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止于“诧异”的回忆书写——重读《五猖会》 |
李伊湄
李怡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2
|
父权疆域的寓言化书写——鲁迅散文《五猖会》新解 |
李宗刚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3
|
理解、评价和导向——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对《五猖会》的导读 |
裴亚莉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
2011 |
0 |
|
4
|
叠合的记忆:《五猖会》中的“父亲”解读 |
李雯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5
|
理解、评价和导向——谈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上)对《朝花夕拾·五猖会》的导读 |
裴亚莉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
2009 |
0 |
|
6
|
语文教学,重在品读“怎么写的”——我教《五猖会》 |
胡滨
|
《语文月刊》
|
2010 |
0 |
|
7
|
父子之间的爱与隔——重读《五猖会》和《父亲的病》 |
汤飞平
|
《语文学习》
|
2022 |
0 |
|
8
|
试解《五猖会》的父子矛盾 |
李文浩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0 |
|
9
|
五猖会 |
鲁迅
|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
|
2009 |
0 |
|
10
|
《朝花夕拾》:文学的个人史(之二)——《朝花夕拾》分篇解读(上) |
吴俊
|
《写作》
|
2021 |
3
|
|
11
|
安徽郎溪的民间神舞“跳五猖” |
耿朔
|
《中华遗产》
|
2011 |
0 |
|
12
|
从“童年的我”到“成年的我”的成长——“从《朝花夕拾》看鲁迅回忆性散文中的双重叙事视角”教学设计 |
王宏艳
高红芳
|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2020 |
0 |
|
13
|
行走在鲁迅笔下的晴空 |
周翊佳
|
《新读写》
|
2024 |
0 |
|
14
|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 |
徐慧莉
|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
2014 |
0 |
|
15
|
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钱理群
|
《语文学习》
|
2008 |
11
|
|
16
|
给女儿云欣的回信 |
王辉庆
|
《初中生》
|
2021 |
0 |
|
17
|
我的母亲 |
李佳秀颜
张光华(指导)
|
《初中生必读》
|
2022 |
0 |
|
18
|
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钱理群
|
《中学语文教与学(下半月初中读本)》
|
2009 |
0 |
|
19
|
谈部编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 |
罗云冰
|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