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空心钉内固定联合PRP技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肖芳繁 胡婷 +2 位作者 吴敏 肖磊 邹贵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在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6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 目的:探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在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6月于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联合PRP技术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24、72 h疼痛程度[数字分级评分法(NRS)]、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及术后1年髋关节恢复优良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vs 26.19%)(P<0.05);术后24、72 h,两组N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空心钉内固定联合PRP技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可加速骨折的修复愈合,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空心钉内固定 血小板血浆技术 中青年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下载PDF
血管束植入加缝匠肌骨瓣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军 孙海光 +3 位作者 麦天恩 周锡真 陈杰 张强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4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束植入加带缝匠肌髂骨瓣移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本组 2 3例 ,均为青壮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采用Smith -peterser切口 ,骨折复位内固定 ,将旋股外侧血管束通过钻孔植入到股骨头内 ,取带... 目的 探讨血管束植入加带缝匠肌髂骨瓣移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本组 2 3例 ,均为青壮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采用Smith -peterser切口 ,骨折复位内固定 ,将旋股外侧血管束通过钻孔植入到股骨头内 ,取带缝匠肌骨瓣在股骨头颈部开槽后嵌入股骨头内。结果 全部 2 3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2 6个月 (1~ 8年 ) ,骨折完全愈合 ,无一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血管束植入加缝匠肌骨瓣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能有效地改善股骨头血运 ,促进骨折愈合 ,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治疗 ,临床上有继续观察探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缝匠肌骨瓣 血管束植入 内固定治疗 青壮年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带缝匠肌髂骨瓣移植 下型股骨颈骨折 促进骨折愈合 股骨头内 复位内固定 临床疗效 股外侧 头颈部 价值 随访
下载PDF
6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
3
作者 郭英 郭航远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1期94-94,96,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下型室间隔缺损 护理工作 经导管封堵术 先天心脏病 下型室缺 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
下载PDF
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治 被引量:19
4
作者 郑谦 魏世成 +2 位作者 刘勇 陈列 毛祖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舌下腺囊 下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心下型完全性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诊断经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燕 王浩 +4 位作者 段福建 朱振辉 逄坤静 李永青 孟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与外科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下型完全性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8-01至2012-12,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为部分性肺静... 目的:与外科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下型完全性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8-01至2012-12,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要点,与外科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中,超声心动图均明确诊断,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为共同肺静脉干走行向右下穿过膈肌,汇入门静脉或下腔静脉,但4例患儿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肺静脉狭窄,超声心动图仅提示1例肺静脉流速偏快。1例心下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初次超声漏诊,术前复查时参考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异位引流的肺静脉走行途径。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异常血流走行及汇入部位,可以准确诊断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并具有无创、简便等优点,但应注意肺静脉狭窄等合并畸形的诊断。应加强对心下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认识,有意识去剑突下切面探查以提高其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超声心动图 诊断
下载PDF
分支型一体化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杨超 王威 +3 位作者 杜静 周钧 池繁武 温定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分支型一体化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8例的效果。方法应用分支型一体化覆膜支架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8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采用增强CT血管成像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成功植入Powerlink分支型...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分支型一体化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8例的效果。方法应用分支型一体化覆膜支架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8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采用增强CT血管成像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成功植入Powerlink分支型一体化支架8枚。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支架主体直径为25 mm及28 mm,腿部直径为16 mm,支架总长度为120~155 mm。随访8~46个月,所有支架形态正常,没有发生位移。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Ⅱ型内漏1例,6个月时复查内漏消失。术后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分支型一体化支架腔内隔绝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腹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一体化分支支架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附7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倪金洪 张玉奇 +3 位作者 高玲玲 汪洁 张志芳 孙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00-1001,共2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7例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的正确率为10 0 %。结论 彩色多...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7例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并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的正确率为10 0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地诊断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二维超声心动图 彩色血流显像 诊断
下载PDF
皮质下型血管性痴呆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及脑血管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永哲 章军建 +3 位作者 吴光耀 刘晖 张洪 熊丽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894-896,共3页
目的了解皮质下型血管性痴呆(SVD)患者相对正常老年人局部脑血流量(rCBF)以及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SVD患者30例以及对照28例,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核磁共振技术(ASL),定量测定静息状态... 目的了解皮质下型血管性痴呆(SVD)患者相对正常老年人局部脑血流量(rCBF)以及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SVD患者30例以及对照28例,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核磁共振技术(ASL),定量测定静息状态下2组rCBF,然后分别吸入5%的CO21 min,再次测定rCBF,并计算其增加率以代表CVR。结果相比对照组,SVD组在双侧额叶、颞叶、顶叶的皮质及皮质下rCBF均有显著性的降低,在双侧额叶皮质下、颞叶皮质下CVR有显著性的下降。结论广泛的皮质及皮质下rCBF降低以及双侧额叶皮质下、颞叶皮质下CVR的下降可能是SVD的一个重要临床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核磁共振 皮质下型血管性痴呆 局部脑血流量 脑血管反应性
下载PDF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脊髓缺血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亮 金杰 +3 位作者 职康康 贺元 廖明芳 曲乐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国内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AAA)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脊髓缺血(SCI)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其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及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00例行EVAR的IAAA病例,分析EVAR术中... 目的探讨国内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AAA)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脊髓缺血(SCI)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其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及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400例行EVAR的IAAA病例,分析EVAR术中髂内动脉封堵及术后SCI发生情况。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回顾分析EVAR术后SCI的发病率及可能的病因机制。结果术中同期封堵双侧髂内动脉60例(8例同期弹簧圈栓塞单侧髂内动脉瘤),封堵单侧髂内动脉70例(10例同期弹簧圈不完全栓塞髂内动脉瘤)。术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2例,急性SCI 1例,慢性下肢间跛1例(〉3个月),SCI发病率为0.25%(1/400)。总结现有文献,EVAR术后SCI发病率为0.21%-0.38%,14例SCI病例中仅1例明确可能与术中髂内动脉栓塞有关。结论 SCI是IAAA EVAR术后极为罕见的并发症,目前机制尚未明确。术中同期封堵髂内动脉在其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资料及文献可能更倾向于非核心作用的观点。除脊髓血供血管封堵、栓塞造成的缺血原因外,围手术期患者一般情况也需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腹主动脉瘤 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脊髓缺血 脑脊液引流
下载PDF
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3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邢杨波 曲百鸣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1期8-9,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的直径为4~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1~2mm,距肺动脉瓣距离4~6mm,... 目的探讨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的直径为4~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1~2mm,距肺动脉瓣距离4~6mm,轻度主动脉瓣反流6例,中度1例。均选用偏心型VSD封堵器治疗。术中在右前斜45度下行左室造影、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封堵器均成功置入。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示完全封堵6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在3个月后消失。封堵器对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房室瓣均无影响,术中及术后未有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偏心型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干下型 心导管术 封堵器
下载PDF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1例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贝 王镜林 +1 位作者 赵雅 沈谢冬 《上海护理》 2017年第4期93-95,共3页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AAA)是最常见的大动脉疾病。目前,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下人工血管置换术和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AR)。脊髓缺血(spinal cord ischemia,SCI)、截瘫...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AAA)是最常见的大动脉疾病。目前,常见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下人工血管置换术和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AR)。脊髓缺血(spinal cord ischemia,SCI)、截瘫为动脉瘤术后罕见却是灾难性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多见于胸腹主动脉瘤开放术后,而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极其少见。长征医院血管外科于2014年2月17日收治1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EVAR术后并发脊髓缺血、截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 截瘫 护理
下载PDF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书堂 王勇 +4 位作者 周建华 龙进 王翠华 李冬蓓 黄云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3-888,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5~195d,平均年龄79.8 d。超声从胸骨旁、剑突...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婴幼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5~195d,平均年龄79.8 d。超声从胸骨旁、剑突下、心尖多个切面,观察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及位置,右心房、右心室的扩大程度,心房水平分流方向等。结果:8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儿中,6例行CT检查,5例行手术治疗。超声心动图检出7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87.5%。本病的间接超声征象为小的畸形左心房和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肝、门静脉扩张迂曲,肝内血流丰富;直接征象为左、右肺静脉未回流左心房,汇成共同肺静脉干,汇入垂直静脉后经右下行穿越膈肌至门静脉或肝静脉。剑突下切面可显示3条平行走行的血管,即垂直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二者与后者血流方向相反。8例患儿垂直静脉膈下回流部位均为门静脉,3例患儿存在降垂直静脉与门静脉或肝静脉连接处梗阻。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小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具有重要价值,能为外科术前评估提供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信息。采用多声窗、多切面及连续追踪法观察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异位引流的肺静脉行程,可对其作出准确诊断,但须与混合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及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或肝动脉-静脉瘘等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畸形 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
下载PDF
室管膜下型灰质异位脑纤维结构连接的MR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湘文 张志强 +3 位作者 许强 卢光明 谭启富 陈光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594-597,共4页
目的观察室管膜下型灰质异位(PNH)所发出白质纤维束的空间分布形式以及与正常脑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 8例以癫痫症状就诊的PNH患者经3.0T磁共振仪T1及T2加权成像诊断,并采集弥散张量成像数据。采用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以异位灰质团... 目的观察室管膜下型灰质异位(PNH)所发出白质纤维束的空间分布形式以及与正常脑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 8例以癫痫症状就诊的PNH患者经3.0T磁共振仪T1及T2加权成像诊断,并采集弥散张量成像数据。采用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以异位灰质团块作为种子点,对异位灰质相连的白质纤维束进行描绘,并观察总结其空间分布模式及与其他大脑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异位灰质白质纤维束有以下分布特点:①异位灰质均能发出自身的白质纤维,其中有4例表现为仅与位于同侧大脑半球的长联络纤维连接;3例除联络纤维外,还可见到其白质纤维参与对侧的胼胝体连接;6例可见到连接至皮层的弓状纤维;②结构连接空间模式与灰质异位所处位置有关,位于侧脑室前角旁的异位灰质发出的联络纤维主要分布于前方,位于侧脑室后角旁的异位灰质发出的联络纤维主要分布于后方,靠近胼胝体的异位灰质其白质纤维较易连接到对侧,靠近皮层的异位灰质较易发出弓状纤维与皮层相连。结论异位灰质不是孤立的结构,其可发出或长或短的白质纤维,并较广泛地与正常脑结构保持连接;其纤维连接分布的空间模式与异位灰质所处的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室管膜下型灰质异位 结构连接 弥散张量成像 MRI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国宁 张向阳 +2 位作者 白建忠 于荣华 杨伟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781-783,共3页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5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规律随访,通过X线检查了解骨折...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15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规律随访,通过X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5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随访16.7个月(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伤口感染;1例出现股骨头部分坏死,但无关节活动障碍;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情况,无内固定松动,无脱钉、断钉,无股骨头旋转、短缩等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提示13例优良,优良率为86.67%。结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较理想,骨折愈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下型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右腋下入路经右心房切口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栋 吴永涛 +5 位作者 金灿 刘玉华 程沛 范祥明 刘迎龙 苏俊武 《中国医药》 2019年第6期855-857,共3页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技术要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干下型VSD修补手术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技术要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干下型VSD修补手术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40例(R-A组),经右侧腋下-肺动脉切口40例(R-P组),经胸部正中-肺动脉切口20例(M-P组)。经右心房切口为充分显露干下缺损,可于三尖瓣隔瓣、室上嵴及右心室流出道隔束靠近VSD边缘悬吊牵引线。比较3组患儿术前资料、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与R-P组相比较,R-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52±11) min比(58±14) min、(30±9) min比(36±1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R-A组及R-P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M-P组[(10±6)、(9±7) h比(18±9)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组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组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儿均随访2~5年,随访指标满意。结论通过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VSD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下型室间隔缺损 右侧腋下小切口入路 右心房切口
下载PDF
292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学良 邹勇 +3 位作者 明腾 黄国金 涂洪强 张盛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34-35,58,共3页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经验,评估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的适应症、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9年9月经胸封堵的干下型VSD患儿292例,其中男156例,女136例;年龄5月-11岁,平均(16.5±12.4)... 目的总结经胸微创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经验,评估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的适应症、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9年9月经胸封堵的干下型VSD患儿292例,其中男156例,女136例;年龄5月-11岁,平均(16.5±12.4)个月;体质量6~29.5kg,平均(11.3±5.9)kg。所有患儿均行胸骨下端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右心室表面置入偏心封堵器。观察手术过程中及随访期间患儿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如主动脉瓣反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经术中TEE及术后经胸超声确认封堵成功273例(成功率93.5%),判定封堵成功标准包括封堵器无移位/脱落,无瓣膜反流加重,无明显残余分流(分流量<1mm),无流出道梗阻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封堵失败中转体外循环直视手术18例,其中7例因置入封堵器后主动脉瓣返流加重,5例因残余分流明显(分流量>1mm);3例因通过导丝/鞘管困难,3例因封堵器形态偏移。另1例术后1d因残余分流加重行体外循环下取出封堵器同时修补室间隔缺损。随访1-24个月,全组无封堵器移位/脱落、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封堵器型号及熟练操作的前提下,经胸封堵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治疗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325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超声诊断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可 韩玲 +5 位作者 陆萍 刘灵 金梅 李磊 梁永梅 张桂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目的 了解超声心动图对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干下室间隔缺损 3 2 5例 ,观察各年龄组合并肺动脉高压和主动脉瓣病变 ,室间隔缺损大小与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的关系。结果  1.经胸超声心动图检... 目的 了解超声心动图对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干下室间隔缺损 3 2 5例 ,观察各年龄组合并肺动脉高压和主动脉瓣病变 ,室间隔缺损大小与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的关系。结果  1.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该型室间隔缺损 2 94例 ,符合率 90 .5 %。2 .随着年龄增长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机率减少 ,程度减轻。3 .随着年龄增长 ,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明显增加。 4.随着干下室间隔缺损增大 ,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机率、严重程度及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显著增加。 5 .中、小室间隔缺损 (<2 0 mm)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发生率有随缺损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但≥ 2 0 mm的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发生率反而下降。结论 该型室间隔缺损一经诊断应根据病情早期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超声心动图是准确性很高的检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动脉干下型 诊断
下载PDF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和体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亮灿 谭洁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51-251,共1页
病例概况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切除术20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48~72岁。其中伴有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心肌梗塞2例,隐性糖尿病2例,除4例外术前均有不同程度ECG改变。手术采取进腹在肾动脉下阻断腹主动脉后切除瘤体,... 病例概况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切除术20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48~72岁。其中伴有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心肌梗塞2例,隐性糖尿病2例,除4例外术前均有不同程度ECG改变。手术采取进腹在肾动脉下阻断腹主动脉后切除瘤体,然后植入人造血管。手术历时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下型 外科手术 全身麻醉 复合麻醉
下载PDF
镶嵌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晖 杨彦青 +2 位作者 陈华 汤祖辉 曾新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镶嵌手术(hybrid procedure)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8月。经右心室穿刺封堵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2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VSD)的直径为4~12 mm,距主动脉瓣距离1... 目的探讨镶嵌手术(hybrid procedure)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8月。经右心室穿刺封堵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2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VSD)的直径为4~12 mm,距主动脉瓣距离1~3 mm,轻度主动脉瓣反流6例,中度1例,术中先由食道超声(TEE)准确定位和测量缺损大小,再次明确有无封堵术指征并帮助选择适合的封堵器,然后在TEE引导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治疗,均选用偏心型VSD封堵器治疗,术后即刻评价封堵效果,并分别予术后2周、1月、3月及6月进行随访。结果 20例患者封堵器均成功置入,2例因发生中度主动脉瓣反流改行直视手术,术后即刻超声示完全封堵18例,少量残余分流2例,在3月后消失。封堵器对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房室瓣均无影响,术中及术后未有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5 d出院。3月后复查经胸超声均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在认真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封堵器材及熟练操作的基础上,镶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于下型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干下型 微创手术 封堵器 儿童
下载PDF
56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威 李儒正 +2 位作者 邢杰 张红 曹一秋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2期72-74,共3页
目的总结讨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要点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10年,复查心脏彩超缺损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关... 目的总结讨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要点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10年,复查心脏彩超缺损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容易引起主动脉瓣脱垂及关闭不全,甚至导致肺动脉高压,应该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成形效果欠佳及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宜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