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9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生入性与祛本显生——试析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自然”概念的释用与化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山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西方哲学肇端于对“自然”(Фυσιζ)的思考,亚里士多德以集大成者的论姿,将Фυσιζ的含义整理判摄为生长、原始质料等六种用法,并最终将派生性的本质(Фυσιζ)含义确定为Фυσιζ的基本含义和严格解释,而将产生、生长等原初... 西方哲学肇端于对“自然”(Фυσιζ)的思考,亚里士多德以集大成者的论姿,将Фυσιζ的含义整理判摄为生长、原始质料等六种用法,并最终将派生性的本质(Фυσιζ)含义确定为Фυσιζ的基本含义和严格解释,而将产生、生长等原初含义贬黜为不必要的衍生义。这样,经过亚氏化生(长)入(本)性的判摄整理,原本意涵丰富的Фυσιζ就变成了非生命的本质,即“自然”。海德格尔反对亚氏“化生入性”的做法,认为这是将存在“存在者化”的一种表现。通过祛本(性)显生(生)的阐释,海氏试图恢复Фυσιζ“绽开又持留”的“生生”意象,使“自然”摆脱对象性的摆置理解。一方面,海氏的这一工作,有助于我们摆脱主—客思维,借助诗—艺体验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科技至上思维方式对现代人的限制和宰制;另一方面,借助海德格尔的创化性阐述,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在希腊哲学开端处的原初意涵,借此扭转存在之存在者化的畸变与沦落,澄明“自然”(在)与“事物”(在者)的真实关系,重新恢复Фυσιζ“未遭破损的意指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亚里士多德 “自然” 本质 形而上学
下载PDF
自然的人生化——《新潮》与新文学发生期的“自然”
2
作者 危明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自然”作为重要的思想史观念,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新潮》同人与新文学发生史之关系的视角。《新潮》同人把“自然”作为重要的书写对象,以写景诗为新文学的急先锋,但围绕“自然”与“人生”的辩驳也因此展开,他们以近代以来杂糅的自... “自然”作为重要的思想史观念,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新潮》同人与新文学发生史之关系的视角。《新潮》同人把“自然”作为重要的书写对象,以写景诗为新文学的急先锋,但围绕“自然”与“人生”的辩驳也因此展开,他们以近代以来杂糅的自然观念为基础,在“自然”与“人生”的辩驳中提出自然的人生化。“自然”作为新文学的重要写作对象与基本准则便以物质世界的自然为基点,生发出多重面向,并反过来深化了新文学论域中的“自然”。自然的人生化,是《新潮》同人对新文学自然观理论贡献的核心,也是其思想转型的一次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人生” 《新潮》 新文学
下载PDF
生态学语境下“自然”的延异——从马克思到威廉·莱斯
3
作者 董琦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9-207,共9页
“自然的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然”的两种表现形式分别对应本体论层面的自然界与人,意指自然界与人的本真性和原初状态。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为起点,两种“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经典文献中获得了由浅及深的论证。马尔库塞和威廉&... “自然的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然”的两种表现形式分别对应本体论层面的自然界与人,意指自然界与人的本真性和原初状态。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为起点,两种“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经典文献中获得了由浅及深的论证。马尔库塞和威廉·莱斯虽然从不同的路径改造了马克思的自然观,但基本遵循了马克思所规定的两种“自然”会通融合的科学原则。从马克思到马尔库塞再到威廉·莱斯,我们看到了“自然”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的“延异”,“自然”意义的散播在交织、耦合、碰撞、疏离中实际切近了“自然”的本原,为在生态文明时代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立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自然” 控制自然 解放自然 人道主义思潮 生态运动
下载PDF
庄子“自然”的心灵维度及其生态意蕴
4
作者 孙旭鹏 王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3-118,共6页
“自然”是庄子哲学的枢要,庄子的“自然”具有多重维度,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心灵维度。庄子“自然”的心灵维度最终指向人的内心,运用体悟与认知的方式,来化解人类自身与外部环境的紧张和对立。在庄子看来,心灵只有复归于一种“自然”... “自然”是庄子哲学的枢要,庄子的“自然”具有多重维度,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心灵维度。庄子“自然”的心灵维度最终指向人的内心,运用体悟与认知的方式,来化解人类自身与外部环境的紧张和对立。在庄子看来,心灵只有复归于一种“自然”状态,才能实现人类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处。庄子“自然”的心灵维度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只有真正地从内心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自觉提升环保意识,以平等的视角来处理人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才有可能实现生态和谐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自然” 心灵 生态和谐
下载PDF
单元视域下基于陶渊明“自然”理念的深度教学——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
5
作者 柳利萍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第6期12-14,共3页
立足“自然”理念,从“自然”的形象与意境、“自然”的人生态度、“自然”的语言风格三个层面开展对《归园田居(其一)》的深度教学,在单元视域下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挖掘诗歌的广度、深度,探寻其与其他诗歌的关联度,帮助学生深入领... 立足“自然”理念,从“自然”的形象与意境、“自然”的人生态度、“自然”的语言风格三个层面开展对《归园田居(其一)》的深度教学,在单元视域下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挖掘诗歌的广度、深度,探寻其与其他诗歌的关联度,帮助学生深入领悟陶渊明独特的艺术创造和人生境界,深刻认识作品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自然”理念 单元视域 深度教学
下载PDF
魏晋文艺对“自然”美的追求
6
作者 李慧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54-58,共5页
魏晋玄学以“自然”为本体,极力宣扬“自然”之道,在此背景下,追求“自然”之美成为魏晋时期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这在文艺领域有着集中而深刻的体现。魏晋时期文艺领域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人广泛地认识到了... 魏晋玄学以“自然”为本体,极力宣扬“自然”之道,在此背景下,追求“自然”之美成为魏晋时期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这在文艺领域有着集中而深刻的体现。魏晋时期文艺领域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人广泛地认识到了作为实体的“自然”,即自然界的审美价值,并且积极地将自然风物引入他们的文艺作品中,作为独立的艺术表现对象来加以表现;二是追求文艺创作本身合乎“自然”之道,呈现“自然”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文艺 “自然” 审美 自然风物
下载PDF
无意求工,“自然”养成——启功书法的美育思想
7
作者 栾圣栋 徐新海 《中国美术》 2023年第6期98-103,共6页
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伴随着老庄思想广泛得到推崇,崇尚“自然”的观念根植于文人士大夫的心中。同样地,古今书法理论也多强调“自然”的重要性,“自然”逐渐嬗变为品评书法的重要标准。启功品评书法的标准是建立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 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伴随着老庄思想广泛得到推崇,崇尚“自然”的观念根植于文人士大夫的心中。同样地,古今书法理论也多强调“自然”的重要性,“自然”逐渐嬗变为品评书法的重要标准。启功品评书法的标准是建立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顺应物性人情、彰显艺术个性之上的,其实质便是尊重“自然”。“自然”的品评标准不仅对启功自身书法取法、创作和风格的形成等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功 “自然” 书法美学 书法教育 学养
下载PDF
回归人性的本质——《新爱洛伊丝》中的“自然”观
8
作者 陈利利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寓意。《新爱洛伊丝》中卢梭的“自然”观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方式中的善待自然、人性情理中的善待自我、生存状态中的善待他人。这不仅是卢梭“自然”观的美学内涵,更是其...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寓意。《新爱洛伊丝》中卢梭的“自然”观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方式中的善待自然、人性情理中的善待自我、生存状态中的善待他人。这不仅是卢梭“自然”观的美学内涵,更是其美学思想的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爱洛伊丝》 “自然” 善待自然 善待自我 善待他人
下载PDF
“自然”:魏晋文人的生命美学追求
9
作者 李慧杰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8-75,共8页
魏晋时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一个重要变革便是玄学的兴盛。魏晋玄学融汇儒道,强调以“自然”为核心。在此背景下,崇尚“自然”成为魏晋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特征。哲学思想领域对“自然”的推崇,势必会影响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 魏晋时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一个重要变革便是玄学的兴盛。魏晋玄学融汇儒道,强调以“自然”为核心。在此背景下,崇尚“自然”成为魏晋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特征。哲学思想领域对“自然”的推崇,势必会影响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特征,“自然”成为当时文人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追求。魏晋文人追求“自然”之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将“自然”作为生命美学目标来加以追求。具体来看,这种追求有着多重维度的体现:追求荒诞越礼的言行方式;重视真情的自然流露,对万物有情;追求飘逸洒脱、超脱凡尘的生存姿态。魏晋文人对“自然”这一美的生命境界多重维度的践行,造就了他们审美化、艺术化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魏晋 文人 生命美学
下载PDF
佛道视角下《舍身饲虎图》的“自然”说
10
作者 董瑜婧 《国学(汉斯)》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佛教与道教对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儒家合称“三教”。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与本土道教也有相通之处。“自然”有“虚无”“空”之意,有“动静因果”,有“逍遥”之意。本文以“自然”观念作为沟通,通过两者教义中“自然”的阐... 佛教与道教对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儒家合称“三教”。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与本土道教也有相通之处。“自然”有“虚无”“空”之意,有“动静因果”,有“逍遥”之意。本文以“自然”观念作为沟通,通过两者教义中“自然”的阐释解析《舍身饲虎图》中的情节、结构、风格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身饲虎图》 “自然” 佛道思想
下载PDF
《老子》的形而上学与“自然”思想--以北大简为中心 被引量:8
11
作者 池田知久 曹峰(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103,共10页
以北大简《老子》为主要资料,参考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通行本(王弼本),可以探讨《老子》中所含形而上学(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与"自然"思想(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思想)间相互矛盾、对立的关系。在综合、统一这些矛盾... 以北大简《老子》为主要资料,参考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通行本(王弼本),可以探讨《老子》中所含形而上学(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思想)与"自然"思想(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思想)间相互矛盾、对立的关系。在综合、统一这些矛盾、对立之处,《老子》哲学与政治思想的真面目才能得以阐明。以北大简第十六章所见"积正"这个词语为线索,可以推测北大简《老子》的抄写年代应为西汉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简 《老子》 形而上学 “自然” 民主主义 “积正”
下载PDF
论老庄的“自然”--兼论中国哲学“自然”思想的发生与展开 被引量:20
12
作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6,共11页
"自然"及由此经营出的思索,一直是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主题之一,阐明老庄的自然、王充的《论衡》中的自然、魏晋玄学的自然,就能保证中国的"自然"不只局限在中国思想史的内部,而能够更好的展开和发展,成为一个有... "自然"及由此经营出的思索,一直是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主题之一,阐明老庄的自然、王充的《论衡》中的自然、魏晋玄学的自然,就能保证中国的"自然"不只局限在中国思想史的内部,而能够更好的展开和发展,成为一个有建设性意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老庄思想 王充《论衡》 魏晋玄学
下载PDF
“自然”本性、“一带一路”建设与供应链地理重塑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福象 王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0-147,共8页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供应链地理调整的战略方案,也是全球供应链地理重塑的题中要义。根据对供应链地理重塑理论蕴涵和实现供应链地理重塑可行路径及政策思路的分析,提出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供应链地理重塑的理论基础,是"...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供应链地理调整的战略方案,也是全球供应链地理重塑的题中要义。根据对供应链地理重塑理论蕴涵和实现供应链地理重塑可行路径及政策思路的分析,提出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供应链地理重塑的理论基础,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供应链地理重塑的核心环节的理论观点。利用空间压缩的技术进步,再造三类"自然",并通过"第二自然"和"第三自然"协同作用的发挥,最终突破"第一自然"的约束,实现"自然地理""政治地理""功能地理"的跨越,促进生产活动的空间分拆和重组。在空间尺度范围上,重塑供应链地理,需要统筹国内和国外供应链地理两个大局。重塑中国供应链地理需要突破"胡焕庸线",重塑世界供应链地理需要跨越政治地理。通过推行"五通"理念,利用开放合作的政策平台,培育优势要素集聚能力,注重供应链地理的分布式布局,是实现供应链地理重塑的战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地理 全球价值链 空间压缩技术 “一带一路” 三类“自然”
下载PDF
老子“自然”“无为”思想与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洪卫 刘玉萍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8-40,共3页
老子自然伦理学中所包含的"自然"、"无为"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借鉴。根据老子这一思想,我国当前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应主要采取加大政府机构整合力度,实... 老子自然伦理学中所包含的"自然"、"无为"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借鉴。根据老子这一思想,我国当前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应主要采取加大政府机构整合力度,实行大部门制;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实行决策与执行、监管的适度分离,扩大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加强政府机构设置的法制化建设,保证政府机构的相对稳定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自然” “无为” 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
下载PDF
表象和实质的差异——再谈歌唱中的“放松”和“自然” 被引量:9
15
作者 俞子正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5-56,共2页
“放松”和“自然”是声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术语,它们的表象和实质过程有较大的区别,甚至是相反的,但是在日常生活的认识概念中它们很容易发生混淆,以至影响甚至干扰了声乐教学的正常进行。本文针对“放松”和“自然”的实质进行分... “放松”和“自然”是声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术语,它们的表象和实质过程有较大的区别,甚至是相反的,但是在日常生活的认识概念中它们很容易发生混淆,以至影响甚至干扰了声乐教学的正常进行。本文针对“放松”和“自然”的实质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来阐述这两者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教学 表演艺术 歌唱技巧 “放松” “自然” 表象 实质
下载PDF
论中国画“自然”品第的美学内涵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昌锋 陈汉杰 康志群 《艺术科技》 2014年第12期21-21,33,共2页
"自然"品第作为中国画创作的最高理想和审美品鉴的最高标准,它的美学内涵是什么?本文着重探讨"自然"品第美学渊源和品鉴标准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自然”品第 六法论 澄怀味象 妙悟自然
下载PDF
“自然”身体的文化转化:瑶族诞生礼的过渡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智明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5-179,共5页
过渡礼仪对个体有从自然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意义,对人之身体的生物性与社会(文化)性双重属性的认知为近年来各界对人身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岭寨红瑶的诞生礼从婴儿"脱身"到满月的见身... 过渡礼仪对个体有从自然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意义,对人之身体的生物性与社会(文化)性双重属性的认知为近年来各界对人身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岭寨红瑶的诞生礼从婴儿"脱身"到满月的见身认亲再从满月到对岁的卜志改运,不仅实现了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份转换,还使得每一个新生的个体经历从"自然"身体向社会身体的转化,并以身体为媒介逐步融入到与社会和周遭环境的互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自然”身体 文化转化 诞生礼
下载PDF
《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生态伦理学的自然本体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在娟 孙道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2,123,共6页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在自然和属人自然两个维度对自然的内核进行了科学和哲学双重解读。从自在自然看,自然具有自组织性、先在性和系统性、有机性,是惯常行程的自我生成,具有存在论意义。因而生态伦理学应该走出对人的"...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在自然和属人自然两个维度对自然的内核进行了科学和哲学双重解读。从自在自然看,自然具有自组织性、先在性和系统性、有机性,是惯常行程的自我生成,具有存在论意义。因而生态伦理学应该走出对人的"固恋","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边界",把自然纳入伦理的怀抱。从属人自然看,自然是人本学的自然与社会的自然的耦合,是对象性活动中的人化生成,具有对象性意义。劳动的对象性决定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决定了保全自然的逻辑必然性。如此,恩格斯对自然的本质规定性的理解,既超越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文明的生态",又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无生态的文明";它为生态伦理学的成立提供了充分的"自然本体论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自然” 生态伦理学 自然本体论
下载PDF
“自然”艺术观在宋代陶瓷仿生造型上的体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亚林 姜现甲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1年第6期21-24,共4页
"自然"的哲学观是在老庄重天性、轻人为的自然哲学观影响下,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自然而然,崇尚审美自性的艺术观念。陶瓷造型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也体现了这种艺术观念,这种体现集中表现为仿生形态的陶瓷造型。本文就自然... "自然"的哲学观是在老庄重天性、轻人为的自然哲学观影响下,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自然而然,崇尚审美自性的艺术观念。陶瓷造型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也体现了这种艺术观念,这种体现集中表现为仿生形态的陶瓷造型。本文就自然艺术观在陶瓷仿生造型上体现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艺术观 宋代 陶瓷仿生造型 体现
下载PDF
卢梭对儿童生命之“自然”的认识 被引量:3
20
作者 苗雪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2-37,共6页
卢梭基于对儿童生命之"自然"的美好信念,认为儿童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都是好的;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成长遵循着自然的秩序;儿童必须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实现成长。这些认识与生物学思想中关于复杂生命系统进化与发... 卢梭基于对儿童生命之"自然"的美好信念,认为儿童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都是好的;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成长遵循着自然的秩序;儿童必须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实现成长。这些认识与生物学思想中关于复杂生命系统进化与发育的自组织机制是一致的。种系的发育模式和本能是生命存在的前提,而现实的生命活动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的调节机制,成为推动生命系统从基因变异到精神演化之进化进程的根本动力,也是个体发展的现实机制。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从基因组的表达调控到有机体器官和组织的生理活动,再到人的精神活动,都表现出生命是自组织的选择系统。自由是生命存在的前提,也是生命存在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之“自然” 复杂生命系统 发育模式 自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