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蒯通形象嬗递与《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人物书写 |
杨玲
马皓斌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
|
历史记忆中的秦始皇——《史记》《资治通鉴》秦始皇书写比较研究 |
马皓斌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3
|
《资治通鉴》(三国部分)与正史在史实上的差异 |
汤勤福
张静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4
|
《资治通鉴》取材《三国志》杂论——《资治通鉴》(三国部分)史源研究之一 |
张静
汤勤福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5
|
《资治通鉴》长编分修再探 |
姜鹏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6
|
《资治通鉴》文本的内外语境--兼说《通鉴纪事本末》的体裁障碍 |
姜鹏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7
|
莫高窟北区石窟所出刻本《资治通鉴》残片考订 |
徐畅
|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8
|
《资治通鉴》为什么不可替代?——兼论历史学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地位 |
刘后滨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9
|
从每卷结衔看《资治通鉴》各纪的撰进时间 |
梁太济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8
|
|
10
|
历史叙事的编码与布局——《资治通鉴》对三国历史的叙述 |
涂秀虹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1
|
朝鲜世宗朝之历史教育——以《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为中心 |
孙卫国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2
|
《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历史叙事发展的高峰 |
宋馥香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13
|
道教与《资治通鉴》——《狂人日记》“吃人”意象再解读 |
郭战涛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4
|
近三十年来大陆地区《资治通鉴》研究述评(1983—2011) |
汤勤福
李日升
|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5
|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治国理念 |
冯立鳌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6
|
《资治通鉴》纪事失误举隅——以突厥史料为例 |
吴玉贵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7
|
《资治通鉴》中的礼治与德治思想 |
丁万明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8
|
《资治通鉴》系年辨误一则 |
邹建达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9
|
《资治通鉴》——历史文献编纂学史上的丰碑 |
时保吉
|
《殷都学刊》
|
2001 |
2
|
|
20
|
集体编修精品图书的历史经验及启示——以《资治通鉴》等书为例 |
杨虎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