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说》
1
作者 乔敏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中说》十卷,(隋)王通撰,(宋)阮逸注。框高20.2厘米,广13.4厘米。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六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双顺黑鱼尾。书中铃“丁少山”“献唐珍秘”“王献唐”“王献唐读书记”“双行精舍善本图书印”“双行精舍校藏经籍印... 《中说》十卷,(隋)王通撰,(宋)阮逸注。框高20.2厘米,广13.4厘米。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六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双顺黑鱼尾。书中铃“丁少山”“献唐珍秘”“王献唐”“王献唐读书记”“双行精舍善本图书印”“双行精舍校藏经籍印”等印。著者王通(584—617),字仲淹,河东郡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讲学于河汾之间,去世后,门人私谥为“文中子”,故《中说》又称《文中子》。阮逸序:“《中说》者,子之门人对问之书也,薛收、姚义集而名之。”王通子福畴又辨类分宗,编为十篇,各举其端二字以冠篇首: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此书前有王献唐题跋、许瀚题跋、文中子中说序、文中子篆事,后有叙篇、文中子世家、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东皋子答陈尚书书、录关子明事、王氏家书杂录。许瀚、王献唐鉴定为“元刊”。《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著录为“明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阜师范大学 明刻本 《中说》 读书记 阮逸
下载PDF
斯文在中:王通《中说》大义抉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沛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6期26-31,共6页
《中说》是隋代大儒王通(文中子)现存的唯一著作。《中说》从王道论、教化论、圣贤论、经学论、中国论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文中"之义,其全书总要,亦王通学说之大略。王通以大中立言,为中国说法,是为一代大儒。
关键词 王通 《中说》
下载PDF
试论王通《中说》之“道”观 被引量:2
3
作者 董虹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6-30,共5页
介绍了王通其人和《中说》其书之特点 ,以第一手材料例证比较《中说》“道”观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指出王通援用了以老、庄为主的道家言辞作为自己论“道”的思想素材 ;在此基础上 ,析出王通所认识的“道”的本质是“至德” ,内涵是儒家... 介绍了王通其人和《中说》其书之特点 ,以第一手材料例证比较《中说》“道”观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指出王通援用了以老、庄为主的道家言辞作为自己论“道”的思想素材 ;在此基础上 ,析出王通所认识的“道”的本质是“至德” ,内涵是儒家的 ,作用是类《中庸》的“教” ,是“变”、“易”、“中”的简约和抽象。“道”具有超越性和人间性两种特性 ,同时将其“道”观划分为在国、在家、在群、在人之道 ,展开四个层次梳理分析 ,其主旨是以“道”为关节点 ,融合道家、儒家思想 ,以道补儒 ;“道”也是王通治经的学术制高点 ,是他传承圣学 ,继承周孔以后的道统 ,并以此试图寻求以学术与政治互动的旗帜 ,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汾道统”之“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中说》 “道” 道家思想
下载PDF
關於王通的《續六經》與《中説》 被引量:2
4
作者 祝總斌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1-285,共15页
隋末思想家王通兩部主要著作《中説》與《續六經》,一存一佚。本文通過分析王通的文化背景與家世淵源以及《中説》中有關《續六經》,特別是《續六經》中《元經》的材料,對《續六經》的指導思想問題提出己見。認爲,王通《元經》乃至整個... 隋末思想家王通兩部主要著作《中説》與《續六經》,一存一佚。本文通過分析王通的文化背景與家世淵源以及《中説》中有關《續六經》,特別是《續六經》中《元經》的材料,對《續六經》的指導思想問題提出己見。認爲,王通《元經》乃至整個《續六經》的指導思想主要源自僞古文《尚書》和僞孔傳,其基本精神與"南學"一脈相承,其目的主要是肯定北朝的正統地位。最後,對王通與宋學的淵源關係有所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续六经》 《中说》 《元经》 伪古文《尚书》 伪孔传 南学 宋学
下载PDF
文中子乐教思想述论
5
作者 张小雨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文中子王通生于魏晋南北朝乱世末期,由于亲眼目睹政治混乱、兵戈四起带给百姓的灾难,他逐渐孕育出以天下为己任、身体力行传承古代礼乐教化的文化意识。首先,他从理论上界定了乐教的本质,认为乐是对于圣王之德的一种象征与描绘;其次,他... 文中子王通生于魏晋南北朝乱世末期,由于亲眼目睹政治混乱、兵戈四起带给百姓的灾难,他逐渐孕育出以天下为己任、身体力行传承古代礼乐教化的文化意识。首先,他从理论上界定了乐教的本质,认为乐是对于圣王之德的一种象征与描绘;其次,他指出乐教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礼乐将其蕴含的道德精神,以一种具体可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在潜移默化中感动聆听者,使之浸润在道德之善、艺术之美中而受到诱导,最终影响其内心世界与外在言行;最后,他通过点评历代礼乐教化、教育弟子、参与政治等实践,试图在隋初重建礼乐。虽然最终未能实现其愿景,但王通乐教思想仍有不可磨灭、值得研究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中说》 儒家乐教 礼乐教化
下载PDF
文中子“三教可一”观及“中道”思想论说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刚 景晶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1-216,共16页
儒家汉宋学术间有一段受佛、道冲击的严峻历史,隋出身儒宗门阀的王通在儒学式微的逆势下,退居河汾续六经,企图匡复儒学。王通提出"三教可一"论,站在儒家立场上学习和融通佛、道二教,受佛教"中道"思想影响,强调意识形态争斗中讲究中... 儒家汉宋学术间有一段受佛、道冲击的严峻历史,隋出身儒宗门阀的王通在儒学式微的逆势下,退居河汾续六经,企图匡复儒学。王通提出"三教可一"论,站在儒家立场上学习和融通佛、道二教,受佛教"中道"思想影响,强调意识形态争斗中讲究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其学说辑为《中说》,谥曰"文中子",突出"中"字,其融通佛、道的思路实开宋明理学之先河。文中子改造汉儒学风开创新经学,以心性讲经开一代风气,经世致用使汉儒走向宋儒,儒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得以重新树立。文中子思想资料虽因亡佚残存不多,但从其"三教可一论"及"中道"思想,仍可确认其为我国中古时代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大思想家,是时代先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说》 《中论》 《中庸》 允执厥 三教可一
下载PDF
《中说》版本源流考
7
作者 邓小军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81,共21页
本文考察《中说》历代叙录和今存版本,厘清其版本系统和版本源流。所考察之版本以清末为下限,著录今存四十种不同版本,包括中国大陆、台湾、日本所藏宋刻本五种,其中北宋刻本两种。《中说》版本可以分为三个大系统:一、宋初通行白文本系... 本文考察《中说》历代叙录和今存版本,厘清其版本系统和版本源流。所考察之版本以清末为下限,著录今存四十种不同版本,包括中国大陆、台湾、日本所藏宋刻本五种,其中北宋刻本两种。《中说》版本可以分为三个大系统:一、宋初通行白文本系统;二、北宋阮逸注本系统,此是《中说》版本之主流系统,又可分为4个子系统:北宋阮逸注原本系统、宋元纂图音注本系统、明清删注白文本系统、元明选本系统;三、宋明改编本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说》 版本 系统 源流
原文传递
《说文古文考》、《说文古文疏证》与《说文中之古文考》之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慧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36-148,共13页
胡小石《说文古文考》、舒连景《说文古文疏证》和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面研究《说文》古文的代表性著作。三书均利用当时所能见到的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古文,但在古文的判定、数量、体例、内容、考证方法... 胡小石《说文古文考》、舒连景《说文古文疏证》和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面研究《说文》古文的代表性著作。三书均利用当时所能见到的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古文,但在古文的判定、数量、体例、内容、考证方法等方面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古文考》 文古文疏证》 之古文考》 比较
下载PDF
《中国古代孤本小说》词语札记
9
作者 贺卫国 《河池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6-49,共4页
主要运用排比归纳法,把《中国古代孤本小说》作为主要语料,做词语札记五则:整整有条、热亲亲、樕醄、定情、厥物,补正《汉语大词典》等辞书词条(含义项)漏收、释义不确等方面的阙失。
关键词 国古代孤本小 札记 词语
下载PDF
影视作品在中医药相关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中振说本草》为例
10
作者 詹立平 赵鑫 刘志梅 《辽宁高职学报》 2019年第6期44-47,共4页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和扶持,有关中医药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医药类院校的教师可以甄别和选用这些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如根据《中振说本草》系列视频开展教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医药专业 影视作品 《中本草》
下载PDF
委婉性话语标记“说句不中听的话”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彬彬 《现代语文》 2019年第6期42-46,共5页
“说句不中听的话”是个委婉性的话语标记,在具体语句中删去它不会影响句子的真值意义。不过,使用这一话语标记能使前后语句连贯,同时使句子在表达上更具委婉性。从语用环境上看,该话语标记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用于言谈双方权势... “说句不中听的话”是个委婉性的话语标记,在具体语句中删去它不会影响句子的真值意义。不过,使用这一话语标记能使前后语句连贯,同时使句子在表达上更具委婉性。从语用环境上看,该话语标记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用于言谈双方权势相当的对话;二是用于低权势者对高权势者的对话;三是用于言谈双方社会距离较远的对话。从语用功能上看,该话语标记有婉言批评、委婉建议、推断消极信息的人际功能。“说句不中听的话”的形式与新意义相互匹配并固化后,其委婉义能自动浮现,毋需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不听的话” 话语标记 委婉性
下载PDF
《牟子理惑论》综考
12
作者 王唯 《佛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8,共16页
《牟子理惑论》成书当为建安年间,书中引述过徐干《中论》的语句。牟子得闻徐干之说,有赖于当时流俗道士的南北交通往来。牟子所处的交州一带是其汇聚之地。《牟子理惑论》原书可能以《牟子》为题。僧祐收入《弘明集》时改题为《牟子理... 《牟子理惑论》成书当为建安年间,书中引述过徐干《中论》的语句。牟子得闻徐干之说,有赖于当时流俗道士的南北交通往来。牟子所处的交州一带是其汇聚之地。《牟子理惑论》原书可能以《牟子》为题。僧祐收入《弘明集》时改题为《牟子理惑》,并相应地改动了序传文字。不过《弘明集》所收《牟子》大致保留了原书面貌。今见唐宋间诸书所引逸文,多半为后人附益。其中《北山录随函》引录一问一答,实采自隋代王通《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子理惑论》 《中论》 《中说》
下载PDF
王通文学思想中的“文儒”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伟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4-58,共5页
王通作为隋末大儒,其《中说》一书中的文学思想蕴含了深刻的"文儒"特色。他一方面对复兴儒道怀有崇高的责任感,同时又对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采取轻视的态度,因此王通这种无法平衡"文"和"儒"之间关系的认识... 王通作为隋末大儒,其《中说》一书中的文学思想蕴含了深刻的"文儒"特色。他一方面对复兴儒道怀有崇高的责任感,同时又对文学自身规律的发展采取轻视的态度,因此王通这种无法平衡"文"和"儒"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他文学思想中浓厚的以"儒"节"文"的复古保守性。但其对于文人的一些具体认识影响到初唐史官对"文儒"的基本认识,并在初唐时期得到延续和发展,进而为盛唐"文儒"的形成准备了理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文儒 《中说》 儒学 古代文学
下载PDF
论王通“中道”思想的功夫论展开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聪 《运城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中道”是王通思想的核心,今本《中说》则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文本。王通的功夫论建立在对“道”逐步阐发的基础上,由“中以建人极”肯定人的地位,并规定了身心修炼“诫”的原则,继而内守以“静”,外行以“恭”,最终严格落实于日常生活... “中道”是王通思想的核心,今本《中说》则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文本。王通的功夫论建立在对“道”逐步阐发的基础上,由“中以建人极”肯定人的地位,并规定了身心修炼“诫”的原则,继而内守以“静”,外行以“恭”,最终严格落实于日常生活的礼仪实践。这不仅是对先秦以来儒家精神的承续,也以鲜明的印记预示了后世新思想的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中说》 功夫论 礼仪实践
下载PDF
中古移民史视域下的文化传播——读王永平《中古士人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
15
作者 杨计国 徐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3-26,共4页
自汉末动乱以来,北人南下,至西晋永嘉之乱,人口南迁蔚为大观,由此中原文化影响南方文化甚巨。王通《中说》卷七曰:“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通典》卷一八二《州郡典》曰:“永嘉以后,帝室东迁,衣冠避难,多所萃止。艺文儒... 自汉末动乱以来,北人南下,至西晋永嘉之乱,人口南迁蔚为大观,由此中原文化影响南方文化甚巨。王通《中说》卷七曰:“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通典》卷一八二《州郡典》曰:“永嘉以后,帝室东迁,衣冠避难,多所萃止。艺文儒术,斯之为盛。”①王通、杜佑都不约而同地点明了衣冠南渡对南方文化提升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因此,中古文化的流播又与衣冠士人息息相关。其实,人口迁移、文化传播岂能只见自北而南之一途?动乱迁移又岂能胶柱于汉末之初平、建安,西晋之永嘉?王永平所撰《中古士人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以下简称《文化传播》)正是一部从汉隋间士人流迁角度考察南北文化传播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之乱 江苏人民出版社 王永平 《通典》 州郡 移民史 《中说》 王通
下载PDF
《文中子秘闻》序
16
作者 李尤白 《运城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57-58,共2页
王通,字仲淹,世称文中子,是隋朝的一位大儒。他体仿《春秋》,著有《元经》;例依《论语》,而成《中说》,是我国历史上十大思想家之一。有经邦济世的抱负,治国平天下的宏略。曾给隋文帝上过《太平十二策》,未能见用,遂赋《东征》,而归故里... 王通,字仲淹,世称文中子,是隋朝的一位大儒。他体仿《春秋》,著有《元经》;例依《论语》,而成《中说》,是我国历史上十大思想家之一。有经邦济世的抱负,治国平天下的宏略。曾给隋文帝上过《太平十二策》,未能见用,遂赋《东征》,而归故里,讲道河汾。唐朝的开国元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秘闻 隋文帝 《论语》 《中说》 经邦济世 《春秋》 开国元勋 我国历史
下载PDF
明清小说江淮方言例释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8-80,共3页
明清白话小说的方言成份颇多,不仅是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即使今天已很难见的孤本小说也不例外。在这些方言小,有很多是江淮方言,因其从属于大的北方官话,常被忽视。本文以《中国古代孤本小说集》中出现的江淮方言词条为基础,兼以其他作... 明清白话小说的方言成份颇多,不仅是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即使今天已很难见的孤本小说也不例外。在这些方言小,有很多是江淮方言,因其从属于大的北方官话,常被忽视。本文以《中国古代孤本小说集》中出现的江淮方言词条为基础,兼以其他作品的相同例句为佐,试图说明江淮方言在明清小说中的广泛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方言 明清小 词汇 词义
下载PDF
王通门人辨疑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朔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5-8,共4页
本文从三个部分对历来众说纷纭的王通门人问题作了考辨。作者认为,史载王通门人可分为正式入门弟子、受教于王通但未正式入门也可以弟子视者及曾偶或就教或请益于王通者三类;《中说》非阮逸作,《中说》自有其失,但其中也有不少论者... 本文从三个部分对历来众说纷纭的王通门人问题作了考辨。作者认为,史载王通门人可分为正式入门弟子、受教于王通但未正式入门也可以弟子视者及曾偶或就教或请益于王通者三类;《中说》非阮逸作,《中说》自有其失,但其中也有不少论者以为其误而实未必误之处;杜淹《文中子世家》为文不富,时有阙失,但若因此又不周而疑及王遍及《中说》,斯亦过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通 《中说》 《文子世家》 辨疑
下载PDF
“穷理尽性,推诚主静”——论王通的道德教育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磊 秦立霞 《当代教育论坛》 2013年第1期75-79,共5页
王通是隋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以"明王道、复周孔"为己任,为推行王道政治和培养佐世贤才,他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并在自己长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道德教育方法,主要内容体现在《中说》中。
关键词 王通 《中说》 道德教育方法
下载PDF
莫为名利所驱
20
作者 于永军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7-47,共1页
莫为名利所驱于永军人类文明的续延和社会的发展,正是人类对物质利益不懈追求的结果。所谓“君子不言利”.实际上不可能,也不存在。然而,对“利”应以什么样的思想去诠释,用什么样的行动去获取,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 莫为名利所驱于永军人类文明的续延和社会的发展,正是人类对物质利益不懈追求的结果。所谓“君子不言利”.实际上不可能,也不存在。然而,对“利”应以什么样的思想去诠释,用什么样的行动去获取,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对利益的追求和获取,人们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人 物质利益 功名利禄 利益观 个人利益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说》 人民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 邓小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