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3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陈道振 赵志坚 徐继胜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98-304,共7页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收治的9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41例;年龄24~78...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收治的98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41例;年龄24~78岁,平均42.8岁;AO/OTA分型:C1型20例,C2型51例,C3型27例;致伤原因:平地摔伤13例,道路交通伤46例,高处坠落伤39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采用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n=50)和B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n=48)。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195.0±28.9)mL多于B组(158.8±19.1)mL,手术时间(129.4±35.4)min和术后住院时间(9.8±2.0)d长于B组[(106.1±22.2)min,(7.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肘关节旋转活动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MEPS(54.1±9.1)分高于B组(47.1±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3、6、12个月MEP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8.0%vs.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方正中切口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而肱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相对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其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对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不适用于体弱者。临床上应视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合适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三头肌两侧分离入路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下载PDF
超声成像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小腿三头肌肌肉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2
作者 彭艳华 王明梅 +8 位作者 张广宇 陈功勋 李三松 李兵兵 杨磊 史凯丽 张佳美 惠志崇 朱登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肌肉形态、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年龄、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岁痉挛型脑瘫36例(男18例,女18例),根据年龄、性别匹配2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超声成像下评估两组小腿三头肌羽状角、... 目的:探讨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小腿三头肌肌肉形态、结构变化并探讨其与年龄、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岁痉挛型脑瘫36例(男18例,女18例),根据年龄、性别匹配2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超声成像下评估两组小腿三头肌羽状角、肌束长度、肌肉厚度、横截面积、肌腹长度、跟腱长度。使用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的D能区和E能区、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小腿肌肉痉挛程度。结果:痉挛型脑瘫患儿内、外侧腓肠肌肌肉厚度和横截面积,内、外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束长度、内侧腓肠肌标准化肌腹长度小于对照组(P<0.05);内侧腓肠肌羽状角、标准化跟腱长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侧腓肠肌肌肉厚度、横截面积、肌束长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脑瘫患儿内侧腓肠肌肌肉厚度及横截面积、外侧腓肠肌肌束长度、比目鱼肌肌肉厚度与GMFM总分呈正相关(r P分别为0.639、0.392、0.399、0.338,P<0.05),各肌肉形态参数与踝关节MAS评分不相关(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发育受限,且与运动功能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发育受限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超声 三头肌
下载PDF
跟腱断裂Ma-Griffith缝合术后小腿三头肌及跟腱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功能恢复相关性
3
作者 江伟成 莫少英 +3 位作者 曾学琴 罗建彬 李敬矿 康国锋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3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Ma-Griffith缝合术后小腿三头肌及跟腱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50例均接受Ma-Griffith缝合术治疗跟腱断裂并接受SWE检查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患侧及...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Ma-Griffith缝合术后小腿三头肌及跟腱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50例均接受Ma-Griffith缝合术治疗跟腱断裂并接受SWE检查的患者。统计分析患者患侧及健侧、不同临床效果者、不同功能康复效果者患侧跟腱、小腿三头肌SWV,并分析跟腱及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SWV与跟腱断裂术后功能康复效果、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结果:患侧跟腱及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SWV低于健侧(P<0.05)。不同Ma-Griffith缝合术临床效果及康复效果者患侧跟腱及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SWV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跟腱及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SWV与跟腱断裂临床效果、功能康复效果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SWE检查可明确跟腱断裂Ma-Griffith缝合术后小腿三头肌及跟腱SWV,且其与疾病治疗效果、功能康复效果间具有密切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Ma-Griffith缝合术 小腿三头肌 跟腱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不同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朱保亮 王强 +3 位作者 张洪蕊 周人龙 张强 巩小雪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不同牵伸训练治疗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8月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T治疗组(对照组)、ESWT联合...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不同牵伸训练治疗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到2021年8月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T治疗组(对照组)、ESWT联合斜板牵伸组(联合组A)及ESWT联合静态牵伸组(联合组B),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MAS)、改良Tardieu(MT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下肢部分(FMA-LE)、踝关节PROM评估患者肌张力和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训练前,3组患者MAS、MTS、FMA-LE和踝关节PROM比较无差异性(P>0.05)。给予2周训练后,3组患者以上4个指标和训练前相比均有一定的改善,联合组A、B MAS、MTS、PROM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A FMA-LE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联合组B踝关节PROM比联合组A效果明显,余3个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给予4周训练后,3组患者MAS、MTS、FMA-LE和踝关节PROM改善程度明显,且联合组A较对照组显著(P<0.05),联合组B较其他两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 ESWT联合静态牵伸训练对降低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积极治疗作用,且效果优于联合斜板牵伸或单纯冲击波治疗,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有效手段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小腿三头肌 痉挛 体外冲击波 静态进展牵伸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脑瘫患儿下肢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孔岑岑 袁涛 +2 位作者 李有武 潘媛 赵冬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30-0032,共3页
探讨应用 ESWL对小儿下肢肌肉萎缩性瘫痪患者肢体粗大运动功能及减轻肌肉张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伴有各种程度下肢肌肉痉挛的脑性瘫痪儿童50例,随机分成2组25名,每组25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典 E·... 探讨应用 ESWL对小儿下肢肌肉萎缩性瘫痪患者肢体粗大运动功能及减轻肌肉张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伴有各种程度下肢肌肉痉挛的脑性瘫痪儿童50例,随机分成2组25名,每组25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瑞典 E· M· S· SX型号Swiss DolorClast的震波疗法。采用改进的 Ashworth评分(MAS)和GMFM-88 (GMFM-88)评分,比较两组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 MAS得分明显下降,GMFM-88 (GMFM-88)也有所增加,但观察组患者的 MAS及 GMFM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疗法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降低其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三头肌痉挛 体外冲击波 粗大运动 张力
下载PDF
习惯足触地模式对跑步时小腿三头肌及胫骨前肌活动的影响
6
作者 陆泽宇 博凯 +2 位作者 邓力勤 王纪超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8-178,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跑步中两种习惯足触地模式下踝关节主要屈伸肌肌肉活动与共激活的差异。方法10位习惯后跟(rearfoot strike pattern,RFS)和10位习惯非后跟触地模式(non-rearfoot strike pattern,NRFS)跑者分别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9 k...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跑步中两种习惯足触地模式下踝关节主要屈伸肌肌肉活动与共激活的差异。方法10位习惯后跟(rearfoot strike pattern,RFS)和10位习惯非后跟触地模式(non-rearfoot strike pattern,NRFS)跑者分别在三维测力跑台上以9 km/h的速度用习惯足触地模式进行测试。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收集受试者的运动轨迹,同步采集受试者内侧腓肠肌(medial gastrocnemius,MG)、外侧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的肌肉活动信号。计算了目标肌肉在步态周期、支撑期、摆动期、预激活期(足触地前50 ms)的肌电均方根值以及肌肉共激活比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结果在预激活期,习惯NRFS跑者的MG激活显著大于习惯RFS跑者(P<0.05);在摆动期,习惯NRFS跑者的MG激活显著大于习惯RFS跑者(P<0.05)。而其他阶段的踝关节屈伸肌共激活以及均方根值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习惯RFS跑者相比,习惯NRFS跑者在预激活期和摆动期具有较高水平的MG活动,可能是在足触地前跑者通过肌肉主动调节使踝关节保持跖屈,以尽可能地减少触地时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活动 小腿三头肌 胫骨前 比目鱼 踝关节 均方根值 步态周期 运动轨迹
下载PDF
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曾寿全 甘仪清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收治的200例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给予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对照组给予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程度、下肢动态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维多利亚体育研究中心跟腱评估问卷(VISA-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总体稳定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生理、环境、精神支柱、社会管理、独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跟腱止点腱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恢复活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三头肌离心训练 体外冲击波 慢性跟腱止点腱病
下载PDF
肌骨超声、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8
作者 张浩良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9期2377-2379,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肌骨超声、多层螺旋CT (MSCT)检查在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0例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肌骨超声、MSC... 目的:分析对比肌骨超声、多层螺旋CT (MSCT)检查在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80例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肌骨超声、MSCT检查,统计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措施在此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肌骨超声检查肱三头肌肌腱断裂、骨化性肌炎的检出率高于MS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8、5.096,P<0.05);肌骨超声检查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的检出率高于MS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6.234、8.229,P<0.05);肱骨滑车近端的肱三头肌肌腱纤维连续中断,断端中部表现成不均匀的低回声,近端断端肌腱表现为不规则的强回声,同边界分界不显著;早期边缘表现成斑点形态的稍高密度钙化灶,中期表现成等—稍高—高密度的分层征象,晚期的边界清晰,四周未见软组织肿块。结论:与MSCT检查相比,肌骨超声在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伴骨化性肌炎诊断中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头肌腱断裂 骨化性 骨超声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双钢板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天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双钢板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5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O分型,C1型13例,C2型25例,C3型12例,分为肱三头...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双钢板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5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O分型,C1型13例,C2型25例,C3型12例,分为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组(26例)及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24例)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功能锻炼时间及肘关节Mayo评分。结果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比较,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功能锻炼时间早、Mayo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手术治疗的入路,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优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三头肌内外侧入路 三头肌舌形瓣入路
下载PDF
不同时间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段好阳 闫兆红 +2 位作者 刘娜 刘福迁 李贞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44-144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临床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提供参数依据。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连续治疗组和间隔治...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间隔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为临床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提供参数依据。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连续治疗组和间隔治疗组,每组患者31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均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连续治疗组患者治疗参数设置冲击频率为8Hz,压强为2.0—3.0bar,冲击次数为2000次,1次/日,连续3日,每周共3次,共4周;间隔治疗组患者治疗参数设置为冲击频率为8Hz,压强为2.0—3.0bar,冲击次数为2000次,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采用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的Fugl-Meyer评分法(FMA)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患侧踝关节被动背伸角度、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ROM值、MAS评分和FMA评分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连续治疗组和间隔治疗组患者踝关节PROM分别为(48.40±7.02)度和(39.53±7.91)度,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分别为(1.65±0.51)分和(2.13±0.46)分、FMA评分分别为(18.65±8.23)分和(14.39±6.84)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行组间比较,连续治疗组较间隔治疗组改善明显,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连续治疗组和间隔治疗组患者踝关节PROM分别为(57.28±8.61)度和(54.37±8.76)度,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分别为(1.47±0.39)分和(1.56±0.40)分、FMA评分分别为(24.39±9.62)分和(23.76±8.52)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状态,连续治疗方案的短期疗效优于间隔治疗方案,而两种治疗方案的长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痉挛状态 小腿三头肌
下载PDF
旋转牵伸训练用于降低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斌 华东 +2 位作者 席建明 李桥军 宋晓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0-681,共2页
脑卒中后患者常见上肢屈肌占优势和下肢伸肌占优势的异常运动模式,特别是小腿三头肌的高张力。我们在临床中采用的旋转牵伸,降低小腿三头肌张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小腿三头肌 脑卒中患者 疗效观察 张力 牵伸 训练 异常运动模式 脑卒中后
下载PDF
家兔小腿三头肌肌亚部区分和运动终板分布的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薛黔 李名扬 +1 位作者 李志义 李国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用家兔小腿三头肌做肌亚部区分和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腓肠肌外侧头可分为三个肌亚部,各肌亚部有一支一级神经支和一条运动终板带;腓肠肌内侧头和比目鱼肌无区分肌亚部的形态特征.作者认为,腓肠肌外侧头区分的肌亚部与运动终板... 用家兔小腿三头肌做肌亚部区分和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腓肠肌外侧头可分为三个肌亚部,各肌亚部有一支一级神经支和一条运动终板带;腓肠肌内侧头和比目鱼肌无区分肌亚部的形态特征.作者认为,腓肠肌外侧头区分的肌亚部与运动终板的分布具有相关性.用大体解剖法区分的肌亚部可通过肌运动终板的分布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三头肌 运动终板 家兔
下载PDF
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平行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9
13
作者 平建锋 钱宇 +3 位作者 孙文东 车斌 胡旭军 范顺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75-1376,共2页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平行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肱骨髁间骨折患者24例,采取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平行双锁定钢板治疗,对骨折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 目的探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平行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肱骨髁间骨折患者24例,采取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平行双锁定钢板治疗,对骨折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2 w,24例患者X线片显示,23例(95.83%)患者骨折线愈合情况良好,1例(4.17%)骨折线未完全愈合但无移位,无未愈合及移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参照改良的G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13例(54.17%),良7例(29.17%),可3例(12.50%),差1例(4.17%),临床治疗优良20例(83.33%)。结论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平行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能达到良好的骨折愈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头肌内外侧入路 平行双锁定钢板 老年肱骨髁间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海平 宋吉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47,53,共5页
骨骼肌损伤形态学研究是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发生机制探索的基础。采用实验法,观察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影响的规律。结果显示:离心运动损伤模型可导致大鼠肱三头肌出现较典型的超微结构病理学改变,且线粒体、细胞核结构的变化... 骨骼肌损伤形态学研究是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发生机制探索的基础。采用实验法,观察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影响的规律。结果显示:离心运动损伤模型可导致大鼠肱三头肌出现较典型的超微结构病理学改变,且线粒体、细胞核结构的变化同肌节改变或Z线流等结构改变一样,帮助界定骨骼肌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运动 大鼠 三头肌 超微结构 影响
下载PDF
PNF牵伸法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小腿三头肌DOMS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保国 王小迪 王安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99,103,共4页
对PNF牵伸组和对照组在离心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24h-48h、72h各时段的血清肌酸激酶(CK)、主观酸痛感觉阈、纵跳摸高高度值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较,PNF牵伸组运动后CK值显著下降,主观酸痛感觉显著减轻,但原地纵跳高度虽... 对PNF牵伸组和对照组在离心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24h-48h、72h各时段的血清肌酸激酶(CK)、主观酸痛感觉阈、纵跳摸高高度值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较,PNF牵伸组运动后CK值显著下降,主观酸痛感觉显著减轻,但原地纵跳高度虽有升高趋势,差异不显著。结论:PNF牵伸法对DOMS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并不能明显增加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F牵伸法 延迟性肉酸痛 离心运动 小腿三头肌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小儿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智 毕军花 +2 位作者 李钢 朱明海 赵继红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小儿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确诊的小儿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78例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所有脑瘫患儿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含有39例。对...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小儿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确诊的小儿脑瘫伴小腿三头肌痉挛的78例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所有脑瘫患儿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含有39例。对照组脑瘫患儿施行常规性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前者治疗基础上施行体外冲击波,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足底压力、MA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干预措施实施前1d、实施后1周、实施后1个月MAS评分、踝关节GMFM评分与PROM测量角度、足底压力与面积等指标均在一定趋势内变化,且两组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24,13.77,9.84,8.53,15.71,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降低伴小腿三头肌痉挛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并缓解其伴有的肌肉痉挛,改善其粗大运动的功能,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小儿脑瘫 小腿三头肌痉挛
下载PDF
肱三头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铭 李洪帅 +3 位作者 王春 陈铎 狄永 陈士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肱三头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肱骨髁间骨折采用改良的肱三头肌劈开入路,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2例获得平均9.5个月的随访。按照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8例,良15例,... 目的探讨改良肱三头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肱骨髁间骨折采用改良的肱三头肌劈开入路,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2例获得平均9.5个月的随访。按照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8例,良15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71.9%。结论改良的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不损伤关节软骨面及神经,手术创伤小,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显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头肌 肱骨骨折 治疗
下载PDF
肱三头肌及指总伸肌电生理支配权重分析在同侧C_7神经根移位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立 徐雷 +4 位作者 顾玉东 徐建光 徐文东 陆九州 朱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分析在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中得出的臂丛神经各干对肱三头肌/指总伸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推断其对于同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影响,为探讨其安全性和适应证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8月-2007年10月15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行... 目的分析在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中得出的臂丛神经各干对肱三头肌/指总伸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推断其对于同侧C7神经根移位术的影响,为探讨其安全性和适应证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8月-2007年10月15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患者。男13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例,压砸伤2例,余均为车祸伤。左侧8例,右侧7例。术中依次刺激健侧臂丛神经上、中、下干,于肱三头肌/指总伸肌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比较各干的CMAP波幅所占百分比,确定臂丛神经各干对肱三头肌/指总伸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术后6个月内随访肱三头肌/指总伸肌肌力,并复查肌电图了解其自发电活动和主动募集反应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肱三头肌的电生理支配权重:上中干型3例(20%),中下干型3例(20%),全干型7例(47%),中干型2例(13%);指总伸肌:中下干型3例(20%),全干型10例(67%),下干型2例(13%)。肱三头肌:术后1个月,2例出现肱三头肌肌力4级,募集反应单纯相,至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余患者术后1个月肌力均达5级,募集反应单纯混合相或混合相。指总伸肌:术后1个月,患者肌力及募集反应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各种电生理支配权重的患者,C7神经根的切取均不会造成肱三头肌和指总伸肌的实质性损害,同侧C7神经根移位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对于中干支配权重高的患者,采用同侧C7神经根全干移位应慎重,有可能造成肱三头肌短期内的肌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位 臂丛神经 电生理检测 三头肌 指总伸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肌张力的表面肌电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莉 高润 +4 位作者 程欣欣 刘婉 刘梦瑶 俞佳雯 陆晓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75-180,共6页
目的采用表面EMG(sEMG)法,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功能状态下小腿三头肌的sEMG变化。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恢复期存在小腿三头肌痉挛的偏瘫患者,分别采集患者在踝关节被动背屈牵伸过程中,伸膝位和屈膝位的健患侧内外腓肠肌以及比目鱼肌的s... 目的采用表面EMG(sEMG)法,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功能状态下小腿三头肌的sEMG变化。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恢复期存在小腿三头肌痉挛的偏瘫患者,分别采集患者在踝关节被动背屈牵伸过程中,伸膝位和屈膝位的健患侧内外腓肠肌以及比目鱼肌的sEMG信号,以及患者在行走5个步行周期时健患侧内外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sEMG信号。并对sEMG的均方根振幅(RMS)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在踝关节被动背屈牵伸过程中:患侧内外腓肠肌的RMS值伸膝位明显高于屈膝位(均P<0.05),比目鱼肌无明显差异;同体位下内外腓肠肌以及比目鱼肌的RMS值患侧显著高于健侧(均P<0.05);伸膝位时患侧内侧腓肠肌的RMS值最高。(2)在步行运动过程中:支撑相时,健侧内外腓肠肌的RMS值高于患侧(P<0.01),比目鱼肌无差异;摆动相时,健侧内外腓肠肌以及比目鱼肌的RMS值高于患侧(均P<0.01)。支撑相时,比目鱼肌贡献度患侧高于健侧(P<0.05),而外侧腓肠肌的贡献度健侧高于患侧(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踝关节被动背屈牵伸时,腓肠肌是偏瘫患者小腿三头肌痉挛的主要因素。步行时,患侧比目鱼肌取代正常跖屈时腓肠肌成为主要步行推动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表面 小腿三头肌
下载PDF
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移植修复腋神经前支:13例恢复三角肌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明珠 李春雨 +2 位作者 张为众 孙鸿斌 崔树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81-3384,共4页
背景:腋神经损伤后致三角肌麻痹,上肢外展功能受限,其手术治疗方案存在争议,采取后位入路的神经移位移植方法能否达到满意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移植至腋神经前支恢复肩外展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吉... 背景:腋神经损伤后致三角肌麻痹,上肢外展功能受限,其手术治疗方案存在争议,采取后位入路的神经移位移植方法能否达到满意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移植至腋神经前支恢复肩外展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3例腋神经损伤且无任何恢复征象的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4(18~55)岁,三角肌肌力为M0或M1即三角肌功能完全丧失。采用后入路于10倍手术显微镜下将桡神经长头支移位移植至腋神经前支修复肩外展功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者肩外展功能恢复结果。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经21(6~5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的术后感染及血肿,肩外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三角肌恢复M4以上肌力7例,M3肌力4例,M2肌M1肌力各1例,有效率达92﹪,优良率达到85%,均未出现伸肘功能障碍。说明采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移植修复腋神经前支恢复三角肌功能,是一种简便、可靠的修复肩外展功能的方法,且本术式适用于臂丛神经部分损伤、腋神经损伤及严重的四边孔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位 腋神经 桡神经 三头肌 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