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击暴流风冲击作用下输电塔非平稳动力响应的频域方法
1
作者 汪大海 王国强 +4 位作者 王昕 孙启刚 杨庆山 黄国庆 杨军永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63,共12页
下击暴流是强对流天气下的一种局地极端风,具有尺度小、风速大、突发性等特点,是导致输电线路风灾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下击暴流风冲击作用下输电塔风振响应的计算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依据时变平均风和非平稳脉动风场的理... 下击暴流是强对流天气下的一种局地极端风,具有尺度小、风速大、突发性等特点,是导致输电线路风灾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下击暴流风冲击作用下输电塔风振响应的计算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依据时变平均风和非平稳脉动风场的理论模型,给出移动下击暴流冲击风荷载在时域及频域表达式;继而基于随机振动理论,推导建立了输电杆塔非平稳脉动风振响应的频域解析方法,再通过首次超越极值理论,给出了非平稳下击暴流作用下输电杆塔响应极值的精确分布。进一步,论文探讨了将原有不同步非平稳下击暴流脉动风激励视为同步且慢变过程近似结果的精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稳等效的极值分布和峰值因子的实用简化计算方法。论文采用随机样本的有限元瞬态动力分析结果,检验了上述频域理论方法的精确性。研究表明:该文提出的非平稳响应极值分布的理论解精确性高、同步慢变激励简化得到的等效平稳方法计算便捷且结果略偏保守。该文研究为推动建立输电杆塔抗下击暴流设计体系提供了计算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输电塔 非平稳脉动风 频域响应 极值分布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峡谷一次飑线和下击暴流的机理分析
2
作者 王汉涛 尹晔 +4 位作者 白爱娟 刘炙明 张昊楠 刘皓 郑自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8-410,共13页
产生极端灾害性大风的飑线对水电站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以2016年6月4日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水电站峡谷产生13级大风的飑线为例,从天气系统和中小尺度上讨论其形成机制。获得以下结论:(1)飑线到达前,受飑前低压影响水电站气压稳降了9 hPa,气... 产生极端灾害性大风的飑线对水电站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以2016年6月4日金沙江下游白鹤滩水电站峡谷产生13级大风的飑线为例,从天气系统和中小尺度上讨论其形成机制。获得以下结论:(1)飑线到达前,受飑前低压影响水电站气压稳降了9 hPa,气温上升超过14℃。飑线到达时受雷暴高压作用1 h内气压陡升10 hPa,气温骤降超过10℃,相对湿度陡增到70%,伴随短时降水发生。飑线过境后以上要素恢复到原值。(2)天气尺度环流的分析发现,飑线当天水电站在高空急流入口右侧辐散和低空西南涡南侧切变辐合的耦合作用下,次级环流的上升运动为飑线深对流提供了环境背景。飑线前中高层干冷平流叠加在中低层暖湿平流上,加上低空强烈升温增加了气温直减率,积累了对流发展的静力和对流不稳定,为飑线长生命提供了有利环境条件。垂直风速显示峡谷的上空下沉运动增强了动量下传,促进飑线前侧的抬升,正反馈作用下促进风暴稳定发展。(3)昭通雷达探测表明,飑线中30 dBZ以上多单体紧密聚合成带状回波,镶嵌着超过10 km高度柱状发展的50 dBZ以上强回波核。径向速度场上,垂直于峡谷的中尺度辐合线与带状强回波吻合,是飑线的触发机制,对应深厚的中层径向辐合MARC(Mid-Altitude Radial Convergence)特征。在云体剖面结构上,飑线前强上升运动形成穹窿,飑线到达时高悬的回波核快速下降,形成下击暴流,并诱发顺着河谷的新单体生成,改变了飑线走向,形成顺着的峡谷的极端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下击暴流 峡谷地形 中层径向辐合
下载PDF
稳态下击暴流风场竖向空间相关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方智远 黄汉杰 汪之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0-235,共6页
为研究下击暴流水平风速的竖向相关性,采用冲击射流装置模拟了稳态下击暴流风场,测量了不同径向位置、竖向距离、地貌条件以及射流速度下的水平风速,重点分析了水平风速的竖向相关性和相干曲线,提出了稳态下击暴流风场的相干函数模型。... 为研究下击暴流水平风速的竖向相关性,采用冲击射流装置模拟了稳态下击暴流风场,测量了不同径向位置、竖向距离、地貌条件以及射流速度下的水平风速,重点分析了水平风速的竖向相关性和相干曲线,提出了稳态下击暴流风场的相干函数模型。结果表明,相关系数随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最大相关系数出现在r=1.0 D_(jet)附近,地面粗糙度和射流风速对相关系数影响较小。相干函数与测点的竖向间距密切相关,径向位置和射流风速对相干函数影响较小,地表粗糙度的增加会降低近地测点的相干性。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稳态下击暴流竖向相干函数模型,实现了与试验风场较好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射流 水平风速 相关系数 相干函数
下载PDF
输电线路下击暴流强风荷载最不利工况研究
4
作者 陈麒麟 汪大海 +4 位作者 向越 孙启刚 杨庆山 黄国庆 杨军永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对流天气引起的下击暴流已经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输电线路风灾破坏的主要原因。下击暴流风场的特异性造成现有规范无法适用,开展下击暴流输电线路设计风荷载的研究成为提高电网安全性亟待开展的课题。介绍了下击暴流的数学风场模型并用... 对流天气引起的下击暴流已经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输电线路风灾破坏的主要原因。下击暴流风场的特异性造成现有规范无法适用,开展下击暴流输电线路设计风荷载的研究成为提高电网安全性亟待开展的课题。介绍了下击暴流的数学风场模型并用于计算输电线路风荷载,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杆塔受到的导线风荷载开展了风场及线路结构参数分析,着重考察了最大导线风荷载对应工况。研究结果表明:(1)直线塔与耐张塔最大横向荷载值相同,但后者最大纵向荷载值显著大于前者;(2)直线塔的最大横向荷载和纵向荷载塔位分别出现于八跨输电线路的端部和次端部直线塔,耐张塔则出现于四跨输电线路;(3)最大导线风荷载与出流直径、中心相对位置、塔位及跨数密切相关,均存在特定的最不利工况。通过对风荷载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的总结,最终给出了三种代表性最不利导线风荷载工况的归一化风场参数,为输电线路抗下击暴流导线风荷载的合理取值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输电线路 最不利工况 参数分析
下载PDF
1.55μm激光雷达高原机场下击暴流探测应用研究
5
作者 牛向华 黄轩 +4 位作者 朱文会 郑佳锋 唐顺仙 任涛 程振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6,共9页
为了探究激光雷达在湿下击暴流天气时的风场探测效果和低空风切变识别能力,采用多元资料结合具体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和数据验证的方法,利用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的测风激光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记录,对2021-05-18的一次湿下击暴流过程进行... 为了探究激光雷达在湿下击暴流天气时的风场探测效果和低空风切变识别能力,采用多元资料结合具体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和数据验证的方法,利用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的测风激光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记录,对2021-05-18的一次湿下击暴流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下击暴流具有复杂的风场结构,主体到达机场前,首先造成了超过14 m/s的外流,并与环境风耦合形成逆风切变辐合线,且最强外流区位于辐合线后侧1 km~2 km;下击暴流抵达跑道上空时,造成了地面辐散风场,辐散中心风速远小于外流边缘且垂直气流存在着剧烈变化,下击暴流共持续约10 min;测风激光雷达对雷暴云内部垂直气流分布、跑道区域下击暴流辐散风场的水平和垂直结构以及地面风场辐合线的形成和演变均有良好的识别效果,交互使用雷达不同探测模式和数据产品有利于机场低空风切变的监测和预警。该研究为激光雷达在下击暴流风切变预报和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测风激光雷达 精细结构 湿下击暴流 低空风切变 垂直气流
下载PDF
下击暴流作用下羊角型输电塔的风振动力响应与倒塌破坏分析
6
作者 韩承永 吴磊 +3 位作者 胡晨 王静峰 胡培芳 刘用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6,共9页
输电塔是典型的风敏感结构,易受下击暴流极端强风的影响,导致输电塔倒塌、线路受损等风害故障频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分析下击暴流作用下输电塔倒塌破坏的原因,根据马鞍山地区一次下击暴流事故中的实测气象数据,以事故中整体倒塌... 输电塔是典型的风敏感结构,易受下击暴流极端强风的影响,导致输电塔倒塌、线路受损等风害故障频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分析下击暴流作用下输电塔倒塌破坏的原因,根据马鞍山地区一次下击暴流事故中的实测气象数据,以事故中整体倒塌破坏的羊角型直线塔为典例,建立“一塔两线”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下击暴流0°、45°、60°、90°风向角作用下输电塔体系的动力响应,探究下击暴流不同风向角作用下羊角型直线塔-线体系的受力特点、薄弱部位及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90°风向角是直线塔-线体系抗下击暴流作用的最不利工况,是导致直线塔-线体系倒塌破坏的主要原因。下击暴流作用下羊角型直线塔-线结构体系的倒塌破坏是塔腿主、斜材失稳所引起,在抗下击暴流设计时应加强塔腿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羊角型直线塔-线体系 风向角 风振响应 倒塌破坏
下载PDF
测风激光雷达对孤立雷暴引发湿下击暴流的结构分析
7
作者 王楠 程海艳 尹才虎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50,共8页
为了揭示中γ尺度孤立单体雷暴引发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结构及成因,采用多源数据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激光雷达资料,对2022-06-25发生在乌鲁木齐机场跑道入口端的一次湿下击暴流进行了结构场剖析,取得了能够表征下击暴流发生发展过程的数... 为了揭示中γ尺度孤立单体雷暴引发的下击暴流的风场结构及成因,采用多源数据结合的方法着重分析了激光雷达资料,对2022-06-25发生在乌鲁木齐机场跑道入口端的一次湿下击暴流进行了结构场剖析,取得了能够表征下击暴流发生发展过程的数据。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西北气流控制且有明显风场辐合和冷空气堆积的背景下,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过程的触发机制;两个气象雷达体扫呈现了孤立雷暴的初生-发展-成熟阶段,及回波中心下降接地引发湿下击暴流的过程;强的不稳定能量是造成此次强天气过程的关键;强降水发生前6 min不稳定能量积攒至最强,随后能量迅速释放,强下沉气伴短时强降水,触发了湿下击暴流;测风激光雷达可观测到雷暴高压始发的中心位置和反气旋特征、大风区和外流边界,明确了高压区域大小和强度变化,对强下沉气流爆发的时间和强度指征明显。这些结果为研究雷暴单体引发下击暴流的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持,提高了民航精细化服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湿下击暴流 测光激光雷达 风场结构特点分析 飞行安全
下载PDF
两次强下击暴流致灾大风过程对比
8
作者 郭飞燕 丁锋 +3 位作者 褚颖佳 郎嘉河 李晓东 栾在茂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605,共16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数据、1 min降水量和5 min间隔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和8月6日山东两次强下击暴流风暴(简称6·2超级单体和8·6强单体)雷达特征及地面致灾大风的成因。研究表明...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数据、1 min降水量和5 min间隔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和8月6日山东两次强下击暴流风暴(简称6·2超级单体和8·6强单体)雷达特征及地面致灾大风的成因。研究表明:两次致灾大风过程在强天气尺度和有利中尺度环境下分别形成超级单体和强单体风暴并触发系列下击暴流,最强下击暴流发生时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先跃增后骤降,6·2超级单体伴随中气旋顶和底高度的剧烈下沉。两次强下击暴流触地前均出现强反射率因子核的快速下降、底层高径向速度和强辐散、中层径向辐合和高空强辐散特征。6·2超级单体旋转特性强、中气旋深厚,低层伴随弧形入流缺口和勾状回波。8·6强单体中低层辐合特征显著,风暴前端低层伴有由雷暴出流和前侧入流形成的辐合带。两次强下击暴流引起地面致灾大风的过程中负浮力效应基本相当,6·2超级单体冷池密度流效应更明显,8·6强单体动量下传效应更显著。潍坊南孙站位于风暴移动方向正前侧,前侧辐散气流与同向快速移动的风暴叠加,是导致37 m·s^(-1)极端大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灾大风 下击暴流 强下沉气流 动量下传 冷池密度流
下载PDF
辽东半岛一次湿下击暴流过程分析
9
作者 贾旭轩 梁军 +2 位作者 刘晓初 冯呈呈 张子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2020年9月11日辽东半岛南部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并出现了湿下击暴流,大连金州得胜站地面最大阵风达到21.7 m·s^(-1)。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大连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全球再分析资料和高分辨率中尺度... 2020年9月11日辽东半岛南部发生了一次强对流天气,并出现了湿下击暴流,大连金州得胜站地面最大阵风达到21.7 m·s^(-1)。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大连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全球再分析资料和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拟资料,对此次湿下击暴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对流风暴发生发展环境及其回波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北上台风变性形成的高空冷涡东部西南风与东南风的切变线上,地面辐合线和低空急流是触发初始对流的直接系统,初始对流在高空辐散耦合作用下发展加强;对流系统西移登陆至地面冷池与其东部暖空气之间形成锋生带上,辐合抬升作用加强,促使对流系统组织化程度更高、强度更强。(2)高温、高湿、对流不稳定层结是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强对流发生前,探空曲线“上干下湿”、呈“V”型分布,抬升凝结高度明显下降;湿下击暴流发生时,径向速度垂直分布为中层径向辐合、低层辐散;瞬时大风出现前后,大连多普勒天气雷达在高、低仰角均探测到超过45 dBZ强反射率因子缺口,高仰角强反射率因子缺口先于低仰角出现,通过监测高仰角强反射率因子的变化,对湿下击暴流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下击暴流 低空急流 冷池 强反射率因子缺口
下载PDF
浙江一次连续下击暴流的多普勒雷达特征与成因分析
10
作者 沈晓玲 周弘媛 +2 位作者 黄颖杰 赵驰宇 贾安琪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72,共11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20年3月21日浙江连续下击暴流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1)此次过程发生在中高层西南急流、地面低压倒槽强烈发展的环流背景下,...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20年3月21日浙江连续下击暴流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1)此次过程发生在中高层西南急流、地面低压倒槽强烈发展的环流背景下,为低层暖平流强迫型强对流。整层大气湿层浅薄,近地面逆温和中层干冷增强了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高空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风暴的形成和发展,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在高温背景下触发了此次过程。(2)连续下击暴流由2个多单体风暴造成,两个风暴均呈现“弓形”特征,具有中层回波悬垂、有界弱回波区、三体散射等特征。单体K0中极端大风出现在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风暴顶高、VIL下降阶段,而单体Y5中极端大风出现时风暴顶高、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反射率因子核高度稳定少变。(3)10级以上下击暴流主要出现在涡度平流强烈发展、中层有弱冷空气入侵阶段。单体K0中致灾下击暴流主要由冰雹的拖拽作用产生,而单体Y5中致灾下击暴流由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共同的拖拽作用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超级单体 中气旋 地面辐合线
下载PDF
宜昌市远安县一次下击暴流中尺度分析
11
作者 祁宏 武林 +2 位作者 黄静 汤淼 枚雪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42,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宜昌市复杂地形下下击暴流的形成机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站观测资料、FY-4B卫星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23年8月22日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一次下击暴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下击暴流伴随着气压陡升... 为进一步探究宜昌市复杂地形下下击暴流的形成机制,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站观测资料、FY-4B卫星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23年8月22日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一次下击暴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下击暴流伴随着气压陡升、气温骤降、风向突变、风速骤增的现象,发生在高空冷槽后部偏北气流控制下,垂直方向呈现“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结构,中尺度地面辐合线、午后的加热、冷空气的侵入共同触发了当日的对流;②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合并造成了远安县此次强对流天气,下击暴流的产生同时伴随云体结构快速坍塌及云顶温度骤降的特征;③此次下击暴流显示以传播方式触发新生对流的多单体强风暴特征,且出现深厚的中层径向辐合、回波悬垂及有界弱回波特质。差分反射率因子柱(Zdr柱)、差分相位常数(Kdp)缺值区等双偏振参数特征对当日对流天气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双偏振参数 中尺度分析 气象观测 宜昌市
下载PDF
湖南衡阳“4.04”强下击暴流预警关键点及环境条件分析
12
作者 邓朝平 唐明晖 +3 位作者 苏涛 罗源 吴亚昊 汤宇 《暴雨灾害》 2024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2023年4月4日下午湖南衡阳出现一次强下击暴流过程(简称“4.04”强下击暴流),造成严重灾害。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该过程极端大风的预警关键点与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23年4月4日下午湖南衡阳出现一次强下击暴流过程(简称“4.04”强下击暴流),造成严重灾害。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该过程极端大风的预警关键点与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04”强下击暴流发生在“斜压锋生类”天气系统配置下,地面冷锋提供了触发条件。探空曲线上干下湿特征明显、大气对流参数及订正后的对流有效位能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特征,垂直风切变强,利于极端大风发生。(2)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弓状回波扫过衡阳,造成区域性下击暴流;极端大风发生在对应风暴单体快速移动时,最大反射率因子达60 dBz,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及质心高度快速下降;反射率因子具有明显倾斜结构,弓状回波、后侧入流急流、径向速度模糊特征明显;低仰角“非对称速度大值区”和“速度对纯辐散”是极端大风预警关键点。(3)强下击暴流发生在斜压锋生类天气系统配置下,地面冷锋提供了触发条件。探空曲线上干下湿特征明显、大气对流参数及订正后的对流有效位能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特征,垂直风切变强,利于极端大风发生。(4)强下击暴流对流潜势明显,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强、比湿大;具备一定的热力不稳定及垂直上升运动条件,且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与之配合;冷空气对本次过程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非对称速度 后侧入流急流 弓状回波
下载PDF
一次由海风锋激发的下击暴流天气过程分析
13
作者 王世强 黄菲 +2 位作者 詹棠 张金清 李伟明 《广东气象》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利用珠海市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和横琴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资料,对珠海市一次由海风锋激发的下击暴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次下击暴流过程发生前,大气层结呈现“上干下湿”结构,温度垂直递减率大,CAPE大,环境... 利用珠海市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和横琴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资料,对珠海市一次由海风锋激发的下击暴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次下击暴流过程发生前,大气层结呈现“上干下湿”结构,温度垂直递减率大,CAPE大,环境条件有利于雷雨大风天气发生;(2)该次伴随下击暴流的强对流系统主要由珠海东部沿岸形成的海风锋触发,并伴有中气旋出现;(3)下击暴流发生前,处于低层反射率大值期,X波段相控雷达可以清晰观测到强反射率因子下降、中层径向速度辐合、近地面气流辐散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下击暴流 海风锋 中气旋 相控阵雷达
下载PDF
下击暴流形成机理及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秀明 俞小鼎 +2 位作者 费海燕 刘晓玲 朱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45,共17页
下击暴流指对流单体强下沉气流引发的地面或地面附近的爆发性辐散出流,单个下击暴流会导致千米尺度地面强阵风,而下击暴流簇可导致较大范围间断性地面灾害性强阵风,其形成机制亦不限于强下沉气流辐散。文章回顾了下击暴流的界定,然后分... 下击暴流指对流单体强下沉气流引发的地面或地面附近的爆发性辐散出流,单个下击暴流会导致千米尺度地面强阵风,而下击暴流簇可导致较大范围间断性地面灾害性强阵风,其形成机制亦不限于强下沉气流辐散。文章回顾了下击暴流的界定,然后分为孤立风暴产生的下击暴流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内嵌的下击暴流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内容包括对流大风和下击暴流产生的物理机理、风暴结构特征以及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预警技术。在上述回顾基础上,对下击暴流形成机理及监测预警难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与下击暴流相关的亟需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下击暴流 辐散速度对 强下沉气流 灾情调查
下载PDF
强对流天气家族中“危险的陌生人”:下击暴流
15
作者 姜虹 《生命与灾害》 2024年第4期22-23,共2页
说起强对流天气,大家总会想到局部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雷电、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其实,除了这些“常规”款,还有一个“隐藏款”下击暴流,其“杀伤力”不容小觑,也被称为“低空风怪”,究竟什么是下击暴流呢?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灾害性天气 下击暴流 龙卷风 强降水 雷暴大风 冰雹 低空风
下载PDF
下击暴流引发局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16
作者 黄元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7期101-105,共5页
利用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和雷达、探空等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次雷暴大风引发局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冷下暖”的大气层结及低层系统性辐合上升运动为此次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不稳... 利用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和雷达、探空等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次雷暴大风引发局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冷下暖”的大气层结及低层系统性辐合上升运动为此次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不稳定能量和动力条件;中层湿、高层与低层干的“X”形大气层结构易产生雷暴大风天气,同时有利于下击暴流的出现,也是此次出现沙尘暴天气的原因;反映下击暴流形成的雷暴高压和地面冷池的强弱变化的1 h正变压和负变温变化,也可作为判别地面大风沙尘强弱的判别依据;雷达图上的速度模糊、阵风锋可直接预报雷暴大风天气,同时风廓线图出现平均风速从1 000 m下降到600 m时的迅速增大,也可作为地面大风的判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下击暴流 雷暴高压 冷池
下载PDF
一种用于飞行模拟的气象雷达下击暴流探测仿真系统研究
17
作者 刘江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37-41,共5页
基于WXR-2100型气象雷达的用户手册,分析了该型雷达在飞机起降阶段探测下击暴流的功能特性,结合某型飞行模拟机的核心仿真环境,研究和实现了一个用于飞行模拟的气象雷达前视风切变探测仿真系统。该系统模拟了气象雷达在飞机起降阶段探... 基于WXR-2100型气象雷达的用户手册,分析了该型雷达在飞机起降阶段探测下击暴流的功能特性,结合某型飞行模拟机的核心仿真环境,研究和实现了一个用于飞行模拟的气象雷达前视风切变探测仿真系统。该系统模拟了气象雷达在飞机起降阶段探测微下击暴流的完整逻辑和功能,可探测下击暴流的实时方位和距离,根据PWS包线生成风切变图像、风切变告警语音和Arinc 429总线数据。同时使用Qt的界面绘图库开发了一个雷达图像桌面显示仿真仪表,该仿真仪表可基于电脑桌面进行风切变图像的测试。该仿真系统最终应用于全动飞行模拟机上,满足前视风切变系统相关的训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模拟 气象雷达 下击暴流 风切变探测
下载PDF
低矮异型建筑立面洞口对下击暴流风压作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辉 吴亚雄 +1 位作者 吴学健 吴安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84-1491,共8页
为了研究下击暴流的风场特性及其对建筑物的作用,文章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RANS)模拟下击暴流风场,在最大风速位置和来流风垂直于建筑立面情况下,对凹型、T型、L型3类异型低矮建筑内外表面所... 为了研究下击暴流的风场特性及其对建筑物的作用,文章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RANS)模拟下击暴流风场,在最大风速位置和来流风垂直于建筑立面情况下,对凹型、T型、L型3类异型低矮建筑内外表面所受风压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并与立方体型建筑对比,重点分析立面洞口设置方式对风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3类异型建筑,洞口位置变化对外表面风压系数影响较小,对内表面风压系数影响较大,其中迎风面开洞对内表面风压系数分布影响最显著,而穿堂风是导致内表面风压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当前后两面开洞时,迎风面居中靠近洞口上、下缘位置风压系数存在骤增和骤减现象,凹型建筑洞口上、下缘风压系数差值最大,为0.288,而T型建筑洞口上、下缘风压系数差值最小,为0.137;凹型、L型建筑5种洞口模式之间迎风面横向中线处风压系数差异较小,而T型建筑5种洞口模式下该处风压系数差别较大;与封闭模式相比,单面开洞时,凹型、T型和L型建筑屋面内外风压合力下合风压系数增幅最大,分别为348.6%、493.6%、25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异型建筑 洞口位置 内外表面风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移动型下击暴流作用下定日镜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吉柏锋 邢盼盼 +2 位作者 吴会平 邱鹏辉 熊倩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研究移动型下击暴流作用下塔式太阳能定日镜的风振响应特性,文章以中国某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定日镜的有限元模型为基础,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模拟了作用于定日镜的下击暴流脉动的风速时程,采用Newmark-β法分析了下击暴流风场作用下... 为研究移动型下击暴流作用下塔式太阳能定日镜的风振响应特性,文章以中国某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定日镜的有限元模型为基础,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模拟了作用于定日镜的下击暴流脉动的风速时程,采用Newmark-β法分析了下击暴流风场作用下定日镜的风振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作仰角的定日镜处于距离下击暴流中心1倍出流直径左右时,风致位移响应峰值和风致应力响应峰值最大;相比于0°,45°和60°仰角,定日镜仰角为30°时,镜面峰值位移最大,各部件的应力峰值也最大,且都小于相对应材料的屈服强度;定日镜在不同仰角下,镜面最大位移发生在最上部单元子镜,镜面背部桁架最大等效应力均小于扭力管及立柱的最大等效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镜 下击暴流 风速时程 风振响应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拟的不同射流倾角下击暴流风场特征
20
作者 李波 李若琦 +2 位作者 田玉基 李鹏 杨庆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5-222,共8页
利用物理模拟器生成下击暴流风场,研究了射流倾角对风速、气压等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击暴流风场同时具有水平风和竖向风,当存在射流倾角时,下击暴流风场对称性消失,下击暴流背侧竖向风速峰值大于前侧,且背侧竖向风速随... 利用物理模拟器生成下击暴流风场,研究了射流倾角对风速、气压等下击暴流风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击暴流风场同时具有水平风和竖向风,当存在射流倾角时,下击暴流风场对称性消失,下击暴流背侧竖向风速峰值大于前侧,且背侧竖向风速随倾角的增加而增大,射流倾角达到20°时,背侧竖向风速峰值比无倾角时增加67%;前侧水平风速峰值大于背侧,且前侧水平风速随倾角的增加而增加,射流倾角达到20°时,前侧水平风速最大比无倾角时增加50%,背侧水平风速则快速减小。随射流倾角的增加,出流下方区域正压值增加,其余位置受倾角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物理模拟 射流倾角 水平风速 竖向风速 气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