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学三好生与普通生心理状况研究 |
袁荣潜
方玉荣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8 |
0 |
|
2
|
想当一名“三好生” |
蒋建华
|
《教育家》
|
2012 |
0 |
|
3
|
建国以来“三好生”标准的发展变化与反思 |
李振
|
《中国校外教育》
|
2014 |
0 |
|
4
|
误会越深,意蕴越深——《三好生》赏读 |
度成华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5
|
关注学生个性,改革班队干部和三好生的评选工作 |
杨晓婧
|
《天津教育》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6
|
“三好生” |
陈庆苞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1 |
0 |
|
7
|
评“三好生”可休矣 |
林宝胜
|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2002 |
0 |
|
8
|
浅谈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与“三好生”谈话后的思考 |
傅永祥
|
《体育教学》
|
2009 |
0 |
|
9
|
三好生 |
曹延标
|
《小学生故事与作文》
|
2010 |
0 |
|
10
|
“三好生” |
陈庆苞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1 |
0 |
|
11
|
三好生 |
陈庆苞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1 |
0 |
|
12
|
如何赋予“三好生”评选更大的意义 |
王海越
|
《今日教育》
|
2008 |
0 |
|
13
|
以“三卡”代替“三好生”评选 |
徐德宏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09 |
0 |
|
14
|
从“问题生”到“三好生”——“激将法”带来好效果 |
王元安
|
《中小学校长》
|
2005 |
0 |
|
15
|
美国“三好生”怎么选 |
杨海伦
|
《小康》
|
2007 |
0 |
|
16
|
成都市青羊区取消“三好生”评选开创国内先河 |
|
《教育科学论坛》
|
2006 |
0 |
|
17
|
误会越深,意蕴越深——荐读散文《三好生》 |
度成华
|
《学语文(A版)》
|
2004 |
0 |
|
18
|
深圳一小学“个性”生取代三好生 |
|
《教师之友》
|
2004 |
0 |
|
19
|
脆弱——不仅是这位“三好生”——一位中学生跳楼引发的思索 |
若梅
|
《中国质量万里行》
|
1996 |
0 |
|
20
|
新概念“三好生” |
纪安
文芳
|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