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1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鹏 陈思 马炳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29-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46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对照...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46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VR 30 min,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继续康复训练30 min,每周5 d,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脊髓损伤下肢功能量表(ASIA)、Berg平衡量表(BBS)、躯干控制测试量表(TCT)、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ASIA、BBS、TCT、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IA、BBS、TCT、FAC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VR的康复治疗能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其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不完全脊髓损伤 下肢功能
下载PDF
阴经透穴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英杰 牛彦彦 +1 位作者 陈春艳 徐鸣曙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阴经透穴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剔除脱落病例后,两组纳入统计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阴经透穴针刺... 目的观察阴经透穴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剔除脱落病例后,两组纳入统计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阴经透穴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太冲穴表面温度及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简化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1),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治疗前两组患侧肢体太冲穴表面温度低于健侧(P均<0.01);治疗后两组健侧和患侧肢体太冲穴表面温度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患侧肢体太冲穴表面温度仍低于健侧(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侧与健侧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2)。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阴经透穴针刺疗法能够促进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改善患肢局部组织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经透穴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 脑卒中 下肢功能障碍 中风后遗症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前交叉韧带重建对下肢功能及单脚跳跃落地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薛博士 杨晓巍 +1 位作者 王霞 周志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9-479,共1页
目的评估优势与非优势侧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1年患者下肢功能和单脚跳跃落地的生物力学特征,并与健康人对比,明确不同肢体ACLR对下肢功能及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招募49名受试者,分为优... 目的评估优势与非优势侧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1年患者下肢功能和单脚跳跃落地的生物力学特征,并与健康人对比,明确不同肢体ACLR对下肢功能及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招募49名受试者,分为优势侧重建(ACLR in the dominant limb,ACLR-D)组、非优势侧重建(ACLR in the nondominant limb,ACLR-ND)组和对照(Control,CON)组。对其双侧进行单脚跳跃落地、Y平衡、单脚跳跃距离、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单脚跳跃落地测试使用Vicon动作捕捉系统和AMTI测力台系统同步采集下肢生物力学数据。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别与肢体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ACLR-D组健侧单脚落地的膝外翻、外旋角和外翻力矩大于患侧且大于ACLR-ND组健侧(P<0.05);ACLR组患侧Y平衡得分小于健侧,且ACLR-ND组双侧均小于CON组(P<0.05);ACLR组患侧屈膝、伸膝肌力和单脚跳跃距离均小于健侧,且ACLR组伸膝肌力小于CON组(P<0.05)。结论优势侧重建患者健侧跳跃落地时存在更大的膝外翻、外旋角和外翻力矩,可能存在更大的ACL损伤风险;非优势侧重建患者双侧姿势控制能力均下降且更难恢复;ACLR患者患侧肌力、姿势控制与跳跃能力均差于健侧,且手术会导致健侧伸膝肌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生物力学特征 下肢功能 单脚跳 双因素方差分析 优势侧 跳跃能力 膝外翻
下载PDF
PNF疗法联合矫形鞋垫干预对脑性瘫痪足下垂伴内翻患儿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观察
4
作者 袁九洲 戴燕琼 +2 位作者 陈丽 丁健 王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联合矫形鞋垫干预对脑性瘫痪足下垂伴内翻患儿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脑瘫足下垂伴内翻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A组)28例、矫形鞋垫组(B组)26例及PNF联合矫形鞋垫组(C组)2...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联合矫形鞋垫干预对脑性瘫痪足下垂伴内翻患儿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脑瘫足下垂伴内翻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A组)28例、矫形鞋垫组(B组)26例及PNF联合矫形鞋垫组(C组)26例。A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矫形鞋垫干预治疗,C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PNF疗法。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踝背屈角度、足外翻角度、踝背屈肌力、平衡功能、步长及步速。结果各组治疗前踝背屈AROM、足外翻角度、踝背屈肌群肌力、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踝背屈AROM、足外翻角度、踝背屈肌群肌力、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后,踝背屈AROM、足外翻角度C组>B组>A组,踝背屈肌群肌力、BBS评分C组>B组、A组(P均<0.05)。各组治疗前步长、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步长、步速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后,步长、步速C组>B组、A组(P均<0.05)。结论PNF疗法联合矫形鞋垫干预可有效增加脑性瘫痪足下垂伴内翻患儿踝背屈角度、足外翻角度及踝背屈肌群肌力,同时改善患儿平衡能力及步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矫形鞋垫 脑性瘫痪 足下垂 足内翻 下肢功能
下载PDF
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及重建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文婷 王筱筱 +1 位作者 宁文华 徐艳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3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分析下肢功能重建效果的影响因素,并研究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干预,连续干预...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分析下肢功能重建效果的影响因素,并研究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干预,连续干预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患者下肢功能重建效果,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资料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分析影响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相关因素,制订护理对策。结果:干预4周后,162例患者FM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年龄≥60岁、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1分、合并糖尿病、未结合规律性运动康复训练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4周后FMA评分分别低于年龄<60岁、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未合并糖尿病、结合规律性运动康复训练的患者(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入院时NIHSS评分≥21分、合并糖尿病是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合规律性运动康复训练是保护因素(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效果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合并情况呈负相关(P<0.05),与结合规律性运动康复训练呈正相关(P<0.05)。结论:电针结合低频电刺激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其下肢功能重建效果可能与患者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糖尿病合并情况、是否结合规律性运动康复训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电针 低频电刺激 下肢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斯炎 卢琦 毛会娇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该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该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参数(步长、步幅、步速)水平及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MA、BBS评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维度的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步长、步幅、步速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步态,并提高其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肢功能 康复训练 生命质量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曾寿全 李武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8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接诊200例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2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98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 目的分析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接诊200例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2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98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分析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与平衡功能(BBS)评分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结果训练后,观察组FMA评分与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等肌电积分值(iEMG)均高于对照组,方根振幅(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静态踝足支具训练有助于提高偏瘫患者FMA评分、BBS评分及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iEMG,降低RMS,提高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下肢功能 本体感觉训练 踝足支具 肢肌力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影响分析
8
作者 赵文君 韩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下肢肌力、下肢Brunnstrom分期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85.56±9.42)分、BBS评分(42.41±3.19)分、FMA评分(80.36±4.79)分、FCA评分(85.33±5.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39±6.73)、(34.77±4.64)、(71.25±5.80)、(71.41±6.52)分, NIHSS评分(8.61±1.43)分低于对照组的(14.74±3.09)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肌力评分(4.90±1.01)分、下肢Brunnstrom分期评分(4.49±1.2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49±1.27)、(3.61±1.59)分(P<0.05)。结论 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评分,对减轻病症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下肢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阿托伐他汀钙片 抗骨质疏松药物 下肢功能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建奇 王舒 +1 位作者 沈晓艳 孙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有效性。方法:纳入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t DCS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同步干预,对照组采用tDCS假刺激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治疗频次为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下肢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FMA-LE评分、FAC评级、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DCS联合动觉运动想象疗法可更好地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动觉运动想象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平衡运动训练联合认知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认知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婷 薛琳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68-71,76,共5页
目的探索平衡运动训练联合认知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认知功能、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 目的探索平衡运动训练联合认知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认知功能、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进行平衡运动训练,观察组进行平衡运动训练联合认知刺激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步行功能(包括左右步幅差、步频、步速)、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式Fugl-Meyer下肢功能判定表(FMA-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包括定向力、抽象、注意力、语言、命名、延迟回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下肢肌力分级。结果观察组左右步幅差少于对照组,步频、步速、定向力、延迟回忆、语言、抽象、命名、注意力、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及总分以及下肢肌力分级Ⅴ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的BBS评分、FMA-L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平衡运动训练联合认知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下肢、步行功能,提高下肢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运动训练 认知刺激 脑卒中 偏瘫 平衡能力 认知功能 下肢功能
下载PDF
下肢机器人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杨韬 李允堪 高黎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56-59,65,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机器人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 目的探讨下肢机器人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膝关节控制训练,观察组给予下肢机器人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步态参数、运动耐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屈髋峰值、屈膝峰值高于治疗前,步幅长于治疗前,步频、步速快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屈髋峰值、屈膝峰值高于对照组,步幅长于对照组,步频、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高于治疗前,6分钟步行试验(6 MWT)距离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O_(2)peak、AT高于对照组,6 MWT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能提升下肢运动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膝关节控制训练 下肢机器人 下肢功能 步态参数 运动耐力
下载PDF
下肢悬吊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吴季春 李倩 +5 位作者 李凯 颜凯 袁美 李瑛 涂平安 毕霞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358-361,共4页
目的研究下肢悬吊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9月-2023年9月,40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 目的研究下肢悬吊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9月-2023年9月,40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康复医学科脑卒中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智能下肢悬吊机器人训练。比较2组训练前后的下肢功能、躯体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各项评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较对照组BBS评分[(37.90±8.37)vs(27.05±7.60)]有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较对照组下肢FMA评分[(25.40±4.90)vs(21.90±5.27)]有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较对照组MBI评分[(53.00±13.90)vs(33.50±13.49)]有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悬吊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悬吊机器人 脑卒中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基于反复促通疗法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
13
作者 陈忠强 康赵颖 +3 位作者 占道伟 徐晓丽 钱纪聪 钱立锋 《中国康复》 202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反复促通疗法(RFE)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RFE的步行训练,对照... 目的:观察基于反复促通疗法(RFE)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RFE的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步频、步幅、步速、患足足底压力比(PPF)和包络椭圆面积(EEA)等步态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LA、FAC、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LA、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FAC评级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EEA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反复促通疗法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步行功能的重建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反复促通疗法 步行训练 下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运动疗法联合振动训练介入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碧原 王景信 +5 位作者 何鹤 王欣欣 吴孟娇 马秀娟 龚新靖 舒甜心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378-138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不同时期介入运动疗法联合振动训练对下肢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康复科2022-03—2022-08诊治的84例AIS患者,均采取常规运动疗法和振动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发病时间≤2周,对...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不同时期介入运动疗法联合振动训练对下肢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康复科2022-03—2022-08诊治的84例AIS患者,均采取常规运动疗法和振动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发病时间≤2周,对照组患者发病时间>2~12周,2组各42例,试验中2组各有2例脱落。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Fugl-Meyer(FMA)下肢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I)、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相关指标。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FMA评分[(23.1±6.18)分比(26.05±6.21)分]、BI评分[(65.63±19.32)分比(71.88±19.17)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3.07±0.82比3.35±1.07)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0 d后观察组FMA评分[(30.25±4.17)分比(28.07±5.52)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4.17±0.84比3.65±1.12)高于对照组(P<0.05),BI评分[(82.50±17.93)分比(77.51±19.54)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在发病2周内介入运动疗法联合振动训练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恢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功能 振动训练 康复干预 介入时机 运动疗法
下载PDF
益气醒脑饮联合VR技术指导的功能锻炼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杨丽媛 高洁 +5 位作者 赵梦沛 焦广洋 闻韬 李峻 张凤 陈万生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9期857-862,共6页
目的:探讨益气醒脑饮联合VR技术指导的功能锻炼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诊治的9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益气醒脑饮组(A组)、益气醒脑饮联合VR技术指导... 目的:探讨益气醒脑饮联合VR技术指导的功能锻炼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诊治的9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益气醒脑饮组(A组)、益气醒脑饮联合VR技术指导的功能锻炼联合治疗组(B组)和VR技术指导的功能锻炼组(C组)3组。A组患者口服益气醒脑饮(20 mL·d^(-1),tid),B组给予益气醒脑饮(20 mL·d^(-1),tid)联合VR技术指导的功能锻炼(每天1次),C组仅作VR技术指导的功能锻炼治疗,每天1次。治疗3个月后评估3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MMS)评分、下肢肌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3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57%,89.66%和67.80%,均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障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FMMS评分升高、下肢肌力评分下降(P<0.05),且B组FMMS评分提高、下肢肌力评分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C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CSS评分下降程度更多(P<0.05),3组患者治疗后BI指数评分未见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治疗后A、B组患者CHO、TG和LDL水平均降低(P<0.05),且与C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醒脑饮联合VR技术指导的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能力,降低体内CHO、TG和LDL的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醒脑饮 VR技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
16
作者 徐旭东 周永进 +1 位作者 殷采苇 魏爱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107-110,共4页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因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统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因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统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最短时间为3 d,中位时间为8 d(95%CI:7.51~8.49 d)。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多是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股骨颈骨折是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时间短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多可延长全髋关节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功能 恢复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壮筋续骨汤联合中药熏洗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17
作者 魏飞雄 何青青 +1 位作者 涂微 崔雪朋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6期752-755,共4页
目的 探究壮筋续骨汤联合中药熏洗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84例在丰城市中医院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实施锁定... 目的 探究壮筋续骨汤联合中药熏洗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84例在丰城市中医院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壮筋续骨汤。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下肢功能评分(HSS)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长、肿胀消除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术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HS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采用壮筋续骨汤联合中药熏洗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减轻疼痛及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下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壮筋续骨汤 中药熏洗 下肢功能
下载PDF
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8
作者 胡以慧 朱双成 +1 位作者 黄翌 普舒琪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根据患者情况... 目的:探讨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广州市荔湾区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根据患者情况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智能电刺激运动系统训练,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的下肢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两组FMA-LE、BBS、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同时段内观察组FMA-LE、BBS、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针刺结合智能电刺激运动可提高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行走能力,且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偏瘫 下肢功能 电针针刺 智能电刺激运动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护理对老年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影响
19
作者 刘颖维 周多 +2 位作者 曹洁 王立娜 周琴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护理对治疗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行常规训练护理)和研究...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护理对治疗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0例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行常规训练护理)和研究组(45例,行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步态参数、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与训练前相比,两组患者训练2个月后步长、步速、步频、6 min步行测试(6MWT)距离、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级、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量表(FMA-LE)评分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项指标更优。结论: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护理应用于治疗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可提高步行能力,改善平衡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 护理 烧伤 下肢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 步行能力
下载PDF
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对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及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董志军 刘福尧 +1 位作者 潘圆 付桂红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对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及对患者下肢功能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空心加压...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对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应用及对患者下肢功能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Hip function, Harris)评分,下肢功能以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Harris评分中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分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中关节疼痛评分降低,观察组更低,功能、活动评分升高,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步长、步频、步行速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步长、步频、步行速度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7%,明显低于对照组26.83%(P<0.05),且观察组慢性疼痛发生率4.87%,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对Pauwel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远期髋关节功能和下肢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同时能够减轻患者术后慢性疼痛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加压螺钉 内侧支撑钢 股骨颈骨折 下肢功能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