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哲学话语的“精神”概念解析 |
柴文华
姜楠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个人”、“精神”与“进化”: 鲁迅早期文言论文的三个关键观念 |
汪卫东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3
|
论弥尔顿对“精神”的神学诠释——兼论《基督教教义》里的“圣灵” |
吴玲英
吴小英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2
|
|
4
|
儿童精神哲学视野中的“精神”概念——对孙民从先生“商榷”的商榷 |
刘晓东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5
|
“精神”归于何处?——浪漫主义“精神还乡”及其当代启示 |
张继云
陆杰荣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6
|
“科学”与“精神”、“神思”、“道德”、“理想”和“圣觉”:《科学史教篇》中“个人”观念的梳理 |
汪卫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7
|
大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
秦学智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8
|
走向“市民社会”的“精神”——拟黑格尔审思“鲁迅与20世纪中国的都市化进程” |
张克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9
|
于细微处见“精神”——班主任工作杂谈 |
叶学文
|
《新课程研究(下旬)》
|
2008 |
2
|
|
10
|
释“精神” |
黑维强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1 |
0 |
|
11
|
你在学校“精神”吗?——来自一所四星级高中的研究报告 |
邵统亮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10 |
0 |
|
12
|
赏析·一位有“精神”的人 |
丁国旗
|
《新湘评论》
|
2012 |
0 |
|
13
|
以“人文”塑造心灵 以“精神”赢得未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我在乎你”学院精神建构的实践 |
郎勇生
吴少华
王震
陈艺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4
|
论政府文本中“精神”一词的六种英译方法 |
陆晓君
|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5
|
“精神”内涵之解析 |
郑宇
|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6
|
形式与“精神”的融合——论伦勃朗绘画艺术中的形式语言 |
朱顺传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17
|
民族舞剧创作中的当代“精神”——观江西本土舞剧《红草鞋》有感 |
胡晓丽
|
《影剧新作》
|
2018 |
2
|
|
18
|
中国城市的“精神”紊乱 |
刘梦溪
|
《决策探索》
|
2012 |
1
|
|
19
|
十九大报告中“精神”一词的英译探讨 |
何晓莉
|
《海外英语》
|
2019 |
1
|
|
20
|
“理性”与“精神”在德性主义的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 |
樊浩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