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方言量词“记”动量时量的认知考察 |
傅瑜璐
|
《现代语言学》
|
2023 |
0 |
|
2
|
格尔茨从“记”到“写”的民族志实践 |
宋红娟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3
|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思”与“记” |
颜丽萍
|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4
|
读“记”诵《诗》,传承经典——统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
陈恒舒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
2019 |
2
|
|
5
|
“记”的文体特征与主题表现——也谈《岳阳楼记》中“异”的意义 |
詹丹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6
|
以“议”为“记”的范例——解读欧阳修《昼锦堂记》、苏轼《韩魏公醉白堂记》 |
刘振娅
|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0 |
|
7
|
古代“记”体散文的说理路径 |
冯渊
|
《学语文》
|
2020 |
0 |
|
8
|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的“思”与“记” |
颜丽萍
|
《教育论坛》
|
2008 |
0 |
|
9
|
一个教师的“记”与“忘” |
孙健
|
《语文世界(中旬刊)》
|
2018 |
0 |
|
10
|
刘将孙“记”体文的理学色彩与个性特征 |
何跞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1
|
词以群分 文以类聚——“记”类文言文专题复习 |
张松元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2
|
“记”“诗”并选才能完整解读 |
陈同友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3
|
苏轼“记”体散文的的语言修辞研究 |
张庆祥
姜云霞
|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
2015 |
0 |
|
14
|
变“学”为“玩”,变“记”为“用”——宝宝数学启蒙教育日记 |
王艳
|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
2015 |
0 |
|
15
|
以“记”促“赏”--高考古诗词复习指要 |
杨亚平
|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2015 |
0 |
|
16
|
谈初中文言文中的“记” |
张克峰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7
|
巧“记”趣“忆”显魅力 |
郭燕
陈红霞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8
|
说“纪”、“记” |
宋琳
|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
2016 |
0 |
|
19
|
采访中的“问”与“记” |
周兆顺
|
《青年记者》
|
2007 |
0 |
|
20
|
六朝佛教造像记与唐代“记”体文 |
徐世民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