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酷时代里无言的抗争 精神重压下不屈的尊严——论曾卓的诗《悬崖边的树》
1
作者 江胜清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41-43,共3页
《悬崖边的树》是曾卓最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诗既是自然现象的实写 ;又是一代受难的知识分子的处境和心境的真实写照 ,是一个严酷时代诗人的精神见证 ;更是作者对人生的象征性阐释。象征手法的运用、意象的创造。
关键词 《悬崖边的树》 曾卓 诗歌 知识分子 当代文学 意象 象征
下载PDF
浅议新诗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学习活动的生成——以《悬崖边的树》为例
2
作者 孙小羽 《中学语文》 2019年第15期6-7,共2页
新诗作为高中文学作品的重要体裁之一,在实际教学中长期被边缘化。当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我们重新正视新诗自身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但如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诗的这些价值,使学生能突破浅层次阅读的屏障,真正提升鉴赏能力... 新诗作为高中文学作品的重要体裁之一,在实际教学中长期被边缘化。当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我们重新正视新诗自身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但如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诗的这些价值,使学生能突破浅层次阅读的屏障,真正提升鉴赏能力,完善人格品质,却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令广大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就是"新诗教学该教什么"这一基本问题,这需要我们对确定新诗阅读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教学 教学内容 《悬崖边的树》 学习活动 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 实际教学 文学价值
下载PDF
浅析《悬崖边的树》
3
作者 夏曼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2期60-61,共2页
《悬崖边的树》抒发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深厚微妙的意蕴。文中包含的准确生动的意象,渗透着的理性因素的直觉语言,感发着生命的力量。
关键词 曾卓 《悬崖边的树》
下载PDF
教师主导的“增力效应”——以《悬崖边的树》一诗的阅读教学为例
4
作者 赵洁 《语文知识》 2014年第8期7-10,共4页
我所参与的市名师工作室开设了《悬崖边的树》同课异构公开课,两节课对比鲜明,各自精彩,一重理性,一重情感,引人思考。结合听课及之后的研讨,我开始思索怎样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增力效应,进一步提升学生“学”的主动性和能力,努力实... 我所参与的市名师工作室开设了《悬崖边的树》同课异构公开课,两节课对比鲜明,各自精彩,一重理性,一重情感,引人思考。结合听课及之后的研讨,我开始思索怎样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增力效应,进一步提升学生“学”的主动性和能力,努力实现对这首诗歌教学的“文意兼得”:一方面能够领悟诗歌语言特色、表达方式,强化诗歌理解的正确、恰当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崖边的树》 诗歌教学 教师主导 阅读教学 同课异构 语言特色 公开课 工作室
下载PDF
树:超越自况的象征——曾卓《悬崖边的树》赏析
5
作者 钱吕明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1年第3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曾卓 《悬崖边的树》 自况诗 高中 语文 阅读欣赏 象征意义
下载PDF
评《悬崖边的树》
6
作者 狄霞晨 《扬子江(诗刊)》 2014年第2期35-37,共3页
在风暴中展翅 一转眼,诗人曾卓已经辞世十年了,也许他的音容笑貌已经随风逝去,然而他的诗歌却从不曾远离。曾卓原名曾庆冠,1922年生于武汉,14岁开始写作,17岁正式发表作品。1940年加入全国文协,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 在风暴中展翅 一转眼,诗人曾卓已经辞世十年了,也许他的音容笑貌已经随风逝去,然而他的诗歌却从不曾远离。曾卓原名曾庆冠,1922年生于武汉,14岁开始写作,17岁正式发表作品。1940年加入全国文协,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丛刊》。1944至1945年从事《诗文学》编辑工作。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为《大刚报》主编副刊。1950年任教于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当选武汉市文联、文协副主席。1955年因“胡风案”而受到牵连,被捕入狱,1979年获得平反,2002年去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崖边的树》 武汉大学 《长江日报》 1940年 1950年 编辑出版 编辑工作 教育学院
原文传递
从心里流出来的歌——浅析《悬崖边的树》
7
作者 曹琳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2年第8期30-30,共1页
曾卓的《悬崖边的树》写于“文革”那个特定的年代,表现在那种非常态的对于明显错位司空见惯的悖谬环境中,诗人所面对外界时的孤独与寂寞和他心性的刚强与坚毅。
关键词 《悬崖边的树》
原文传递
亦师亦友不了情——遥祝曾卓 被引量:4
8
作者 唐翼明 《武汉文史资料》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我认识曾卓快30年了,想到这一点,就觉得稀奇。去年春节曾卓在贺年卡中说准备编一本纪念集,要我也写几句话,“以纪念我们近30年的交往和情谊”,当时就吃了一惊,真有30年了吗?算算还真是的。
关键词 曾卓 《悬崖边的树》 小圈子 朋友 社长兼总编辑 贺年卡 同情的了解 反革命 无产阶级专政 《长江日报》
下载PDF
用嘶哑的喉咙唱着自己的歌——论曾卓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国建 《阅读与写作》 2005年第7期1-2,共2页
曾卓是一位革命诗人,从小生活在湖北汉口。他从三十年代开始写诗,是著名的“七月诗群”中的代表诗人之一。1955年,因受所谓“胡风反党集团”冤案牵连被捕入狱。1979年平反后,复出的诗人又开始了歌唱。先后出版诗集《门》、《悬崖边... 曾卓是一位革命诗人,从小生活在湖北汉口。他从三十年代开始写诗,是著名的“七月诗群”中的代表诗人之一。1955年,因受所谓“胡风反党集团”冤案牵连被捕入狱。1979年平反后,复出的诗人又开始了歌唱。先后出版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和诗论集《诗人的两翼》等,其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曾卓 《悬崖边的树》 喉咙 1955年 1979年 革命诗人 三十年代 《门》 第二届 诗集 水手 写诗 胡风 诗论 新诗
下载PDF
诗的“宽泛性”及其他
10
作者 孙光萱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2-24,共3页
一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变革时期,围绕人们关注的各种“热点”,报告文学获得了蓬勃发展,相比之下,诗歌创作显得有些逊色,有些同志为此感到深沉的忧虑:诗歌创作为一种简约、概括的文学样式,能不能象过去那样继续赢得广大的读者?
关键词 宽泛性 抒情诗 叙事文学 曾卓 诗歌创作 《悬崖边的树》 妻子 战友 心情
下载PDF
中国新诗论坛在沙溪举行“新诗十九首”评选出炉
11
《中外诗歌研究》 2012年第2期43-43,共1页
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沙溪新诗论坛”3月14日在江苏太仓沙溪古镇举行。诗歌界诗人、诗评家韩作荣、吴思敬、叶橹、林莽等30余人与会。作为江苏省作协“新诗百年系列活动”首项大活动,此次论坛主题为“新诗的经典化问题”。与会者就此... 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沙溪新诗论坛”3月14日在江苏太仓沙溪古镇举行。诗歌界诗人、诗评家韩作荣、吴思敬、叶橹、林莽等30余人与会。作为江苏省作协“新诗百年系列活动”首项大活动,此次论坛主题为“新诗的经典化问题”。与会者就此展开激烈讨论。论坛的另一项议程是评选“新诗十九首”。在与会专家慎重投票后,又经过一个下午的讨论,“新诗十九首”新鲜出炉。它们是:北岛的《回答》、卞之琳的《断章》、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洛夫的《边界望乡》、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郑敏的《金黄的稻束》、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曾卓的《悬崖边的树》、张枣的《镜中》、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致橡树》、痖弦的《红玉米》、食指的《相信未来》、昌耀的《斯人》、闻一多的《死水》、多多的《阿姆斯特丹的河流》、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19首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论坛 评选 《阳光中的向日葵》 《帕斯捷尔纳克》 《金黄的稻束》 《悬崖边的树》 《再别康桥》
下载PDF
悬崖边的树
12
作者 曾卓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 2016年第4期41-41,共1页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关键词 诗歌 《悬崖边的树》 中国 曾卓
原文传递
悬崖边的树
13
作者 曾卓 《初中生之友(快乐号)(上)》 2011年第6期1-1,共1页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关键词 《悬崖边的树》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原文传递
苦难的升华——论曾卓的诗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振亚 龙泉明 《诗探索》 2001年第Z1期209-225,共17页
在新诗发展史上,曾卓称不上影响广远的大诗人,论思想幽深他无法和闻一多、穆旦比肩,讲境界宏阔他难以同郭沫若、艾青抗衡;但却是一位重要得不能忽视的个性化诗人。说其重要不仅是因为他诗龄长久,七十余年的沧桑变幻里始终诗心常在,对缪... 在新诗发展史上,曾卓称不上影响广远的大诗人,论思想幽深他无法和闻一多、穆旦比肩,讲境界宏阔他难以同郭沫若、艾青抗衡;但却是一位重要得不能忽视的个性化诗人。说其重要不仅是因为他诗龄长久,七十余年的沧桑变幻里始终诗心常在,对缪斯钟情的专一执著精神令人起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卓 意象 《悬崖边的树》 诗歌 老水手 《门》 文集 文艺 长江 象征
原文传递
曾卓:永远的友人与爱人
15
作者 邵燕祥 《诗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3,共5页
曾卓有多重身份,不同时期的社会身份竞有上天入地的变化。而人们谈论他的诗,往往从他命运起伏的政治背景来看,这几乎已成定势。这多半是由于他在文革后复出时,于1970年写的《悬崖边的树》一纸风行的缘故。这首文革期间的诗,是他终... 曾卓有多重身份,不同时期的社会身份竞有上天入地的变化。而人们谈论他的诗,往往从他命运起伏的政治背景来看,这几乎已成定势。这多半是由于他在文革后复出时,于1970年写的《悬崖边的树》一纸风行的缘故。这首文革期间的诗,是他终生的挚友邹荻帆拿给《诗刊》,于1979年9月号刊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卓 《悬崖边的树》 爱人 《诗刊》 多重身份 社会身份 政治背景 文革
原文传递
曾老——你“留下风的形状”
16
作者 许玲琴 《诗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60-61,共2页
那天的春寒让我着实打了一个寒噤——我为曾老的远游而悲哀。虽说,曾老的西去是大家始料之中的,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对曾老的离去依然感到震惊和惶悚。我和曾卓先生的交往只有两次。但一切都历历在目。追忆往昔,已是"山阴闻笛&qu... 那天的春寒让我着实打了一个寒噤——我为曾老的远游而悲哀。虽说,曾老的西去是大家始料之中的,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对曾老的离去依然感到震惊和惶悚。我和曾卓先生的交往只有两次。但一切都历历在目。追忆往昔,已是"山阴闻笛"。1992年,县委宣传部为繁荣我县的文学创作,培养文学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崖边的树》 获奖证书 长途旅行 《湖北日报》
原文传递
我的生活道路和文学道路
17
作者 曾卓 《湖北文史》 1999年第3期67-78,共12页
关键词 生活道路 《悬崖边的树》 复旦大学 母亲 武汉市 国民党 文艺书刊 《政治经济学教程》 学校 学生运动
原文传递
体物入微 神与物游
18
作者 孙光萱 《新读写》 2009年第10期16-16,共1页
咏物诗是诗歌创作中一个特殊的品种,我国古今都有不少优秀的咏物诗,如郑板桥瞩目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杜甫赞扬“风入四蹄轻”的“胡马”,陆游以“无意苦争春”的“梅花”自况等,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关键词 《悬崖边的树》 《鱼化石》 诗歌创作 《春鸟》 咏物诗 郑板桥 臧克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