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南》《召南》“南”字得名考 |
焦继顺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2
|
安大简《召南》书体及书手特色探究 |
倪雪霏
|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
2023 |
0 |
|
3
|
《周南》、《召南》产生时代考 |
吴晓峰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4
|
《周南》、《召南》的写作时地和《诗经》的构成 |
黄震云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4
|
|
5
|
《周南》、《召南》南国史迹考 |
赵雨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6
|
诗三百《周南》《召南》《王风》考 |
祖秋阳
木斋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7
|
《诗经》中《周南》和《召南》的“之”字用法探究 |
吴春波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4 |
0 |
|
8
|
《召南·野有死麕》再探析 |
曹继华
|
《文教资料》
|
2010 |
0 |
|
9
|
《召南·甘棠》──我国最早的一首文物保护诗 |
张剑
|
《甘肃高师学报》
|
1999 |
2
|
|
10
|
从周代笄礼制度看《召南·采蘋》主旨 |
黄春霞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1
|
论《周南》《召南》为周初淮汉诸姬所作 |
贝承熙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2
|
《周南》《召南》的女性形象分析 |
胡星星
|
《饮食科学》
|
2018 |
0 |
|
13
|
《周南》《召南》的礼乐功能及其关联与差异 |
马银琴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4
|
《采蘩》、《采蘋》、《甘棠》创作年代考论——《诗·召南》创作年代考论之一 |
罗姝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5
|
“麟”之别证——兼谈“二南”诗的地域 |
刘昌安
|
《唐都学刊》
|
2004 |
1
|
|
16
|
“二南”探故 |
董运庭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7
|
敦煌写本二《南》校记 |
秦丙坤
|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8
|
关于《诗·二南》作年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 |
吴晓峰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04 |
0 |
|
19
|
《诗经》“二《南》”名义诠释平议 |
梅显懋
刘茜茜
|
《语文知识》
|
2014 |
0 |
|
20
|
周文王王道政化的里巷歌谣——朱熹文学、理学二元一体的《二南》解释学 |
郝永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