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文学讲义”的命运与《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卷的生产——九月十八日朱自清致叶圣陶信件考释为中心 |
袁洪权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5
|
|
2
|
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由《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引发的思考 |
岳凯华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3
|
由文化商品到学术经典的转化--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为例 |
王永祥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4
|
论出版家赵家璧的传世精品打造策略——以《中国新文学大系》为例 |
庄艺真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5
|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新文学”本位观质疑——以学衡派的定位为例 |
邱焕星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9 |
1
|
|
6
|
《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中的裂痕与矛盾 |
洪世林
|
《丽水学院学报》
|
2012 |
1
|
|
7
|
鲁迅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出版——兼论“大系”在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上的地位 |
徐鹏绪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8
|
《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的坐标价值和路径意义 |
芦珊珊
|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9
|
文人之“学”与学者之“文”——对《中国新文学大系》三篇《导言》的解读 |
刘克敌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0
|
《中国新文学大系》与“五四”作家的文学定位 |
蔡长青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1
|
年轻编辑赵家璧成就《中国新文学大系》大业的缘由剖析 |
邵凯云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2
|
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文学史价值 |
许洪颜
|
《青年与社会》
|
2013 |
0 |
|
13
|
鲁迅与《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 |
郭晓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影响及其限度 |
左安秋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5
|
作为“方法”的“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新诗——以《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系列和《中国新诗总系》为例 |
徐勇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6
|
朱自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卷过程梳考 |
袁洪权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7
|
论胡适文学史观念之变化——从《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到《中国新文学大系》 |
杨桥利
|
《池州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8
|
试析《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的性别策略——以冰心早期创作为中心 |
乔以钢
刘堃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9
|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研究述评 |
赵学勇
朱智秀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20
|
国民党的文化统制政策与《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诞生 |
杨华丽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