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鲁迅世界级文化伟人的时空定位——评《鲁迅世界性的探寻》 |
李华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2
|
谨严经纬掘发精微——王吉鹏、李春林《鲁迅世界性的探寻》读后 |
袁少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3
|
世纪性的总结与开拓——评《鲁迅世界性的探寻》 |
陈鸣树
尹慧慧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1 |
0 |
|
4
|
鲁迅作品的世界性意义及跨语际传播——以杨、戴《祝福》英译为中心 |
辛红娟
刘梦莹
|
《山东外语教学》
|
2020 |
3
|
|
5
|
谈鲁迅短篇小说文学格局的世界性及其被世界关注的原因 |
刘江
|
《开封大学学报》
|
2018 |
1
|
|
6
|
鲁迅的世界性翻译理论贡献新论——“归化”专利权属于鲁迅而非韦努蒂,韦努蒂的“异化”不能淹没鲁迅的“保持洋气” |
李田心
|
《职大学报》
|
2016 |
0 |
|
7
|
鲁迅翻译理论的世界性贡献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归化”专利权属于鲁迅,韦努蒂的“异化”不能淹没鲁迅的“保持洋气” |
李田心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6 |
0 |
|
8
|
辩证地理解鲁迅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
张善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9
|
“左翼文学的大众化与世界性——小林多喜二、鲁迅与普罗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
延缘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0
|
鲁迅、高晓声对农民心路探寻的比较 |
王吉鹏
赵月霞
|
《北方论丛》
|
2003 |
6
|
|
11
|
鲁迅的世界和世界的鲁迅——纪念鲁迅逝世70周年 |
杨剑龙
李亮
刘昕
陈卫炉
朱品君
赵春
张勐
章萱珺
|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6 |
0 |
|
12
|
转型时期的意义探寻——关于鲁迅和乔伊斯的跨文化比较 |
黄健
严晓蔚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3
|
鲁迅世界的体验与认知——新世纪鲁迅文化研究的断想 |
杨洪承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4
|
“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
1994 |
0 |
|
15
|
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化(上) |
方长安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6
|
探寻生命自由——《娜拉走后怎样》的重新解读 |
王学谦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7
|
鲁迅笔下的鬼——读《无常》和《女吊》(一) |
钱理群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8
|
世纪元年鲁研学术新走向——2001年鲁迅研究综述 |
杨洪承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9
|
中国鲁迅研究会2014年理事会综述 |
王炳中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论鲁迅《颓败线的颤动》的“旷野呼告”与“世界性因素” |
易文杰
|
《绍兴鲁迅研究》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