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合意”建构的三元行动理论:重探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博方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57,共26页
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下文简称《范畴》)对于发展社会行动具有关键作用,却由于诸多因素让位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本文从《范畴》内部的论述结构与外部的参照比较出发,进行相关脉络的梳理,以证明该文具有独特的理论内... 韦伯的《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下文简称《范畴》)对于发展社会行动具有关键作用,却由于诸多因素让位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本文从《范畴》内部的论述结构与外部的参照比较出发,进行相关脉络的梳理,以证明该文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然后指出"合意"在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上的双元角色以及通过"合意"所建构的"共同体行动╱合意行动╱社会体行动"三元行动类型。综观之,《范畴》的理论意涵值得我们反思"从行动到秩序"之间的另一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合意╱合意行动 社会关系 韦伯的行动理论
下载PDF
郑杭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创立者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道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0,共7页
郑杭生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从两种类型论出发,明确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发展史,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典范教材,辨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独特理论品格;他强调以人民性为根... 郑杭生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从两种类型论出发,明确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发展史,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典范教材,辨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独特理论品格;他强调以人民性为根本的价值立场、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逻辑和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他提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假设和重要命题,界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范畴。郑杭生先生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这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研究范畴
下载PDF
社会代价是一个社会学范畴 被引量:9
3
作者 奚从清 毛园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在现代条件下 ,社会学不仅需要深化已经形成的范畴 ,而且需要制定新的范畴。本文从社会代价的本性、特征及其减少代价的途径等方面 ,论述了社会代价是一个社会学范畴 ,而且应当把它纳入社会学范畴体系中 ,这对于进一步补充、深化和丰富... 在现代条件下 ,社会学不仅需要深化已经形成的范畴 ,而且需要制定新的范畴。本文从社会代价的本性、特征及其减少代价的途径等方面 ,论述了社会代价是一个社会学范畴 ,而且应当把它纳入社会学范畴体系中 ,这对于进一步补充、深化和丰富社会学范畴体系 ,具有明显的科学意义。这是一个尚未引起社会学理论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代价 社会学 范畴
下载PDF
空间社会学:理解与超越 被引量:44
4
作者 许伟 罗玮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2期15-21,共7页
空间社会学在后现代的思潮中产生,引导了社会学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空间转向,其最终目的是利用空间的方法将微观与宏观,能动与结构进行融合,进而实现空间、时间、社会三元化视角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目前主要面临的困难在于从哲学思辨... 空间社会学在后现代的思潮中产生,引导了社会学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空间转向,其最终目的是利用空间的方法将微观与宏观,能动与结构进行融合,进而实现空间、时间、社会三元化视角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目前主要面临的困难在于从哲学思辨层次向实证层次的转向,以及如何将时间的维度纳入空间分析中来。空间社会学未来的发展将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模式和更加广阔的时空社会学研究远景。本文从理解与超越两个部分论述空间社会学,对空间社会学晦涩的理论进行解读,试图对空间社会学的超越性发展提出个人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社会学 理解与超越 后空间转向 多重空间 时空统一 社会学三大终极疑问
下载PDF
韦伯理解范式中的价值关联:社会范畴、“众神的战争”与“客观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7-204,共8页
价值问题是韦伯认识论的核心课题之一。韦伯将作为行动之现象的社会看作社会学研究的必要范畴,同时十分注重在区别的基础上联系现象世界和社会学学科,或者说行动者和观察者。价值问题决定了此种区别和联系。社会学则需要对现象世界中的... 价值问题是韦伯认识论的核心课题之一。韦伯将作为行动之现象的社会看作社会学研究的必要范畴,同时十分注重在区别的基础上联系现象世界和社会学学科,或者说行动者和观察者。价值问题决定了此种区别和联系。社会学则需要对现象世界中的价值判断和社会学内部的价值关联同时做出区分和联系。本文指出,韦伯将价值关联设置为现象世界和社会学之间、行动者和观察者之间的桥梁。社会学研究既要考虑行动中的价值,又要摒弃任何价值预设。结合作为构建现象世界之必要条件的社会范畴,韦伯社会学发展出独特的社会学“客观性”。“客观性”与韦伯认识论具有内在联系,同时否定了先验哲学和自然主义思想。本文还对韦伯的范畴、价值等概念进行探讨,从而指出,韦伯提供了一种“文化”和“理解”的视角。从“众神的战争”到“客观性”,韦伯回答了社会学的可能性和科学性等根本设置,而这对今天的社会学研究也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价值关联 “客观性” 理解
下载PDF
科学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公众理解科学”问题及其评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晓磊 鹿晓红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8-101,共4页
科学知识社会学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对传统的"公众"、"理解"、"科学"等概念以及对"公众理解科学"的测量方法作出了批判性的解读,认为应该坚持多元、开放、民主的理念,在社会语境下来具体分析&qu... 科学知识社会学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对传统的"公众"、"理解"、"科学"等概念以及对"公众理解科学"的测量方法作出了批判性的解读,认为应该坚持多元、开放、民主的理念,在社会语境下来具体分析"公众理解科学"问题。上述观点为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科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知识社会学 公众理解科学 地方性知识 语境 民主
下载PDF
韦伯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逻辑 被引量:4
7
作者 石德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1-45,共5页
韦伯理解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流派和方法论体系。本文主要探讨韦伯在理解社会学框架中对"社会"、"社会行动"、"动机"、"秩序""理想(理念)类型"、"理解&... 韦伯理解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流派和方法论体系。本文主要探讨韦伯在理解社会学框架中对"社会"、"社会行动"、"动机"、"秩序""理想(理念)类型"、"理解"等概念的基本论述,进而分析关于"理解社会学"的基本逻辑及方法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理解社会学 概念 逻辑 方法论
下载PDF
“理解”与社会学的现象学转向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小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8-22,共5页
自狄尔泰开始,"理解"就被看作是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马克斯·韦伯及阿尔弗雷德·舒茨等人均接受了这一认识。但他们对理解的认识却存在着基础性的差异,这些差异特别体现在理解概念是不是与生命或者内在时间意识相联... 自狄尔泰开始,"理解"就被看作是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马克斯·韦伯及阿尔弗雷德·舒茨等人均接受了这一认识。但他们对理解的认识却存在着基础性的差异,这些差异特别体现在理解概念是不是与生命或者内在时间意识相联系。韦伯接受了理解作为社会科学方法的观点,但他提出理解和解释都是社会科学不可或缺的,与狄尔泰相比,他的理解失去了与生命相关的核心要素。舒茨注意到了韦伯理解社会学的不足,试图返回到胡塞尔现象学,以现象学的方式为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寻求哲学基础,从而走出了一条社会科学哲学的现象学路径,并建构了现象学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现象学社会学 生命
下载PDF
中国灾害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成果——评《灾害社会学》
9
作者 钱洪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6-116,共1页
中国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针对重大灾害应对,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政策。由于重大灾害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影响差异性及复杂叠加性等特点,因此重大灾害应对需要应急科学、灾害学、社会学和安全科学等多个学科的... 中国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针对重大灾害应对,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政策。由于重大灾害具有发生的不确定性、影响差异性及复杂叠加性等特点,因此重大灾害应对需要应急科学、灾害学、社会学和安全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技术及方法支撑。20世纪40年代,灾害社会学开始在西方萌芽和形成。灾害社会学作为一门具有综合交叉特点的学科,其研究范畴涉及诸多交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社会学 灾害学 叠加性 灾害应对 重大灾害 研究范畴 抗灾救灾 防灾减灾
下载PDF
“理解社会学”的功利性——解析马科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用主义倾向
10
作者 唐晓峰 《柳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119-121,共3页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西方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学者们在谈论他的"理解社会学"时,多从新康德主义学派那里寻找其思想渊源。事实上,对新康德主义哲学思想的借鉴,只是...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西方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学者们在谈论他的"理解社会学"时,多从新康德主义学派那里寻找其思想渊源。事实上,对新康德主义哲学思想的借鉴,只是韦伯"理解社会学"的实用主义方法论的一种实施。在这种借鉴的背后涵纳的是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方法理论的实用主义倾向。本文从"理想类型"这一"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的提出及特征和韦伯社会学方法论所表现出来的多元论倾向这两方面解析其"理解社会学"的功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社会学 功利性 理想类型 多元论
下载PDF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毕彤彤 易保树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7期129-132,共4页
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结合相关词汇范畴研究,解释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这一主要题型,为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提出建议:第一,教学开始时,教师向学生系统讲解示例篇章属于什么体裁,必要时可辅以原型文章加以理解;第二,讲解词汇示例时,教师... 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结合相关词汇范畴研究,解释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这一主要题型,为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提出建议:第一,教学开始时,教师向学生系统讲解示例篇章属于什么体裁,必要时可辅以原型文章加以理解;第二,讲解词汇示例时,教师可以适当设计类似头脑风暴的游戏帮助学生记忆;第三,教师可以通过示例讲解引导学生推断示例文章的主旨大意、写作意图和态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范畴理论 英语阅读理解 教学策略
下载PDF
理解、知识与意义:彼得·伯格的解读社会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钧鹏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8-196,共9页
以马克斯·韦伯所倡导的理解为研究出发点,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彼得·伯格将知识社会学从特定的社会学分支拓展为一种解读日常生活经验的独有视角,对一系列社会现象展开了影响深远的研究。不仅如此,伯格的解读社会学试图以人本主... 以马克斯·韦伯所倡导的理解为研究出发点,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彼得·伯格将知识社会学从特定的社会学分支拓展为一种解读日常生活经验的独有视角,对一系列社会现象展开了影响深远的研究。不仅如此,伯格的解读社会学试图以人本主义回应社会学家的乌托邦激情,并解决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张力,这在技术重于思想的当代社会学界尤其值得我们反思。从理解、知识与意义这三个概念出发,我们就可以通过连贯的理论视角来审视伯格的经验研究,并考察他如何在肯定社会科学价值无涉的同时探求超越性的伦理价值。理解了伯格的解读社会学,我们就理解了古典社会学与现代化背景下的当代社会科学之间的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伯格 解读社会学 理解 知识 意义
下载PDF
基于体验的理解 从社会学方法论视角重探狄尔泰的“理解”概念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志谦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80,共28页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对于主体间问题的处理。在狄尔泰看来,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承载并传达着某种精神性的意义,他称为“客观精神”。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本身都不是孤立与封闭的,而是由“...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对于主体间问题的处理。在狄尔泰看来,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承载并传达着某种精神性的意义,他称为“客观精神”。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本身都不是孤立与封闭的,而是由“外部世界”这些具有共同性的精神性内容参与构成的关联体。基于此,狄尔泰认为,他人理解不仅仅是对他人动机的揣测,还是对客观精神系统的构建。它与自身理解有密切的联系:二者同样是基于“体验—表达—理解”的关联体,并借由生命表现而实现的对于体验的理解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进一步与韦伯的理解概念进行比较,以阐明狄尔泰的路径所蕴含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理解 生命关联体 精神科学 社会学方法论
下载PDF
女包流行与演变的社会学理解
14
作者 张红阳 孙伟红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0-33,共4页
女包的流行与演变这一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同社会本身密不可分,运用社会学的相关概念及观点重新阐释了这一社会现象。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与心理因素是影响女包流行与演变的三大因素。
关键词 女包 流行与演变 社会学理解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下对北京冬奥运志愿者的理解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鲁延 高泳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第23期215-217,共3页
2022年即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的冬奥会,是我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之后,第三次举办奥运赛事。这次奥运会既可以展现我国在体育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同时也是让世界了解北京、了解中国、了解华夏文明的重要机会。为了更好... 2022年即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的冬奥会,是我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之后,第三次举办奥运赛事。这次奥运会既可以展现我国在体育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同时也是让世界了解北京、了解中国、了解华夏文明的重要机会。为了更好地举办这次冬奥会,展现大国魅力,北京冬奥会势必需要更多的青年体育志愿者,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为筹备有关举办冬奥会的各项事业进行无偿工作,优秀体育奥运志愿者对于奥运会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尝试从体育社会学的视野出发,探究体育奥运志愿者的价值,探究其对于冬奥会实施的体育社会学领域的深层次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北京 冬奥会 志愿者 理解
下载PDF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探析
16
作者 梁珊珊 《教师》 2024年第23期39-41,共3页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仍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为此,文章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分析了当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层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理解...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仍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为此,文章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分析了当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层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学生对文本结构和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文章旨在为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范畴理论 高中英语 阅读理解
下载PDF
编辑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和层次结构
17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2-12,共1页
方然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撰文指出,编辑社会学是一门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之中的科学。由于这门科学集工具性、应用性、传播性和综合性为一体,因而它的价值范畴和工作领域,既编辑社会学的研... 方然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撰文指出,编辑社会学是一门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之中的科学。由于这门科学集工具性、应用性、传播性和综合性为一体,因而它的价值范畴和工作领域,既编辑社会学的研究范畴渗透于创造者(总结者、归纳者、阐释者、翻译者)和知识消费者之间的全部中介区域。从知识消费与知识创造的关联来讲,编辑社会学至少可以包括八个层次:知识消费心理学;知识消费市场的制造与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社会学 知识消费 基本范畴 层次结构 知识创造 方然 科学集 价值范畴 传播性 阐释者
下载PDF
乡村变迁中的惩罚与法制(1931-1997年)——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看国家政策变迁中的个人行动
18
作者 孙静 《法律史评论》 2017年第1期63-72,共10页
朱晓阳教授的《小村故事——罪过与惩罚(1931-1999)》一书是以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云南某乡村,重现乡村生活中关于实现惩罚与社会控制的历史.初看书名时我乍以为题中的"惩罚"是有关刑法规定的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惩罚,但翻开书页... 朱晓阳教授的《小村故事——罪过与惩罚(1931-1999)》一书是以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云南某乡村,重现乡村生活中关于实现惩罚与社会控制的历史.初看书名时我乍以为题中的"惩罚"是有关刑法规定的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惩罚,但翻开书页深入理解后我明白此处的"惩罚"绝不仅仅指行为触犯国家成文法规定后而引发的惩罚,它所涵盖的范围广泛且意义深远.从它的内涵来看,这本书的上架建议定位的确应当是法律社会学,即借助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阐述乡村生活中的惩罚性事件.此处的"惩罚"已经超出了刑法意义上以判处刑期或财产损失为代价的内容,它包含的内容已经不再仅出现在集中的某个时间阶段,它以一种无处不在的方式散布在村民生活的日常中,贯穿着乡村生活的始终.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乡村生活中的惩罚并非是出现正式法律之后才发生的事,在共产党组建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乡村就以其独特的惩罚模式实现着社区内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活 理解社会学 惩罚性 政策变迁 个人行动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社会学
下载PDF
可理解性不等于因果性:社会学解释及其问题
19
作者 陈心想 董书昊 《关东学刊》 2021年第1期49-56,共8页
社会科学需要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也就是对“人们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作出因果性说明。而社会科学家给出的社会学解释常常以常识的方式出现,容易把“因果性”与“可理解性”混淆。科学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实际观察的因果性陈述,反之... 社会科学需要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也就是对“人们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作出因果性说明。而社会科学家给出的社会学解释常常以常识的方式出现,容易把“因果性”与“可理解性”混淆。科学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实际观察的因果性陈述,反之,一个解释不管多么符合常识、多么容易理解,也不能作为其科学性的辩护。邓肯·沃茨的论文《常识与社会学解释》从“可理性化行动”所带来的问题对这一难题从三方面做了分析,即框架问题、不确定性问题和结果问题,进而提出通过预测来检验解释的因果性。通过预测检验,理论中那些正确的命题被保留,那些错误的命题被删除或者被修订,最终将综合权衡后的结论发表出来。这样才能使社会科学家的解释富有科学性而凸显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性 可理性化行动 理解 常识 社会学解释
下载PDF
社会学如何去理解——浅析韦伯理解社会学方法论
20
作者 乔一清 《魅力中国》 2014年第7期266-266,共1页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是社会学经典时代的重要理论范式,而且有着独特且复杂的方法论。在其中核G概念“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的第一章专门论述了社会学理解的对象是社会行动,对社会行动的理解需要在理想类型...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是社会学经典时代的重要理论范式,而且有着独特且复杂的方法论。在其中核G概念“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的第一章专门论述了社会学理解的对象是社会行动,对社会行动的理解需要在理想类型的帮助下获得明确性,以及理解的目的是做因果说明。因此本文将从速三个方面理清韦伯理解社会行动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社会学 方法论 理解 理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