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脾胃论》英译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焱 姬雪桦 王尔亮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中医药典籍《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代表作,在学术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生态翻译学生态范式的角度下进行论述,即“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与“翻译即生态平衡”。由生态范式便产生了取... 中医药典籍《脾胃论》是中医脾胃学说的代表作,在学术上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生态翻译学生态范式的角度下进行论述,即“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与“翻译即生态平衡”。由生态范式便产生了取向“三生”论域的“三生”相,即文本生命、译者生存、翻译生态,其中在“文本生命”视角下运用“三维”转换理论对《脾胃论》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Bob Flaws译本充分体现了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三维”转换,译者采用了增词、音译加注、音译加意译、意译加注解等翻译方法。此研究为中医药典籍的英译及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外译介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中医英译
下载PDF
《脾胃论》第2版:脾胃病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讲解
2
作者 陈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3-I0003,共1页
《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的代表作,也是优秀的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仍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李杲倡导脾胃学说,论述脾胃与元气的关系,阐明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留下了传世之作。
关键词 《脾胃论》 中国医学史 金元四大家 脾胃学说 李杲 非物质文化遗产 脾胃 传世之作
下载PDF
从《脾胃论》探讨李杲对张仲景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3
作者 姜婧 刘刚 +6 位作者 张钰欣 曹晓璇 余如霞 王湫澄 王越 赵小月 张保春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1期1679-1682,共4页
本研究立足于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著作《脾胃论》,通过梳理其引用仲景之语与仲景之方发现:首先,仲景之《伤寒论》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刊行后,在宋、金两朝广泛流行,并对李杲等北方医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李杲承金元医学创新之风,运... 本研究立足于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著作《脾胃论》,通过梳理其引用仲景之语与仲景之方发现:首先,仲景之《伤寒论》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刊行后,在宋、金两朝广泛流行,并对李杲等北方医家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李杲承金元医学创新之风,运用易水学派脏腑用药与随时用药思想对仲景之方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与发挥;再次,李杲运用仲景之方以临证为要进行了加减,师古不泥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易水学派 李杲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脾胃论》对《灵枢·官能》治法的拓展应用
4
作者 李凯平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3期9-11,共3页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相当重视“升降”,为更好地理解“升降”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文中以《脾胃论》为基,从“脾胃之气”演化为人身万物与“脾胃病”发生机理的探讨入手,认为《脾胃论》针对“脾胃不足”所致“人身之气升降失常”的治疗...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相当重视“升降”,为更好地理解“升降”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文中以《脾胃论》为基,从“脾胃之气”演化为人身万物与“脾胃病”发生机理的探讨入手,认为《脾胃论》针对“脾胃不足”所致“人身之气升降失常”的治疗,是《灵枢·官能》“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与“从上下者,推而扬之”这两种治法的临证运用,并通过药物的气味配伍以实践其治法。这些治法对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李东垣治疗脾胃病之制方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论》 《黄帝内经》 《灵枢》 治法 升降
下载PDF
基于《脾胃论》再谈东垣“阴火”学说 被引量:3
5
作者 金秋百 赵月纯 +2 位作者 罗逸祺 孙楠 宋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20,共3页
基于《脾胃论》,探讨李东垣笔下阴火之含义、病因、病机及其治疗。阴火是东垣对内伤病中人体内同时存在的“虚”与“热”两种病理状态的统一概括,其“阴”为内、里,与外感相对,“虚”为气虚,以脾胃为主,“热”为阳气虚弱不能升散外达、... 基于《脾胃论》,探讨李东垣笔下阴火之含义、病因、病机及其治疗。阴火是东垣对内伤病中人体内同时存在的“虚”与“热”两种病理状态的统一概括,其“阴”为内、里,与外感相对,“虚”为气虚,以脾胃为主,“热”为阳气虚弱不能升散外达、郁于阴分所化,阴血受火热鼓动,流行周身,故其热象可表现在全身各处。阴火形成的关键在于气虚、气郁、郁热三个环节。治疗以补中、升阳二法为主,以治其本,泻热一法从权,以治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阴火 李东垣
下载PDF
《脾胃论》服药与调护方法探析
6
作者 余如霞 姜婧 +5 位作者 刘刚 张钰欣 沈翊康 张雨菲 刘钟阳 张保春 《国医论坛》 2024年第3期42-45,共4页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其宗《内经》《伤寒杂病论》,法易水张元素,重视疾病服药方法与调护,在其著作《脾胃论》中数次强调方剂服用与调护对疾病向愈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文献考据的方法,对李杲《脾胃论》中服药方法...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从脾胃论治内伤疾病,其宗《内经》《伤寒杂病论》,法易水张元素,重视疾病服药方法与调护,在其著作《脾胃论》中数次强调方剂服用与调护对疾病向愈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文献考据的方法,对李杲《脾胃论》中服药方法与调护的内容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李杲在服药温度、时机及宜禁方面反复强调固护脾胃阳气,在饮食、起居及情志日常调护方面重视滋养脾胃、防止劳伤脾胃。本研究弥补了该领域护理研究的空白,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水学派 李杲 《脾胃论》 服药特点 调护方法 医学护理
下载PDF
《脾胃论》经典方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分析
7
作者 王澍青 吉星宇 +3 位作者 邓鑫 窦丹 张声生 赵鲁卿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4期397-401,共5页
《脾胃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医家李东垣所作,是其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利”“肠澼”等病范畴,《脾胃论》全书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但书中描述的“久痢赤白”“肠鸣腹痛”等症状与溃疡性结肠... 《脾胃论》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代表医家李东垣所作,是其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利”“肠澼”等病范畴,《脾胃论》全书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但书中描述的“久痢赤白”“肠鸣腹痛”等症状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临床特征相符,故以《脾胃论》中经典方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等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病因病机、药物组成等,探究其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时的治疗思路、分析其用药规律,以挖掘到更多新的组方思路,可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思路 经典方剂
下载PDF
浅析李杲《脾胃论》治疗泄泻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
8
作者 翟文静 揣强 +4 位作者 赵蒙蒙 贾苏杰 刘建平 胡博乾 张艺凡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088-1091,共4页
《脾胃论》是李杲的代表著作,他继承并发展先师张元素的升降浮沉用药思想,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以升降浮沉理论为指导,创制了许多千古名方,临床疗效显著。李杲首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重视胆对于全身气机升发的重要意义。对于泄泻,李杲... 《脾胃论》是李杲的代表著作,他继承并发展先师张元素的升降浮沉用药思想,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以升降浮沉理论为指导,创制了许多千古名方,临床疗效显著。李杲首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重视胆对于全身气机升发的重要意义。对于泄泻,李杲认为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功能障碍导致湿盛太过为其根本病机,因此在治疗上,不同于前人的淡渗利下之法,而是提出补脾和升阳思想,主张补中升阳、升发胆气来调整人体的气机。本文从升降浮沉的角度探讨李杲治疗泄泻的三个方剂,即益胃汤、升阳汤、升阳除湿汤,通过将方中各类别药物的用量相叠加,并将病因病机与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李杲在治疗泄泻的过程中有着以化为主,重升轻降,善用风药的特点,即重视补益脾胃元气,善于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并稍加柴胡、升麻二味风药顺势提升,使机体恢复失序的气机,从而使疾病得愈。李杲从升降浮沉的角度出发,分析泄泻之病机,探求泄泻之治法,并依此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治疗思想,值得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李杲 泄泻 升降浮沉 益胃汤 升阳汤 升阳除湿汤 用药特点
下载PDF
试述《脾胃论》中以脾胃为核心的五脏观
9
作者 程建林 翁畅 +3 位作者 孙可昕 陈双钰 李佳扬 裘生梁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6期32-36,共5页
通过对《脾胃论》进行分析,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脾胃论》的核心思想,体现以脾胃为核心的五脏观。胃与脾的关系表现为生理、病理上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脾主四肢,脾胃虚弱则四肢得不到充养而致骨痿。心与脾共同参与血之生成;... 通过对《脾胃论》进行分析,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脾胃论》的核心思想,体现以脾胃为核心的五脏观。胃与脾的关系表现为生理、病理上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脾主四肢,脾胃虚弱则四肢得不到充养而致骨痿。心与脾共同参与血之生成;情志上心主神,统领五志,情志伤脾则波及心神;脾胃虚则“阴火”侵心,多表现为亢盛。脾肺为母子关系,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脾病及肺。肝胆春生升发之气可协助脾胃升清,木郁则乘土,宜疏肝解郁。脾胃虚则气机枢纽不利,气机逆乱,易生厥证,可补脾胃、调气血以治之。脾肾为先后天关系,相互资生,共调津液。肾藏水火,肾中相火离位,上逆乘脾,遂成阴火;肾水泛滥,使人五液增多,脾湿太过,则湿浊内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五脏观 脾胃核心
下载PDF
《脾胃论》择时用药观探讨
10
作者 张家界 许筱颖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41-545,共5页
考虑时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中医临证特色之一,通过梳理《脾胃论》中因时制宜的相关论述,总结李东垣择时用药观。该观点主要表现在依时主方,如夏季主方黄芪人参汤,长夏主方清暑益气汤,秋季主方升阳益胃汤,冬季主方神圣复气汤;随时加减... 考虑时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中医临证特色之一,通过梳理《脾胃论》中因时制宜的相关论述,总结李东垣择时用药观。该观点主要表现在依时主方,如夏季主方黄芪人参汤,长夏主方清暑益气汤,秋季主方升阳益胃汤,冬季主方神圣复气汤;随时加减用药体现在春时有疾用清凉风药、夏时有疾用大寒之药等;应时补泻是将脏腑与各季相应,以五味对应各季的补泻,以顺应季节特点为补,反之则为泻;顺时所禁则考虑季节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以确定药物是否适用于当下。择时用药体现了李东垣在天人一体思想指导下的用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天人相应 择时用药 依时主方 随时加减 应时补泻 顺时所禁
下载PDF
动物保健宜以《脾胃论》作指导
11
作者 张策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5期70-71,共2页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动物保健以预防为主,预防应以《脾胃论》为基础,脾胃好,百病消,以《脾胃论》为指导可增强免疫,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符合当前无抗养殖需求,为人类提供健康饮食,增加养殖效益、社会效益。
关键词 《脾胃论》 动物保健 免疫 增效益
下载PDF
基于方剂框架理论的《脾胃论》补益气血方的用药规律
12
作者 胥靖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60-0163,共4页
分析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编撰的《脾胃论》,探讨方剂框架理论下,《脾胃论》中补益气血方的用药规律,为现代医疗科学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软件Excel2010,基于方剂框架理论,统计整理《脾胃论》中补益气血方,根据药物的类别、品名进行归... 分析著名医学家李东垣编撰的《脾胃论》,探讨方剂框架理论下,《脾胃论》中补益气血方的用药规律,为现代医疗科学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软件Excel2010,基于方剂框架理论,统计整理《脾胃论》中补益气血方,根据药物的类别、品名进行归纳整理,分别从组方、配伍、功效、主治、用法及分类六方面总结分析补益气血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 《脾胃论》共有63首方,补益气血药物为53首,包含10味补益气血药,26首补益气血药为君,补气药黄芪最多,补血药当归为臣最多,补气药白术为佐药最多;补气药白术为使较多,多数均无使药;配伍药对形式较多;功效以补气最多;主治气血不足、失眠、头晕、乏力、嘴唇发白等多种症状;服药时间定为七类,其中食前、空心服最为常用,早饭与午饭间服最少。服药方法基本采用温服或者热服,冷服法最少,仅有两方;分类以补气类的频数为最多。结论 《脾胃论》中补益气血用药规律,基于方剂框架理论可作为治疗脾胃病的首选补气药,服用时间宜食前或空心服,温服或热服为主,在实际用药中,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还需结合临床实际,辨证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框架理论 《脾胃论》 补益气血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从《脾胃论》探析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晓琳 余莉芳 +3 位作者 李毅平 王健 林柳兵 潘相学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64-366,共3页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和生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并无“肝癌”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描述,又称之为“肝积”“肥气”“伏梁”“积聚”等[1]。如《济生方》所述:“肥气之状,在左胁下,覆大如杯……...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和生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并无“肝癌”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描述,又称之为“肝积”“肥气”“伏梁”“积聚”等[1]。如《济生方》所述:“肥气之状,在左胁下,覆大如杯……是为肝积”。《脾胃论》是金元时期李东垣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他认为脾胃功能的异常是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不忘从脾胃论治。肝脏与脾脏在生理、病理上都有密切关系,故本文将从《脾胃论》浅析肝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李东垣 《脾胃论》
下载PDF
基于《脾胃论》思想探析抑郁症 被引量:2
14
作者 滕晶 张玺震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6期541-544,共4页
运用李东垣《脾胃论》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受损,升降失调”等精华思想,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辨治进行深入拓展性思考和实践,提出脾胃功能失衡是抑郁症产生与发展的关键之一,治疗上应注重调理脾胃功能的平衡,以“补不足,损有余... 运用李东垣《脾胃论》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受损,升降失调”等精华思想,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辨治进行深入拓展性思考和实践,提出脾胃功能失衡是抑郁症产生与发展的关键之一,治疗上应注重调理脾胃功能的平衡,以“补不足,损有余,复升降”等为调平原则,紧扣脾胃功能失常引发的诸多变化论治抑郁症,充分调动和恢复脾胃在形神共调中的重要作用,使情畅、神旺、体健,从而恢复机体“形与神俱”的正常生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脾胃论》 脾胃功能失衡 调和脾胃 形神共调 李东垣
下载PDF
从《脾胃论》两方看李杲运用升降法制方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凯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533-2535,共3页
为了探讨李杲运用升降法制方的意义,本文以《脾胃论》“清神益气汤”与“安胃汤”两方为研究对象,在理、法、方、药等方面解析其制方依据与原理,探讨其“升降法”运用的目的,并透过此两方及其相关原文与方剂在《脾胃论》的比较,探讨“... 为了探讨李杲运用升降法制方的意义,本文以《脾胃论》“清神益气汤”与“安胃汤”两方为研究对象,在理、法、方、药等方面解析其制方依据与原理,探讨其“升降法”运用的目的,并透过此两方及其相关原文与方剂在《脾胃论》的比较,探讨“升降法”制方的意义。结果发现:(1)“升降法”不是基于一两个“证候”,甚至是单一“病机”去厘定,而是以保人身“正气”为本;(2)“升法”的运用是为了保“阳气”与“升发之气”;“降法”则是为了保“阴血(津液)”与“收藏之气”;(3)“升降法”与“五脏补泻法”并用,令人身回复四时有序的生长化收藏。最后,两方揭示李杲也相当重视运用“降法”,而此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李杲治疗脾胃病的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杲 脾胃 升降 制方 《脾胃论》
下载PDF
从《脾胃论》元气学说论治功能性便秘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文君 牛明了 张龙江 《国医论坛》 2023年第3期21-23,共3页
李东垣认为元气即胃气,来源于真气,乃先天之精,由后天水谷之气滋养。若脾胃受损,元气化生乏源,动力不足;或元气不行,气机郁滞,则发为阴火,影响脏腑功能而易致病。根据李东垣元气理论,脾胃内伤,元气不足,九窍不通,大肠传导无力,发为便秘... 李东垣认为元气即胃气,来源于真气,乃先天之精,由后天水谷之气滋养。若脾胃受损,元气化生乏源,动力不足;或元气不行,气机郁滞,则发为阴火,影响脏腑功能而易致病。根据李东垣元气理论,脾胃内伤,元气不足,九窍不通,大肠传导无力,发为便秘;元气不行,阴火内生,“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形成便秘。功能性便秘临证分为虚证及虚实夹杂证,皆可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补元气、散郁滞、泻阴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气学说 《脾胃论》 功能性便秘 补中益气汤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基于《脾胃论》探讨升降理论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普 姜子祥 陈应奇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升降理论起始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李东垣继承发展其主要思想,认为升降相因,尤为重视脾胃元气。该文结合《脾胃论》原文,阐述升降之枢纽的含义,并探讨其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
关键词 升降理论 《脾胃论》 高脂血症 李东垣
下载PDF
探析《脾胃论》中脾胃疾病处方制方法则
18
作者 向西 关庆亚 +2 位作者 李亚南 代丽萍(指导) 许二平 《光明中医》 2023年第5期804-808,共5页
基于《脾胃论》全书所涉及处方探析脾胃疾病的制方法则。方法收集《脾胃论》全书所涉及处方,统计处方中各药味的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和归经,采用降维因子归化、关联规则分析和层次聚类等方法探索各药味之间的关联,结合东垣学术思想探... 基于《脾胃论》全书所涉及处方探析脾胃疾病的制方法则。方法收集《脾胃论》全书所涉及处方,统计处方中各药味的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和归经,采用降维因子归化、关联规则分析和层次聚类等方法探索各药味之间的关联,结合东垣学术思想探析脾胃疾病处方的制方法则。结果全书100首处方涉及中药116味,以解表药、补虚药和收涩药为主;高频药味有人参、白术、陈皮和炙甘草;以甘温药为主,辛、苦为辅;多归脾、胃经;陈皮-人参、白术-人参和柴胡-升麻药对使用频次最高,羌活-升麻-柴胡、茯苓-人参-白术角药常相须为用。结论脾胃为本、甘温相合,湿从胃生、淡渗利湿,升阳宣畅、风药胜湿,湿热相合、苦辛通降和食滞胃阻、消食快气等配伍法则是《脾胃论》体现的脾胃疾病处方的主要制方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李东垣 数据挖掘 制方法则 配伍规律
下载PDF
《脾胃论》在周围血管病中的应用
19
作者 尹训奥 郭伟光 《中医学》 2023年第12期3624-3628,共5页
李东垣所著《脾胃论》阐发“脾胃为元气之本”,创“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阴火”学说等理论,对周围血管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顾护脾胃应贯穿周围血管病治疗过程的始终,本文从调和脾胃以化生气血、顾护脾胃以滋养元气、健旺中... 李东垣所著《脾胃论》阐发“脾胃为元气之本”,创“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阴火”学说等理论,对周围血管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顾护脾胃应贯穿周围血管病治疗过程的始终,本文从调和脾胃以化生气血、顾护脾胃以滋养元气、健旺中气以消阴火、整体观念遣方用药的角度阐述了《脾胃论》在周围血管病临床中的意义。通过探讨《脾胃论》中的思想与周围血管疾病病因病机的密切关系,促进周围血管病的传承与创新,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血管病 《脾胃论》 李东垣
下载PDF
马居里教授对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的临证发挥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玉龙 马居里(指导)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期173-176,共4页
马居里教授作为陕西省首届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重视对历代名医经典著作的研读和经验的传承,通过临床验证,对古方治疗今病疾病谱有创新发挥。马教授在中医教学和临床享有盛誉,笔者有幸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继承了导师运用李东垣《... 马居里教授作为陕西省首届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重视对历代名医经典著作的研读和经验的传承,通过临床验证,对古方治疗今病疾病谱有创新发挥。马教授在中医教学和临床享有盛誉,笔者有幸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继承了导师运用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临证发挥时灵活辨证论治的学术精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中焦既健,以灌四傍;治病首重调理后天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居里 李东垣 《脾胃论》 临证发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