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6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尚书》“尚和合”的文化理念
1
作者 张立文 胡兆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尚书》作为中国“五经”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和合”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尚和合”的文化理念。《尚书》从天人关系、政治社会、个体修养三个维度构建了“尚和合”的思想结构。天人关系方面,《尚书》分别以“和生”与“合德”描... 《尚书》作为中国“五经”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和合”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尚和合”的文化理念。《尚书》从天人关系、政治社会、个体修养三个维度构建了“尚和合”的思想结构。天人关系方面,《尚书》分别以“和生”与“合德”描述人与“自然性”之天以及“超越性”之天的关系,构建了天人之间“和生合德”的理论系统;政治社会方面,《尚书》通过阐明“惟和惟一”的君臣观、“式和民则”的教化观、“燮和天下”的天下观从而构建起“庶政惟和”的政治文化观念;个体修养方面,《尚书》指出心性涵养与道德践履内在统一,和合不二,道德自觉必然涵摄身心、包举知行,从而构建了“身心合一”的修养理论。《尚书》“尚和合”的文化理念,为当代文化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和合 尚和合 和生 合德
下载PDF
理雅各《尚书》翻译出版对中国典籍域外传播的启示
2
作者 乔辉 刘雨欣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通过分析理雅各《尚书》两个译本的出版过程,可知理氏译本出版成功的经验在于适应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采用了专业性、学理性的翻译方式以满足非营利性的出版目的。理氏译本的成功出版对于中国典籍的域外传播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保持自... 通过分析理雅各《尚书》两个译本的出版过程,可知理氏译本出版成功的经验在于适应了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采用了专业性、学理性的翻译方式以满足非营利性的出版目的。理氏译本的成功出版对于中国典籍的域外传播有着重要启示,即必须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促进非营利化学术书籍的出版、顺应汉学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理雅各 《尚书》译介出版 中国典籍 域外传播
下载PDF
《说文》段注与《尚书》训诂
3
作者 严雨家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4,50,共6页
清乾嘉时期,训诂研究的鼎盛,为经学家们疏通典籍提供了保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尚书》的训诂正诠释了小学与经学之间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并体现了乾嘉学派“复古”“求真”的学术追求,藉此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段氏《尚书》学训诂的... 清乾嘉时期,训诂研究的鼎盛,为经学家们疏通典籍提供了保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尚书》的训诂正诠释了小学与经学之间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并体现了乾嘉学派“复古”“求真”的学术追求,藉此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段氏《尚书》学训诂的独特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尚书》 训诂
下载PDF
《尚书》中三种中国特有文化要素的英译探索
4
作者 吕晶 《海外英语》 2024年第2期7-10,共4页
《尚书》是记载中国上古三代历史的宏观巨著,其诵读与理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原因之一在于其所涉及的时代背景距今年代久远,诸多特有文化要素在今天很难找到参照物便利理解。中国人阅读、理解《尚书》都困难重重,《尚书》翻... 《尚书》是记载中国上古三代历史的宏观巨著,其诵读与理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原因之一在于其所涉及的时代背景距今年代久远,诸多特有文化要素在今天很难找到参照物便利理解。中国人阅读、理解《尚书》都困难重重,《尚书》翻译的难度更可见一斑。文章拟基于《尚书》中的实际语料,探讨其中所涉及的三种中国特有文化要素(分封制、天人观和官僚体制)的翻译,并为此类文化要素萃取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翻译 分封制 天人观 官僚体制
下载PDF
孟子君子观探析——从《尚书》中的启发谈起
5
作者 何焕焕 《华夏文化》 2024年第1期10-11,共2页
孟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自己的君子观。《尚书》对孟子君子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孟子君子观中关于君子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强调孝悌,以民为本的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尚书》中君子思想的影... 孟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自己的君子观。《尚书》对孟子君子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孟子君子观中关于君子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强调孝悌,以民为本的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尚书》中君子思想的影响。一、君子修德《尚书》又被称之为《书》,是一部记录夏、殷、周王朝君主及诸侯的言行举止、训戒、临战檄文等内容的中国古代史书,其记录的历史长达一千三四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言行举止 君子观 周王朝 《书》 自身道德修养 君子思想 以民为本
下载PDF
读《尚书》,解《论语》
6
作者 程翔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3,共3页
对于《论语》中某些有争议或误解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审辨。《尚书》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解读《论语》当参照《尚书》。孔子的天命观、女性观以及德政思想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读者解读时的分歧所在。借助《尚书》... 对于《论语》中某些有争议或误解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审辨。《尚书》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解读《论语》当参照《尚书》。孔子的天命观、女性观以及德政思想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读者解读时的分歧所在。借助《尚书》对其加以解说,能得到某些启发,或许接近、符合《论语》的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尚书》 孔子 天命观 女性观
下载PDF
简论《尚书》“五福”的生命智慧
7
作者 张方圆 《华夏文化》 2023年第4期4-7,共4页
“五福”是中华文化中古老且在历史上一直发挥重要影响的传统幸福观、生命观。“洪范九筹”在《尚书·洪范》的记载中虽被箕子描述为上帝传授给禹用以治国安邦的九条大法,但作为最后一筹重要组成部分的“五福”观念映射出神权政治... “五福”是中华文化中古老且在历史上一直发挥重要影响的传统幸福观、生命观。“洪范九筹”在《尚书·洪范》的记载中虽被箕子描述为上帝传授给禹用以治国安邦的九条大法,但作为最后一筹重要组成部分的“五福”观念映射出神权政治蓝图下人权统治手段与民众生活价值旨归的统一。《洪范》云:“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归纳了人生的五种幸福,分别为长寿、富贵、健康安宁、喜好美德以及老而善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智慧 《洪范》 《尚书》 《尚书·洪范》 神权政治 民众生活 五福 治国安邦
下载PDF
典籍类《尚书》背景故事插画的叙事性研究
8
作者 刘佳 杨璐菡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4期96-99,共4页
目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类新颖的书籍层出不穷,人们对典籍类书籍的关注越来越少。因此,对叙事性插画在典籍类书籍及相关故事中的运用进行系统研究,将典籍类书籍的故事呈现给大众,能够激发大众对典籍类书籍的兴趣,产生进一步学习了... 目的: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类新颖的书籍层出不穷,人们对典籍类书籍的关注越来越少。因此,对叙事性插画在典籍类书籍及相关故事中的运用进行系统研究,将典籍类书籍的故事呈现给大众,能够激发大众对典籍类书籍的兴趣,产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心理,从而使典籍类书籍重新焕发光芒。方法:从时间性、空间性、特殊性出发,对《尚书》的背景故事进行文本梳理。将其背景故事系统地提取出来,并进行叙事性插画的创作研究,了解文本后,从中提取相关人物,根据人物特征和朝代特点进行调研,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新风格和色彩,使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从中寻求典籍故事传承发展的新路径。结果:文章探讨了各种视觉语言下典籍故事的设计与表达,发现叙事插画的情感设计可以通过丰富的细节和复杂的视觉语言来实现插画和故事的交互设计,利用画面的直观冲击力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字力量。结论:通过叙事性插画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得出叙事性插画与典籍故事的融合设计,从中了解我国先贤的智慧,知晓古代先贤治国理政的要领,知晓历朝历代兴起和衰落的原因,了解典籍传承的不易,使更多人对阅读我国历史典籍产生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故事 叙事性插画 《尚书》
下载PDF
《尚书》真伪问题之由来与重辨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治洪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29,129+125-128,共18页
先秦时期的诸多典籍都曾引述《尚书》,由此表明《尚书》古已有之。秦朝禁毁诗书,致使《尚书》失传20余年。西汉时期重出的《尚书》有伏生今文本、孔安国整理并传注的孔壁古文本(孔传本)、河间献王征藏本、张霸"百两篇"以及单... 先秦时期的诸多典籍都曾引述《尚书》,由此表明《尚书》古已有之。秦朝禁毁诗书,致使《尚书》失传20余年。西汉时期重出的《尚书》有伏生今文本、孔安国整理并传注的孔壁古文本(孔传本)、河间献王征藏本、张霸"百两篇"以及单篇《泰誓》,至两汉之际又出现杜林古文本。伏生今文本通过欧阳和大小夏侯三家传授,在汉晋之世一直立于学官,地位显赫,但于永嘉乱中绝迹;河间献王征藏本于征藏者去世后也不知下落;张霸"百两篇"在当时就被核实为伪书;单篇《泰誓》起初被归入伏生今文本,后经诸儒与经传比勘,也认定其非本经;杜林古文本因贾逵、马融、郑玄等传注而流传久远,但至宋代仍归亡佚;唯有孔传本,虽在西晋末年也曾短暂消失,但不久便由梅赜献出而流传至今,弥足珍贵。但自南宋开始,梅赜所献孔传本却被斥为"伪书",疑《书》者们认为该文本的风格"平缓卑弱,殊不类先汉以前之文",并认为其传承脉络茫昧无稽,由此构成怀疑的前提;又以"吹毛索瘢"的方式寻找该文本的"破绽",由此构成怀疑的证据;进而,确指或泛指某人拼凑缀合古籍中的引《书》文句以作成伪书,由此构成怀疑的结论。然而,梅赜所献孔传本的风格不足以成为怀疑的前提,其传承脉络并非茫昧无稽,所谓"作伪"的证据没有可信度,被指控的诸多"作伪者"一概没有作伪的必要和可能;梅赜所献孔传本就是孔子后人为避秦火而藏于旧宅壁中的百篇遗存,也就是孔子亲手删定的先圣教言和华夏古史。不过,这一文本并非都是其所标系时代的成品,而当是西周至春秋早期的文化精英们根据传述或书写的上古史料编成的经典,这种成书方式根本不存在所谓"作伪"问题,而是轴心时代各大文明之经典产生的共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尚书》 《尚书》真伪
下载PDF
《尚书》重言词刍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正颖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40,共4页
《尚书》重言词刍论周正颖重言词又叫叠音词、叠字词,是由重叠单字组成的词。本文就以《尚书》为研究对象,探讨重言词在历史散文中的应用情况,以求进一步丰富重言词研究的范围,全面认识重言词的特点以及发生、发展的轨迹。同时,也... 《尚书》重言词刍论周正颖重言词又叫叠音词、叠字词,是由重叠单字组成的词。本文就以《尚书》为研究对象,探讨重言词在历史散文中的应用情况,以求进一步丰富重言词研究的范围,全面认识重言词的特点以及发生、发展的轨迹。同时,也为理解《尚书》这一部“诘屈聱牙,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言词 《尚书》 形容词 《尧典》 《皋陶谟》 词的重叠 修辞功能 古文《尚书》 今文《尚书》 《秦誓》
下载PDF
从《尚书》天人关系思想探析先秦儒家天命观结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文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3-30,共8页
本文以天人关系与天命观结合的视角考察儒家天命观结构的建立,并且以《尚书》为导源,可见儒家天命观的演变。《尚书》中《商书》《周书》家天下的政治,商周汤武革命促使天命观念的形成,成为儒家天命观的发端。孔子通过对周人天命观的继... 本文以天人关系与天命观结合的视角考察儒家天命观结构的建立,并且以《尚书》为导源,可见儒家天命观的演变。《尚书》中《商书》《周书》家天下的政治,商周汤武革命促使天命观念的形成,成为儒家天命观的发端。孔子通过对周人天命观的继承与发展,承认周以来天的权能将之视为最终依据;突破周人天命观念的结构,建立以个体遭遇为内涵的时命观;以人人禀赋为内容的性命观;以天人互通为归宿的知命观。先秦儒家天命观的结构摆脱周人天命限于统治者阶层,发展为人人赋有的禀性,即天命由君权神授转向人性天赋;冲破周人天命神意的束缚,将焦点投注于人,即由天命的宗教性转向人的道德塑造。由此,儒家建构起其思想的核心基础,成为儒家缘起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尚书》 天命观 天人关系
下载PDF
《尚书》所见的西周初期的司法建构
12
作者 程政举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士、准人、准夫、正、司寇是西周初期司法官的称谓,反映了司法审判追求公平、公正,敬畏天道的价值理念。司法官应具有良善、理性的品格特质,司法官职业有一定的稳定性,非有违反法律和教化情形者不得离职。司法官在裁判案件时要做到公平... 士、准人、准夫、正、司寇是西周初期司法官的称谓,反映了司法审判追求公平、公正,敬畏天道的价值理念。司法官应具有良善、理性的品格特质,司法官职业有一定的稳定性,非有违反法律和教化情形者不得离职。司法官在裁判案件时要做到公平、中正,不唯上、只唯中,且周王及其子孙均不得干预司法官裁决权的行使。对待刑事案件的态度上哀矜勿喜,在定罪量刑和刑罚执行时秉持仁善、宽严相济、义刑义杀的刑事政策。在案件事实查证方面,秉持全面查清案件事实的真实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西周 慎刑 仁善
下载PDF
戴震《尚書》學著述考論——兼論其學術史意義
13
作者 趙成傑 《岭南学报》 CSSCI 2023年第2期189-217,共29页
戴震《尚書》學研究貫穿其學術的前後期。乾隆二十二年(1757)之前是其学术研究前期,主要著作有《尚書今文古文考》、《經考》等。乾隆二十二年(1757)之後是其學術研究的後期,代表作爲《尚書義考》,其成書最早不過乾隆二十七年(1762)冬... 戴震《尚書》學研究貫穿其學術的前後期。乾隆二十二年(1757)之前是其学术研究前期,主要著作有《尚書今文古文考》、《經考》等。乾隆二十二年(1757)之後是其學術研究的後期,代表作爲《尚書義考》,其成書最早不過乾隆二十七年(1762)冬。《尚書今文古文考》簡明扼要地勾勒出漢代《尚書》今古文源流;《尚書義考》雖未成書,但其義例之謹嚴,當爲世人所重。戴震的學術研究遵循“以聲音求文字,由文字求訓詁,以訓詁求典章制度,由典章制度求義理”的學術路徑,並貫徹“以詞通道”的研經原則,垂範後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尚書》學 “光被四表”説 《尚書義考》 以詞通道
下载PDF
科举、出版与学术:科举考试对明代《尚书》著述刊刻与流传之影响
14
作者 王篤堃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第2期44-67,共24页
明代经学具有浓重的科举色彩,科举考试对经学著述的刊刻和流传具有重要影响。以《尚书》著述为例,其中的举业之作居多,主要由坊间刊刻,部分由私人刊刻。部分著述受到科举考试的助力,经由官刻、私刻而至坊刻,实现了流通的扩大化,完成了... 明代经学具有浓重的科举色彩,科举考试对经学著述的刊刻和流传具有重要影响。以《尚书》著述为例,其中的举业之作居多,主要由坊间刊刻,部分由私人刊刻。部分著述受到科举考试的助力,经由官刻、私刻而至坊刻,实现了流通的扩大化,完成了文本性质从非举业之作向举业之作的转化。明代科举考试实行本经制度,使得某些家族和地域长期奉行单经以应试,造成家族专经著述的流传与续纂、地方专经著述的刊刻与传播以及引入他经以弱化地方专经等文化现象。明代科举考试引导出版和阅读活动的偏向,使得经学举业之作严重挤压了非举业之作的生存空间,造成部分非举业之作只能以抄本流传,其学术价值遭到长期湮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经学 《尚书》 刊刻 流传
下载PDF
历代《尚书》科举范本变迁及其成因新探——兼论科举时代经学范本的文本困境
15
作者 王篤堃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2-26,30,共6页
唐宋以降《尚书》科举范本的变迁,主要受到政治决策、学术选择、大众接受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从元代开始,蔡沈《书集传》被立为科举范本,至明、清未有变易。在长时间的流传中,蔡《传》逐渐受到批评,主要包含五个方面——注释错误、注... 唐宋以降《尚书》科举范本的变迁,主要受到政治决策、学术选择、大众接受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从元代开始,蔡沈《书集传》被立为科举范本,至明、清未有变易。在长时间的流传中,蔡《传》逐渐受到批评,主要包含五个方面——注释错误、注释不全、注释深奥、注释繁冗、注释陈旧。结合蔡《传》的接受情况可知,科举时代任何一种经学范本因为自身文本的局限性,都无法完全满足不同时期内官方、学者、科举士子的多方期待。这一文本困境,惟有藉助经学科举范本的不断修订和更替来稍加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科举范本 变迁 《书集传》 文本困境
下载PDF
沈括对《尚书》疑难问题的考证
16
作者 姜晓奕 钟云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7-112,共6页
沈括《梦溪笔谈》作为史料笔记,其《辩证》一节多处涉及《尚书》。关于“二妃”之事,沈括认为舜受禅称帝之时,二妃已经百岁,后世文人当作女子对待,是不符合礼义的。历代诸家对“三江”训解不一,沈括认为“三江”概指山川河流,并非实指... 沈括《梦溪笔谈》作为史料笔记,其《辩证》一节多处涉及《尚书》。关于“二妃”之事,沈括认为舜受禅称帝之时,二妃已经百岁,后世文人当作女子对待,是不符合礼义的。历代诸家对“三江”训解不一,沈括认为“三江”概指山川河流,并非实指。沈括用校勘学的方法,结合实地考察,断定《禹贡》篇“云土梦作乂”一句。用“成汤既没,太甲元年”来说明章句之学对于理解经文大义的重要性。沈括《尚书》学解经路径,与王安石《尚书新义》主导的思想阐释方法不同,迥异于宋代学术思潮建构理论。沈括用理性思维审视古典文献,实现了传统理论学说与理性思维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括 《梦溪笔谈》 《尚书》 理性思维
下载PDF
《尚书》农业术语英译的文化折射及其认知识解
17
作者 葛厚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尚书》为“七经之冠冕”,是中华文化的元典。基于已建成的《尚书》英汉平行语料库,以定量方式考察理雅各和彭马田两个英译本对农业术语的文化折射。研究发现:理译本在四个分项和整体上的文化折射率均低于彭译本,文化忠实度较高,相比而... 《尚书》为“七经之冠冕”,是中华文化的元典。基于已建成的《尚书》英汉平行语料库,以定量方式考察理雅各和彭马田两个英译本对农业术语的文化折射。研究发现:理译本在四个分项和整体上的文化折射率均低于彭译本,文化忠实度较高,相比而言,彭译本文化忠实度较低,与原文的文化距离较大。从识解理论的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以及详略度四个维度入手,可以阐释产生文化折射差异的认知机制,对于中国古典农业文化外译与传播有一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英译 农业术语 文化折射 识解
下载PDF
论《尚书》的治国理政思想
18
作者 李茂祝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尚书》很多内容论及治国理政之道。治国理政应当取法政通人和、政绩显著的尧、舜,而以恶政亡国的桀、纣为戒。《尚书》的治国理政有修德、以身作则、重视古训典、勤政、公正、行赏得当、选贤任能、从谏如流等原则。以民为本是《尚书... 《尚书》很多内容论及治国理政之道。治国理政应当取法政通人和、政绩显著的尧、舜,而以恶政亡国的桀、纣为戒。《尚书》的治国理政有修德、以身作则、重视古训典、勤政、公正、行赏得当、选贤任能、从谏如流等原则。以民为本是《尚书》中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施政应当重民、敬畏民,养民、对民众教化引导,对民众慎用刑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治国理政 民本
下载PDF
齐家文化彩陶中体现的《尚书》设计思想
19
作者 张庆瑜 《陶瓷研究》 2023年第1期6-8,共3页
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物质上的“器”与精神上的“道”结合在一起便是设计,本文将齐家彩陶的艺术特征与《尚书》设计思想相结合,分析了齐家文化的彩陶造物活动背后体现的以神为本、遵循内心、整体有序的设计思想,探索了齐家文化与《尚... 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物质上的“器”与精神上的“道”结合在一起便是设计,本文将齐家彩陶的艺术特征与《尚书》设计思想相结合,分析了齐家文化的彩陶造物活动背后体现的以神为本、遵循内心、整体有序的设计思想,探索了齐家文化与《尚书》之间存在的时空与思想上的联系。通过研究齐家文化彩陶和《尚书》设计思想的共同点,为更深入的研究齐家文化彩陶的设计思想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也为中国造物活动与中国传统设计思想搭建新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彩陶 《尚书》 设计思想
下载PDF
試論清人筆記中《尚書》類文獻的學術價值
20
作者 趙成傑 《中国经学》 2023年第2期215-226,共12页
清人學術筆記所涉《尚書》條目數量巨大、門類繁多,是清代《尚書》學研究的重要補充。清人筆記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經文詁釋、辨章學術等方面,由於《尚書》各篇内容性質不一,筆記中所詁正之經文並非限於一般語詞,亦涵括地理、天文、名... 清人學術筆記所涉《尚書》條目數量巨大、門類繁多,是清代《尚書》學研究的重要補充。清人筆記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經文詁釋、辨章學術等方面,由於《尚書》各篇内容性質不一,筆記中所詁正之經文並非限於一般語詞,亦涵括地理、天文、名物制度及句讀等。清人筆記中的《尚書》類文獻還具有學術史方面的意義:一是細化了《尚書》經文的詁訓,二是深化了晚出古文的辨僞内容,三是拓寬了《尚書》學史的研究範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人筆記 《尚書》 學術價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