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七人影评”:香港左派电影批评的里程碑
被引量:
5
1
作者
吴迎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七人影评"是香港"光复"后由南来影人组成的左派电影批评,立足于香港《华商报》、《华侨日报》、《大公报》、《文汇报》副刊,歌颂苏联电影,批判美国电影,引导中国电影。这一注重意识形态批评的左派影评模式,主导...
"七人影评"是香港"光复"后由南来影人组成的左派电影批评,立足于香港《华商报》、《华侨日报》、《大公报》、《文汇报》副刊,歌颂苏联电影,批判美国电影,引导中国电影。这一注重意识形态批评的左派影评模式,主导当时的香港电影批评,预演新中国初期的电影批评,在不同层面产生长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人影评
香港
左派
夏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七人影评”:补遗与考辨
被引量:
2
2
作者
苏涛
李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58,共7页
5篇新发现的发表于《大公报》(香港版)上的"七人影评"作品,集中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末香港左派电影批评的特性。一方面,这些政治立场鲜明、言辞不乏尖锐的批评文章,丰富了我们对"七人影评"整体面貌的认知;另一方面,...
5篇新发现的发表于《大公报》(香港版)上的"七人影评"作品,集中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末香港左派电影批评的特性。一方面,这些政治立场鲜明、言辞不乏尖锐的批评文章,丰富了我们对"七人影评"整体面貌的认知;另一方面,贯穿于这些文章中的美学思想和修辞策略,也相当直观地展示出当时香港左派国语电影批评的政治性。它既指向一种政治地理解电影艺术的美学观念,也呼应着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文化和统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史
电影批评
“
七人影评
”
政治性
夏衍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前夕旅港左翼影剧界的集体批评——“七人影评”新论
3
作者
谢力哲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9,共11页
“七人影评”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旅港左翼影剧界开展的集体批评活动,也是中国电影处于重大历史转型之际的一个典型事件。“七人”应被视为旅港影剧工作者群体的代称,其国片批评鲜明地反映了电影的“教育工具”论,新发现的“笔伐篇”则暴...
“七人影评”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旅港左翼影剧界开展的集体批评活动,也是中国电影处于重大历史转型之际的一个典型事件。“七人”应被视为旅港影剧工作者群体的代称,其国片批评鲜明地反映了电影的“教育工具”论,新发现的“笔伐篇”则暴露了左翼影评极端化的偏失。“七人影评”不仅体现了战后初期左翼电影集体批评的特定样态,更在一定程度上预演了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至“新时期”前影评活动的普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人影评
旅港左翼影剧界
集体批评
新中国成立前夕
夏衍
原文传递
香港“光复”初期的个人电影批评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迎君
《文化与传播》
2012年第3期52-60,共9页
香港"光复"初期的个人电影批评,由左派文人尤其左派"南来文人"开辟和主导,注重推行"延安文艺讲话"精神的书写路向。当时最重要个人电影批评者夏衍、于伶、司马文森、瞿白音、高朗、吴其敏、羊璧等,都是...
香港"光复"初期的个人电影批评,由左派文人尤其左派"南来文人"开辟和主导,注重推行"延安文艺讲话"精神的书写路向。当时最重要个人电影批评者夏衍、于伶、司马文森、瞿白音、高朗、吴其敏、羊璧等,都是左派集体电影批评"七人影评"或"粤片集评"的成员,他们的个人电影批评更近乎于集体电影批评的"翻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光复
电影批评
七人影评
粤片集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七人影评”:香港左派电影批评的里程碑
被引量:
5
1
作者
吴迎君
机构
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香港左派电影批评史研究"(15XZW008)
文摘
"七人影评"是香港"光复"后由南来影人组成的左派电影批评,立足于香港《华商报》、《华侨日报》、《大公报》、《文汇报》副刊,歌颂苏联电影,批判美国电影,引导中国电影。这一注重意识形态批评的左派影评模式,主导当时的香港电影批评,预演新中国初期的电影批评,在不同层面产生长远影响。
关键词
七人影评
香港
左派
夏衍
Keywords
Film Criticism of Seven Critics, Hong Kong, the Left, Xia Yan
分类号
I106.35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七人影评”:补遗与考辨
被引量:
2
2
作者
苏涛
李频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
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58,共7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冷战’与华语电影的历史叙述:以香港为中心”(批准号:18XNI005)之成果。
文摘
5篇新发现的发表于《大公报》(香港版)上的"七人影评"作品,集中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末香港左派电影批评的特性。一方面,这些政治立场鲜明、言辞不乏尖锐的批评文章,丰富了我们对"七人影评"整体面貌的认知;另一方面,贯穿于这些文章中的美学思想和修辞策略,也相当直观地展示出当时香港左派国语电影批评的政治性。它既指向一种政治地理解电影艺术的美学观念,也呼应着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文化和统战策略。
关键词
香港电影史
电影批评
“
七人影评
”
政治性
夏衍
Keywords
Hong Kong film history
film criticism
“Film Essays of the Seven Critics”
political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新中国成立前夕旅港左翼影剧界的集体批评——“七人影评”新论
3
作者
谢力哲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9,共11页
基金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香港左翼文艺运动研究(1945—1949)”(项目编号:21CZW04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七人影评”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旅港左翼影剧界开展的集体批评活动,也是中国电影处于重大历史转型之际的一个典型事件。“七人”应被视为旅港影剧工作者群体的代称,其国片批评鲜明地反映了电影的“教育工具”论,新发现的“笔伐篇”则暴露了左翼影评极端化的偏失。“七人影评”不仅体现了战后初期左翼电影集体批评的特定样态,更在一定程度上预演了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至“新时期”前影评活动的普遍特征。
关键词
七人影评
旅港左翼影剧界
集体批评
新中国成立前夕
夏衍
分类号
J909.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香港“光复”初期的个人电影批评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迎君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化与传播》
2012年第3期52-60,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电影美学的本土建构"(11YJC760087)之成果
文摘
香港"光复"初期的个人电影批评,由左派文人尤其左派"南来文人"开辟和主导,注重推行"延安文艺讲话"精神的书写路向。当时最重要个人电影批评者夏衍、于伶、司马文森、瞿白音、高朗、吴其敏、羊璧等,都是左派集体电影批评"七人影评"或"粤片集评"的成员,他们的个人电影批评更近乎于集体电影批评的"翻版"。
关键词
香港
光复
电影批评
七人影评
粤片集评
分类号
I235.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七人影评”:香港左派电影批评的里程碑
吴迎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七人影评”:补遗与考辨
苏涛
李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3
新中国成立前夕旅港左翼影剧界的集体批评——“七人影评”新论
谢力哲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4
香港“光复”初期的个人电影批评
吴迎君
《文化与传播》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