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段成城 徐力辛 +2 位作者 张怀勤 陶志华 杨炜宇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pPCR-RFLP),对汉族185例冠心病患者及149名正常人群MHC2TA基因-1...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pPCR-RFLP),对汉族185例冠心病患者及149名正常人群MHC2TA基因-168A→G位点进行研究。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均检出-168AA、-168AG和-168GG基因型,MHC2TA-168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24和0.802,MHC2TA-168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76和0.198,冠心病组MHC2TA-168G基因型频率(0.276)明显高于对照组(0.198。OR:1.542,95%CI:1.070~2.221;P<0.05。结论MHC2TA-168A→G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冠心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 基因多态
下载PDF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段成城 陈倩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3期17-18,共2页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58例冠心病患者及167例正常人群MHC2TA-168A→G多态性进行研究... 目的研究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168A→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58例冠心病患者及167例正常人群MHC2TA-168A→G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研究人群中存在MHC2TA-168A→G多态性;检测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中分别为52.53%、39.24%、8.23%,正常对照组频率分别为65.87%、28.14%、5.99%,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G等位基频率(30.1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6%)(OR:1.751,95%CI:1.070~2.221,P<0.05)。结论 MHC2TA-168A→G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相关,其中G等位基因增加了患冠心病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 基因多态
下载PDF
热激诱导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和人白细胞抗原的表达
3
作者 晏丽 程谟斌 +1 位作者 张业 沈珝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热激和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分析热激前后Jurkat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结果在Jurkat细胞中,热激可诱导CⅡTA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IFN-γ处理后无明显变化。与正常Jurkat细胞相比,热激后HLA-DR在Jurkat细胞表面的抗原浓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诱导Jurkat细胞中CⅡTA和HLA-DR先后表达增高。提示热激可能在免疫基因表达缺陷的细胞中,重建相关基因的功能,为肿瘤热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 JURKA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转录激活因子 人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玉华 徐开林 潘秀英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是 1993年发现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被认为是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本文就C Ⅱ TA的结构、功能以及对MHC基因调节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反式激活因子 CTA 转录激活因子 研究进展 MHC分子 表达 MHC基因 调控因子 发现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在五种人类恶性血液病细胞系中的表达
5
作者 游泳 邹萍 郭荣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 探讨 5种血液病细胞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 Ⅱ类抗原表达及对干扰素 (IFN) γ诱导MHC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CⅡT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 (或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 目的 探讨 5种血液病细胞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 Ⅱ类抗原表达及对干扰素 (IFN) γ诱导MHC分子表达的反应性与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CⅡT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 (或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CⅡTA蛋白及MHC分子表达 ,逆转录PCR检测肿瘤细胞CⅡTA基因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肿瘤细胞刺激外周血T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 肿瘤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与CⅡTA表达一致 ;诱导型表达CⅡTA的Jurkat细胞 ,经IFN γ作用后其MHCⅠ、Ⅱ类抗原表达增高 (分别为 2 0 %、4 2 % ) ;IFN γ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的肿瘤细胞 ,其对IFN γ促MHCⅡ表达的作用不反应。Jurkat诱导后刺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 2mRNA(是未诱导时的 5 1倍 )。结论 某些恶性血液病细胞株对IFN γ不能诱导MHC分子表达与CⅡTA诱导性表达缺陷有关 ,表明CⅡTA参与调控肿瘤细胞MHCⅠ、Ⅱ类抗原表达 ,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转录激活因子 血液病 干扰素 检测 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纳米载体介导的抗转录激活因子核酶对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分子的抑制
6
作者 何飞 孙明 +2 位作者 党瑜华 董建增 周宏研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2-453,共2页
关键词 MHC 转录激活因子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血管内皮细胞 核酶 CTA 心脏移植 分子 表达 介导
原文传递
锤头状核酶抑制Raji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荣 邹萍 +6 位作者 金中奎 陆华中 范华骅 高峰 崔磊 曹谊林 张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 探讨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的锤头状核酶对Raji细胞表面经典MHCⅡ类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并克隆针对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第134、218、464位点的3 个核酶片段(Rz134、Rz218、Rz464... 目的 探讨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的锤头状核酶对Raji细胞表面经典MHCⅡ类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并克隆针对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第134、218、464位点的3 个核酶片段(Rz134、Rz218、Rz464)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分别插入pGEM T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切割作用明显的Rz464 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 EGFP,成为pIRES2 EGFP Rz464(pRz464),将pRz464稳定转染Raji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Raji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HLA DR、DP、DQ)的表达,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Raji细胞CⅡTA mRNA的表达。结果 转染pRz464 的Raji细胞表面HLA DR、DP、DQ抗原表达抑制率分别为95.93 %、94.14 %及98.32 %,同时其CⅡTA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Rz464可抑制Raji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JI细胞 表达 CTA 锤头状核酶 MHC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DQ EGFP T载体 RNA
原文传递
HLA-Ⅱ类基因与肾小球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徐红梅 马跃荣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62-264,共3页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HLA—基因 肾小球肾炎 相关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柴琛 方国恩 +5 位作者 沈贤 林富林 聂明明 罗天航 袁扬 毕建威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8只雄性家猪随机分为实验组(M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9只。M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8只雄性家猪随机分为实验组(M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9只。M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血症复合因素;C组仅进行麻醉和动静脉插管。观察7d后处死动物,取脾组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设计SLA—DQA(猪MHCⅡ类基因)引物序列,逆转录构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Q—PCR)检测SLA—DQA mRNA的表达量。UVP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绘出标准曲线。结果M组动物死亡率为7/9,有8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8/9。C组SLA—DQAmRNA拷贝数为(1.376±1.006)×10^3,M组拷贝数为(1.376±1.006)×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ODS模型复制满意。MHCⅡ类基因在MODS中表达下降,可能与逆转录因子(CIITA)的调控和TNF—α、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基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转录因子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CD11c和MHC-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楠楠 石海 +1 位作者 许建明 胡乃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的数量及成熟情况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肝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DCs特异性标志CD11c、MVD标志CD34以...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的数量及成熟情况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肝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DCs特异性标志CD11c、MVD标志CD34以及DCs成熟标志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MHC-Ⅱ)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癌组织中CD11c和MVD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癌组织中MHC-Ⅱ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MVD与MHC-Ⅱ呈负相关性(r=-0.480,P<0.01),而与CD11c则无明显相关性。癌组织中各项指标的表达与肝癌的转移、TNM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CD11c、MHC-Ⅱ的表达与肝癌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MVD的高表达与浸润性DCs的成熟度呈负相关性,提示增加DCs的成熟度可能成为肝癌抗血管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微血管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分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结核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的关联性研究
11
作者 江澜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9年第13期16-16,共1页
据《中华儿科杂志》1999年6月37卷第6期报道 为研究中国北方汉族儿童结核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基因的关联,探讨结核发病的免疫遗传机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周希玲等。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基因 结核脑膜炎 结核胸膜炎 关联 粟粒型肺结核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发肺结核 儿童结核病
原文传递
脂联素抑制脂肪组织MHC Ⅱ表达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爱莲 李灿 +1 位作者 邹楠 张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7-2032,共6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是否通过影响脂肪组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的表达调节糖脂代谢。方法:脂联素基因敲除小鼠(KO)和C57BL/6小鼠(WT)分别给予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24周后,测量小鼠体重、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 目的:探讨脂联素是否通过影响脂肪组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的表达调节糖脂代谢。方法:脂联素基因敲除小鼠(KO)和C57BL/6小鼠(WT)分别给予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24周后,测量小鼠体重、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行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评价;检测脂肪组织MHCⅡ反式激活因子(CIITA)、小鼠MHCⅡ抗原Eβ(H2-Eb1)、MHCⅡ恒定链(CD74)mRNA及MHCⅡ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用siRNA沉默3T3-L1脂肪细胞中MHCⅡ的表达及用过表达载体升高3T3-L1脂肪细胞中的脂联素和(或)MHCⅡ的表达,检测脂联素对MHCⅡ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喂养的KO小鼠体重、FBG、FINS、HOMA-IR、TC、TG、LDL-C、肝脂肪变性、脂肪组织中CIITA、H2-Eb1、CD74 mRNA和MHCⅡ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WT小鼠。在脂肪细胞中,抑制脂联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siRNA干扰所引起的MHCⅡ表达降低,过表达脂联素后脂肪细胞中MHCⅡ的表达降低。结论:脂联素可以通过抑制脂肪组织中MHCⅡ的表达改善糖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糖脂代谢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MHC2TA-168A→G多态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成城 陈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15-3317,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5'启动区-168A→G多态性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85例CAD患者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pPC...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MHC2TA)5'启动区-168A→G多态性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85例CAD患者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mpPCR-RFLP)检测MHC2TA基因-168A→G多态性并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185例CAD患者MHC2TA基因-168A→G多态性:呈AA基因型95例(51.35%)、AG基因型78例(42.16%)、GG基因型12例(6.49%);hs-CRP水平:GG基因型患者hs-CRP(4.5±1.8)mg/L及AG基因型患者(3.2±1.2)mg/L与AA基因型患者(2.7±1.1)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9.14,均P<0.05);hs-CRP>3.0 mg/L的高危患者GG基因型占(91.7%)及AG基因型(73.4%)与AA基因型高危患者(4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28.04,均P<0.05)。结论MHC2TA-168A→G多态性G等位可能是CAD炎症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MHC2TA-168A→G多态性可能与CAD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转录激活子 基因多态 HS-CRP
下载PDF
Ⅱ类反式激活因子启动子Ⅳ区C-1350T和G-944C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晓俊 张绪清 柏秀娟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IITA)启动子Ⅳ区1350和-94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191例慢性乙型肝炎、35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与125名无HBV感染的健康献血员人群中,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对CI... 目的探讨Ⅱ类反式激活因子(CIITA)启动子Ⅳ区1350和-94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191例慢性乙型肝炎、35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与125名无HBV感染的健康献血员人群中,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对CIITA基因启动子Ⅳ区C1350T和G-944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C:37.2%、TG:42.2%、CG:18.9%,肝硬化患者CC:35.3%、TG:34.0%,CG:29.3%,肝硬化患者CC、TG单倍型频率较低,而CG单倍型频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G比CC:x^2=8.274,df=1,P〈0.01;CG比TG:x2=15.027,df=1,P〈0.01);两组患者间CC与TG单倍型频率比较,x^2=1.231,df=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C/CC:12.6%;TG/TG:18.3%;含CG的基因型:33.5%;不含CG的基因型:35.6%)相比,肝硬化人群中CC/CC(1组,19.6%)和含CG的基因型(3组,53.5%)频率显著升高,而TG/TG(2组,11.9%)和不含CG的基因型(4组,15.0%)频率显著降低(1组比2组,X2=7.176,df=1,P〈0.01;1组比4组,x^2=19.818,df=1,P〈0.01;3组比2组,x2=11.423,df=1,P〈0.01;3组比4组,x2=34.226,df=1,P〈0.01;1组比3组,x2=0.009,df=1,P〉0.05;2组比4组,x2=2.176,df=1,P〉0.05)。结论CIITA基因启动子Ⅳ区中1350和-944位点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者肝硬化的易感性密切相关,携带含CG单倍型的基因型人群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肝炎病毒 乙型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核苷酸 MHC 反式激活因子
原文传递
CⅡTA反义RNA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表达
15
作者 郭荣 邹萍 +8 位作者 陆华中 范华骅 曹谊林 崔磊 刘伟 商庆新 郑滨 高跞 高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用纳米载体介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Ⅱ类抗原转录激活因子(MHCⅡtransactivator,CⅡTA)的反义RNA,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将CⅡTA反义RNA(pDarⅡ质粒)稳定... 目的探讨用纳米载体介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Ⅱ类抗原转录激活因子(MHCⅡtransactivator,CⅡTA)的反义RNA,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将CⅡTA反义RNA(pDarⅡ质粒)稳定转染人类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pDarⅡ-D),流式细胞仪检测pDarⅡ-D表面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CⅡTA及经典的MHCⅡ类分子的mRNA水平。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pDarⅡ-D组刺激外周血T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与正义链组比较,在重组人干扰素(IFN)-γ诱导下,pDarⅡ-D组HLA-DR及-DP抗原诱导性表达分别降低了95.63%、87.89%;同时CⅡTA及经典的MHCⅡ类分子的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1);pDarⅡ-D组刺激T细胞分泌IL-2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CⅡTA反义片段抑制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了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相应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II抗原转录激活因子 皮肤成纤维细胞 同种异体细胞移植 反义RNA 抗原表达
原文传递
病毒感染对树突细胞表型及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蒋永林 万艳平 李双杰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5年第2期4-6,12,共4页
树突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抗微生物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以多种方式对树突细胞的表型及功能产生极为复杂的影响:上调或下调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特征性成熟分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Ⅱ... 树突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抗微生物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以多种方式对树突细胞的表型及功能产生极为复杂的影响:上调或下调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特征性成熟分子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Ⅱ类分子等的表达,并影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进而影响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影响的研究 细胞表型 主要组织相容 抗原呈递细胞 树突细胞 免疫应答 T细胞增殖 抗微生物 复合物 分子 同种异体 细胞因子 机体 共刺激 成熟 抗病毒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和吞噬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6
17
作者 倪勇 高海斌 +1 位作者 刘琰 王成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改变。方法 将 6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A)组、假手术 (B)组和胆总管结扎 (CBDL ,C)组 ,每组术后又分为 1、3、7、10、14d五个时相点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腹腔巨噬细胞 (PMs...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改变。方法 将 6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A)组、假手术 (B)组和胆总管结扎 (CBDL ,C)组 ,每组术后又分为 1、3、7、10、14d五个时相点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腹腔巨噬细胞 (PMs)的凋亡、吞噬凋亡细胞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Ⅱ表达能力的变化。结果 C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PMs的凋亡指数 (AI)显著增高、吞噬能力和MHCⅡ (I A)类抗原表达能力下降 ,与A组和B组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 ,且C组各时相点PMs的AI与吞噬能力和MHCⅡ类抗原表达能力改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BDL大鼠PMs的AI明显增高 ,吞噬能力和MHCⅡ类抗原表达能力降低 ,可能导致梗阻性黄疸机体免疫机能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WISTAR大鼠 腹腔巨噬细胞 梗阻黄疸 改变 凋亡细胞 MHC抗原 吞噬功能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变化
原文传递
TLR激动剂抑制IL-27诱导的THP-1细胞HLA-DR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晓明 刘娜 +4 位作者 陈晓梨 胡丽燕 杨少光 卢士红 韩忠朝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27(IL-27)对THP-1单核细胞系Ⅱ类转录活化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和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 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分子的表达的影响及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激动剂LP... 目的研究白介素27(IL-27)对THP-1单核细胞系Ⅱ类转录活化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和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 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分子的表达的影响及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激动剂LPS和Pam3CSK4的干预作用。方法RT-PCR检测CⅡTAⅠ、Ⅲ和Ⅳ以及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A和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mRNA的表达。半定量PCR检测HLA-DRA、DRB、DPA、DPB、DQA、DQB、IRF-1、CⅡTA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结果IL-27刺激24h后可分别上调THP-1细胞CⅡTAⅢ、CⅡTAⅣ和IRF-1mRNA表达水平。IL-27刺激24h和48h可升高MHCⅡ类分子mRNA的表达,并能诱导HLA-DR在28%和53%的THP-1细胞表面表达。在THP-1细胞和PMA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LPS和Pam3CSK4均可抑制IL-27诱导的CⅡTA和HLA-DR的表达。结论IL-27可上调THP-1细胞CⅡTA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被LPS和Pam3CSK4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7 THP-1细胞 转录活化子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Toll样受体激动剂
原文传递
泛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小鼠脾脏中表达变化及其对树突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19
作者 曲冰杰 陆江阳 +1 位作者 刘茜 王宏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脾脏中泛素(u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研究泛素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对树突细胞(DC)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21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和M...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脾脏中泛素(u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研究泛素化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对树突细胞(DC)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21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和MODS组(180只),通过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悬液复制MODS模型,MODS组再随机均分为6、12、24、48h和5~7d、10~12d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脾脏中Ub蛋白及CD11c+DC细胞和MHCII类分子I—Ab的表达;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脾脏内UbmRNA表达。结果①免疫组化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ODS组伤后6h脾脏Ub阳性细胞逐渐增多,24h达高峰[(16.83±0.38)%比(8.60±0.86)%,P〈0.05],后逐渐下降,至10—12dUb阳性细胞已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664-0.34)%比(8.60±0.86)%,P〈0.05]。②荧光定量RT—PCR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ODS组伤后6hUbmRNA表达增强,至24h达高峰(2.17±0.20比1.00±0.00,P〈0.01),随后逐渐下降,至10~12d表达已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72±0.08比1.00±0.00,P〈0.05)。③免疫荧光标记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ODS组伤后6hCD11c+DC细胞明显增加,至24h达高峰[(7.55±0.04)%比(2.08±0.13)%,P〈0.05],随后明显减少,至10—12d已接近正常对照组[(2.284-0.06)%比(2.08±0.13)%,P〉0.05]。MODS组伤后6hI-Ab阳性细胞明显增加[(10.90±1.40)%比(5.78±0.47)%,P〈0.01],24h表达明显下降[(3.32±0.91)%比(5.784-0.47)%,P〈0.05],48h、5~7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后,10—12d再次显著降低[(2.20±0.97)%比(5.78±0.47)%,P〈0.05]。Ub阳性细胞数与I—AbCD11c均呈显著正相关(n=0.899,r2=0.987,均P〈0.05)。结论Ub可能通过泛素化DC表面的MHCII类分子影响DC成熟和活化,从而影响MODS各时期的免疫应答,为调控免疫应答提供新的认识途径与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泛素 脾脏 树突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分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