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茶馆》座谈会看20世纪50年代话剧批评的审美倾向 |
毛金灿
|
《艺术广角》
|
2024 |
0 |
|
2
|
《茶馆》的两个英译本的文化差异与隐喻翻译研究 |
孟慧敏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茶馆》中的服饰与道具解读 |
郑三林
|
《中学语文》
|
2024 |
0 |
|
4
|
“湘西”和“京味”:《边城》《茶馆》城乡风情比较探析 |
陈笑
|
《最小说》
|
2024 |
0 |
|
5
|
解读老舍话剧《茶馆》的“矛盾冲突” |
王娜
|
《中学语文》
|
2024 |
0 |
|
6
|
戏剧角色塑造中身体语言的运用方法探究——以电影《茶馆》为例 |
房琛
|
《艺术评鉴》
|
2024 |
0 |
|
7
|
《茶馆》中的次要人物研究 |
苏旭辉
|
《湛江文学》
|
2024 |
0 |
|
8
|
《茶馆》的艺术性分析 |
张宇阳
|
《艺术评鉴》
|
2024 |
0 |
|
9
|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老舍《茶馆》对话的弦外之音 |
杨林
金鑫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0
|
论《茶馆》的现代性 |
陈军
王金胜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1
|
目的明确 翻译充分——评英若诚英译话剧《茶馆》 |
胡婷婷
张德让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12
|
试析诗性美在戏剧翻译中的再现——以《茶馆》几个特殊表达方式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
王伟清
唐伟玲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13
|
可表演性:话剧翻译的座标——评《茶馆》两个版本的翻译 |
聂玉景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4
|
京味文化的一面镜子——对老舍《茶馆》的一种文化解读 |
陈黎明
胡艳玲
|
《洛阳大学学报》
|
2002 |
5
|
|
15
|
《茶馆》:“驰骋古今,综合中外”的戏剧艺术——纪念老舍诞辰110周年 |
杨迎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6
|
《茶馆》主题新释 |
洪忠煌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
3
|
|
17
|
时代的错位与统一——孟京辉版《茶馆》 |
温方伊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8
|
权势关系和称谓语翻译——《茶馆》英译本的称谓语翻译比较 |
聂玉景
杨军
|
《长春大学学报》
|
2011 |
2
|
|
19
|
日常会话与宏大叙事——《茶馆》的语用学解读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叙事方式 |
赖翅萍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20
|
目的论视角下戏剧翻译中的超欠额现象——以《茶馆》两英译本为例 |
张益民
|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