃,也有对奥登一代融入时代的政治态度之认可;既有对中国诗人智性写作的批评,也有对中国时局和诗学情境的反思。在这一基础上,穆旦呼唤"自我"从隐匿中现身,要求诗歌的理性担当,渴望诗歌能够传达光明、博大、深厚感情,多维度构建了诗人"新的抒情"之诗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翻译 “非个人化” 抒情主体 “新的抒情”
下载PDF
卞之琳的新诗处女作及其他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越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1期84-92,共9页
本文讨论新发现的卞之琳新诗处女作《小诗》(四首)及其《慰劳信集》的评论文章等史料。首先对《小诗》(四首)在内容与风格上学习冰心与异于冰心之处略作说明与辨析;继而在卞之琳诗作批评史的历史脉络中,围绕周木斋、穆旦、陈世骧等... 本文讨论新发现的卞之琳新诗处女作《小诗》(四首)及其《慰劳信集》的评论文章等史料。首先对《小诗》(四首)在内容与风格上学习冰心与异于冰心之处略作说明与辨析;继而在卞之琳诗作批评史的历史脉络中,围绕周木斋、穆旦、陈世骧等人评《慰劳信集》的文章,分析该诗集中新抒情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的特点;最后以陈世骧、叶圣陶、李广田等人从音节、字义等角度细读卞之琳诗作的批评实践为例,说明现代诗学史上这一"诗的新批评"潮流在沟通作者与读者等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小诗四首” 冰心 《慰劳信集》 “新的抒情” 诗的批评
下载PDF
古典与现代之辨:新诗的第三条道路——以1940年代沦陷区诗人为中心
8
作者 张桃州 《中外诗歌研究》 2010年第1期26-27,共2页
一、“沉重的独语”的双重资源 在1940年代的特殊历史境遇下.新诗的创作似乎处于“停滞”状态,但事实上。在西南联大校园内.一批诗人(冯至、穆旦等)以一种“新的抒情”方式潜深地推动着新诗的发展。而几乎同时.在北方沦陷区校园... 一、“沉重的独语”的双重资源 在1940年代的特殊历史境遇下.新诗的创作似乎处于“停滞”状态,但事实上。在西南联大校园内.一批诗人(冯至、穆旦等)以一种“新的抒情”方式潜深地推动着新诗的发展。而几乎同时.在北方沦陷区校园里的一些年轻诗人,包括吴兴华、沈宝基等,也在坚韧地探索着属于自己的“新的抒情”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年代 沦陷区 诗人 道路 “新的抒情” 现代 古典
下载PDF
对抗“古典”的背后——论穆旦诗歌的“传统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罗振亚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5,共7页
穆旦诗歌对抗“古典”的背后,依然有“古典”传统因子的强劲渗透和内在传承。它执着于“此岸”关怀,以别样的姿态“拥抱人民”,充满典型的中国情感和中国经验;它从未放弃对抒情性的坚守,并确立了知性化的“新的抒情”模式;它体现了诗人... 穆旦诗歌对抗“古典”的背后,依然有“古典”传统因子的强劲渗透和内在传承。它执着于“此岸”关怀,以别样的姿态“拥抱人民”,充满典型的中国情感和中国经验;它从未放弃对抒情性的坚守,并确立了知性化的“新的抒情”模式;它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形式感”的先在自觉,注重形式和语感,承继了传统诗歌的意象抒情方式,追求语言的含蓄凝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性 “新的抒情” “形式感”
下载PDF
内在旋律:20世纪自由体新诗格律的实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桃洲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80,共9页
由于语言本身的限制,新诗格律的形成始终面临一定的困难,自由体新诗的格律更是如此。与格律诗看重语词外在的音响效果即一种形式化的格律不同,自由诗强调的是内在的情绪的旋律,即一种非形式化的格律:从胡适的"自然的音节"、... 由于语言本身的限制,新诗格律的形成始终面临一定的困难,自由体新诗的格律更是如此。与格律诗看重语词外在的音响效果即一种形式化的格律不同,自由诗强调的是内在的情绪的旋律,即一种非形式化的格律:从胡适的"自然的音节"、郭沫若的"内在的韵律",到艾青的"健美的糅合"、穆旦的"新的抒情",直至昌耀的抒写人性醒觉的"大音希声",显示了自由诗探求内在旋律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格律 自由体 20世纪 旋律 “新的抒情” “大音希声” 诗的格律 音响效果
原文传递
穆旦的新诗理论述评
11
作者 王波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1年第1期93-96,共4页
尽管穆旦一生中谈诗的文字很少,但是在仅有的几篇评论以及写给友人的书信中,他对于新诗的看法与思考体现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与诗学品格。穆旦的诗论可以概括为诗与现实、"新的抒情"、新诗的文体特征、创作与鉴赏、传统与西方等... 尽管穆旦一生中谈诗的文字很少,但是在仅有的几篇评论以及写给友人的书信中,他对于新诗的看法与思考体现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与诗学品格。穆旦的诗论可以概括为诗与现实、"新的抒情"、新诗的文体特征、创作与鉴赏、传统与西方等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诗理论 诗学品格 “新的抒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