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献通考》六评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兆梅 唐亮 姜月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一、《通考》的写作目的和宗旨,是想说明历史“会通因仍之道”,同《通典》大相径庭《文献通考》的写作目的和宗旨,在于“融会错综,原始要终”,以究其“变通驰张之故”,实有别于《通典》。写作《通考》的意图是想说明历史“会通因... 一、《通考》的写作目的和宗旨,是想说明历史“会通因仍之道”,同《通典》大相径庭《文献通考》的写作目的和宗旨,在于“融会错综,原始要终”,以究其“变通驰张之故”,实有别于《通典》。写作《通考》的意图是想说明历史“会通因仍之道”马端临撰修《文献通考》的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 马端临 典》 典章制度 郑樵《志》 《宋史》 编撰方法 《郡斋读书志》 司马光 章学诚
下载PDF
早期拓跋鲜卑基本史料比较研究——《魏书》与《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系辨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8,共6页
自两晋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家对早期拓跋鲜卑有详略不同的记载。《魏书·序纪》最早系统地记述了拓跋鲜卑早期历史,是研究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基本史料。《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于拓跋鲜卑的内容是以《魏书·序纪... 自两晋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家对早期拓跋鲜卑有详略不同的记载。《魏书·序纪》最早系统地记述了拓跋鲜卑早期历史,是研究拓跋鲜卑早期历史的基本史料。《北史》《通典》《文献通考》关于拓跋鲜卑的内容是以《魏书·序纪》为蓝本的后代史家记述,没有补充新史料,只能作为二手资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拓跋鲜卑 《魏书》 《北史》 典》 《文献通考》
下载PDF
论《文献通考》之存《序》说
3
作者 崔志博 樊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1,共4页
马端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元代众多《诗经》学研究者中的重要代表之一。马端临在元代废《序》的大环境中,主张遵《序》,可谓独树一帜。他在其《文献通考》中认为,《序》有功于《诗》,《诗》赖《序》以明,且《序》符合圣人&qu... 马端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元代众多《诗经》学研究者中的重要代表之一。马端临在元代废《序》的大环境中,主张遵《序》,可谓独树一帜。他在其《文献通考》中认为,《序》有功于《诗》,《诗》赖《序》以明,且《序》符合圣人"无邪之训",应择其善者而从之。马端临的存《序》说体现出其对诗歌艺术规律的独到认识。可惜的是,马氏对《诗序》的作用缺乏客观认识,由于《诗序》带有阐说儒家思想的说教色彩,并不能说明诗歌的意旨,从而使马端临的存《序》说又回归到遵《序》的窠臼之中,其《诗》学观念囿于汉学,思想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 《诗序》 诗旨 废《序》 存《序》
下载PDF
《文献通考》及其续编的封建考
4
作者 冯天瑜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9,共8页
关键词 《文献通考》 “封建” 《白虎义》 《太平御览》 社会生活 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 《周礼》 《史记》 《汉书》
下载PDF
《文献通考》的价值略论
5
作者 周征松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6-70,共5页
宋元之际,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以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意识,总结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弘扬中华文化,捍卫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为铸造中华民族之魂作出了贡献。《文献通考》在元、清两代所发挥的作用,正是以先进的中华文化影响了... 宋元之际,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以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意识,总结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弘扬中华文化,捍卫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为铸造中华民族之魂作出了贡献。《文献通考》在元、清两代所发挥的作用,正是以先进的中华文化影响了入主中原的蒙、满少数民族统治者,这对于中华文化的赓续,对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文献通考》不仅提供了关于我国封建社会中制度史方面的比较系统的、全面的、翔实的资料,而且发挥了探讨历史“变通张弛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 社会价值 历史价值 史学价值
下载PDF
《文献通考》卷六一引吕祖谦述北宋初转运使史料考辩
6
作者 戴扬本 《宋史研究论丛》 2006年第1期543-556,共14页
一有关北宋转运使一职的设立,《文献通考》卷六一引吕祖谦记述颇详:国初未尝有监司之目,其始除转运使,止因军兴,专主粮饷,至班师即停罢。如太祖时平泽潞,则命户部侍郎高防、兵部侍郎边光范充北路转运使。用师湖南,则命部判官滕白充南面... 一有关北宋转运使一职的设立,《文献通考》卷六一引吕祖谦记述颇详:国初未尝有监司之目,其始除转运使,止因军兴,专主粮饷,至班师即停罢。如太祖时平泽潞,则命户部侍郎高防、兵部侍郎边光范充北路转运使。用师湖南,则命部判官滕白充南面,给事中沈义伦充京西水陆转运使是也……或谓路,或谓道,或曰知,或曰同,或曰同知,或曰干当,皆缘用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 随军转运使 太平兴国 监司 边光范 《文献通考》 户部侍郎 建隆 沈伦
下载PDF
《文献通考》的经世致用思想
7
作者 周少川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6-10,共5页
马端临的史学有家学渊源,也曾受理学的影响,但仿效《通典》,集著述之大成,为稽古经世之用,是他编撰《文献通考》的根本目的。《文献通考》从更为开阔的历史视角总结典制因革,为经世之用提供制度模式的参照;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揭... 马端临的史学有家学渊源,也曾受理学的影响,但仿效《通典》,集著述之大成,为稽古经世之用,是他编撰《文献通考》的根本目的。《文献通考》从更为开阔的历史视角总结典制因革,为经世之用提供制度模式的参照;从历史发展的总过程揭示典制因革的必然性,强调因势致用、知时适变。《文献通考》还重视从两家的衰亡总结历史教训,尤为注意从赋税徭役、职官、兵制、外交等方面分析宋制之弊,以为当世之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 经世致用思想 马端临 史学思想 典章制度
下载PDF
马端临和《文献通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孟伦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83-87,94,共6页
马端临字贵与,江西乐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死于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史家。 他的父亲马廷鸾,是个“甘贫力学,”“以公灭私,”以忤逆内侍、外戚尤其外戚中的权奸贾似道而“名重天下”的直臣。他曾... 马端临字贵与,江西乐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死于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史家。 他的父亲马廷鸾,是个“甘贫力学,”“以公灭私,”以忤逆内侍、外戚尤其外戚中的权奸贾似道而“名重天下”的直臣。他曾历任教授、史馆校勘、史院编修(著作很多)以及礼部侍郎,而进位右丞相兼枢密使等重职。因为贾似道所不容,就不得不辞职归家了(《宋史卷414马廷鸾传》)! 马端临生活的年代,民族灾难空前惨重:北中国既早已在金统治者的血腥统治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通考》 马廷鸾 河州 撰修 贾似道 经史 文史 南荆 典》
下载PDF
《文献通考》与古文献学 被引量:1
9
作者 范家永 《四川图书馆学报》 1984年第4期48-51,共4页
“文献”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八佾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意思是说:对夏朝制度我能说清楚,但对杞国的制度我就说不清楚了,对殷朝的制度我也很了解... “文献”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八佾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意思是说:对夏朝制度我能说清楚,但对杞国的制度我就说不清楚了,对殷朝的制度我也很了解,但对宋国的制度我就了解较差,原因是文献资料不足。如果文献资料充足,我就能同样说清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 《文献通考》 文献资料 制度 宋国
下载PDF
从《四裔考》看《文献通考》优于《通典》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燕玉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20-30,共11页
一 我国大规模典制体通史,创建于唐中叶杜佑之撰《通典》,而集成于宋、元间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又有南宋初郑樵撰《通志》参于其中。后人并列之为“三通”,从而演为清中叶的“九通”,以至民国初年的“十通”。实际《通志》属纪传体,... 一 我国大规模典制体通史,创建于唐中叶杜佑之撰《通典》,而集成于宋、元间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又有南宋初郑樵撰《通志》参于其中。后人并列之为“三通”,从而演为清中叶的“九通”,以至民国初年的“十通”。实际《通志》属纪传体,只有里面的“二十略”属于典制,且不精密。故严格地说,用字面上的“通”来归类,较论三通的长短,是不妥善的。因而本文排除《通志》不论,就典制史的一个角度,榷论《文献通考》比《通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 《文献通考》 志》 典制史 典制体 马端临 南宋初 清中叶 唐中叶 遣使
下载PDF
《文献通考》勘误一则
11
作者 石悦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4期50-51,共2页
《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六中,关于永熙陵置守陵户五百人的记载是错误的。北宋皇陵的守陵人是国家募役而来的士兵。北宋虽有守陵户的存在,但其守奉的是先代帝王陵寝,并没有守奉北宋皇陵的情况存在。由其他相关记载来看,《文献通考》中关... 《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六中,关于永熙陵置守陵户五百人的记载是错误的。北宋皇陵的守陵人是国家募役而来的士兵。北宋虽有守陵户的存在,但其守奉的是先代帝王陵寝,并没有守奉北宋皇陵的情况存在。由其他相关记载来看,《文献通考》中关于守陵人的正确记载应是"置卫兵五百人",而非"置守陵户五百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 守陵户 永熙陵
下载PDF
《文獻通考》引楊復《祭禮》考
12
作者 袁晶靖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4年第3期331-357,398,共27页
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楊復再修儀禮經傳通解續卷祭禮》是目前已知惟一的楊復編纂《祭禮》文本,也是研究朱熹及其弟子禮學思想的重要材料。該書因年代久遠,有殘損缺頁之處,而馬端臨《文獻通考》的禮制部分基本抄録了楊氏《天神》、《地... 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楊復再修儀禮經傳通解續卷祭禮》是目前已知惟一的楊復編纂《祭禮》文本,也是研究朱熹及其弟子禮學思想的重要材料。該書因年代久遠,有殘損缺頁之處,而馬端臨《文獻通考》的禮制部分基本抄録了楊氏《天神》、《地示》、《宗廟》、《百神》諸篇,可供考訂佚文之用。本文試圖據《文獻通考》對《楊復再修儀禮經傳通解續卷祭禮》進行1佚的同時,總結歸納馬氏吸收楊書的體例,並對兩位學者編纂禮文的體例、思想試作比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复 《祭礼》 马端临 《文献通考》
下载PDF
《文献通考》疑误辨析
13
作者 龙坡涛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03-109,共7页
马端临著述《文献通考》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讹误之处难免。中华书局点校本《文献通考》对其中错误之处多有校正,为治史者提供了极大方便,是为古籍点校中一部典范之作。然瑜不掩瑕,本文对其中的《国用考》之"蠲贷"条等10... 马端临著述《文献通考》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讹误之处难免。中华书局点校本《文献通考》对其中错误之处多有校正,为治史者提供了极大方便,是为古籍点校中一部典范之作。然瑜不掩瑕,本文对其中的《国用考》之"蠲贷"条等10个条目进行考证分析,订正其中讹误之处。祈盼学者在运用中华书局点校本《文献通考》时,要注重核查史源,从而减少甚至避免错误的产生,防止以讹传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通考》 《新五代史》
下载PDF
一个元代宋遗民的“天下”与“中国”观——以马端临《文献通考》之《舆地考》《四裔考》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彭丽杰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3年第1期31-49,共19页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再度由分裂到统一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传统中原王朝一统的一元文化秩序被破坏,辽、西夏、金、蒙古等多个政权与宋并立,对两宋时期士人的华夷观和天下观造成了强烈冲击。马端临生活在宋元... 10~13世纪是中国历史再度由分裂到统一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传统中原王朝一统的一元文化秩序被破坏,辽、西夏、金、蒙古等多个政权与宋并立,对两宋时期士人的华夷观和天下观造成了强烈冲击。马端临生活在宋元鼎革之际,毕生致力于《文献通考》的编撰。《文献通考》中记录中原王朝沿革地理的《舆地考》体现了马端临的“天下”观,其“九州+古南越”的内容结构,反映了他对华夏疆域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思考。《四裔考》对契丹、西夏、女真的记录方式,则体现了马端临对当时天下形势和各政权性质的看法。马端临以盛唐疆域书写宋代舆地,纾解了宋代因山河破碎而面临的正统性危机,但同时,他不以占领了中原的金朝为夷狄,又体现出作为生活在元代的宋遗民,在家国情怀和现实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其“天下”观与“中国”观中尚未能自洽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通考》 《舆地考》 《四裔考》 “天下”观
下载PDF
评《文献通考·经籍考》辑录式的解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寄林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3,共4页
辑录式的文献解题在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得到创造性运用。《经籍考》对收录的四部群书“考其流传之真伪”,显示出马氏史学通识。
关键词 马端临 辑录式解题 《文献通考》 史学
下载PDF
《文献通考·经籍考》分类法新探 被引量:9
16
作者 桂罗敏 《江苏图书馆学报》 2001年第4期46-49,共4页
本文就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分类状况进行新探,以探讨其与前人著作的关系,其将四分法引入政书在目录学史中的意义,其具体分类时对参照底本的取舍,其采用四分法的背景与学术思想。
关键词 元代 马端临 《文献通考》 《经籍考》 分类法 四分法 目录学史
下载PDF
《文献通考·选举考·宋登科记总目》校订补遗
17
作者 杨寄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3-136,共4页
在现存史籍中仅由《文献通考·选举考》开列的《宋登科记总目》 ,堪称两宋科举史纲要 ,但在各科录取人数和状元省元姓名两个方面存在着诸如歧异、讹误、遗漏等问题 ,对这些问题亟需择要加以补正者至少有 3 2条 ,如此剔除其翳障后 ,... 在现存史籍中仅由《文献通考·选举考》开列的《宋登科记总目》 ,堪称两宋科举史纲要 ,但在各科录取人数和状元省元姓名两个方面存在着诸如歧异、讹误、遗漏等问题 ,对这些问题亟需择要加以补正者至少有 3 2条 ,如此剔除其翳障后 ,方能使该《总目》固有的史料价值得到进一步开掘和更好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 《宋登科记总目》 校订
下载PDF
从《文献通考·乐考》的编撰看马端临的音乐美学思想
18
作者 黄敏学 《巢湖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74-78,111,共6页
《文献通考·乐考》是我国古代音乐通史的典范著作。马端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独创文、献、注相结合的编撰方式 ,并在其编撰过程中对雅乐的本质进行了深刻揭示 ,同时也体现出求真务实、与时俱进、重视规律、推陈出新的音乐美学思... 《文献通考·乐考》是我国古代音乐通史的典范著作。马端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独创文、献、注相结合的编撰方式 ,并在其编撰过程中对雅乐的本质进行了深刻揭示 ,同时也体现出求真务实、与时俱进、重视规律、推陈出新的音乐美学思想 ,至今仍有其历史和现实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通考》 音乐美学思想 求真务实
下载PDF
第一部锡活字印本《文献通考》再议——对张秀民《中国印刷史》所载“佛山邓姓印工”条目的增补
19
作者 李国庆 王佳遇 赵前 《印刷文化(中英文)》 2020年第1期29-42,共14页
张秀民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印刷史》一书中设立"佛山邓姓印工"条目,对这位印工创立锡活字印书工艺做了简要介绍。笔者依据原刊英文文献有关"佛山邓姓印工"的记载,依据目验传世的两部锡活字印本《三通》,对这个"... 张秀民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印刷史》一书中设立"佛山邓姓印工"条目,对这位印工创立锡活字印书工艺做了简要介绍。笔者依据原刊英文文献有关"佛山邓姓印工"的记载,依据目验传世的两部锡活字印本《三通》,对这个"佛山邓姓印工"条目进行了较为详细增补。与此同时,本文还研究了两套《三通》的流传情况、这位印工的姓名,以及这位印工自己留存的锡活字印本样书的有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 “佛山邓姓印工” 锡活字《文献通考》 《三
原文传递
试论明清《续文献通考》的史学史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春伟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4-229,共6页
《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史学的杰作,对其后典制体史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学者王圻编纂《续文献通考》,记载了南宋、辽、金、元和明代万历以前的典章制度及其相关言论,并且在门类设置上有所增益。清代乾隆年间,三通馆臣奉旨修成... 《文献通考》是中国古代史学的杰作,对其后典制体史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学者王圻编纂《续文献通考》,记载了南宋、辽、金、元和明代万历以前的典章制度及其相关言论,并且在门类设置上有所增益。清代乾隆年间,三通馆臣奉旨修成《续文献通考》,其内容完整、考证精细,所作史论也反映出较高的历史见识。从这两部书的内容、编次和价值来看,它们不仅继承了《文献通考》的著述规模,而且对典制体史书的撰述有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 《续文献考》 王圻 馆臣 典制体史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