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徐幹《中论》对先秦儒学思想的继承
1
作者 张芷菡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第6期109-111,共3页
徐幹的《中论》是建安时期的一部政论散文集,其内容体现出徐幹对先秦儒学思想“由内而外”的继承性延续。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君子学道、守礼、智行、明辨等四个方面,阐释徐幹秉承的儒家思想,揭示《中论》对先秦诸经理念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 徐幹 《中论》 儒学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徐干《中论》杂考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格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0年第5期18-20,共3页
近年来研读徐干《中论》,颇有一些不很成熟的想法,今公之于众,希望能够得到海内外方家师长的批评指教.
关键词 徐干 《中论》 杂考 三年丧 曹丕 二十篇 大疫 魏书 曹植 三国志
下载PDF
徐幹及其《中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满仓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9,共5页
《中论》所反映的徐幹儒家思想有几个特点:坚持儒家的理想道德;反对寻章摘句的繁琐经学;参与社会上重大思想问题的争论,批判虚浮之风,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阐述儒家治国的理论,与国家政治实际紧密结合;援儒入法,儒法结合,使儒家思想更具... 《中论》所反映的徐幹儒家思想有几个特点:坚持儒家的理想道德;反对寻章摘句的繁琐经学;参与社会上重大思想问题的争论,批判虚浮之风,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阐述儒家治国的理论,与国家政治实际紧密结合;援儒入法,儒法结合,使儒家思想更具治国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徐幹 《中论》
下载PDF
《中论》实相理论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韶军 《琼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6-31,共6页
龙树《中论》认为,诸法实相是性空假有,这是一种超越一切分别对待的境界,使用名言概念把握不到它;只有灭尽分别戏论才能得见诸法实相,而把握到诸法实相即达到了涅槃境地。需要注意的是,龙树否定了从正面用名言把握实相的可能性,但同时... 龙树《中论》认为,诸法实相是性空假有,这是一种超越一切分别对待的境界,使用名言概念把握不到它;只有灭尽分别戏论才能得见诸法实相,而把握到诸法实相即达到了涅槃境地。需要注意的是,龙树否定了从正面用名言把握实相的可能性,但同时又肯定了用名言从反面体悟实相的可行性,这也是其中道精神的很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论》 实相 无分别 中道
下载PDF
《中论》与阿含类经典中“缘起观”的联系和差别
5
作者 姚卫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73,169,共6页
缘起观在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之中。大乘佛教的要典《中论》与记述大量早期佛教思想文献的阿含类经典中都对缘起思想有各自的论述。相比而言,二者在内容上虽有许多相同或类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理... 缘起观在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之中。大乘佛教的要典《中论》与记述大量早期佛教思想文献的阿含类经典中都对缘起思想有各自的论述。相比而言,二者在内容上虽有许多相同或类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理论上的不同。梳理和分析二者在缘起观上的联系与差别,对认识佛教从小乘到大乘的理论转变以及不同时期佛教思想的重要特点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论》 阿含类经典 缘起 中观派
下载PDF
月称《清净句》龙树《中论》第24品注疏要义研究
6
作者 程恭让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18,共7页
月称(Candrakirti,公元600~650)为七世纪印度学者,是追随著名中观学派哲学家龙树(Nagarjun0,公元150~250)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印度佛教哲学家。他所著注疏龙树著名佛学著作《中论》的《清净句》[1](Prasannapada),不仅是印度... 月称(Candrakirti,公元600~650)为七世纪印度学者,是追随著名中观学派哲学家龙树(Nagarjun0,公元150~250)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印度佛教哲学家。他所著注疏龙树著名佛学著作《中论》的《清净句》[1](Prasannapada),不仅是印度佛学思想家《中论》注疏系统中[2]的一部重要的有特色的著作,也是《中论》注疏中唯一一部梵本迄今全部现存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论》 注疏 龙树 印度佛教 印度佛学 哲学家 著作 思想家
下载PDF
曹丕《典论·论文》与徐干《中论》
7
作者 王晓卫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37-41,共5页
研究《典论·论文》的文章较多,但多集中于“齐气”等问题的讨论.探讨《典论·论文》与当时社会政治思想的关系,为把对于《典论·论文》的研究引向深入的途径之一.本文在指出徐干《中论》在名理学上的地位的基础上,揭... 研究《典论·论文》的文章较多,但多集中于“齐气”等问题的讨论.探讨《典论·论文》与当时社会政治思想的关系,为把对于《典论·论文》的研究引向深入的途径之一.本文在指出徐干《中论》在名理学上的地位的基础上,揭著《中论》对《典论·论文》的影响,认为《中论》论证名从于实的系统性,启发曹丕把名从于实的理论运用到了对文学家的批评态度上,实现了由运用名实观批评政治到运用名实观批评文学的过渡。同时,《典论·论文》针对《中论》轻视文学的态度,高扬文学自觉的旗帜,超越了《中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论·论文》 《中论》 徐干 曹丕 名实观 曹氏父子 曹操 文学批评思想 建安时期 政治思想
下载PDF
汉末士人政治困境中的突围——从《中论》、《昌言》中作者的“介入”谈起
8
作者 杨霞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7-32,共6页
汉末政论文集《中论》、《昌言》因作者"介入"方式与程度的不同而分别彰显出浓厚的"君子"风范与强烈的"自我"意识,作者徐干、仲长统各自气质、学术思想和所处政治环境的不同是形成这两种不同特质的主要... 汉末政论文集《中论》、《昌言》因作者"介入"方式与程度的不同而分别彰显出浓厚的"君子"风范与强烈的"自我"意识,作者徐干、仲长统各自气质、学术思想和所处政治环境的不同是形成这两种不同特质的主要原因。对君子之道的推崇与对个体价值的认同是汉末士人突围政治困境的两种路径,即趋于上的道德精英路线和趋于内的自然名士路线;这两种路径都体现了汉末士人疏离皇权,欲以更高的姿态及更独立的精神参与政治的深层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士人 政治突围 《中论》 《昌言》 “介入”
下载PDF
《中论》中的时间问题研究
9
作者 王倩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9-92,共4页
在大乘的般若中观学中,人们对时间的认识,直接和中道实相相关,是破迷情明实相的一法门。《中论》中,龙树认为时间无自性。佛学中,时间意识是缘境而生,仅是思维范式。正是由于昔物不至今,相续而无实体,人才有了解脱和自由的可能。
关键词 《中论》 时间 自性 中道实相 中观学 佛学
下载PDF
《昌言》《中论》中的汉末风俗批评与审美思想
10
作者 宋亚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1-46,共6页
汉末名士仲长统著有《昌言》,徐干著有《中论》。二书批评汉末世风世俗,指责投机虚伪、道艺不修的士风士态,倡导"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笔端直指王权与现实政治。二书描绘了审美的理想家园与君子形象,强调个体精神,崇尚自然与... 汉末名士仲长统著有《昌言》,徐干著有《中论》。二书批评汉末世风世俗,指责投机虚伪、道艺不修的士风士态,倡导"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笔端直指王权与现实政治。二书描绘了审美的理想家园与君子形象,强调个体精神,崇尚自然与人文和谐的审美观,推崇容貌、才性、情志合一的人物品鉴观,倡导美育。《昌言》和《中论》中的风俗批评与审美思想,展示了士人试图建立合理政治秩序的理性思考,开启了魏晋批评与审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言》 《中论》 风俗批评 审美思想 汉末
下载PDF
休谟的怀疑论对理解《中论》因果观的启示
11
作者 秦萌 《佛学研究》 2012年第1期158-164,共7页
本文试图通过休谟的怀疑论来理解《中论·观因果品》的因果观。本文认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果联系时,做了两个有用的假设:作为原因和结果的两个现象的独立存在和因果联系的普遍有效。但是这两个假设是蕴含矛盾的。如果因果联系是普... 本文试图通过休谟的怀疑论来理解《中论·观因果品》的因果观。本文认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果联系时,做了两个有用的假设:作为原因和结果的两个现象的独立存在和因果联系的普遍有效。但是这两个假设是蕴含矛盾的。如果因果联系是普遍有效的,即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处在因果联系中,那么原因就必然在与结果的联系中存在而不可能是与结果毫无联系的独立存在。龙树认为因果联系是普遍有效的,因此,没有独立于因的果,也没有独立于果的因,也没有独立于因果的因果联系。然而,我们的心灵总是习惯于把想象和建构的假设当作客观的真实,哪怕其中包含着矛盾。龙树的论述不仅指向具体的对因果联系的认识,而且隐含着对人类把想象当作真实的"习惯"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观 《中论》 休谟 怀疑论
下载PDF
论龙树《中论》的中观思想及对藏传佛教的影响
12
作者 徐东明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7-64,共8页
通过阐述龙树《中论》的中观思想,说明中观正见是龙树在总结小乘佛学成果的基础上,在对当时外道异端邪说和小乘部派佛教偏见破斥的过程中形成的大乘佛教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后来发展的理论根基,并阐述了龙树中观哲学... 通过阐述龙树《中论》的中观思想,说明中观正见是龙树在总结小乘佛学成果的基础上,在对当时外道异端邪说和小乘部派佛教偏见破斥的过程中形成的大乘佛教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后来发展的理论根基,并阐述了龙树中观哲学对其后大乘佛教发展和对藏传佛教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树 《中论》 大乘中观思想 藏传佛教
下载PDF
龙树及其《中论》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涛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年第1期75-76,共2页
龙树发扬大乘佛教精义,创立宗派,著书立说,开拓了大乘中观学说。龙树最主要的著作是《中论》,《中论》阐发了四个根本思想:缘起性空、八不中道、真俗不二、实相涅槃,从而构成了大乘中观哲学的基础。
关键词 龙树 《中论》 哲学思想
下载PDF
论《明句论》对《中论》的诠释与歧出 被引量:1
14
作者 喻长海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5-68,88,共5页
月称的《明句论》作为《中论》的注释是解读《中论》的重要依据,尤其从宗喀巴确立了它在藏传佛教《中论》解释传统中的根本地位以来更是如此,也被当今中观学界所重视。舒尔曼认为月称的诠释其实有偏离龙树的原意之处,月称把《中论》第... 月称的《明句论》作为《中论》的注释是解读《中论》的重要依据,尤其从宗喀巴确立了它在藏传佛教《中论》解释传统中的根本地位以来更是如此,也被当今中观学界所重视。舒尔曼认为月称的诠释其实有偏离龙树的原意之处,月称把《中论》第二品去来品中主体与作用的论理模式转换成以作用对象为中心的论理模式。与此同时,将《明句论》放置到汉译本《中论》及其青目的注释中来考察,可以显示月称确实有改造龙树中观学说逻辑企图,其逻辑理性呈现出客观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论》 《明句论》 中观学
下载PDF
道家消长律与佛教缘起法之哲学比较--以《老子》与《中论》为主的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建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2,165,共15页
道家与佛教皆被视为有智慧的哲学学派或宗教,但两大传统的核心思想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呢?将《老子》之"道"所呈现的两两消长之律,以及《中论》的"空"所要展现的缘起中道作一对比,可以析探早期道、... 道家与佛教皆被视为有智慧的哲学学派或宗教,但两大传统的核心思想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呢?将《老子》之"道"所呈现的两两消长之律,以及《中论》的"空"所要展现的缘起中道作一对比,可以析探早期道、佛核心义理系统各自的特色。就《中论》而言,万物间皆是因此故彼的因缘和合,就《老子》来说,万物皆在此彼的盈虚消长之中。佛教的因缘理论与道家的消长之道,虽然在表面上可有相似之处,如共同指出无常变化为世间的现象,但细部而论,佛教的此有彼有的因缘法则、因果律,与道家的此有彼无的消长律,实则并不相同。《中论》上承阿含、般若等思想,表达印度佛学中道不二的意旨,使能舍离二边而从苦难中解脱;其所谈的因缘,牵涉到的法义是四圣谛、十二因缘、空、假名、二谛等。但《老子》象征中国哲学的思想传统,与《庄》、《易》等书开展出阴阳、有无等的两仪、两极、两全或两行之道,重视两两关系间的变化、辩证以及和谐、统一等,所论的消长之道,关联或延伸的哲学概念,乃是道、自然、天人、刚柔、动静、阴阳、虚实、有无等。就此而言,中国老学及道家哲学的两两、两仪之道,与印度中观学和佛教思想的不二中道、不二法门,各自成为不同面向的智慧典范,以因应人生的不同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中论》 空性 消长律 缘起法
下载PDF
徐干《中论》版本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格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8年第1期53-57,共5页
《中论》是徐干的一部哲学著作。本文在叙述《中论》版本情况的同时,对该书的整理研究亦作一简略的介绍。 一、 宋代以前的版本情况 《中论》一书完成于东汉末年。书前有徐干同时人所作序言一篇,略述徐干身世、性情以及著书的动机,并... 《中论》是徐干的一部哲学著作。本文在叙述《中论》版本情况的同时,对该书的整理研究亦作一简略的介绍。 一、 宋代以前的版本情况 《中论》一书完成于东汉末年。书前有徐干同时人所作序言一篇,略述徐干身世、性情以及著书的动机,并称“《中论》之书二十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论》 徐干 东汉末年 版本考 整理研究 哲学著作 《文章正宗》 序言 无名氏 曾巩
下载PDF
徐干《中论》修身观、中和观、名实观窥管——兼述《中论》批判意识之指向
17
作者 牛勇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中论》是由东汉末年徐干撰写的一部子部儒家类政治论集,此书思想锋芒外露,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多所指斥,而修身观、中和观、名实观在此书中贯穿前后。对于这些思想观念的梳理,有利于了解徐干对前代儒家思想体系的继承与发展,并可借此寻... 《中论》是由东汉末年徐干撰写的一部子部儒家类政治论集,此书思想锋芒外露,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多所指斥,而修身观、中和观、名实观在此书中贯穿前后。对于这些思想观念的梳理,有利于了解徐干对前代儒家思想体系的继承与发展,并可借此寻绎徐氏批判意识之指向,观照汉末古文经学、政治生活、社会风气之诸般流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论》 生平 修身观 中和观 名实观 批判意识
下载PDF
《中论》与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
18
作者 聂希 《华夏文化》 2014年第1期12-13,共2页
《中论》作者龙树,印度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2-3世纪。传说中他的师父姓龙,而他又诞生于树下,所以叫做龙树。龙树出家以后,很认真地研习大乘佛教的经典,再加上他很聪明,所以很快通达大乘经典,然后着手创立宗派,... 《中论》作者龙树,印度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2-3世纪。传说中他的师父姓龙,而他又诞生于树下,所以叫做龙树。龙树出家以后,很认真地研习大乘佛教的经典,再加上他很聪明,所以很快通达大乘经典,然后着手创立宗派,著书立说。龙树的著作很多,因此他有“干部论主”之称。龙树的著作奠定了大乘佛教的基础,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乘佛教 《中论》 中国佛教史 著书立说 龙树 哲学家 思想家 著作
下载PDF
徐干《中论》校记十则
19
作者 韩格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87年第1期42-44,共3页
徐干,字伟长,汉末北海人,建安七子之一.所著《中论》二卷,虽经前人校勘,尚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今以明嘉靖四十四年杜思刻本(即《四部丛刊》本)为底本,重新校勘.略举校记十则.
关键词 徐干 校记 《中论》 庚申 合声 律历志 史记 阴长阳消 段注 诸侯
下载PDF
獲得空——詮釋龍樹《中論》二十四品十八頌
20
作者 盧盈華(譯) 《佛教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135-173,432,439,440,共42页
龍樹的主要作品《中論》,被它的擁護者當作對形而上學的本質主義的有力拒斥來贊揚,同時被其貶損者看作虚無主義。這部作品在印度、東亞以及現代西方的接受,要求對其争議性章節作出準確詮釋。龍樹中觀佛教學説的中心在於“空”。相應地,... 龍樹的主要作品《中論》,被它的擁護者當作對形而上學的本質主義的有力拒斥來贊揚,同時被其貶損者看作虚無主義。這部作品在印度、東亞以及現代西方的接受,要求對其争議性章節作出準確詮釋。龍樹中觀佛教學説的中心在於“空”。相應地,《中論》的核心偈頌被認爲是二十四品十八頌,此處龍樹將空等同於佛教的經典理論“緣起”。然而,此一偈頌也將空稱爲“假名”。在理解龍樹此一偈頌時,多數現代注解者遵循七世紀中觀注解家月稱的做法,將空的概念理解爲“依賴性名稱”(比如“車”或“人”),即自身没有終極意義的名稱。本文采取不同的立場,立足於對《中論》的其他段落、對龍樹的其他作品、對其他早期印度和中國注解家之注釋的討論,主張在龍樹思想中,正確理解“空”,使我們得以“把握”“領會”或“獲得”佛教對實在之洞見的要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龍樹 真理 《中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