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温斯顿的伦敦漫游——奥威尔《1984》心理地理学解读 |
李兆前
|
《新余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1984》不同中文译本语料浅析 |
胡昕怡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3
|
《动物庄园》和《1984》中极权统治方式分析 |
苏绘泉
|
《绥化学院学报》
|
2008 |
9
|
|
4
|
性与爱对极权统治的摧毁与建构——论王小波对乔治·奥威尔《1984》的接受 |
李文庭
|
《湘南学院学报》
|
2017 |
3
|
|
5
|
《1984》中的反抗与革命 |
董英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4
|
|
6
|
《1984》与奥威尔的童年“创伤性情景” |
赵玉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1
|
|
7
|
《1984》的震撼和警示 |
耿春红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0 |
1
|
|
8
|
极限境遇下的人性恶——《1984》与《蝇王》人性阴暗面的对照阅读 |
仲敏义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1
|
|
9
|
奥威尔《1984》解读 |
刘巧丽
|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1 |
1
|
|
10
|
《1984》与《2010》的比较研究 |
黄曦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11
|
2014年初春飞雪中读《1984》 |
曹勇军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2
|
《1984》的宗教原型解读 |
尹丽颖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3
|
《1984》的空间解读 |
丁卓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4
|
《1984》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董英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15
|
浅析乔治·奥威尔《1984》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
刘嘉逸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6
|
《1984》悲观政治图景的存在论意义 |
陈驰
张少清
|
《湘南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7
|
禁锢中的人性——乔治·奥威尔的《1984》 |
白璐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3 |
1
|
|
18
|
从《1984》到《1Q84》 |
徐迅雷
|
《观察与思考》
|
2010 |
5
|
|
19
|
《1984》的原型探析 |
许平
|
《新余高专学报》
|
2011 |
1
|
|
20
|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交错:《理想国》与《1984》的相似性对比 |
刘嘉
|
《海外英语》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