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以古曲《西江月》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丹丹 《民族音乐》 2024年第2期86-88,共3页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推广,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为解决学生在演唱该曲目时遇到的情感表达和技巧理解上的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古诗词歌曲相关概念,从民族乐器的角度出发,说明了利用民族乐器编写古诗...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推广,民族声乐教学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为解决学生在演唱该曲目时遇到的情感表达和技巧理解上的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古诗词歌曲相关概念,从民族乐器的角度出发,说明了利用民族乐器编写古诗词歌曲的基本方法,并以古曲《西江月》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最后分析了古诗词歌曲的现场演绎方式以及市场效益,明确了其前景,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教学 演唱 《西江月》
下载PDF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引证的《西江月》词的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艳 《中国韵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5,共5页
引证诗词是拟话本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经过数据统计与研究分析可以发现,《西江月》词在明末清初大多数拟话本小说引证的词作中占据最高比例,引证的《西江月》词主要担负发表议论和刻画人物的功用,词作多用正体填制。透过引证的《西江... 引证诗词是拟话本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经过数据统计与研究分析可以发现,《西江月》词在明末清初大多数拟话本小说引证的词作中占据最高比例,引证的《西江月》词主要担负发表议论和刻画人物的功用,词作多用正体填制。透过引证的《西江月》词的三大特点,能够小范围地探究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在创作上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 《西江月》
下载PDF
关联和织综角度关照下的宋词英译赏析——以赵彦春英译苏轼《西江月》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勇忠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166-168,共3页
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历来是翻译中的难事。中外翻译家及译论家,对这件事的解决做出了各种尝试并提出了一些理论。赵彦春教授从设定关联和顺应两个原则出发,构建了翻译学归结论,本文从翻译学归结论的关联和织综角度出发,赏析了赵彦春英译... 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历来是翻译中的难事。中外翻译家及译论家,对这件事的解决做出了各种尝试并提出了一些理论。赵彦春教授从设定关联和顺应两个原则出发,构建了翻译学归结论,本文从翻译学归结论的关联和织综角度出发,赏析了赵彦春英译的苏轼词作《西江月》,并以此探索宋词英译、欣赏及译文评判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 织综 宋词英译 苏轼 《西江月》
下载PDF
“三进”教育视野下《西江月》评宝玉新解
4
作者 吴玲玲 朱泽坤 《凯里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50-55,共6页
通过总结归纳前人对《红楼梦》中两首《西江月》的研究观点,在对《西江月》进行文本释读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背景下“三进”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经典进行重新解读,以达经典解读服务“三进”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红楼梦 《西江月》 贾宝玉
下载PDF
概念整合观比较译者在《西江月》的三种译文中的意象传递
5
作者 李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Z期78-79,共2页
本文从概念整合模式下的认知翻译观谈辛弃疾《西江月》的三种译文,从而比较三种译文中的意象传递。《西江月》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作者辛弃疾将自身亲身体验,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通过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诗... 本文从概念整合模式下的认知翻译观谈辛弃疾《西江月》的三种译文,从而比较三种译文中的意象传递。《西江月》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作者辛弃疾将自身亲身体验,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通过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是人们特殊概念化的过程和表达,诗歌是人类认知世界(精神)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比较译者在《西江月》的三种译文中的意象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理论 《西江月》 译文比较
下载PDF
贾宝玉人生价值追求的错位与傻狂——从《西江月》词二首谈起
6
作者 周哲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6-68,共3页
《红楼梦》开头的《西江月》词二首不是通常认为的正话反说的反语。它告诉我们认识贾宝玉人物的一个方法,即透过傻狂的表象去认识他崇高的内心世界。在世人的眼中,贾宝玉冥顽不化,疯癫傻狂,这其实是贾宝玉与世人认识错位的结果。贾宝玉... 《红楼梦》开头的《西江月》词二首不是通常认为的正话反说的反语。它告诉我们认识贾宝玉人物的一个方法,即透过傻狂的表象去认识他崇高的内心世界。在世人的眼中,贾宝玉冥顽不化,疯癫傻狂,这其实是贾宝玉与世人认识错位的结果。贾宝玉不遵循仕途经济的人生正途,喜欢同女儿厮混,违背封建等级要求,表现出男女平等,圣愚一律的思想,无贵贱贫富主仆嫡庶之分。这些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行为与当时主流的思想道德意识格格不入,世人难以理解,故以疯癫傻狂概括。这是认识贾宝玉人物形象,理解《西江月》词二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西江月》 傻狂 反语 错位 孤寂
下载PDF
苏轼词《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编年及写作对象再商榷
7
作者 罗燕萍 翟红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92-97,共6页
从"明日黄花""戏马台""红粉"的运用,以及苏轼历次重阳词的怀念对象和苏轼谪黄的心境,可以推断其《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写作对象极有可能是王巩,并非是徐君猷,也不是王适。此词回忆当年徐州之盛会,&qu... 从"明日黄花""戏马台""红粉"的运用,以及苏轼历次重阳词的怀念对象和苏轼谪黄的心境,可以推断其《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写作对象极有可能是王巩,并非是徐君猷,也不是王适。此词回忆当年徐州之盛会,"黄花"之意象,尤重王巩,"红粉"二字,兼及徐君猷,"不必看茱萸"两句,象征兄弟朋友分散、失落之情,末句却又振起慰藉。全词可谓重阳感慨,应有徐君猷在场,兼怀王巩及往昔岁月,应编为壬戌元丰五年重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词 《西江月》 编年 写作对象 王巩
下载PDF
稻花香里说丰年之“说”——教《西江月》阙疑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雷平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8年第8期58-58,共1页
笔者作为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已经教过好几遍了,但有关“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中的“说”字一直不敢详加解释,因为手头的几种参考资料各“说”不一,那就是究竟是谁在“说”丰年。人民教育出版... 笔者作为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已经教过好几遍了,但有关“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中的“说”字一直不敢详加解释,因为手头的几种参考资料各“说”不一,那就是究竟是谁在“说”丰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解释为“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呜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月》 “说” 《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 辛弃疾
下载PDF
两首秋之赞歌——《秋颂》和《西江月》之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康佳佳 《新乡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44-46,共3页
外国诗歌与中国诗词中以秋天为主题的数不胜数,但以颂秋为主题的却是少之又少。《秋颂》与《西江月》恰巧都是以歌颂秋天为主题,虽然这两首作品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者在不同的背景下创作的,但通过对比这两首作品的结构发现,两位作... 外国诗歌与中国诗词中以秋天为主题的数不胜数,但以颂秋为主题的却是少之又少。《秋颂》与《西江月》恰巧都是以歌颂秋天为主题,虽然这两首作品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者在不同的背景下创作的,但通过对比这两首作品的结构发现,两位作者均为我们描绘了三幅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秋景图、秋人图和秋声图,并且在意象描写上都从视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表达了对秋的喜爱之情,同时又饱含了对秋之将末的无限留恋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颂》 《西江月》 颂歌
下载PDF
蛙声、雨点兆丰年——解读辛弃疾《西江月》的“蛙声一片”和“两三点雨” 被引量:1
10
作者 裴仁伟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19-21,共3页
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 ,词人对那“说丰年”的一片蛙声和山前的“两三点雨”的描写 ,不仅仅是一种想象和写实 ,它还间接揭示了农业丰收的两个重要条件 :青蛙和雨水。只有了解这两个条件的重要性 ,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 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 ,词人对那“说丰年”的一片蛙声和山前的“两三点雨”的描写 ,不仅仅是一种想象和写实 ,它还间接揭示了农业丰收的两个重要条件 :青蛙和雨水。只有了解这两个条件的重要性 ,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词轻快活泼的抒情基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农村 田园词 农业 农民
下载PDF
《西江月》教学设计
11
作者 董云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第9期8-9,共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2.咀嚼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关键词 《西江月》 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理解诗意 意境 描绘 感悟
下载PDF
“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西江月》一词中的“别”字赏析
12
作者 朱文玉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3年第1期64-65,共2页
近期读了《语文报·中考版》第297期上陈建华老师的《"别"字辨析》一文,心里原有的对《西江月》中"别"字的理解也变得越发丰满起来,觉得"别"字的理解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西江月》中"别"字的理解通常有"离开"和"另外... 近期读了《语文报·中考版》第297期上陈建华老师的《"别"字辨析》一文,心里原有的对《西江月》中"别"字的理解也变得越发丰满起来,觉得"别"字的理解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西江月》中"别"字的理解通常有"离开"和"另外"两种理解,人们也更多地倾向于第二种理解。从陈老师的"首先,从形式上看,《西江月》这个词牌的体例要求是下阕头两句对仗,辛弃疾做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月》 “别”字 赏析 趣味 陈建华 语文报 辛弃疾 老师
下载PDF
从意境角度看古诗词教学内容——辛弃疾《西江月》教学案例及评析
13
作者 邓颖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26-27,共2页
清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内足以撼己,外足以感人,意境二者而已。”“意”指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的景物、生活;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使读者沉浸于、创造于其中的一个想象世界,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清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内足以撼己,外足以感人,意境二者而已。”“意”指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的景物、生活;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使读者沉浸于、创造于其中的一个想象世界,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情感与理智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有不少正是蕴含美妙意境的语言珍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体悟诗词中所营造的意境呢?本文将从古诗词教学内容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古诗词 《西江月》 意境 教学案例 辛弃疾 中学语文教材 主观与客观
下载PDF
试论合唱艺术对培养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以厦门六中合唱作品《西江月》为例
14
作者 仝义琨 《黄河之声》 2020年第8期94-95,共2页
合唱艺术是集体活动,非常适合在中学展开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中学生,因其特殊的年龄段,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行程的关键时期。我国优秀的文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是先人智慧、人生感悟的结晶。由... 合唱艺术是集体活动,非常适合在中学展开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中学生,因其特殊的年龄段,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行程的关键时期。我国优秀的文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长河,是先人智慧、人生感悟的结晶。由厦门六中演唱的合唱作品《西江月》就是一首"古词新唱"的作品,本文主要通过创作背景介绍、音乐特点分析、合唱排练要点、指挥手势设计,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来探讨通过合唱这种集体活动,以及对合唱作品贴切的演绎,而让更多的中学生接触合唱艺术,并且喜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唱艺术 中学生 厦门六中 合唱作品《西江月》
下载PDF
武侯祠藏郭沫若书自撰《西江月》词行书条幅赏析
15
作者 张鸥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成都武侯祠 《西江月》 郭沫若 行书 赏析 “五一”节 书法作品 于立群
下载PDF
梅花桩训练系统歌诀——调寄《西江月》
16
作者 韩其昌(遗教) 李铭清(整理) 《中华武术》 2009年第2期52-53,共2页
一、梅花桩开始阶段腰腿功 意在舒筋拔骨.拉伸臂腿肩腰。良材出自好根苗.柔韧至为紧要。入门尤需苦练.出功切莫心焦。诸般妙法未详描.要在知其诀窍。压腿拉开韧带,下腰曲体如桥。朝天搬腿尖跷.倒踢金冠仰跳。踢腿劈叉抡臂,挺胸... 一、梅花桩开始阶段腰腿功 意在舒筋拔骨.拉伸臂腿肩腰。良材出自好根苗.柔韧至为紧要。入门尤需苦练.出功切莫心焦。诸般妙法未详描.要在知其诀窍。压腿拉开韧带,下腰曲体如桥。朝天搬腿尖跷.倒踢金冠仰跳。踢腿劈叉抡臂,挺胸收腹长腰。收髋挺膝眼前瞧.诸法并皆佳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桩 《西江月》 训练系统 歌诀 腿功 柔韧 韧带 压腿
下载PDF
《西江月》(辛弃疾)教学案例
17
作者 申卫旭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3年第17期47-47,共1页
案例背景:在第七单元上《春望》一诗时,我采用了“问题情境”来上赏读课型,在写教学案例时发现朗读环节处理简单,缺少诗的韵味,为此把五个环节简化为四个环节:①划分节奏;②描绘画面;③品味诗句的妙处;④简析诗歌的艺术性特色... 案例背景:在第七单元上《春望》一诗时,我采用了“问题情境”来上赏读课型,在写教学案例时发现朗读环节处理简单,缺少诗的韵味,为此把五个环节简化为四个环节:①划分节奏;②描绘画面;③品味诗句的妙处;④简析诗歌的艺术性特色。在完成前3个教学任务后,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时出现了下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案例 《西江月》 辛弃疾 《春望》 问题情境 教学任务 艺术特色 诗句
下载PDF
《西江月》中的“说”作何解
18
作者 郭际学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3期28-28,共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取了辛弃疾的《西江月》一词,在《教师参考用书》上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作了这样的解释:“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呜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取了辛弃疾的《西江月》一词,在《教师参考用书》上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作了这样的解释:“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呜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很显然,编者把词中的“说”字当作“谈论”来解释了,而课本并未对此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月》 “说” 《教师参考用书》 初中语文 辛弃疾 七年级 人教版 谈论
下载PDF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究——幽幽词香 娓娓韵魂之《西江月》
19
作者 单莉莉 《师道(人文)》 2016年第4期17-18,共2页
一、问题的提出 诗词是人类最简洁最美丽的语言,是文学的桂冠。诗人高洪波说“诗的声音是天籁。”叶嘉莹先生说“人生天地间,心物相接.感受频繁,真情激动于中。”诗咏情言志.怡情益趣。中华民族是诗词的故乡,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关键词 古诗词 《西江月》 教学探究 信息技术 中华民族 高洪波 叶嘉莹
下载PDF
偎绿倚红作新词——司马光《西江月》赏析
20
作者 彭知辉 《阅读与写作》 2004年第7期12-13,共2页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这是一首作于笙歌宴饮中的“香艳之词”。它刻画出了一个色艺俱佳、淡雅绝俗的舞妓形象,表达...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这是一首作于笙歌宴饮中的“香艳之词”。它刻画出了一个色艺俱佳、淡雅绝俗的舞妓形象,表达了词人对这个舞妓的爱恋之情。词的上阕描写舞妓美丽的容貌和优美的舞姿。“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西江月》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欣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