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1
作者 杨天宇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32-134,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书评 古代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的几个问题
2
作者 何德章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3年第8期36-38,共3页
国通史是大学历史学本科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据笔者所知,除了一些大学采用自编教材外,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史学本科课堂教学教本,中国古代史部分较为普遍采用的教材为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相关部分及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国通史是大学历史学本科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据笔者所知,除了一些大学采用自编教材外,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史学本科课堂教学教本,中国古代史部分较为普遍采用的教材为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相关部分及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大学 中国通史 本科 教材研讨 编写体例 历史专业
下载PDF
《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题记
3
作者 白寿彝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4,共4页
《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题记本卷和下卷(第六卷)都是论述中国中古时代发展时期历史的。这是一个全国性民族重新组合的时期。在这时期的前期,民族重新组合现象在展开。这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时期的后期,民族重... 《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题记本卷和下卷(第六卷)都是论述中国中古时代发展时期历史的。这是一个全国性民族重新组合的时期。在这时期的前期,民族重新组合现象在展开。这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时期的后期,民族重新组合的现象逐渐告一阶段。这是在隋唐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中国通史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两汉魏晋南北朝 研究生 《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史学 北京大学
下载PDF
秦汉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读汪高鑫《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
4
作者 翁飞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汪高鑫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 唯物论 经学思想
下载PDF
断代史学思想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宋辽金卷》
5
作者 陈立柱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0-84,共5页
吴怀祺著《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宋辽金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自宋代社会思潮的变化中揭示宋代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二是写出了宋代史学思想的新精神、新气象。但若能进一步阐发袁枢创制纪事本末体裁所具有的思想意义,或者可以使本书... 吴怀祺著《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宋辽金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自宋代社会思潮的变化中揭示宋代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二是写出了宋代史学思想的新精神、新气象。但若能进一步阐发袁枢创制纪事本末体裁所具有的思想意义,或者可以使本书内容更为丰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代史 吴怀祺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宋辽金卷》 袁枢创制纪事本末体裁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思想主流是什么 被引量:4
6
作者 万绳楠 《史学月刊》 1957年第8期8-12,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思想主流仍然是儒家思想。说此时代“学风之主潮”是“正始之音”(见三联书店一九五一年五月第四版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下册五六四页),说“梁武始崇经学,儒術稍振,然谈玄之习已成,所谓经学者只为谈辩之资。”(见中华书...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思想主流仍然是儒家思想。说此时代“学风之主潮”是“正始之音”(见三联书店一九五一年五月第四版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下册五六四页),说“梁武始崇经学,儒術稍振,然谈玄之习已成,所谓经学者只为谈辩之资。”(见中华书局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初版鄧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卷二第二六一页,鄧之诚先生的说法即趙翼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汉武帝罢黜百家,推崇儒術,是儒家思想在封建时代、在中国思想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开始。不过汉代儒学发展到东汉末年与曹魏时代,由于农民的大起义,社会的大动盪,曾经一度趋向于破产,产生了所谓玄学。但这种玄学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南北朝时代 玄学 儒学 魏晋 中国思想 东汉末年 中华书局 通史 起义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承学 彭玉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1-16,共6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吴承学,彭玉平一中国文学批评历史悠久,但作为一门学科的自觉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到了二十世纪才可以说真正开始并逐步走向成熟。当此世纪之交,回顾这门学...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吴承学,彭玉平一中国文学批评历史悠久,但作为一门学科的自觉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到了二十世纪才可以说真正开始并逐步走向成熟。当此世纪之交,回顾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批评史 文学思想 理论批评 20世纪 魏晋南北朝 诗文评 《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 理论体系
下载PDF
《中国通史》第四卷《题记》
8
作者 白寿彞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66,共4页
《中国通史》第四卷《题记》白寿这是《中国通史》第四卷。本卷所要论述的是中国中古时代成长时期,约略相当于秦汉皇朝统治时期的历史。所谓中古时代,是指以封建制生产方式占支配地位、同时还有别种生产方式存在的时代。秦汉皇朝统治... 《中国通史》第四卷《题记》白寿这是《中国通史》第四卷。本卷所要论述的是中国中古时代成长时期,约略相当于秦汉皇朝统治时期的历史。所谓中古时代,是指以封建制生产方式占支配地位、同时还有别种生产方式存在的时代。秦汉皇朝统治时期,上限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秦汉史 历史系 中国古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 秦汉时期 土地制度 司马迁 史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
下载PDF
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荒之作
9
作者 陈鹏鸣 《出版参考》 2004年第19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史学 思想史研究 西方史学思想 “二重性” 通史 深邃思想 封建史学 中华民族史 史部
下载PDF
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陈寅恪
10
作者 蔡振翔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0-73,共4页
清末民初以来,特别是从“五·四”运动爆发到抗日战争开始的20年间,无论从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上说,历史学的进展都远远超过了中国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这首先是由于19世纪末以来,陆续发现了大量的新史料,例如甲骨文字、汉晋木简、敦... 清末民初以来,特别是从“五·四”运动爆发到抗日战争开始的20年间,无论从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上说,历史学的进展都远远超过了中国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这首先是由于19世纪末以来,陆续发现了大量的新史料,例如甲骨文字、汉晋木简、敦煌写本、明清档案等,为研究者大显身手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其次是当时的思想文化界与整个社会一样,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重要转折点,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欧美各种史学流派以及国外汉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的传播,大大地开阔了中国历史学家的视野。他们力图摆脱传统史学思想及方法的束缚,参考近代的科学方法来重新整理国故。陈寅恪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魏晋南北朝 史学 陈寅恪 国外汉学 史学 整理国故 史学思想 中外文化交流 抗日战争
下载PDF
中国通史(一) 复习指要
11
作者 王援朝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8年第10期92-96,共5页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重要名词:范缜与《神灭论》:范缜是南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思想,与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其代表作是《神灭论》,其中论证了“形与神”的关系。他认为二者虽是两...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重要名词:范缜与《神灭论》:范缜是南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思想,与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其代表作是《神灭论》,其中论证了“形与神”的关系。他认为二者虽是两个概念,但却是结合在一起的。形是第一性的,神是第二性的,是由形派生的,指明了精神对物质的依赖性。这使当时的唯物主义理论前进了一大步,有力地批判了精神不灭的思想。郦道元与《水经注》: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他的《水经注》是当时最重要的地理学著作。该书四十卷,是在前人《水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唯物主义 魏晋南北朝 重点问题 神灭论 唐太宗 水经注 形与神 无神论思想 哲学思想
下载PDF
《中国思想学说史》2007年3月出版
12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思想学说史》是由著名的中国思想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持编写的大型思想史丛书。包括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和明清卷,涵盖了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各个重要时期的重大思想及各家学说的阐述和研究。各卷均由国... 《中国思想学说史》是由著名的中国思想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主持编写的大型思想史丛书。包括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和明清卷,涵盖了对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各个重要时期的重大思想及各家学说的阐述和研究。各卷均由国内思想史学界的优秀学者主笔.由张岂之教授最后统稿、编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文化史 学说 出版 魏晋南北朝 张岂之 思想 史学 史学
下载PDF
简论陈寅恪先生的史学思想
13
作者 曹旅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34-40,共7页
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的人常常注意到现代中国史坛主要被两大史学流派——史料学派和史观学派把持。史料学派忽视理论的重要性,于是竟形成一种史料丰富而史学贫乏的奇怪局面;史观学派则过分强调理论作用,习惯于用一种超历史的历史哲... 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的人常常注意到现代中国史坛主要被两大史学流派——史料学派和史观学派把持。史料学派忽视理论的重要性,于是竟形成一种史料丰富而史学贫乏的奇怪局面;史观学派则过分强调理论作用,习惯于用一种超历史的历史哲学代替具体的史学研究,看问题从现实政治的需要出发,从而否定了历史的客观性。但是在这两个尖锐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思想 史料学派 史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 史学理论 历史哲学 现代中国 客观性 史观 唐代政治
下载PDF
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殿才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在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发展史上,历代史家对于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为了推进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求真"与"致用"问题的思考,以期揭示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发... 在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发展史上,历代史家对于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为了推进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求真"与"致用"问题的思考,以期揭示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我们邀请了六位学者就此问题发表见解。许殿才认为,"求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根本要求,而"致用"则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动机,二者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汪高鑫认为,汉代史学"求真"与"致用"的思想倾向不尽相同,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与班固的"宣汉"意识,便是代表了汉代史学思潮的两种取向。李传印认为,魏晋南北朝史学的经世致用呈现出了重视人生价值、资政鉴戒和社会教化的特点,然而政治对史学的过分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曲笔泛滥。牛润珍认为,从唐初贞观君臣论政来看,史鉴在"求真"与"致用"之间,求真、史鉴、致用是一个有机的联系。罗炳良认为,宋元义理史学有讲究"求真"的一面,能够适当处理议论褒贬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注意把握"致用"与"求真"的相互制衡维度。周文玖认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兴起,学者们立场鲜明地举起了经世致用的旗帜,力反明末的空疏学风,在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以上刊出他们的具体论述,期望学界参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经世致用 求真 传统 “实录”精神 汉代史学 魏晋南北朝 史学思想
下载PDF
一部新型的《中国文化史稿》——读《中国文化史稿》
15
作者 陈辽 《东南学术》 CSSCI 1992年第3期78-79,47,共3页
刘蕙孙教授的《中国文化史稿》共473000字,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一部新型的《中国文化史稿》,填补了新中国文化史研究在专著领域内的空白。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 刘蕙孙教授的《中国文化史稿》共473000字,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一部新型的《中国文化史稿》,填补了新中国文化史研究在专著领域内的空白。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则指某种思想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文化史稿》把中国文化按如下五条线索加以叙述:一是科学技术;二是政治制度;三是社会生活;四是学术思想;五是文学、史学和艺术。均是以某一时代或朝代的重点为中心,上溯渊源,适当下联。以见发展。如书法艺术,就以王羲之为中心,写在魏晋南北朝一节中,上溯隶、篆、金、甲文字,下联六朝碑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学术思想 中国文化史研究 政治经济 史学 渊源 春秋战国 文字 马克思主义 甲骨文
下载PDF
深邃的思想 壮观的画面
16
作者 陈鹏鸣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8-28,共1页
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出版,多少改变了这种状况.全书共10卷,即<总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 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出版,多少改变了这种状况.全书共10卷,即<总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近代前卷>、<近代后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 深邃 画面 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 史学 近代 秦汉
下载PDF
王仲荦教授与中国古代史研究
17
作者 郑佩欣 《文史哲》 1984年第3期2-2,共1页
山东大学历史系王仲荦教授,是研究我国古典文学、古代史的著名学者,而尤以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著称。他生于1913年,浙江余姚人。早年在上海读书,并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学的研究。1938年,任太炎文学院院长室秘书主任兼教授,担任中国通史... 山东大学历史系王仲荦教授,是研究我国古典文学、古代史的著名学者,而尤以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著称。他生于1913年,浙江余姚人。早年在上海读书,并师事章太炎,从事文史学的研究。1938年,任太炎文学院院长室秘书主任兼教授,担任中国通史教学。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国文系执教,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中央大学迁到南京。1947年暑假以后,受到山东大学中文系的聘请,1952年又转到新创建的历史系工作。王仲荦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史哲》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史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 中国通史 山东大学 历史系 文史哲 隋唐 唐史 中国史学 西魏北周
下载PDF
陈寅恪先生政治史研究的特色——读《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札记
18
作者 巩本栋 《古典文献研究》 2006年第1期336-347,共12页
对陈寅恪先生史学研究的渊源、成就、特色以及史学思想与方法等,学术界已有很多研究,然而对陈先生重视政治史研究的史学特色,似乎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本文拟以万绳楠先生所整理的陈寅恪先生当年授课的记录——《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对陈寅恪先生史学研究的渊源、成就、特色以及史学思想与方法等,学术界已有很多研究,然而对陈先生重视政治史研究的史学特色,似乎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本文拟以万绳楠先生所整理的陈寅恪先生当年授课的记录——《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1987年版)为例,谈谈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先生 魏晋南北朝 政治史 史学思想 讲演录 黄山书社 金明馆丛稿二编 中国史学 五代史记
原文传递
山东地方史研究的新创获──评安作璋教授主编的《山东通史》
19
作者 孟祥才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93-94,共2页
山东地方史研究的新创获──评安作璋教授主编的《山东通史》孟祥才由安作津教授主编,省内数十位史学工作者参加撰稿的《山东通史》,经过八个寒暑的努力,终于在1995年底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这是山东史学界,出版界可喜可... 山东地方史研究的新创获──评安作璋教授主编的《山东通史》孟祥才由安作津教授主编,省内数十位史学工作者参加撰稿的《山东通史》,经过八个寒暑的努力,终于在1995年底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这是山东史学界,出版界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因为她卷帙浩繁,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史研究 《中国通史简编》 魏晋南北朝 纪传体 新创 学术水准 马克思主义 现代 统一性与多样性 开放意识
下载PDF
正朔论与政治统治的更迭和延续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8-211,共4页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是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世纪近百年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是本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专题讨论的第二组笔谈,继续从中国历...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是中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世纪近百年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是本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专题讨论的第二组笔谈,继续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这一历时性角度,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早期民族观和民族史观、正朔论、古代国家观、历史人物评价原则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期望能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总结有所推动,为中国史学理论建设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统治 古代政治思想 中国史学 魏晋南北朝 天人感应 五德终始 伦理道德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