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话语的“精神”概念解析
1
作者 柴文华 姜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27,共8页
“精神”是研究所有精神谱系的基础性概念,汉语语境中的“精神”语义是指与“物质”相对的人的意识。“精神”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有人类精神、民族精神、地域精神、个人精神等。“精神”的主要特性之一是相互关联,按照中国哲学的话语,“... “精神”是研究所有精神谱系的基础性概念,汉语语境中的“精神”语义是指与“物质”相对的人的意识。“精神”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有人类精神、民族精神、地域精神、个人精神等。“精神”的主要特性之一是相互关联,按照中国哲学的话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普遍联系不仅是“精神”的特性,也是宇宙人生的重要规定。“精神”与中国哲人所说的“心”大体相同,对人生、社会等有巨大的激励功能。“精神”还具有明显的创造功能,即基于人的主体性,不断更新对对象世界的认知,不断提高对对象世界的实践能力,从而推进人类社会和自身不断进步,如汤之《盘铭》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梁漱溟从生命哲学的角度论证了创造是宇宙生命的本性,亦即人的本性。人类能创造的依据在于人有智慧、心或精神,它可以使人由“无能”变为“无所不能”,从而“转物”而不为“物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精神” 语义分析 类型分析 特征分析
下载PDF
“个人”、“精神”与“进化”: 鲁迅早期文言论文的三个关键观念 被引量:6
2
作者 汪卫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4-200,共17页
“个人”、“精神”与“进化”是鲁迅留日时期五篇文言论文的三个关键观念。鲁迅的人性进化论以意志为动力 ,以“精神”的进化为目标 ,以“个人”为单位 ;以“主观”和“意力”阐释的“精神” ,最终是以“个人”的人格承担下来 ;“个人... “个人”、“精神”与“进化”是鲁迅留日时期五篇文言论文的三个关键观念。鲁迅的人性进化论以意志为动力 ,以“精神”的进化为目标 ,以“个人”为单位 ;以“主观”和“意力”阐释的“精神” ,最终是以“个人”的人格承担下来 ;“个人”指向“天才”、“超人”和“英哲”的“个性”及其“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精神” 鲁迅 论文 文言 早期 “个性” “超人” 进化论 意志 主观 价值
下载PDF
论弥尔顿对“精神”的神学诠释——兼论《基督教教义》里的“圣灵”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玲英 吴小英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30-35,共6页
对于基督教正统教义"三位一体"中的"圣灵"(the Holy Spirit),弥尔顿代之以"精神"(the Spirit),并在神学著作《基督教教义》里对"精神"这一宗教术语进行了充分的诠释。弥尔顿通过大量的《圣经... 对于基督教正统教义"三位一体"中的"圣灵"(the Holy Spirit),弥尔顿代之以"精神"(the Spirit),并在神学著作《基督教教义》里对"精神"这一宗教术语进行了充分的诠释。弥尔顿通过大量的《圣经》引证,指出"精神"有九种所指,比"圣灵"更为广泛,既包括"圣灵"在内的、来自外在但进驻到信仰者内心的"神圣的精灵"(the divine spirits),也包含人将这些力量内化为弥尔顿所称的"人的精神"(the human spirit)或"内在精神"(the Spirit within)。因此,在弥尔顿的"反三位一体"宗教观中,"精神"比"圣灵"更为准确。掌握弥尔顿对"精神"的神学阐释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弥尔顿的神学思想和理解弥尔顿史诗创作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基督教教义》 “精神” “圣灵” “内在精神”
下载PDF
儿童精神哲学视野中的“精神”概念——对孙民从先生“商榷”的商榷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晓东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儿童 精神哲学 “精神”概念 儿童意识 无意识学说 经验论
下载PDF
“精神”归于何处?——浪漫主义“精神还乡”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继云 陆杰荣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21,共6页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成为哲学的始源。帕斯卡尔曾以“我不知道谁把我放到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这世界是什么,更不知道我自己”的提问方式表达出人对自身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尼采指责苏...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追问成为哲学的始源。帕斯卡尔曾以“我不知道谁把我放到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这世界是什么,更不知道我自己”的提问方式表达出人对自身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思考。尼采指责苏格拉底主义者对“知识即美德”的追求而导致科学知识对人生意义的破坏,使现代人无家可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精神” 当代启示 还乡 人生意义 科学知识 帕斯卡尔 提问方式
下载PDF
“科学”与“精神”、“神思”、“道德”、“理想”和“圣觉”:《科学史教篇》中“个人”观念的梳理 被引量:2
6
作者 汪卫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3,共4页
“科学”是西方近代文明的象征符号,“科学”及其实绩,是最引人注目的西方文明成就。《科学史教篇》以“科学史”为对象,而所重在“教”(科学发展史的教训)。该篇针对当时人们对科学的功利主义理解,通过追溯西方科学发展史,以昭... “科学”是西方近代文明的象征符号,“科学”及其实绩,是最引人注目的西方文明成就。《科学史教篇》以“科学史”为对象,而所重在“教”(科学发展史的教训)。该篇针对当时人们对科学的功利主义理解,通过追溯西方科学发展史,以昭示其“真谛”与“真源”。《科学史教篇》首先充分肯定科学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密切联系,但作者同时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先后关系:“盖科学者,以其知识,历探自然见象之深微,久而得效,改革遂及于社会”,强调科学以自然为对象的知识特性,而所谓“实益”,并非其直接之主观目的,实乃间接之客观后果,故称之为“骈生”。科学既然如此重要,鲁迅要问:何为科学?这一问题在鲁迅的历史主义眼光中,即科学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因而他开宗明义:“第相科学历来发达之绳迹”、“索其真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史教篇》 “精神” “神思” “个人” 科学发展史 道德 理想 西方文明
下载PDF
大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学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2-22,共1页
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掀起一股凝练各自大学精神的热潮,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此付出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应该说,高校凝练自己的大学精神、注重自身文化建设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在于放眼各大学所谓的精神,依然存在口号化、雷同化的现象,... 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掀起一股凝练各自大学精神的热潮,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此付出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应该说,高校凝练自己的大学精神、注重自身文化建设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在于放眼各大学所谓的精神,依然存在口号化、雷同化的现象,总觉得缺少了点内涵,缺少了点“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精神 “精神” 文化建设 “个性” 雷同化 凝练 高校 学校
下载PDF
走向“市民社会”的“精神”——拟黑格尔审思“鲁迅与20世纪中国的都市化进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9,共7页
引言 本文旨在援引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特别是其“主奴辩证法”及“市民社会”的思想审思“鲁迅与20世纪中国的都市化进程”这一命题。应当承认,黑格尔并非鲁迅自觉的重要精神资源。在早年的《文化偏至论》一文里,鲁迅把黑格尔视为以尼... 引言 本文旨在援引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特别是其“主奴辩证法”及“市民社会”的思想审思“鲁迅与20世纪中国的都市化进程”这一命题。应当承认,黑格尔并非鲁迅自觉的重要精神资源。在早年的《文化偏至论》一文里,鲁迅把黑格尔视为以尼采、克尔凯郭尔等为代表的“新神思宗”要反驳的“主智一派”的集大成者,而前者才是鲁迅心仪的。①武断地说,鲁迅研究的传统中直接证成鲁迅此类“文化偏至论”别具合理性的做法代不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鲁迅研究 都市化进程 20世纪 黑格尔 “精神” 中国 《文化偏至论》
下载PDF
于细微处见“精神”——班主任工作杂谈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学文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08年第11期84-85,共2页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教育学生的最主要力量,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而对班主任的要求就更高。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生活和学生全方位的变化,特别要求班主任有更高的...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教育学生的最主要力量,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而对班主任的要求就更高。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生活和学生全方位的变化,特别要求班主任有更高的教育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精神” 学生成长 杂谈 细微 社会生活 教育艺术 决定性因素
下载PDF
释“精神”
10
作者 黑维强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25-26,共2页
本文对元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精神”一词进行了考释 ,认为“精神”除了有辞书上所说的诸多意思外 ,还有身体之义。
关键词 元朝 明朝 清朝 白话小说 “精神” 词义 汉语
下载PDF
你在学校“精神”吗?——来自一所四星级高中的研究报告
11
作者 邵统亮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0年第6期42-44,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 一、问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策源地。如果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学校 高中 星级 苏霍姆林斯基 受教育者 精神生活
下载PDF
赏析·一位有“精神”的人
12
作者 丁国旗 《新湘评论》 2012年第3期62-63,共2页
很多人或许都会有类似的感觉,生活中没有方向,工作上缺少斗志;整日昏昏沉沉,迷迷糊糊,追逐着潮流,尾随着舆论,被物质耗尽了时间,被欲望霸占了灵魂。等到发已花白,目已苍苍,在某个傍晚倚靠在阳台上,
关键词 “精神” 感觉 时间
下载PDF
以“人文”塑造心灵 以“精神”赢得未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我在乎你”学院精神建构的实践
13
作者 郎勇生 吴少华 +1 位作者 王震 陈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50-52,共3页
2003年7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由三所中专合并升格而跻身于高职院校行列。近几年来,该院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我在乎你”学院精神。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 2003年7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由三所中专合并升格而跻身于高职院校行列。近几年来,该院紧扣时代脉搏,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我在乎你”学院精神。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其鲜明的“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和“校企合作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 精神建构 “精神” 工业 苏州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心灵
下载PDF
论政府文本中“精神”一词的六种英译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晓君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52-55,93,共5页
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就汉语“精神”一词的译名混乱问题,分析2014-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九大报告后发现,“精神”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内涵,不可简单译为“spirit”,而应根据内涵区别用词,并提出了“精神”一词的6种译法。
关键词 汉英翻译 “精神”译名 政府文本 方法
下载PDF
“精神”内涵之解析
15
作者 郑宇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8期4-6,共3页
关于"精神"的研究,因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各个学科对"精神"理论内涵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实际应用领域,"精神"有着其特定的实践内涵。这里从社会化的视角,对"精神"内涵阐释的另一途径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 “精神” 内涵 解析
下载PDF
形式与“精神”的融合——论伦勃朗绘画艺术中的形式语言
16
作者 朱顺传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0期84-85,共2页
伦勃朗绘画中的形式语言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它既是集传统绘画技法于一身,同时又是对传统技法的创新。他把光影、构图和色彩等形式语言的运用与其作品要表达的"精神"性审美主题作了完美的结合。他在绘画形式语言上的探索,不... 伦勃朗绘画中的形式语言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它既是集传统绘画技法于一身,同时又是对传统技法的创新。他把光影、构图和色彩等形式语言的运用与其作品要表达的"精神"性审美主题作了完美的结合。他在绘画形式语言上的探索,不仅丰富了油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而且也对后来许多艺术家起到了启发和感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勃朗 形式语言 “精神”性审美
下载PDF
民族舞剧创作中的当代“精神”——观江西本土舞剧《红草鞋》有感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晓丽 《影剧新作》 2018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精神"一词,从情感上讲就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从哲学内涵方面而言则是过去事和物的记录及此记录的重演。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生存的语境发生了转变,对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进行重新"阐释"和"发掘",在当下便有了一种极... "精神"一词,从情感上讲就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从哲学内涵方面而言则是过去事和物的记录及此记录的重演。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生存的语境发生了转变,对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进行重新"阐释"和"发掘",在当下便有了一种极为重要的意义。当代舞蹈的发展,实际上是舞蹈的现代艺术形式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或者说是传统的舞蹈形式和当代文化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 “精神” 中国当代 舞剧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 草鞋 江西 舞蹈形式
下载PDF
中国城市的“精神”紊乱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梦溪 《决策探索》 2012年第7期45-45,共1页
(2012-03-2316:54:52)去年10月,当"北京精神"提出来的时候,我曾写文章表示异议,并作出预言:"如果北京可以提‘北京精神’,当然很快也就可以有‘上海精神’‘、天津精神’、‘广州精神’‘、武汉精神’……
关键词 “精神” 城市 中国 上海精神 北京
下载PDF
十九大报告中“精神”一词的英译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晓莉 《海外英语》 2019年第5期126-127,共2页
"精神"一词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出现,但英文翻译却不尽相同。为探讨"精神"一词的英译,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为例,通过分析"精神"一词在十九大报告英... "精神"一词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出现,但英文翻译却不尽相同。为探讨"精神"一词的英译,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为例,通过分析"精神"一词在十九大报告英译文中的选词与翻译方法,总结出在英译"精神"一词时,应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义、选择用词,灵活运用多种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 “精神” 选词与翻译方法
下载PDF
“理性”与“精神”在德性主义的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
20
作者 樊浩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38,共2页
樊浩撰文《德福因果律的“理性”形态与“精神”形态》指出,在西方哲学史上,道德与幸福的同一性理论有着两种典型的哲学形态:康德的“理性”形态,黑格尔的“精神”形态。虽然两者在话语形态、言说构架和体系构造方面表现出“理性”... 樊浩撰文《德福因果律的“理性”形态与“精神”形态》指出,在西方哲学史上,道德与幸福的同一性理论有着两种典型的哲学形态:康德的“理性”形态,黑格尔的“精神”形态。虽然两者在话语形态、言说构架和体系构造方面表现出“理性”与“精神”的巨大差异,但在德性主义的价值取向上却是根本一致的。它们以哲学的魅力,建构起德福因果律的“理性世界”和“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理性” 德性主义 价值 哲学形态 西方哲学史 话语形态 体系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