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疑惑”——论《史通》关键词的文化批判精神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小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刘知几将自己的史学批评概括为与夺、褒贬、鉴诫和讽刺,此四种批评的内在精神均为批判性“疑惑”。刘知几的批判性“疑惑”是全方位的:既深度地贯穿古今,又细密地网罗经史;既有商略圣贤的胆量,又有发明新论的卓识。刘知几疑《尚书》、... 刘知几将自己的史学批评概括为与夺、褒贬、鉴诫和讽刺,此四种批评的内在精神均为批判性“疑惑”。刘知几的批判性“疑惑”是全方位的:既深度地贯穿古今,又细密地网罗经史;既有商略圣贤的胆量,又有发明新论的卓识。刘知几疑《尚书》、惑《春秋》、批评《史记》《汉书》和百家诸子,在讥往哲、述前非的前提下总括万殊、包吞千有,以独特的志气、功力和主张立言创典,建构自贵意识。《史通》的“疑惑”洞悉利病,工诃古人,其骨岸然,其味油然,其鲜明而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既导夫先路又启迪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疑惑 文化批判精神
下载PDF
钱谦益批校《史通》及何焯改署“冯舒”之隐衷
2
作者 刘占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5,167,168,共12页
钱谦益批校《史通》以张鼎思刻本为底本,校勘记220余条,评语107条。钱谦益天启年间担任史职,与《史通》研究名家李维桢、王惟俭商榷史法,借鉴《史通》的史法理论以探讨明史编纂之法,是明人治学的新风尚。钱谦益对明初史事修撰的方法,修... 钱谦益批校《史通》以张鼎思刻本为底本,校勘记220余条,评语107条。钱谦益天启年间担任史职,与《史通》研究名家李维桢、王惟俭商榷史法,借鉴《史通》的史法理论以探讨明史编纂之法,是明人治学的新风尚。钱谦益对明初史事修撰的方法,修史的简要原则,对王世贞等人修明史弊端的批驳,以及此时的诗歌自注,均与其批校《史通》评语相吻合。康熙二十六年(1687),钱陆粲向钱曾借阅过录此本,题作《牧斋较本》。钱曾抽出最有价值的四篇补缺文字,导致钱陆粲转而攻讦钱曾侵吞钱谦益的书籍,这是有关“钱氏家难”的新材料。康熙四十八年(1709),何焯从钱曾之子钱沅处借阅,最初署名钱谦益,后改名冯舒,翁同龢认为是躲避政治忌讳所致。何焯时直南书房,兼任八贝勒侍读,卷入太子之争而深陷谤言,何焯为避免授人以师出钱氏、笼络江南士人之口实,故而改动作者署名,钱谦益的学术成果遂冠以冯舒之名而被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钱谦益 何焯 《牧斋较本》
下载PDF
从朱熹“以未获《史通》为恨”看《史通》在宋代之流传
3
作者 朱小敏 《宋史研究论丛》 2024年第2期430-445,共16页
刘知几在《史通》中,以史学的视角对历代的史书进行评论,其中不免轻肆讥评、伤于苛刻,他的这种态度,自然难以被经学观念笼罩下的世人接受,所以被冠以“枉污圣人”的罪名。由此,《史通》自成书后便饱受讥评,以至于沉寂,到了宋代,《容斋... 刘知几在《史通》中,以史学的视角对历代的史书进行评论,其中不免轻肆讥评、伤于苛刻,他的这种态度,自然难以被经学观念笼罩下的世人接受,所以被冠以“枉污圣人”的罪名。由此,《史通》自成书后便饱受讥评,以至于沉寂,到了宋代,《容斋随笔》更是称此书不存。但是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梳理,我们发现在宋代《史通》一书当有流传,且文人学者重视该书的史学价值,多有引用,而从目录文献的分类也可以看出宋人对于此书的认识逐渐由记史到史评加以转变。整体上看,宋人对于《史通》已经由唐人批评而转为认同和接受,大儒朱熹“以未获《史通》为恨”更是反映出他对《史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史通》 经史观念 史评
下载PDF
刘知几《史通》的笔记小说观念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燕华 俞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07,共8页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全面客观地阐述了笔记小说观念。刘知几提出了"偏记小说"的概念,揭示了笔记小说可与正史参行的"自成一家"的真实地位,明显提升了笔记小说的史学价值;《史通》中有关"偏记小说...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全面客观地阐述了笔记小说观念。刘知几提出了"偏记小说"的概念,揭示了笔记小说可与正史参行的"自成一家"的真实地位,明显提升了笔记小说的史学价值;《史通》中有关"偏记小说"的分类和列举,则清晰可见刘知几的笔记小说分类观念较之于《隋书.经籍志》有了进步,为史家重新认识笔记小说的学术地位,审视笔记小说的社会功能,利用笔记小说丰富正统史学,乃至效仿撰作笔记小说,提供了理论依据;刘知几以史眼判断笔记小说的价值,强调笔记小说惩恶劝善、可供教化的社会功用,表达了正统史学对笔记小说价值认同的程度,进而为笔记小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总之,刘知几《史通》的笔记小说观念,对中唐以后笔记小说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几 《史通》 笔记小说观念
下载PDF
刘知几《史通》与明代史学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艳秋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55,共8页
刘知几的《史通》问世以后 ,在唐宋两代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明代中期以后 ,学者们开始注意这部著作 ,在对刘知几及《史通》发表毁誉兼存的评论的同时 ,对《史通》的整理与评注也逐渐展开 ,出现了陆深《史通会要》 ,李维桢、郭延年《史... 刘知几的《史通》问世以后 ,在唐宋两代均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明代中期以后 ,学者们开始注意这部著作 ,在对刘知几及《史通》发表毁誉兼存的评论的同时 ,对《史通》的整理与评注也逐渐展开 ,出现了陆深《史通会要》 ,李维桢、郭延年《史通评释》、王维俭《史通训诂》等著作 ,这使《史通》在明代中后期得以普遍传行 ,在其影响下 ,出现了与之相似的评史文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刘知几 史学 明代中后期 明代中期 著作 唐宋 王维 文章 发表
下载PDF
论刘知幾《史通》关于史学构成的思想 被引量:4
6
作者 瞿林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7-168,192,共12页
唐代史家刘知幾所著《史通》一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论著之一,它在历史编撰的理论与方法、史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等领域,都有精辟论述。本文突破既有的《史通》研究路径,从史学思想领域切入,认为刘知幾《史通》反映了关于史学... 唐代史家刘知幾所著《史通》一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论著之一,它在历史编撰的理论与方法、史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等领域,都有精辟论述。本文突破既有的《史通》研究路径,从史学思想领域切入,认为刘知幾《史通》反映了关于史学自身构成的思想,即史学渊源流别、史学社会功用、史书编撰要求、史学主体修养、史学批评原则等五个方面。这在中国史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在世界史学史上也罕与其匹。可以认为,《史通》以史学批评显其锋芒,以思考史学自身之构成为其底蕴,显隐相济,贯通古今。今年是刘知幾诞生1355周年、逝世1295周年,笔者撰写此文,论述他的这一史学思想史上的创造,以示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幾 《史通》 研究路径 史学构成 史学思想
下载PDF
援子入史的误读与误判——刘知幾《史通》“小说”辨 被引量:5
7
作者 郝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37-143,共7页
编年体与纪传体是刘知幾《史通》中史学系统的正史之体,正史之余则为非正史,即用以编撰正史的史料。小说发展至刘知幾时,仍体现以记言、记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点,被刘知幾援子入史,纳入史料范畴。故刘知幾《史通》并无论述小说之本意,... 编年体与纪传体是刘知幾《史通》中史学系统的正史之体,正史之余则为非正史,即用以编撰正史的史料。小说发展至刘知幾时,仍体现以记言、记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点,被刘知幾援子入史,纳入史料范畴。故刘知幾《史通》并无论述小说之本意,刘知幾小说观念未超越以《隋志》为代表的唐人小说观念。《杂述》篇"偏记小说"10类是刘知幾对其泛史料观念的分类体现,而并非是小说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幾 《史通》 小说 史料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的《史通》 被引量:3
8
作者 代继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76,90,共7页
唐朝刘知几所撰《史通》是中国古代一部划时代的史学评论著作,为历代学人所注目。在《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史通》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和《疑古》、《惑经》的思想倾向等都受到四库馆臣的高度重视。他们借助《史通》中... 唐朝刘知几所撰《史通》是中国古代一部划时代的史学评论著作,为历代学人所注目。在《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史通》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和《疑古》、《惑经》的思想倾向等都受到四库馆臣的高度重视。他们借助《史通》中的一些合理史学主张,来对一些史学问题和史书加以评判;引用一些内容记载作为理据,来对一些史书进行考证。这既体现了《史通》和"史部"在中国史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表现出四库馆臣具有相当的学术眼光和水准;而对《史通》中"疑惑"思想倾向的批评,又带有封建学人的明显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部” 《史通》 史学价值 文献价值 思想批评
下载PDF
《史通》向、歆“续《史记》”解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振田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3-57,共5页
刘向、刘歆没有真正地续写过《史记》,即无所谓的《续史记》。《史通》所云向、歆之"续《史记》"也并非指向、歆实有《续史记》,所指大致可以有两种考量。探讨《史通》向、歆"续《史记》"问题必须突破史体的限制,... 刘向、刘歆没有真正地续写过《史记》,即无所谓的《续史记》。《史通》所云向、歆之"续《史记》"也并非指向、歆实有《续史记》,所指大致可以有两种考量。探讨《史通》向、歆"续《史记》"问题必须突破史体的限制,并注意到刘知几对向、歆之作"史"的性质的认定,否则就难以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刘向 刘歆 “续《史记》”
下载PDF
《史通》书名辨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晓瑜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6,54,共6页
书名是认识该书性质的最重要的事项之一。产生于唐代的《史通》 ,自宋代起 ,学者们对其书名内涵的解释仁智相参 ,颇不一致。分歧的关键即在一“通”字。有的认为《史通》之“通”是笺注的意思 ;有的认为与语言通顺有关 ;还有的辨析此“... 书名是认识该书性质的最重要的事项之一。产生于唐代的《史通》 ,自宋代起 ,学者们对其书名内涵的解释仁智相参 ,颇不一致。分歧的关键即在一“通”字。有的认为《史通》之“通”是笺注的意思 ;有的认为与语言通顺有关 ;还有的辨析此“通”没有“通识”的意思 ,也不具备“贯通”之意。异说纷纭 ,莫衷一是 ,影响到了对《史通》主题思想或作者主体意识的认识的一致性。其实 ,作为史学理论大家的刘知几深明书名体现和规范该书性质的道理 ,对其书名的涵义是有明确界定的。所谓“史”即指历史学 ;所谓“通”即通义的省称 ,属古代理论文体专有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书名 辩证
下载PDF
罔敢不持其律:《史通》对清修《明史》的重要理论指导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嘉川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32,188,共17页
清修《明史》过程中,不但纂修官对如何编修问题的理论探讨往往“读《史通》而兴起”,而且其实际施为亦常常“罔敢不持其律”,无论在史料的广搜博采、慎于择取,还是要求确定统一的修史体例,讲求体例的因时制宜原则,以及对《明史》纪传表... 清修《明史》过程中,不但纂修官对如何编修问题的理论探讨往往“读《史通》而兴起”,而且其实际施为亦常常“罔敢不持其律”,无论在史料的广搜博采、慎于择取,还是要求确定统一的修史体例,讲求体例的因时制宜原则,以及对《明史》纪传表志各部分内容的具体探讨,如各部分之间要互相协调,纪传应该记载哪些人物和事件,如何收录诏诰文章和辞赋作品,合传类传人物的分合原则与选录标准,是否保留明代士大夫以别号行世的称谓习俗,篇末史论应该如何设置,其内容的写作原则及其与正文的关系,要求摒弃前人在史论之后另设韵文式赞语的做法等,都明显受到了《史通》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史通》对《明史》纂修的影响绝不止于多所借鉴,而是扮演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角色,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明史》 《修史条议》 王鸿绪 汪由敦
下载PDF
试论《史通》对明代史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尊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6期133-136,共4页
刘知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史学理论家,其史学理论名著《史通》影响深远,就明代史学而言,这种影响表现在史家修养、史书繁简、史书体裁、史馆修史、史书评论等方面。明代史学家发展了刘知几的"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说,... 刘知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史学理论家,其史学理论名著《史通》影响深远,就明代史学而言,这种影响表现在史家修养、史书繁简、史书体裁、史馆修史、史书评论等方面。明代史学家发展了刘知几的"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说,提出了诸如"史才五长"等理论;对于史书体裁、史馆修史等方面,明代史学家基本上赞同刘知几的史学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几 《史通》 明代史学 影响
下载PDF
论“文史两分”认识的三阶段——兼论《史通》在此过程中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海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汉之前,文史一体。《史记》以后,至魏晋迄唐,文史两分。与之相对应,人们对文史异辙过程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论家将重藻饰、押韵、抒情的诗赋类为主的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史作品区分开来。第二阶段,史学家将史著为主的叙事... 汉之前,文史一体。《史记》以后,至魏晋迄唐,文史两分。与之相对应,人们对文史异辙过程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论家将重藻饰、押韵、抒情的诗赋类为主的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史作品区分开来。第二阶段,史学家将史著为主的叙事性作品和文学作品分离。第三阶段,人们对以史著为主的叙事性作品自身即史著和小说的分离,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并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在对文史两分认识逐步深入、细化的过程中,刘知几的《史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两分 三阶段 《史通》 理论意义
下载PDF
文之将史,其流一焉——《文心雕龙》何以影响《史通》 被引量:1
14
作者 戚良德 秦元元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40-48,174,共10页
《文心雕龙》是文论,《史通》是史学,何以一部文论作品会对一部史学著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具体影响又是什么呢?刘知幾在认真分析《文心雕龙》何以产生的基础上,第一次大量引用《文心雕龙》、并明确标注刘勰之名及其著作。实际上,并非《文... 《文心雕龙》是文论,《史通》是史学,何以一部文论作品会对一部史学著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具体影响又是什么呢?刘知幾在认真分析《文心雕龙》何以产生的基础上,第一次大量引用《文心雕龙》、并明确标注刘勰之名及其著作。实际上,并非《文心雕龙·史传》篇,而是刘勰对"文"的基本观念,使得刘知幾找到了史学的安身立命之所,找到了可以一显身手的天地。《文心雕龙》所谓"文之为德也大矣"的理念,被刘知幾贯彻到史学观念之中,其"远矣大矣"的"文"正相当于"史";刘勰对晋宋以来"文体解散"的批判则成了刘知幾的理论武器,被他巧妙地运用到了史学理论的建树上,形成"文之将史,其流一焉"的观念。刘知幾是一个相当高明的学生,他大量采择刘勰的文词,运用刘勰的思想理论,却完成了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史学著作。《文心雕龙》的文章观念笼罩《史通》,却并未将其淹没,而是最终成就了文史双美的佳话,这正是中国文论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幾 《史通》 刘勰 《文心雕龙》 影响
下载PDF
文学的历史观与历史的文学观——《史通》文史关系析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铁浩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190-192,136,共4页
刘知几处于文士以诗赋谄附帝室的武后、唐中宗时期,虽具史才,却不能不受时代文风影响。他认识到文史之间从合到分的演变过程,其追摹孔子、左丘明的复古心态,使他在《史通》中以文衡史,表现出文学的历史观;又以史律文,表现出历史的文学观。
关键词 《史通》 文史关系 以文衡史 以史律文
下载PDF
略论《史通》的文献学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左新春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1,共2页
从文献分类学、文献编纂学、文献辨伪学等方面分析了《史通》的文献学价值 ,认为应将《史通》
关键词 刘知几 《史通》 历史文献学 文献分类学 文献统纂学 文献辨伪学
下载PDF
刘知几《史通》的文病范围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饶龙隼 《文学与文化》 2011年第2期20-29,共10页
刘知几《史通》文病论的核心是史体。从时序上说,古代史文多契得史体,故少有病累;近代史文多违背史体,故每有病患。从体制上说,史体不能兼备众善,每种史体都有缺陷。其缺陷是本然的,不在文病之列;而违体出自人为,应属文病范围。从认知上... 刘知几《史通》文病论的核心是史体。从时序上说,古代史文多契得史体,故少有病累;近代史文多违背史体,故每有病患。从体制上说,史体不能兼备众善,每种史体都有缺陷。其缺陷是本然的,不在文病之列;而违体出自人为,应属文病范围。从认知上说,史家因循史体,取顺于时,则能以正从时,不犯文病;反之违背史体,自我作故,则触处皆碍,必犯文病。从边界说,文之与史,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若违背共性,则有文史之通病;若违背特性,则有史文之专病。总之,体性是内因而人为是外因,其文病论范围实由此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通》 文病论 范围文病 史体 违体
下载PDF
刘知几《史通》体现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原则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文丽 《唐都学刊》 2006年第5期34-36,共3页
刘知几撰写的《史通》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专著,而且也是我国具有开创性的一部古代编辑学论著。《史通》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原则,即系统的编辑主体观,明确的编辑意识,简约的编辑风格,严谨的编辑方法。这些思想... 刘知几撰写的《史通》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专著,而且也是我国具有开创性的一部古代编辑学论著。《史通》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的编辑思想和编辑原则,即系统的编辑主体观,明确的编辑意识,简约的编辑风格,严谨的编辑方法。这些思想和原则对于今天的编辑学研究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几 《史通》 编辑意识 编辑主体观 编辑方法
下载PDF
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刚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5-60,共6页
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文献学家,于《史通》“治之三反”,撰《史通平议》,“书以评议为主,辅以考据,于刘氏底蕴多所发抒”。本文暂示三例,略述先生之《史通》学研究,由窥先生于子玄服赞之意。
关键词 《史通》 张舜徽 《史通平议》
下载PDF
《论撰史》与《史通》之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时培磊 刘伟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3-67,共5页
《论撰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篇史学批评的专文,《史通》则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卢奇安与刘知幾生活在相差5个世纪的不同国度,但是他们二人在历史真实、史书编纂以及史家素养等基本史学理念上却有着诸多相通之处,... 《论撰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篇史学批评的专文,《史通》则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卢奇安与刘知幾生活在相差5个世纪的不同国度,但是他们二人在历史真实、史书编纂以及史家素养等基本史学理念上却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并且都对西方与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将《论撰史》与《史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西方史学史上诸多理念的异同,有助于深化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撰史》 《史通》 历史真实 史书编纂 史家素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