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3篇文章
< 1 2 1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牙源性上颌窦炎患牙拔除后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修复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朱韵莹 刘芸 +4 位作者 徐婷 刘珍珍 曹少萍 王张嵩 武东辉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 目的探讨伴有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患牙拔除后因骨量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且确诊为OMS,拔牙后6~8个月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纳入上颌后牙区患牙无保留价值但未诊断为OMS,拔牙后6~8个月因种植区域骨高度不足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部分上颌窦底骨质不连续及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13例,其余32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对照组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高度<4 mm的病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共8例,其余40例行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术后6~8个月行二期修复治疗。种植术后21 d、3个月、8个月及修复后每6个月进行随访,修复后24个月比较2组上颌窦内成骨高度(sinus bone gain,SBG)、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apical bone height,ABH)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情况。结果研究组45例种植术前上颌窦黏膜厚度均值(1.556±0.693)mm,大于对照组(1.229±0.4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上颌窦底提升术均无上颌窦黏膜穿孔。修复后24个月,研究组SBG、ABH和MBL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OMS的患牙拔除后,上颌窦炎症减退、缺牙区骨质高度和密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及种植修复,可以达到与非OMS患牙拔除后上颌窦底提升术及种植修复同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上颌窦 拔牙术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 穿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种植修复 上颌窦黏膜厚度 上颌窦内成骨高度 种植体尖端成骨高度 种植体边缘骨吸收
下载PDF
基于CBCT的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解剖特点及在种植术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余兴亚 孙琼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21-123,148,共4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上颌第一磨牙位点研究上颌窦动脉及相关解剖特点。方法:在2020年1月-2022年8月合肥市口腔医院影像库中选择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就诊于种植科的363例患者(共500个上颌...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上颌第一磨牙位点研究上颌窦动脉及相关解剖特点。方法:在2020年1月-2022年8月合肥市口腔医院影像库中选择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就诊于种植科的363例患者(共500个上颌窦,其中男181例,女182例),测量上颌窦动脉直径、动脉处相对应的上颌窦外侧壁的厚度、上颌窦窦底至牙槽嵴顶距离L1、外侧壁平面上颌窦动脉至上颌窦底的距离L2,对各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估手术中出血风险。结果:上颌窦动脉直径平均为(1.14±0.45)mm,不同性别之间的平均直径无差异性。上颌窦外侧壁厚度平均为(1.79±0.45)mm,上颌窦动脉直径与上颌窦外侧壁厚度有相关性。L1平均为(5.30±2.87)mm,58.14%的患者需行上颌窦外提术;L2平均为(8.53±3.08)mm。不同性别的上颌窦外侧壁厚度、L1有差异性。结论:CBCT可清晰地观察到上颌窦动脉的位置等种植相关解剖特点,以及可以直接测量相关指标,其三维影像可为临床种植手术提供术前指导、评估相关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窦 上颌窦后动脉 上颌窦外侧壁
下载PDF
光纤内镜辅助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评价
3
作者 苏汉福 陈希立 +5 位作者 郭雪琪 葛青 赵世勇 葛林虎 宿玉成 王丽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究光纤内镜辅助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冲顶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35名患者(共51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光纤内镜直视对... 目的探究光纤内镜辅助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冲顶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35名患者(共51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光纤内镜直视对比捏鼻鼓气法检查上颌窦黏骨膜完整性,探讨牙槽骨骨质类型、上颌窦底骨皮质厚度、上颌窦底黏骨膜厚度和窦底提升高度与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的关系,并探讨上颌窦黏骨膜穿孔对术后6个月时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的影响。结果51例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中以捏鼻鼓气法检出上颌窦黏骨膜穿孔2例,内镜辅助下检出穿孔10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13)。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与牙槽骨骨质类型、上颌窦底黏骨膜厚度(<3 mm)和窦底提升高度皆无明显相关,而与窦底骨皮质厚度显著相关(P=0.001);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直径>2 mm时需更长愈合时间以获得理想的ISQ。结论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中,光纤内镜可显著提高上颌窦黏骨膜穿孔检出率,利于术者判断窦底黏膜的情况以及选择更为合适的修复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 同期种植 上颌窦 上颌窦黏骨膜
下载PDF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谭学莲 满毅 黄定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91,共11页
上颌后牙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常见发病部位,在解剖上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炎症易扩散引发牙髓源性上颌窦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常需联合进行显微根尖手术和上颌窦底提升术,笔者将其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牙-牙槽骨... 上颌后牙是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常见发病部位,在解剖上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炎症易扩散引发牙髓源性上颌窦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常需联合进行显微根尖手术和上颌窦底提升术,笔者将其命名为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是该手术的解剖学基础,本文结合文献回顾及临床经验,详细讨论了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应用场景及优势、适应证与禁忌证、治疗计划制定以及术式选择等关键问题,旨在探讨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在治疗上颌后牙牙髓源性上颌窦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其临床操作路径和制订多学科联合管理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牙-牙槽骨-上颌窦复合体 牙保存相关上颌窦底提升术 牙源性上颌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
5
作者 孙晓飞 刘斌 +3 位作者 刘诗敏 郑文雯 查志鸿 胡国勤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8期60-66,共7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A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 目的观察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A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对照组采用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前后Lund-Mackay鼻内镜评分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以及术后5个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Lund-Mackay鼻内镜评分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较术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ACP的临床疗效好,能全面地清理病灶,且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率较低,较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中鼻道 上颌窦自然开口 泪前隐窝入路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 临床效果 复发
下载PDF
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牙槽骨高度及上颌窦解剖结构的关联性
6
作者 秦文光 张佳明 +2 位作者 余挺 王永兰 申玉芹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39-743,共5页
目的通过观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锥形束CT,研究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患者的上颌窦提升术与缺失牙种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与广... 目的通过观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锥形束CT,研究上颌窦底黏膜增厚与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的关系,为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患者的上颌窦提升术与缺失牙种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2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拍摄锥形束CT的患者资料,筛选出上颌单侧单颗后牙缺失的患者103例,通过CBCT三维重建,并以上颌窦底黏膜是否增厚(>2 mm)作为分组标准,测量牙槽骨高度、宽度、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上颌窦外侧壁厚度,以同一患者自身两侧指标的差值为统计值,分析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是否对缺牙区部分解剖结构存在影响。结果最终纳入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56例,非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47例。对其指标进行统计,其中两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差值存在差异,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大于非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6)。两组间的牙槽骨宽度、上颌窦外侧壁厚度、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存在的上颌窦底黏膜增厚可能与缺牙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上颌窦黏膜增厚 牙槽骨 上颌窦解剖 锥形束CT
下载PDF
鼻内镜下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1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红力 华正茂 +3 位作者 黄立真 张卓铭 汪际云 李永明 《安徽医学》 2008年第1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经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 鼻内镜下 临床分析 上颌窦良性病变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 霉菌性上颌窦 柯-陆氏手术 上颌窦根治术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的上颌窦底间隔观察分析
8
作者 王蓉 王彦蒽 唐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上颌窦底间隔的形态,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及上颌窦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375例患者(750个上颌窦)为研究对象。将CBCT图像...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上颌窦底间隔的形态,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及上颌窦体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并拍摄CBCT的375例患者(750个上颌窦)为研究对象。将CBCT图像的DICOM文件数据导入Mimics 22.0软件中重建上颌窦三维图像,对上颌窦体积及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情况、位置、高度进行测量,并分析上颌窦底间隔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和上颌窦体积的关系。结果在750个上颌窦中,130个出现窦底间隔,发生率为17.3%。男性和女性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18.5%(63/340)、16.3%(67/4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年龄18~30岁、31~45岁、46~60岁、>60岁组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12.7%(29/228)、16.5%(32/194)、23.1%(36/156)、19.2%(33/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上颌窦体积0~10 cm^(3)、11~20 cm^(3)、>20 cm^(3)组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分别为7.1%(14/196)、19.9%(54/271)、21.9%(62/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检出168个上颌窦底间隔,其中24个(14.3%)位于上颌窦前部、84个(50.0%)位于上颌窦中部、60个(35.7%)位于上颌窦后部,上颌窦前部、中部、后部的窦底间隔高度分别为(5.75±1.84)、(9.08±3.77)、(6.41±1.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上颌窦底间隔的发生率随着上颌窦体积的扩大而增高。CBCT可以提供较准确的上颌窦底间隔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为临床实施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颌窦 上颌窦底间隔 上颌窦底提升术
下载PDF
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上颌窦底提升的专家共识
9
作者 满毅 +1 位作者 宿玉成 王婧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5-201,共7页
上颌窦底提升是目前解决上颌后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经典术式,而上颌窦囊肿的存在常为上颌窦底提升带来困难和挑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上颌窦底提升的指南或共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伴... 上颌窦底提升是目前解决上颌后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经典术式,而上颌窦囊肿的存在常为上颌窦底提升带来困难和挑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上颌窦底提升的指南或共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行上颌窦底提升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囊肿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误入上颌窦内牙根取出及穿孔修复的体会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树平 韩荣红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7-437,共1页
关键词 误入上颌窦 穿孔修复 生理盐水冲洗法 脱细胞真皮基质 牙根 口腔上颌窦 上颌窦前壁 上颌窦穿孔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黏骨膜穿孔后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短期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许悦 张鹏 +2 位作者 李建虎 程政 周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52-155,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窦底黏骨膜穿孔与否对种植体早期成功率的短期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并使用CAS-KIT工具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的32例患者共计3... 目的:分析对比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窦底黏骨膜穿孔与否对种植体早期成功率的短期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并使用CAS-KIT工具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的32例患者共计38个种植位点,对比分析窦底黏膜穿孔组与未穿孔组患者的术后主观感受、术后即刻、术后4个月及修复后影像学表现。结果:32例患者通过使用CAS-KIT工具提升上颌窦黏膜并成功同期植入38枚种植体,术中发现8例患者黏骨膜穿孔,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肿痛或感染等不适反应,术后4个月行影像学检查发现上颌窦提升后形成新骨改建,修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均存留无松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两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窦底黏骨膜有无发生穿孔,种植体早期成功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术 上颌窦黏骨膜穿孔 种植体 成功率
下载PDF
987例上颌窦间隔解剖CBCT分析
12
作者 吴炯睿 陈梁 高益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78-583,共6页
目的:通过CBCT测量分析上颌窦间隔的检出率、位置、方向及高度,为指导经外侧壁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减少黏膜穿孔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种植手术的987例患者,通过CBCT对双侧上... 目的:通过CBCT测量分析上颌窦间隔的检出率、位置、方向及高度,为指导经外侧壁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减少黏膜穿孔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种植手术的987例患者,通过CBCT对双侧上颌窦中的上颌窦间隔(maxillary sinus septa)进行观测。根据上颌窦间隔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分为Ⅰ类(前部)、Ⅱ类(中部)和Ⅲ类(后部),根据间隔方向分为横断位(1类)、冠状位(2类)和矢状位(3类)。测量骨分隔最高点顺骨分隔往下与上颌窦底壁切线交点的距离。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上颌窦间隔检出率、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上颌窦间隔方向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987例患者1974个上颌窦中,288(9.18%)个上颌窦有间隔,其中男性154个,女性134个,不同性别间上颌窦间隔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青年人群共检出116个,中年人群110个,老年人群62个,老年人群总上颌窦间隔检出率显著低于中年人群及青年人群(P=0.000),老年人群单侧上颌窦间隔检出率低于青年人群(P=0.005)。统计348个上颌窦间隔高度,平均值为(6.63±2.75)mm。上颌窦底间隔位置为Ⅰ类7个(2.01%),Ⅱ类211个(60.63%),Ⅲ类130个(37.36%)。Ⅰ类间隔平均高度为(7.94±4.94)mm,Ⅱ类为(6.75±2.72)mm,Ⅲ类为(6.39±2.72)mm。在348个上颌窦间隔中,上颌窦间隔方向为1类12个(3.45%),2类302个(86.78%),3类34个(9.77%)。1类间隔平均高度为(9.30±4.12)mm,2类为(6.47±2.62)mm,3类为(7.27±3.01)mm。男性上颌窦间隔平均高度为(6.89±2.94)mm,女性为(6.32±2.49)mm。青年人群上颌窦间隔平均高度为(6.40±2.70)mm,中年人群为(6.69±2.60)mm,老年人群为(6.99±3.07)mm。不同性别、年龄段、位置及方向的上颌窦间隔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间隔为常见的上颌窦内解剖结构,老年人群检出率低于青年及中年人群,上颌窦间隔与上颌窦底的位置关系以Ⅱ类多见,方向以冠状位多见。少部分上颌窦内存在双间隔及完全间隔,上颌窦间隔的高度与性别、年龄、位置、方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间隔 锥形束CT 上颌窦底提升术 解剖结构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专家共识:上颌窦间隔
13
作者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 周延民 +1 位作者 宿玉成 孙晓琳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上颌窦间隔是常见于上颌窦内的骨性结构,在设计上颌窦底提升时,了解上颌窦间隔的存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上颌窦间隔的分类、解剖生物学特征、对上颌窦成骨的影响、其处理方法及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存在上颌窦间隔的上颌窦... 上颌窦间隔是常见于上颌窦内的骨性结构,在设计上颌窦底提升时,了解上颌窦间隔的存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上颌窦间隔的分类、解剖生物学特征、对上颌窦成骨的影响、其处理方法及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存在上颌窦间隔的上颌窦底提升实施提供参考依据,降低由于上颌窦间隔存在而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间隔 上颌窦底提升 成骨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6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采 吴琍雯 周蔚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09-310,共2页
目的提高对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患者以鼻出血、面颊部隆起、鼻塞等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检查见上颌窦内软组织块影,一般不伴有骨质破坏。结论本病... 目的提高对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患者以鼻出血、面颊部隆起、鼻塞等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检查见上颌窦内软组织块影,一般不伴有骨质破坏。结论本病需注意与上颌窦恶性肿瘤、真菌病相鉴别;确诊需待病理检查;外科手术可根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肉芽肿 上颌窦根治术 上颌窦疾病 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 上颌窦恶性肿瘤 回顾性分析 软组织块影 影像学检查 临床资料 诊疗水平
下载PDF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修补方式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傅达希 唐增斌 +2 位作者 朱怡霖 石子麦 潘小波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78-384,共7页
上颌后牙区牙缺失导致的牙槽嵴吸收以及上颌窦的气化,造成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常通过上颌窦底提升进行骨增量。上颌窦黏骨膜穿孔是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穿孔后如何进行修补,不同修补方式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本文... 上颌后牙区牙缺失导致的牙槽嵴吸收以及上颌窦的气化,造成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常通过上颌窦底提升进行骨增量。上颌窦黏骨膜穿孔是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穿孔后如何进行修补,不同修补方式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本文将对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不同修补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 上颌窦黏骨膜穿孔 修补方式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管翔宇 高益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上颌后牙区由于缺牙后进行性骨吸收及上颌窦解剖位置限制,使得该区域多不能采取常规种植修复,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就上颌窦内成骨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术 上颌窦黏膜 成骨机制
下载PDF
施耐德膜增厚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效宇 于欢 孟维艳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是目前口腔种植临床公认的、微创可靠的上颌后牙区骨增量术式,但当上颌窦内存在施耐德膜增厚时,其治疗效果尚存不确定性。鉴于施耐德膜增厚是上颌窦内最常见的问题,明确其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预后产生的影响具...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是目前口腔种植临床公认的、微创可靠的上颌后牙区骨增量术式,但当上颌窦内存在施耐德膜增厚时,其治疗效果尚存不确定性。鉴于施耐德膜增厚是上颌窦内最常见的问题,明确其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预后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针对该临床问题,本文从正常施耐德膜特点、施耐德膜增厚表现及原因、施耐德膜增厚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影响3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术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施耐德膜 上颌窦病变 骨增量 牙种植
下载PDF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18
作者 钱雨馨 吴维 +2 位作者 周永淼 王明熙 汤春波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情况下,上颌窦底内提升是增加种植所需骨量的一种较为常见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这项技术也可能会导致多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需要临床医生关注多种危险因素,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本文旨在探讨上颌窦底内提... 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情况下,上颌窦底内提升是增加种植所需骨量的一种较为常见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这项技术也可能会导致多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需要临床医生关注多种危险因素,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本文旨在探讨上颌窦底内提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将其分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两大类详细讨论。术中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为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和种植体异位进入上颌窦。术后并发症中较为值得关注的是上颌窦术后感染和上颌窦炎、术后植入物移位以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针对以上并发症,本文对其危险因素做出详细的阐述,希望有助于临床医生在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地运用上颌窦底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内提升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上颌窦黏骨膜穿孔
下载PDF
骨挤压钻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观察
19
作者 王可心 季平 +5 位作者 李帝泽 陈媛 赵洪永 陆沁怡 白雅馨 陈陶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观察并评估应用骨挤压钻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应用骨挤压钻法行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病例39例,女性21例,男性18例,年龄21~73岁... 目的观察并评估应用骨挤压钻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应用骨挤压钻法行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病例39例,女性21例,男性18例,年龄21~73岁,平均(51.67±11.68)岁。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术前(T0)、术后即刻(T1)及术后6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种植位点的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骨密度(bone density,BD)及窦底垂直骨高度(vertical bone height,VBH)等进行测量并比较。功能负荷前测量种植体稳定性(implant stability,IST)、计算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率以及种植体留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53颗。T0牙槽骨高度为3.38~9.40 mm,平均(6.16±1.00)mm,T1和T2的牙槽骨高度分别为(11.25±1.10)mm和(10.36±0.99)mm。不同时间点观测的牙槽骨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0、T1、T2的骨密度中位数分别为196.65 Hu、441.70 Hu和435.04 Hu。T0与T1间骨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采用该方法,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率为1.89%(1/53)。2颗种植体于术后6个月脱落,总体种植体留存率为96.23%(51/53),其余种植体在功能负荷前均获得良好的IST值(77.61±4.78),且在随访期间内未出现种植体周炎的迹象。结论骨挤压钻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可获得良好的上颌窦提升效果,术后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率较低。该方法用于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短期临床效果良好,但长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骨挤压 种植体稳定性 上颌窦膜穿孔
下载PDF
上颌窦解剖特点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手术操作的影响
20
作者 罗梓欣 胡丹丹 耿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上颌窦底提升是增加上颌后牙区种植垂直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底内提升)相比于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底外提升)具有安全、微创以及经济等优点。上颌窦的解剖形态是影响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手术操作的重要... 上颌窦底提升是增加上颌后牙区种植垂直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底内提升)相比于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底外提升)具有安全、微创以及经济等优点。上颌窦的解剖形态是影响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手术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对上颌窦底形态、窦底剩余牙槽骨、上颌窦间隔以及施耐德膜等主要解剖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中上颌窦底内提升的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上颌窦底内提升 解剖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