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8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新华日报》践行“群众路线”的缘由、路径与价值
1
作者 孙江 刘岳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共11页
抗战时期重庆《新华日报》有着明确的“群众路线”办报方针,其践行路径可归纳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论框架之下。在践行“群众路线”后,重庆《新华日报》不仅助推了“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抗战时期重庆《新华日报》有着明确的“群众路线”办报方针,其践行路径可归纳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论框架之下。在践行“群众路线”后,重庆《新华日报》不仅助推了“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观念的形成,而且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良好形象。重庆《新华日报》对于“群众路线”的践行和相关理论的成形有着时间上的同步性,因其并未遵循理论指导实践的传统模式,而是按照不同时期党对“群众路线”的理解进行实践,最终形成了“群众路线”的办报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办报方针 群众路线 实践
下载PDF
抗战动员视域下《新华日报》广告活动述论
2
作者 张朋 余慧林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抗战动员语境下《新华日报》的广告活动兼顾经济功能与政治宣传双重使命。该报所刊广告主要涉及商务、文化及“启事”类社会广告,其广告经营既是支撑报纸运营的重要一环,也以广告媒介这一特殊形式发挥抗战动员的作用。该报借助“跑广告... 抗战动员语境下《新华日报》的广告活动兼顾经济功能与政治宣传双重使命。该报所刊广告主要涉及商务、文化及“启事”类社会广告,其广告经营既是支撑报纸运营的重要一环,也以广告媒介这一特殊形式发挥抗战动员的作用。该报借助“跑广告”的业务形式,加强与民族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的联系,进一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全国抗战书报联合广告”等版面安排及代售、代印等方式,构建战时进步书刊网络;在国民党严格的新闻管控之下运用“启事”类广告开辟报刊政治言说的另一个空间。《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大型日报,其广告经营旨趣及经营活动反映了中共党报实践与区域文化氛围之间的紧密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广告活动 抗战动员
下载PDF
重庆《新华日报》所刊吴藻溪诗文举隅
3
作者 李湖江 《民主与科学》 2024年第3期71-75,共5页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报纸作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工具,在宣传阵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华日报》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一份重要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25日随八路军办事处迁至重庆继...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报纸作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工具,在宣传阵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华日报》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一份重要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25日随八路军办事处迁至重庆继续出版。……社长潘梓年,华岗、吴克坚、章汉夫、夏衍先后任总编辑,徐迈进、熊瑾、许涤新、陆怡等先后任经理。该报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及战后的路线、方针、政策。周恩来、董必武等直接领导该报工作,并亲自为其撰写社论、专论及其他署名文章。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自创刊至终刊,共出3231期。”[1]《新华日报》创刊的宗旨是宣传和服务抗战,正如其《发刊词》所言:“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斗争中做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揭示了它鲜明的政治立场;“本报愿为前方将士在浴血的苦斗中,一切可歌可泣的伟大史迹之忠实的报道者记载者,本报愿为一切受残暴的寇贼蹂躏践踏的同胞之痛苦的呼吁者描述者;本报将愿为后方民众支持抗战参加抗战之鼓动者倡导者”[2],反映了它深入民心的内容。这份报纸在当时的国统区极受广大进步人士和青年人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八路军办事处 华岗 宣传阵地 解放战争时期 国统区 潘梓年 吴藻溪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五一”纪念文章的抗日话语研究
4
作者 杨杰 俞祖华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新华日报》刊发“五一”纪念文章,形成了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抗日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通过系列文章,宣传工人阶级在抗日救亡中的先锋地位,突显全面抗战话语,揭露日本侵华野心,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新华日报》刊发“五一”纪念文章,形成了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抗日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通过系列文章,宣传工人阶级在抗日救亡中的先锋地位,突显全面抗战话语,揭露日本侵华野心,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强调国际工人阶级联合的必要性。《新华日报》关于“五一”抗日话语的传播进一步唤醒了工人阶级的抗战意识、实现了最广泛的阶级联合、加强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新华日报》 五一纪念 抗日话语
下载PDF
《新华日报》关于东北抗战的话语建构(1938—1945)——以九一八纪念报道为中心
5
作者 洪富忠 杨贺然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党报,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喉舌。每年九一八纪念日之际,该报在社论、本报启示等版块刊发大量九一八纪念主题的文章。之所以大幅报道,一方面因为九一八事变在抗日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党报,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喉舌。每年九一八纪念日之际,该报在社论、本报启示等版块刊发大量九一八纪念主题的文章。之所以大幅报道,一方面因为九一八事变在抗日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则因为《新华日报》自身的历史定位及报道需要。揆诸话语产出,与九一八纪念仪式筹备的预动员、文本撰写群体的主观情感以及素材的择取相联系。而“东北抗战”话语的内容建构,既涵括了斥责日军暴行和关注东北的普遍性要素,又包含了“抗战”“团结”等多重话语的交织,其言说归依于“抗战到底”和“收复一切失地”。《新华日报》以九一八纪念报道为中心的话语建构,其政治功能在于明确了东北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凝聚了社会各界抗战力量以及保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在地缘和政党关系演变等诸多状况下关注东北的政治诉求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东北抗战 九一八纪念 中国共产党 话语建构
下载PDF
《新华日报》的读者本位意识、发行策略与阅读反响
6
作者 蒋建国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21-133,共13页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最具影响的大报。从新闻消费的角度看,《新华日报》的成功与其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刊宗旨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该报始终注重读者需求,反映...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最具影响的大报。从新闻消费的角度看,《新华日报》的成功与其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刊宗旨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该报始终注重读者需求,反映读者心声,采取低价推销、报童直送、面向基层等多种途径推广发行,在“普通社会”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不同类型的读者阅读《新华日报》的记载,表明了其新闻和言论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读者本位 发行 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以“读者来信”专栏为研究视角
7
作者 张红 郑思颖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4-104,共11页
在抗战时期,《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机关报,成为青年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新华日报》将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视为重要任务,通过开设“读者来信”专栏与青年学生紧密联系,以循循善诱解疑释惑、拨... 在抗战时期,《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机关报,成为青年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新华日报》将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视为重要任务,通过开设“读者来信”专栏与青年学生紧密联系,以循循善诱解疑释惑、拨开迷雾正向指引、揭露现象建言发声、发起讨论集思广益等多种方式,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者、引路者、代言者和助力者,在鼓舞、启发和团结青年学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的开展,以及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读者来信 青年学生 思想引领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共华北敌后争夺话语权的缘起、路径及启示——以《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为中心
8
作者 祝杰 《青年记者》 2024年第8期108-112,共5页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中共面对华北敌后地区日寇的话语殖民、国民党顽固派的话语诽谤、封建落后文化所引起民众对中共话语的曲解等话语挑战,战略性运用《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争夺党的抗战话语权,呈现出时代鲜明的抗战话语。《...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中共面对华北敌后地区日寇的话语殖民、国民党顽固派的话语诽谤、封建落后文化所引起民众对中共话语的曲解等话语挑战,战略性运用《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争夺党的抗战话语权,呈现出时代鲜明的抗战话语。《新华日报》(华北版)社论紧扣“抗战、团结、民主、进步”的时代话语斗争主题,坚持“人民为中心”的话语斗争导向,关心民生、解决民困、依靠民力,善于利用中苏利益的一致性、英美与日在远东利益的矛盾、日寇对世界人民的暴行等话语寻求国际助攻并采取主旨木刻版画配合文字社论、凸显社论批判功能、“开天窗”等话语斗争方式,有力地推动中共对华北敌后地区话语权的夺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敌后地区 《新华日报》(华北版) 话语权斗争 党报社论
下载PDF
《新华日报》对抗战胜利的报道与宣传研究
9
作者 侯有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0-95,共6页
日本投降后,《新华日报》通过持续报道日本投降新闻,向民众广泛而深入地传播了抗战胜利喜讯。收到喜讯的民众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纷纷组织和参加各种庆祝活动。《新华日报》对民众庆祝抗战胜利活动予以报道,呈现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抗战胜... 日本投降后,《新华日报》通过持续报道日本投降新闻,向民众广泛而深入地传播了抗战胜利喜讯。收到喜讯的民众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纷纷组织和参加各种庆祝活动。《新华日报》对民众庆祝抗战胜利活动予以报道,呈现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抗战胜利的内心感受。同时,《新华日报》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进行宣传,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以及抗战胜利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意义。《新华日报》对抗战胜利的报道与宣传,凸显出其人民性,“胜利是属于人民的”论断至今仍具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日本投降 抗战胜利 报道 宣传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基于《新华日报》相关社论的分析
10
作者 王鑫宏 程森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争使民生问题日益严峻。《新华日报》涉及民生问题的一系列社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战时民生观。在对待战时民生的问题上,《新华日报》旗帜鲜明地主张抗战与民生并重。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生计问题,《新华日报》根...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争使民生问题日益严峻。《新华日报》涉及民生问题的一系列社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战时民生观。在对待战时民生的问题上,《新华日报》旗帜鲜明地主张抗战与民生并重。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生计问题,《新华日报》根据社会各阶层的实际困难提出合理改善方案。针对影响民生的物价、失业等突出问题,《新华日报》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在中国共产党战时民生观的指导下,根据地的民生建设比较优势明显,其实践也为中国共产党有效开展民众动员、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民生观 《新华日报》
下载PDF
《新莱茵报》与重庆《新华日报》办报实践的基本经验
11
作者 赵婧轩 《东南传播》 2024年第6期17-20,共4页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早的主流来源和实践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党报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开创了党报的光荣传统。虽然两报时间、地点和斗争环境很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经验是相同的,即...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早的主流来源和实践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党报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开创了党报的光荣传统。虽然两报时间、地点和斗争环境很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经验是相同的,即真正做到了客观报道新闻事实与坚定表达党的立场的统一。本文基于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第19号与《新华日报》的报道文本,梳理二者如何在办报实践中做到新闻客观报道与表达立场的统一。作者认为,两报在新闻呈现中存在经验相通之处,均通过使用多方信源、大量引证数据、刊载非本报记者消息等方式全面、忠实地记录事实,并在事实基础上对战争局势发表见解,借助评论特写与文艺作品等进行或显性或隐性的立场表达与情感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莱茵报》 《新华日报》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客观报道与表达立场的统一
下载PDF
翰墨女史 笔耕不辍 从《新华日报》中看孙晓云的书法轨迹
12
作者 杨爽 《华人时刊》 2024年第5期31-34,共4页
她是全国书画界唯一连续当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的党代表;她被戏称为“获奖专业户”,曾先后7次获全国书法大奖;她的著作《书法有法》累计再版36次,创下书法理论书籍销量最高纪录;她的名字出现在《新华日报》的新闻标题... 她是全国书画界唯一连续当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的党代表;她被戏称为“获奖专业户”,曾先后7次获全国书法大奖;她的著作《书法有法》累计再版36次,创下书法理论书籍销量最高纪录;她的名字出现在《新华日报》的新闻标题中,多达50余次……她,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 《新华日报》 书画界 书协 理论书籍 江苏省文联 十九大 新闻标题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重庆分馆纪事
13
作者 马乐 侯亚兰 《红岩春秋》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1938年5月28日,《新华日报》重庆分馆成立。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重庆分馆转为总馆,存续时间近5个月,在《新华日报》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目前,关于《新华日报》重庆分馆的记述散见于相关人员回忆文章等史料中。这些资料简要记述分馆成立... 1938年5月28日,《新华日报》重庆分馆成立。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重庆分馆转为总馆,存续时间近5个月,在《新华日报》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目前,关于《新华日报》重庆分馆的记述散见于相关人员回忆文章等史料中。这些资料简要记述分馆成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总馆 分馆 抗战时期 存续时间 重庆
下载PDF
熊瑾玎的《新华日报》诗歌情怀
14
作者 杨洪卫 《红岩春秋》 2024年第4期62-65,共4页
熊瑾玎,别名楚雄,1886年生于湖南长沙五美乡(今长沙县江背镇)。熊瑾玎少时贫苦,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不幸被捕入狱,四年后被营救出狱。1938年1月出任《新华日报》总经理,1946年赴晋绥日报社工作。中华人民共... 熊瑾玎,别名楚雄,1886年生于湖南长沙五美乡(今长沙县江背镇)。熊瑾玎少时贫苦,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不幸被捕入狱,四年后被营救出狱。1938年1月出任《新华日报》总经理,1946年赴晋绥日报社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1973年1月逝世。著有《徐特立老爷爷的故事》《革命老人徐特立》《熊瑾玎诗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中国红十字会 徐特立 晋绥日报 四年 长沙县 新民学会
下载PDF
1938年至1941年的《新华日报》与四川版画
15
作者 林涌 《天工》 2024年第33期75-77,共3页
探讨了1938年至1941年间,《新华日报》与四川版画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这一时期,黑白木刻版画成为《新华日报》的重要配图元素,激励了全民族的抗战斗志。四川逐渐成为大后方文化艺术中心,版画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战主题和民众生活... 探讨了1938年至1941年间,《新华日报》与四川版画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这一时期,黑白木刻版画成为《新华日报》的重要配图元素,激励了全民族的抗战斗志。四川逐渐成为大后方文化艺术中心,版画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战主题和民众生活的木刻作品。两者之间的互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新华日报》为四川版画提供展示平台、版画家参与报纸美术编辑工作以及两地版画家的交流与合作等。《新华日报》副刊也推动了四川版画的发展。《新华日报》与四川版画共同为抗战宣传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四川版画 新兴木刻运动 木刻阵线 黑白木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难民内迁动员的主体性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燕雄 郭妍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7,共8页
在全面抗战初中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响应政府号召,动员工厂、学校以及广大难民向内迁移。在内迁动员中,两家报纸所生成的难民动员文本,分别将难民自身和党国/政府作为其主要受惠对象,体现了不同的主体性策略:《新华日报》着眼... 在全面抗战初中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响应政府号召,动员工厂、学校以及广大难民向内迁移。在内迁动员中,两家报纸所生成的难民动员文本,分别将难民自身和党国/政府作为其主要受惠对象,体现了不同的主体性策略:《新华日报》着眼于难民个体和群体,注重为其遭遇解困,体现了一贯的团结普通民众抗战的立场;《中央日报》基于党国号令,劝诫、批评难民以及各种受动主体的行为,呈现了内迁过程中的复杂面相,也表征了其应时应势的动员策略与技巧上的诸种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中央日报》 内迁动员 受动主体 动员策略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新华日报》的发行工作及经验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锋 魏小璇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4-105,共12页
《新华日报》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党报中发行持续时间最长、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央机关报,也是发行网络最健全、发行覆盖范围最广的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坚持“全党办报、民主办报”的基本原则,探索自办发行的机制,组建专业化... 《新华日报》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党报中发行持续时间最长、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央机关报,也是发行网络最健全、发行覆盖范围最广的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坚持“全党办报、民主办报”的基本原则,探索自办发行的机制,组建专业化发行队伍,建成了以订阅与零售为主要发行方式,以总馆、分馆为主体,以发行站、分销处与秘密联络点为补充的大型机关报发行网络。《新华日报》发行的历史经验表明,要将党报发行工作置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在发行管理中坚持党报发行的党性原则,建成自主可控的党报发行网络,注重倾听读者声音,不断改进发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报党刊 报刊发行 《新华日报》 延安时期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鄂西大捷”讯息的传递与形象建构
18
作者 谭玉龙 胡晓玲 《学理论》 2023年第5期68-71,共4页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作为战时主流媒体之一,始终秉承宣传民族抗战为主的办报宗旨。1943年春,“鄂西会战”粉碎了日军在长江流域继续西侵的企图,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会战期间,《新华日报》积极发挥媒体的作用,对前...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作为战时主流媒体之一,始终秉承宣传民族抗战为主的办报宗旨。1943年春,“鄂西会战”粉碎了日军在长江流域继续西侵的企图,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会战期间,《新华日报》积极发挥媒体的作用,对前线战况进行持续性报道,并刊发评论文章。《新华日报》本着正面宣传、鼓舞士气的出发点,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进行宣传报道,实现了“鄂西大捷”讯息的传递与形象的建构。“鄂西大捷”形象的成功建构与传播,在战时产生极大的积极效应,并引起盟国的关注,改变中国军队的国际观感,实为战场之外的又一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鄂西会战 鄂西大捷
下载PDF
意识形态话语的突围:《新华日报》代论的话语实践及共意动员——基于1938-1947年52篇代论文本的框架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双传学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3,86,共8页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华日报》代论作为“我们党的领导人发表党的主张的一种最具有吸引力的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的话语争夺场域中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的突围,为凝聚抗战共识、提振抗战信心、壮大抗战力量作出了重大...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华日报》代论作为“我们党的领导人发表党的主张的一种最具有吸引力的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的话语争夺场域中实现了意识形态话语的突围,为凝聚抗战共识、提振抗战信心、壮大抗战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种典型的话语实践,代论是报刊社论的一种特殊的变体形式,具有作者权威、主题重大、影响深远等特征,蕴含着丰富的话语框架。本文基于甘姆森的话语框架理论,分析1938-1947年《新华日报》的52篇代论文本,将其话语框架总结为斗争实践、道理劝服和信念鼓舞三类,并结合话语背后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透视其所体现的“苦难-斗争”(行为)“、理解-认同”(认知)“、共情-感召”(情感)三种动员路径,洞悉其在斗争解放、政治认同和情感凝聚三个维度的共意动员价值。通过对代论话语实践的框架分析,可以勾勒出意见性话语实现民众共意动员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填补或丰富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代论 意识形态突围 话语框架 共意动员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发行网络构建与调适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炳旭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是国共两党关系的晴雨表。回顾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发行网络的建构历程,从武汉时期分馆发行网的铺建,到迁渝初期地方分社发行网的织就,再到“皖南事变”后独立发行网的形成,始终伴随抗战形势及国共关系演变而不...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是国共两党关系的晴雨表。回顾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发行网络的建构历程,从武汉时期分馆发行网的铺建,到迁渝初期地方分社发行网的织就,再到“皖南事变”后独立发行网的形成,始终伴随抗战形势及国共关系演变而不断调整,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对时局的精准分析和冷静应对。《新华日报》出色的发行工作保证了其在国统区的长期存续,为报纸传递抗战声音、凝聚革命宣传力量、渲染舆论报国思想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国共关系 发行网络 抗战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