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度训》《命训》《常训》的“中”思想
1
作者 马书琴 李春利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49-52,共4页
“训”文体的内容从《尚书》确立时起,至《度训》《命训》《常训》成书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度训》《命训》《常训》是政治思想家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统治者提供施政治民之策的需要而作,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度训... “训”文体的内容从《尚书》确立时起,至《度训》《命训》《常训》成书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度训》《命训》《常训》是政治思想家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统治者提供施政治民之策的需要而作,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度训》《命训》《常训》中蕴含丰富的“中”思想,其中为政者治国安民时所坚持的适度原则,则深刻体现儒家的中庸之道。因而,研究《度训》《命训》《常训》“训”的内容,以及体现儒家政治伦理的“中”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周书》 《度训》 《命训》 《常训》
下载PDF
清華簡《命訓》與傳世本對比研究——兼論清人校注的得失
2
作者 張峰 《简帛研究》 2021年第1期44-65,共22页
通過對清華簡《命訓》與今本《逸周書·命訓》的對讀可以發現,今本存在一些形誤字、衍奪字,致使許多地方文義不清。雖然清人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校注工作,但多存在明顯的錯誤,而且整理者的某些意見亦有不可取之處。通過對讀,不但可... 通過對清華簡《命訓》與今本《逸周書·命訓》的對讀可以發現,今本存在一些形誤字、衍奪字,致使許多地方文義不清。雖然清人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校注工作,但多存在明顯的錯誤,而且整理者的某些意見亦有不可取之處。通過對讀,不但可以糾正這些錯誤,還能對《命訓》進行正確釋讀,也能審視清人校注的得失。從總體上看,簡本與今本异文差异很小,顯示二者有共同祖本,屬於同一流傳系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命訓》 校注 得失
下载PDF
清华简《命训》的成书时代及思想史意义
3
作者 劉光勝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春秋末期"也"字普遍使用,而清華簡《命訓》只有一處使用"也"字。以虚詞使用規律、文獻引文及思想史綫索爲據,可知簡本《命訓》的成書時代約在春秋中期。清華簡《命訓》將天命分爲大命、小命,充分肯定個人的主觀能動... 春秋末期"也"字普遍使用,而清華簡《命訓》只有一處使用"也"字。以虚詞使用規律、文獻引文及思想史綫索爲據,可知簡本《命訓》的成書時代約在春秋中期。清華簡《命訓》將天命分爲大命、小命,充分肯定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爲儒家人性論的出場做好了鋪墊。清華簡《命訓》《保訓》及《易經》皆强調中道,且指向周文王,簡本《命訓》或許是春秋時期學者尊崇文王、闡發其思想理念的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命訓》 成書時代 學術價值
下载PDF
孔荀之间——以清华简《命训》及《逸周书》三《训》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8,共12页
清华简《命训》的发现,以及《逸周书》前三篇《度训》《命训》《常训》重获关注,为了解孔荀之间儒学的变动提供了重要材料。《逸周书》编订于子夏学派之手,反映了孔门主外派的思想。由于从《逸周书》三《训》到荀子经历了从神学天到义... 清华简《命训》的发现,以及《逸周书》前三篇《度训》《命训》《常训》重获关注,为了解孔荀之间儒学的变动提供了重要材料。《逸周书》编订于子夏学派之手,反映了孔门主外派的思想。由于从《逸周书》三《训》到荀子经历了从神学天到义理天的转变,故荀子的天命论与三《训》有较大差别,但其礼法论、人性论均受到三《训》的影响,在关注制度、礼义的建构方面,二者是一致的,代表了儒家的外王学。以往学界仅关注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思想谱系是不全面的,今天还需研究孔子—子夏—子弓—荀子的思想发展,如此方可对先秦儒学有整全的了解,建构起完整的儒学思想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荀 清华简《命训》 《逸周书》 三《训》 主外派
原文传递
清华简《命训》“大命”“小命”释疑——兼论《逸周书》“三训”的成书及学派归属 被引量:9
5
作者 梁涛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60,128,共13页
清华简《命训》的"大命"指天命,"小命"指个人运命。《命训》第二句当断为:"命司德,正之以祸福","司德"指主德,即遵从德。目前学者将该句断为:"命司德正之以祸福",释"司德"... 清华简《命训》的"大命"指天命,"小命"指个人运命。《命训》第二句当断为:"命司德,正之以祸福","司德"指主德,即遵从德。目前学者将该句断为:"命司德正之以祸福",释"司德"为天神,是不正确的。《命训》的"大命""小命"说是对三代天命观的继承,同时又突出了个人运命的观念,这与孔子将天命与运命分离,以突出人的道德自主有所不同,而是力图将两者重新统一起来,表现出鲜明的神道设教的思想特点。清华简《命训》的发现,表明《逸周书》尤其是前三篇《度训》《命训》《常训》的重要性。《逸周书》应由子夏的西河学派编订于战国前期的魏国,"三训"的作者可能是子夏后学中的某位不知名学者。"三训"的人性论、礼法论均与荀子之学存在密切联系,但其天命论则与荀子的人文主义走向存在较大反差,这种联系和反差反映了"孔荀之间"思想变动的复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周书》 清华简《命训》 “三
原文传递
清华简《命训》与墨家“命”论之比较研究
6
作者 张曼迪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7-54,共8页
清华简《命训》篇论述了“大命有常,小命日成”和“司德司义”“赐之福”“降之祸”的天命观,此与墨家的天志、明鬼、非命等思想多有相似之处。这两者皆是对西周以来道德本位的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除了揭示道德与非命之间的关系外,... 清华简《命训》篇论述了“大命有常,小命日成”和“司德司义”“赐之福”“降之祸”的天命观,此与墨家的天志、明鬼、非命等思想多有相似之处。这两者皆是对西周以来道德本位的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除了揭示道德与非命之间的关系外,清华简《命训》还强调“道天莫如无极”以树立天的权威,并通过“明王”来“道天正人”。在这一点上,墨家思想与其存在较大不同,这体现出两者对西周天命观念的不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训》 墨家 日成 道天莫如无极
原文传递
清华简《命训》与今本《命训》异文对比整理
7
作者 钟舒婷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 2018年第1期82-92,共11页
《命训》本为《逸周书》的第二篇,为训诫性质的文章,在历代学者对《命训》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清华简《命训》为主,根据其提供的新信息,结合传世本《命训》,并运用古文字学、训诂学等相关知识,对《命训》篇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 《命训》本为《逸周书》的第二篇,为训诫性质的文章,在历代学者对《命训》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清华简《命训》为主,根据其提供的新信息,结合传世本《命训》,并运用古文字学、训诂学等相关知识,对《命训》篇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研究,将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印证,通过二者异文对比整理,以期恢复《命训》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训》 异文 清华简 整理
原文传递
《清华伍·命训》字词考释
8
作者 高荣鸿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18年第1期296-306,共11页
本论文针对《清华伍·命训》进行逐字逐句的校读工作,特别是5号简“九问具塞”、8号简“弋”字、13号简“ ”字、13号简“季必仞 =”等疑难字词,尝试提出新的考释意见。
关键词 清华简 《命训》 考释
下载PDF
先秦“训”体的生成与演变
9
作者 蔡树才 彭安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93-100,共8页
“训”是上古政事和话语系统中实际使用到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由《尚书》《逸周书》的相关篇籍结合新出清华简《保训》《命训》篇,我们能大体窥见“训”的基本体式、文化特性和演变脉络。“训”体在先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商代以... “训”是上古政事和话语系统中实际使用到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由《尚书》《逸周书》的相关篇籍结合新出清华简《保训》《命训》篇,我们能大体窥见“训”的基本体式、文化特性和演变脉络。“训”体在先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商代以及更早时代的“训”文有强烈的宗教、巫术仪式特征;西周时期则与大量其他文献和文体一样,乃是神道设教和政治礼仪活动的产物;春秋晚期至战国,“训”体进入第三个阶段,为说理散文,当然也因此丧失了其自身原有的文体特性。“训”体的演变过程生动展示了先秦文学从原生态记录向写本文学,从口传、口诵甚至表演向书面写本的过渡,以及多时代、多作者文化印迹“叠加”的“衍生型”文学文本生成过程,当然也体现了先秦讲求社会效应的文学本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训》 《命训》 仪式文本 衍生型文本
下载PDF
《周书》三《训》人性观考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连龙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三《训》人性观在继承儒家性自"命"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人性为"丑",主张性有"好恶",其人性观属于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性恶论。三《训》还认为通过"因"性施教、"因"性分次等方法,可以... 三《训》人性观在继承儒家性自"命"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人性为"丑",主张性有"好恶",其人性观属于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性恶论。三《训》还认为通过"因"性施教、"因"性分次等方法,可以解决性恶所引发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书》 《度训》 《命训》 《常训》 人性观
下载PDF
论清华简与先秦时期的命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青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1-59,共9页
清华简《命训》的命论与殷商以来的天命思想以及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与先秦儒家命论也有相似之处,但《命训》的命论最终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与儒家命论有根本差别。《心是谓中》的命论与前诸子时期“命定义”之“命”有相似之处... 清华简《命训》的命论与殷商以来的天命思想以及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与先秦儒家命论也有相似之处,但《命训》的命论最终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与儒家命论有根本差别。《心是谓中》的命论与前诸子时期“命定义”之“命”有相似之处,与儒家命论也是类似的,但其“身命”并不涉及道德观念,而儒家注重的就是道德观念。墨家的“非命”论否定了《命训》和《心是谓中》中的“大命”和“天命”,而肯定了“小命”和“身命”。《治邦之道》否定了关于治国方面的命定论,是对西周末年以来质疑神权政治思想的直接继承,这与孔孟的命论有所距离,而与荀子思想有相似之处,与墨家的“非命”论和黄老学、法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庄子的顺命观则与三者均不同。这三篇文献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人可以改变命,体现了战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命训》 《心是谓中》 《治邦之道》
下载PDF
清华竹书训诂拾遗
12
作者 吴祺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247-254,共8页
本文对清华竹书《命训》、《赵简子》以及《越公其事》三篇中的部分字词进行新的解释。结合学界研究成果,认为清华简本《命训》篇“弋其上”之“弋”当读为“试”,训为“尝试”,今本《命训》之“诫”字当为“试”之讹字。对《赵简子》... 本文对清华竹书《命训》、《赵简子》以及《越公其事》三篇中的部分字词进行新的解释。结合学界研究成果,认为清华简本《命训》篇“弋其上”之“弋”当读为“试”,训为“尝试”,今本《命训》之“诫”字当为“试”之讹字。对《赵简子》篇两处“将”字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将子之咎”之“将”当训为“乃”;“将不可以不戒巳(已)”之“将”当训为“其”。《越公其事》篇“不咎不忌”之“咎”当读为“仇”,训为“怨”,与“忌”同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训》 《赵简子》 《越公其事》
下载PDF
《逸周书》“三训”成书年代考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海波 《史志学刊》 2019年第3期72-80,共9页
近年,清华简《命训》的问世为《逸周书·命训》等“三训”的成书年代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下限,同时也引发了学界对其成书年代上限的思考。从内容来看,《逸周书》“三训”皆涉及对“丑(耻)”的论述,阐述如何教民知耻,体现明“耻”对于... 近年,清华简《命训》的问世为《逸周书·命训》等“三训”的成书年代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下限,同时也引发了学界对其成书年代上限的思考。从内容来看,《逸周书》“三训”皆涉及对“丑(耻)”的论述,阐述如何教民知耻,体现明“耻”对于教民、治国的重要意义,是较为成熟的耻辱观。结合耻辱观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可知,“三训”中耻辱观涉及的教化对象是平民,其以刑明耻、礼法并用的特点与《管子》“齐法家”的思想有相似之处,同时受心性学说影响,与早期儒家心性学说的理论较为一致。故综合上述因素考虑,其成书年代的上限当在战国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命训》 《逸周书》“三 耻辱观 成书年代
下载PDF
清华简校读琐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浩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65-78,共14页
清華簡《程寤》簡9的■應讀爲"後。戒後"。《保訓》中文王圍繞"中"講述的三個故事不是"寶訓"的具體内容;簡5的"厥有"指的是舜的財貨;簡11■應讀爲"宿不永"。《祭公之顧命》簡18的■... 清華簡《程寤》簡9的■應讀爲"後。戒後"。《保訓》中文王圍繞"中"講述的三個故事不是"寶訓"的具體内容;簡5的"厥有"指的是舜的財貨;簡11■應讀爲"宿不永"。《祭公之顧命》簡18的■應讀爲"眩瞑"。《封許之命》簡2的"雚"應讀爲"觀";簡4缺字應補爲"今在";"畏天之非沈"應理解爲敬畏天命之沉淪;簡8■意爲困頓、哀慟於憂慮。《命訓》簡8的"述"應讀爲"物";簡13■讀爲"刃人","勿"如字讀;簡15"釮"讀爲"戴"。《子犯子餘》簡2"身"讀爲"仁";簡11"與"讀爲"歟"。《攝命》簡6"啻"讀爲"惕"。《邦家處位》簡3"啻"讀爲"皆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保訓》 《祭公之顧 《封許之 《命訓》
下载PDF
由清华简“随”字的特殊写法考释郭店简一例
15
作者 单育辰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1期65-69,共5页
清华五《命训》简8"极命则民堕乏,乃旷命以代其上,殆于乱矣"可与《逸周书·命训》对读,本文据此以及后出的清华六《管仲》"堕怠"的"堕"字,考释了郭店《语丛四》简22"山无堕则坨"的"堕... 清华五《命训》简8"极命则民堕乏,乃旷命以代其上,殆于乱矣"可与《逸周书·命训》对读,本文据此以及后出的清华六《管仲》"堕怠"的"堕"字,考释了郭店《语丛四》简22"山无堕则坨"的"堕",把《语丛四》的"堕"读为"阤"或"陊",认为是"坡"的意思;把"坨"读为"隳",认为是"崩毁"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五《命训》 清华六《管仲》 郭店《语丛四》
下载PDF
Recognition of Chinese Organization Name Using Co-training
16
作者 柯逍 李绍滋 陈锦秀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0年第2期193-198,共6页
Chinese organization name recognition is hard and important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o reduce tagged corpus and use untagged corpus,we presented combing Co-training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and condi... Chinese organization name recognition is hard and important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o reduce tagged corpus and use untagged corpus,we presented combing Co-training with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and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CRF) to improve recognition results. Based on principles of uncorrelated and compatible,we constructed different classifiers from different views within SVM or CRF alone and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models. And we modified a heuristic untagged samples selection algorithm to reduce time complex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tagged data,Co-training has 10% F-measure higher than using SVM or CRF alone; under the same F-measure,Co-training saves at most 70% of tagged data to achieve the sam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RAINING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CR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Features of Combat Training
17
作者 Xiangjun Xu Zhongmin Liu Zelong Zh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10期64-66,共3页
Combat training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 expand our military missions and tasks. For this principle of the requirements, it must not be mechanically rigid to be understood and implemented,... Combat training 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 expand our military missions and tasks. For this principle of the requirements, it must not be mechanically rigid to be understood and implemented, we need to serious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meaning. Overall, the primitive nature of the combat training, including realistic, confrontational, diversity and experimental features,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at combat training is, why and how to do the fundamental issues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explain the na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bat training from general and universal of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at training NCO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Basic theory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severe trauma care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training
18
作者 王澎 李能平 +4 位作者 顾永峰 卢小兵 丛建农 杨欣 凌云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0年第6期341-344,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mergency care effect of in-hospital severe trauma patients with the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16 after medical staff received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ATLS) training.Methods: A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mergency care effect of in-hospital severe trauma patients with the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16 after medical staff received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ATLS) training.Methods: ATLS training was implemented by lectures,scenarios, field practices, and examination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hospital severe trauma care was compared 2 years before and after ATLS training.Results: During 2 years (from January 1, 2004, to December 31, 2005) before ATLS training, 438 cases of severe trauma were admitted and treated emergently in our department. Among them, ISS score was 28.6±7.8 on average, and 87 cases died with the mortality of 19.9%. The dura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from admission to operation were 69.5 min±l 1.5 min and 89.6 min±9.3 min respectively. Two years (from January 1,2007, to December 31, 2008) after ATLS training, 382 cases of severe trauma were admitted and treated. The ISS was 25.3 ±6.1 on average and 62 cases died with the mortality of 15.1%. The dura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from admission to operation were 47.8 min±10.7 min and 61.5 min±9.9 min respectively. The ISS scor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ut the mortality, the dura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from admission to operation were markedly decreased after ATLS training and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ATLS course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emergency care effect of in-hospital severe trauma patients,and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as soon as possibl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unds and injuries Medical staff hospital Staff development Emergency treat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