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9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ices in the War in“Naming of Parts”and“Plato Told”
1
作者 WANG Tian-l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10期991-998,共8页
“Naming of Parts”and“plato told”are two poems written respectively by Henry Reed and E.E.Cumming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Naming of Parts”depicts the opposi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two voices in the poem wh... “Naming of Parts”and“plato told”are two poems written respectively by Henry Reed and E.E.Cummings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Naming of Parts”depicts the opposi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two voices in the poem while“plato told”features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silenced voices and an accentuated voice in the poem.The two poems suggest that submitting oneself to the speech pattern typical of military personnel leads to the loss of one’s voice,individuality,and ultimately one’s life.Overall,these two poems reveal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 person’s voice and individuality in a war and demonstrate a clear antiwar att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ming of Parts” “plato told” WAR VOICE INDIVIDUALITY
下载PDF
忧郁的解剖:《理想国》论僭主
2
作者 樊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理想国》将僭主刻画为一位忧郁症患者,这一事实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公元前5—4世纪的医学、哲学文献中,“忧郁”一词包含沮丧恐惧和兴奋狂躁的双重面向,与柏拉图对僭主生活的描绘相一致。《理想国》8、9两卷中对政体变迁的深入分析,... 《理想国》将僭主刻画为一位忧郁症患者,这一事实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公元前5—4世纪的医学、哲学文献中,“忧郁”一词包含沮丧恐惧和兴奋狂躁的双重面向,与柏拉图对僭主生活的描绘相一致。《理想国》8、9两卷中对政体变迁的深入分析,为理解僭主式人格的“忧郁”提供了钥匙。与通常的理解不同,寡头式、民主式和僭主式人格并非三种不同欲望分别统治灵魂的形态,而是灵魂中统治秩序的逐渐崩溃。结合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学说,上述崩溃是“限度”逐渐减少、“无限者”逐渐增加的过程。最佳政体包含最完美的几何比例或“限度”;随着“限度”的逐步减少,每一政体都比前一政体在更大程度上包含“无限者”。僭主式人格即灵魂中“限度”消失,落入纯粹的“无限者”状态。正是这一状态解释了僭主式人格的双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想国》 僭主 忧郁 无限者
下载PDF
柏拉图论习俗正义——对《理想国》开场对话的分析
3
作者 樊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5,共9页
《理想国》的开场对话——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父子的对话——呈现并检验了普通人依据习俗所形成的正义观念。克法洛斯表达了一种消极正义的观念,即将正义理解为不施加伤害;玻勒马霍斯则表达了一种积极正义的观念,即将正义理解为有助于... 《理想国》的开场对话——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父子的对话——呈现并检验了普通人依据习俗所形成的正义观念。克法洛斯表达了一种消极正义的观念,即将正义理解为不施加伤害;玻勒马霍斯则表达了一种积极正义的观念,即将正义理解为有助于共同体的善。苏格拉底的检验表明:首先,积极正义同希腊传统中助友损敌的道德观念相结合,将同消极正义产生冲突;其次,放弃助友损敌观念、借助技艺—德性类比可以结合积极正义与消极正义。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以色拉叙马霍斯为代表的智者派正义观表面上颠倒了以克法洛斯父子为代表的传统正义观,但实际上只是后者的一种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想国》 正义 克法洛斯 玻勒马霍斯
下载PDF
佩特的审美批评原理
4
作者 王柯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佩特倡导“为艺术而艺术”,主要着眼于艺术鉴赏而非艺术创作,故此一再强调艺术对人生质量的催化与优化作用,力求实现艺术化人生的终极目的。为此,他贬斥抽象笼统的艺术评论公式,推举具体化的审美批评原理。持守这一原理,他以文艺复兴与... 佩特倡导“为艺术而艺术”,主要着眼于艺术鉴赏而非艺术创作,故此一再强调艺术对人生质量的催化与优化作用,力求实现艺术化人生的终极目的。为此,他贬斥抽象笼统的艺术评论公式,推举具体化的审美批评原理。持守这一原理,他以文艺复兴与古希腊艺术为例,颇有成效地呈现出艺术解析和审美鉴赏的独特路径。另外,基于多年古典研究的个人体悟,佩特试图从柏拉图美学思想中汲取“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根源。这其中的合理性到底有多少,需要认真比照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特 文艺复兴艺术 古希腊雕塑 柏拉图 为艺术而艺术
下载PDF
基于嫦娥一号卫星数据的柏拉图(Plato)月坑地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敏沛 陈建平 葛肖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749,共13页
通过CCD图像对Plato坑周围区域的线性地貌进行解译和构造方位统计,发现2组明显的线性构造优选方向,一组为NNE—SSW向,一组NWW—SEE向。分析后认为,这是在早期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之后受到雨海事件和Plato事件的影响发生再活动,但是... 通过CCD图像对Plato坑周围区域的线性地貌进行解译和构造方位统计,发现2组明显的线性构造优选方向,一组为NNE—SSW向,一组NWW—SEE向。分析后认为,这是在早期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之后受到雨海事件和Plato事件的影响发生再活动,但是区域总体构造格架基本保持不变。使用IIM光谱研究发现,溅射物造成了Plato坑西部和东部在光谱上的差异。坑底玄武岩相对月海玄武岩基性物质含量要低,结合DEM分析认为坑底玄武岩并非从单点溢出。通过对Plato坑壁因垮塌而出露基岩的光谱研究和对本区域平底型月坑宽深比的统计,认为本区域属于高地与月海过渡的地区,在物质成分上受到雨海堆积物的影响而含有较多的低反射率基性物质。最后尝试性地对该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进行了推演,得出对本地区地质演化的粗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 柏拉图(plato)月坑 月球区域演化
下载PDF
Plato热处理工艺对云杉木材顺纹抗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涛 高华 +1 位作者 蔡家斌 周定国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5,共3页
采用Plato水热-常压过热蒸汽联合热处理工艺对云杉木材进行热处理,对不同温度水平处理前后云杉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未处理云杉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为65.75 MPa,经130、145及160℃水热-常压过热蒸汽热处理后云杉木材... 采用Plato水热-常压过热蒸汽联合热处理工艺对云杉木材进行热处理,对不同温度水平处理前后云杉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未处理云杉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为65.75 MPa,经130、145及160℃水热-常压过热蒸汽热处理后云杉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分别为70.86、68.07和64.15 MPa,并运用化学成分分析法对热处理工艺对云杉木材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o热处理工艺 木材水热处理 顺纹抗压强度 化学分析
下载PDF
“美是那最耀显、最令人出神的”——论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美学的现象学阐释
7
作者 贺念 朱葵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36-47,共12页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来源于他对柏拉图美学的现象学阐释。针对柏拉图《理想国》中艺术与真的关系,海德格尔指出艺术并不处于与真的“分裂”关系之中,而是在指向存在之真时具有等级意义上的归属关系;进一步,海德格尔通过对《斐德若篇》...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来源于他对柏拉图美学的现象学阐释。针对柏拉图《理想国》中艺术与真的关系,海德格尔指出艺术并不处于与真的“分裂”关系之中,而是在指向存在之真时具有等级意义上的归属关系;进一步,海德格尔通过对《斐德若篇》中“美是那最耀显、最令人出神的”进行现象学阐释,指出美是“对存在之观照”(Seinsblick)的赢获和保持,因而是架接具体存在者的“显象”(Schein)与源初的“存在”(Sein)之间的桥梁。在重建美与真共属关系基础上,海德格尔提出了其存在论的美学命题:“美是存在的耀显(Scheinen des Seins)”,美在于现象的自身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柏拉图 艺术 存在论美学
下载PDF
柏拉图及鱼骨图分析法在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杨琼 李元林 +1 位作者 陈瑶 魏桂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8期93-97,共5页
目的分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医院审方系统随机抽取娄底市中心医院2022年1—12月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利用柏拉图和鱼骨图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有... 目的分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医院审方系统随机抽取娄底市中心医院2022年1—12月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利用柏拉图和鱼骨图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改进方案;再将整改前(2022年7—12月)与整改后(2023年7—12月)的处方合格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整改措施的科学合理性。结果通过对448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不合理处方(医嘱)进行柏拉图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有3种,不合理处方产生科室主要有7个;再运用鱼骨图进行根因分析,找到4个方面的主要原因,提出一系列对应整改措施;最后对整改前后处方进行对比,发现合格率从87.56%提升至98.56%,主要和次要的不合理处方类型数量皆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柏拉图及鱼骨图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进行分析,可有效改进医院监管措施、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鱼骨图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下载PDF
柏拉图《蒂迈欧篇》中的骨髓与身心问题
9
作者 葛天勤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2,共10页
心灵哲学中的“身心问题”对于二元论者来说往往表现为“灵魂如何与身体相互作用”的问题。作为古典二元论者的代表,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通过骨髓提供了解决身心问题的进路。对于柏拉图来说,骨髓是一种处于灵魂和身体之间的中介体,... 心灵哲学中的“身心问题”对于二元论者来说往往表现为“灵魂如何与身体相互作用”的问题。作为古典二元论者的代表,柏拉图在《蒂迈欧篇》中通过骨髓提供了解决身心问题的进路。对于柏拉图来说,骨髓是一种处于灵魂和身体之间的中介体,沟通了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骨髓在《蒂迈欧篇》中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骨髓是灵魂的所在位置,让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其次,骨髓将外部世界中感觉对象的信息传递给灵魂,是感觉活动的传输中介;再次,在人类的生殖活动中,骨髓将人的非理性灵魂传递给子代,让人类的非理性灵魂也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不朽。柏拉图对于骨髓的探究开启了后世哲学家解决身心问题的不同路径,同时体现了古希腊哲学与医学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蒂迈欧篇》 骨髓 身心问题 灵魂
下载PDF
如何走出柏拉图的洞穴——关于《理想国》中“洞穴之喻”的现象学思考
10
作者 江海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洞穴之喻”是西方思想传统中最基本的文本之一,它可以有多种解释。这篇文章借助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现象学家的术语并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尝试给出一种新的解释。柏拉图的洞喻启发了我们对自身生存的存在论的思考。人们日常的... “洞穴之喻”是西方思想传统中最基本的文本之一,它可以有多种解释。这篇文章借助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现象学家的术语并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尝试给出一种新的解释。柏拉图的洞喻启发了我们对自身生存的存在论的思考。人们日常的存在方式就是在洞穴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就像洞穴中囚犯的认识,将想象或者影像误认为现实。社会习俗、传统价值、伦理道德等都是将我们囚禁于其中的洞穴。一般人的行为都受到这些日常生活习惯性观念的支配,缺乏反思与批判。哲学的怀疑论者断定人们是洞穴中的囚犯,而科学和实际生活则证实人们经常摆脱洞穴。我们如何走出柏拉图的洞穴?三种借以走出日常生活洞穴的方式分别是失去平衡的疾病体验、不在家的焦虑感觉、先行到死的生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理想国》 洞穴之喻 现象学
下载PDF
作为行动的诗学:“模仿论”重释
11
作者 戴登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48-62,共15页
以柏拉图为前驱的西方哲学/诗学传统开创了一种基于认识者视域的知识论哲学/诗学范型。这种思想范型的语言论基础,即“模仿论”所体现的思维混乱与指称错位。艺术“模仿”并非镜像式的映射,而是创制性的行动。“模仿论”的误识,对存在... 以柏拉图为前驱的西方哲学/诗学传统开创了一种基于认识者视域的知识论哲学/诗学范型。这种思想范型的语言论基础,即“模仿论”所体现的思维混乱与指称错位。艺术“模仿”并非镜像式的映射,而是创制性的行动。“模仿论”的误识,对存在的行动属性以及文学的创制属性构成了遮蔽。行动意味着“关系”的持续建构-重构,意味着“关系”的持续发生。由于“关系”笼罩了一切,行动就必然体现为一元性的过程和双重性的环节。行动是一元性与双重性的纠结,是语言和时间的交织。在文学行动中,世界呈现为一个差异错置的互文性体系,主体被形塑为一种“关系千万重”的多重主体,历史被创构为一种典范秩序/失序的层垒叠加史。所有这一切,都为一种新的哲学/诗学范型或文明论想象提供了线索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模仿论 文学行动 关系本体论
下载PDF
《法义》中的教育方式探究
12
作者 李长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0-78,共9页
《法义》是柏拉图重要的教育著作,教育方式则是《法义》中的教育的重要构成。柏拉图借雅典人之口,将教育对象分为两类,即作为少数人的统治者以及作为多数人的普通公民,然后根据对象的不同,又将教育方式分为两类,即面向前者的理性的教育... 《法义》是柏拉图重要的教育著作,教育方式则是《法义》中的教育的重要构成。柏拉图借雅典人之口,将教育对象分为两类,即作为少数人的统治者以及作为多数人的普通公民,然后根据对象的不同,又将教育方式分为两类,即面向前者的理性的教育方式以及面向后者的神话的教育方式。就两种教育方式而言,柏拉图更重视神话,这是因为《法义》所建构的城邦是次好城邦,而不是哲人主宰的理想国。不过,神话与理性,又不是截然二分的,而是存在着共通性,这共通性既体现在民众也具有理性的能力,也体现在它们都持守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义》 柏拉图 教育方式 理性 神话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共同体研究:一种整体主义的视角
13
作者 岑楚欣 《晋阳学刊》 2024年第5期99-106,共8页
亚里士多德对家庭共同体与城邦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区分,强调了城邦共同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对家庭共同体的优越性。家庭与城邦关系之间存在断裂,亚里士多德尝试弥合这一断裂,不仅凸显了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还展示了如何在承... 亚里士多德对家庭共同体与城邦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区分,强调了城邦共同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对家庭共同体的优越性。家庭与城邦关系之间存在断裂,亚里士多德尝试弥合这一断裂,不仅凸显了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还展示了如何在承认这些差异的同时维护整体主义的理论框架。此外,整体主义共同体的理论价值在当代面临挑战,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应通过现代视角对其重新评估,并发掘其在当前政治和社会结构中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共同体 整体主义 柏拉图
下载PDF
诸神能否变形?——重审柏拉图的“诗哲之争”思想
14
作者 曾蒙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4-112,共9页
《荷马史诗》中的凡人因生存境况中遭遇自然与异族的双重他者,对“认识你自己”完全限于肉体层面并将他者投射到所幻想的诸神身上,使其外貌变来变去,难以辨识。随着古希腊人生存境况的逐渐改变与双重他者牢笼的解开,后起的哲人们推动“... 《荷马史诗》中的凡人因生存境况中遭遇自然与异族的双重他者,对“认识你自己”完全限于肉体层面并将他者投射到所幻想的诸神身上,使其外貌变来变去,难以辨识。随着古希腊人生存境况的逐渐改变与双重他者牢笼的解开,后起的哲人们推动“认识你自己”深入灵魂层面,诸神的绝妙变形本领自然遭到哲人柏拉图的不断批评。对诸神变形现象的探讨指出柏拉图“诗哲之争”思想在古希腊人“认识你自己”的思想史中的历史坐标与地位,从新的视角深化对“诗哲之争”思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史诗》 变形 他者 柏拉图 诗哲之争
下载PDF
论《泰阿泰德》篇对辩证法的应用——基于177c至183c中的两组论证
15
作者 王运豪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在《泰阿泰德》篇177c至183c部分,柏拉图使用辩证法反驳了普罗泰戈拉与赫拉克利特的命题。在对普罗泰戈拉命题的反驳中,柏拉图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矛盾的存在,把握到认识的统一性。这表现在柏拉图运用举例论证,指出只有权威才是认识的尺度... 在《泰阿泰德》篇177c至183c部分,柏拉图使用辩证法反驳了普罗泰戈拉与赫拉克利特的命题。在对普罗泰戈拉命题的反驳中,柏拉图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矛盾的存在,把握到认识的统一性。这表现在柏拉图运用举例论证,指出只有权威才是认识的尺度,从而驳斥了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学说,并且把握到在时间流变过程中现在、未来的统一性。此外,柏拉图也应用问答法揭露了赫拉克利特学说中的矛盾。两组论证展示了柏拉图辩证法的不同特点。但是,两组论证都存在概念的对立,这表现出柏拉图辩证法的不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辩证法 《泰阿泰德》 普罗泰戈拉 赫拉克利特
下载PDF
论政治哲学的美学向度
16
作者 贾皓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2-57,124,共7页
以理性思辨探讨政治事务背后的本质和要求,政治哲学证成了人类社会所遵循的规范与原则背后的观念的基础,政治与哲学由此天然地交织在一起又保持着张力。在政治的主题下,政治哲学一方面论证了现存政治的合理性与历史性,另一方面又在追求... 以理性思辨探讨政治事务背后的本质和要求,政治哲学证成了人类社会所遵循的规范与原则背后的观念的基础,政治与哲学由此天然地交织在一起又保持着张力。在政治的主题下,政治哲学一方面论证了现存政治的合理性与历史性,另一方面又在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保持着对现存政治的超越。在哲学的观照中,政治事务应当在政治实践的“实然”层面中体现出对政治理想的“应然”诉求,关于人性、政制、自由、意识形态等问题的探讨尤其体现了这一点。而从根本上看,这种反思与批判同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相关联,因为理想性与超越性往往围绕美而生成,这也使政治哲学的美学向度得以解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美学 政治美学 柏拉图 马克思
下载PDF
“圣人”与“哲学王”:孔子与柏拉图理想人格思想比较
17
作者 金睿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1期140-143,共4页
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哲学的奠基人物,他们分别构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圣人”和“哲学王”。“圣人”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哲学王”是拥有真知识的人。两种理想人格的相同点在于,“圣人”和“哲学王”都是国家的统治者,其... 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哲学的奠基人物,他们分别构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圣人”和“哲学王”。“圣人”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哲学王”是拥有真知识的人。两种理想人格的相同点在于,“圣人”和“哲学王”都是国家的统治者,其意在实现的政治目标都是构建理想的和谐社会;两种理想人格的不同之处在于,“圣人”的本体论基础是“道”,“哲学王”的本体论基础是“善”的理念;“圣人”的塑造方式是“志”和“学”,“哲学王”的塑造方式是“优生学”和“回忆”。不论何种理想人格,都为后世进行人格修养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柏拉图 理想人格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关于Pythagoras,Democritus,Plato和Galileo等的不可分割的连续统的存在性的短的证明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乘规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3-18,共6页
自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开始,不少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如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和伽利略等,都猜想数学中存在不可分割的连续统,一直未获得严格论证。在本文中对此给出一个短的严格证明,用的基础知识较少,又易于鉴别和推广。本文共介绍了四... 自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开始,不少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如德谟克利特,柏拉图和伽利略等,都猜想数学中存在不可分割的连续统,一直未获得严格论证。在本文中对此给出一个短的严格证明,用的基础知识较少,又易于鉴别和推广。本文共介绍了四个不可分割的连续统,其中和是标准的,和p是非标准的。存在的实际意义是预示在我们生存的空间的最外层是不可分的巨大的虚空,它有惊人的吞吐能力,其尺寸大到不能以任何一个实数表示,但可以用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割 连续统 毕达可拉斯 非标准分析 存在性
下载PDF
柏拉图问题(Plato’ Problem)还是奥威尔问题(Orwell’ Problem)?——对第二语言习得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鹏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134-135,共2页
本文重新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逻辑问题"与"奥威尔问题"同时存在。重新审视了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本质差异,认为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对世界进行认识与范畴化的过程中认知成果,即知识体系... 本文重新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逻辑问题"与"奥威尔问题"同时存在。重新审视了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本质差异,认为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对世界进行认识与范畴化的过程中认知成果,即知识体系与语言同时建构的内容与形式一致的过程;而二语习得是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相脱离的过程,为二语习得中奥威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问题 二语习得 奥威尔问题
下载PDF
A Survey of Aesthetic Ideas in Plato's Literary Theories
20
作者 张瑜 《科技信息》 2011年第6期132-132,共1页
Literature and aesthetics have similarities,both of which are a kind of ideology and can endow us a satisfaction of people's spiritual need and purify and sublimate people's mind.And there is something interwo... Literature and aesthetics have similarities,both of which are a kind of ideology and can endow us a satisfaction of people's spiritual need and purify and sublimate people's mind.And there is something interwoven in the two disciplines.Plato,as a early western literary theorist,has also delved into the discipline of aesthetics.This article is a general analysis of his aesthetic ideas in his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美学思想 文学评论 英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