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最初的诗”与“味海”——梵语文学传统中的《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 |
范晶晶
|
《文化遗产》
CSSCI
|
2024 |
0 |
|
2
|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成因考论 |
孟昭毅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3
|
《摩诃婆罗多》在中国 |
王汝良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5 |
2
|
|
4
|
《格萨尔》与《摩诃婆罗多》人物言语模式比较研究 |
和建伟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5
|
法与婚姻——《摩诃婆罗多》中的婚姻研究 |
许见军
和建伟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6
|
《摩诃婆罗多》与《三国演义》的英雄观 |
和建伟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9 |
0 |
|
7
|
《格萨尔》和《摩诃婆罗多》比较研究的两个维度 |
和建伟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4 |
0 |
|
8
|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成因考论——基于印度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的分析 |
和建伟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5 |
0 |
|
9
|
人性的复杂与自我超越——《摩诃婆罗多》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比较 |
和建伟
武抒祖
|
《内蒙古电大学刊》
|
2006 |
0 |
|
10
|
远古时代的身份焦虑——《摩诃婆罗多》的主题研究 |
和建伟
|
《安康师专学报》
|
2006 |
0 |
|
11
|
环喜马拉雅史诗比较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格萨尔》《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为中心 |
多布旦
仁欠卓玛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2
|
|
12
|
《格萨尔》和《摩诃婆罗多》的对比研究 |
古今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13
|
印度教传统中的战争观——对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个案分析 |
欧东明
|
《南亚研究季刊》
|
1998 |
3
|
|
14
|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在中国藏族地区的译介与接受 |
黄佳瞳
增宝当周
|
《南亚东南亚研究》
|
2021 |
1
|
|
15
|
全球文化传播和融合的“经”与“纬”——以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英国和北美地区的传播与接受为例 |
高稳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6
|
十年磨一剑社科社出版印度大型史诗《摩诃婆罗多》 |
刘兰
|
《出版参考》
|
2006 |
0 |
|
17
|
学术成就与付出的辛劳成正比——访《摩诃婆罗多》中译本主持人黄宝生研究员 |
|
《学术动态(北京)》
|
2006 |
0 |
|
18
|
弓箭与黑羚羊皮:《摩诃婆罗多》中刹帝利与婆罗门两种传统的纠葛 |
张雪杉
|
《亚非研究》
|
2021 |
0 |
|
19
|
《摩诃婆罗多》开篇叙事的框架结构及其仪式起源 |
刘潋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0
|
《摩诃婆罗多》开篇叙事的框架结构及其仪式起源 |
刘潋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