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共生与和谐:人类家园的古典理想境界──《桃花源诗并记》的生态美学解读 |
何悦玲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2
|
《桃花源诗并记》的美学风貌初探 |
陶筠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3
|
释《桃花源诗并记》的艺术构思 |
徐声扬
|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4
|
论《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徐声扬
|
《九江师专学报》
|
2004 |
0 |
|
5
|
陶渊明与唐代文学的关系──以《桃花源诗并记》为研究的重点 |
王辉斌
|
《九江师专学报》
|
1995 |
0 |
|
6
|
略论陶渊明及其《桃花源诗并记》 |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6 |
1
|
|
7
|
理想性·神秘性·历史真实──对《桃花源诗并记》的多重解读 |
刘明华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8
|
陶渊明的田园情结与“桃花源诗”的生成 |
都平
|
《武陵学刊》
|
1995 |
1
|
|
9
|
人人都有桃花源--《桃花源记》的作者意义与读者意义 |
刘祥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13 |
0 |
|
10
|
“桃花源与武陵蛮”文化解读之三 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的生活及思想基础 |
彭伊立
覃武陵
|
《民族论坛》
|
2006 |
0 |
|
11
|
桃花源记 |
汪曾祺
|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
2022 |
0 |
|
12
|
陶渊明的理想王国——浅析《桃花源记》 |
滕碧城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0 |
0 |
|
13
|
“桃花源”原型探究 |
冉庄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2 |
4
|
|
14
|
“记”“诗”并选才能完整解读 |
陈同友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5
|
桃花源的空想与理想 |
王海燕
|
《语文世界(中旬刊)》
|
2003 |
0 |
|
16
|
桃花意象与阿妮玛原型 |
齐红伟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2
|
|
17
|
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
康剑民
|
《理论月刊》
CSSCI
|
1998 |
1
|
|
18
|
陶渊明研究札记三题 |
顾农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5 |
2
|
|
19
|
论古典诗歌审美的纵向比较 |
陈定玉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20
|
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价值──三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个性特色 |
刘济远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0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