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0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术中预防方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双 宋秋英 +2 位作者 姚媛媛 张立维 陈晓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分析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术中应用方案。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9月前未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n=119),将2022年9月开始应用... 目的分析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术中应用方案。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9月前未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n=119),将2022年9月开始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改良组(n=13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配合度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手术前后股静脉血流指标(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及术后LDVT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配合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室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0 min、术毕即刻,改良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组患者股静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改良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常规组患者,D-D、FI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LDVT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人员于术中应用改良方案能够改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提高手术配合度,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减轻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术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术后LDVT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晶 刘艳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50-454,共5页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住院期间有无发生LEDVT分为发生组(n=51)与未发生组(n...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住院期间有无发生LEDVT分为发生组(n=51)与未发生组(n=151),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危险因素;用R软件绘制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Nomogram,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结果:202例发生LEDVT51例,占2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避孕药史(95%CI1.847~9.183,P=0.001)、血栓史(95%CI1.336~5.512,P=0.006)、妊娠高血压疾病(95%CI1.391~7.302,P=0.006)、妊娠期糖尿病(95%CI1.059~5.257,P=0.036)是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763(95%CI0.693~0.833)。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1,P=0.315。结论: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受口服避孕药史、血栓史、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依此构建的Nomogram可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风险,为LEDVT的早期预警、及早预防、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剖宫产 住院期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守燕 李洪倩 +1 位作者 王姗姗 李靖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94例危重症患者,按照1~94进行编号,将奇数47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偶数47例为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1日~2023年5月31日收治的94例危重症患者,按照1~94进行编号,将奇数47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偶数47例为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生活质量[采用疾病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G)],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护理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FACT-G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减轻失禁相关性皮炎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危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失禁相关性皮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4
作者 程宁宁 高云秀 +2 位作者 王晶 王芸 刘飞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7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收治的1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收治的1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下肢肿胀程度、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P<0.01),FIB、D-Di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性干预护理,可对患者血液循环进行有效改善,缓解患肢肿胀程度,并有效降低DVT发生率,具有良好的DVT预防与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沙斐 安娜 +5 位作者 刘佳琪 王清霖 曹娟 安琪 李高彪 武欣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DVT急性期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DVT急性期患者45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颗粒制剂口服联合基础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抗凝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2组干预前及干预1、3、6个月后Villalta评分、双下肢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血清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治疗6个月后下肢静脉血栓再通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和Villalta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2组症状、体征和Villalta总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2组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比较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6个月后,2组血清D-D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APTT、PT较干预前均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再通率高于对照组(χ^(2)=1.463,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联合抗凝早期干预DVT急性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补阳还五汤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以需求为导向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王芳 李彤 +1 位作者 刘永瑞 万亚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1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以需求为导向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DVT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观察以需求为导向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DVT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需求为导向的分阶段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和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ESCA和HPLP-Ⅱ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需求为导向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下肢DVT患者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评分,降低负性情绪和疼痛程度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导向 分阶段健康教育 护理 老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健康行为 自护能力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7
作者 林宏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预防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择从2022年2月到2024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随机表法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预防效果及满意度。方法:选择从2022年2月到2024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随机表法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LDVT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的指标,HAMA及HAMD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LDVT的发生率是2.50%,相比于对照组的17.50%更低(P<0.05)。护理后两组的血浆黏度和全血高、低切黏度相对于护理前明显下降,且组间比较观察组(1.61±0.29)mPa·s、(4.39±0.53)mPa·s、(8.99±1.33)mPa·s较对照组(1.79±0.27)mPa·s、(5.37±0.51)mPa·s、(9.75±1.26)mPa·s更低(P<0.05)。观察组的HAMA(11.34±3.51)分及HAMD评分(10.99±2.33)分较对照组(13.28±2.74)分、(11.98±2.08)分更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7.50%,较对照组的80.00%更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较好地提升脑血管意外患者LDVT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还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及情绪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血管意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束化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8
作者 孙荣 管清艳 +3 位作者 杨文婷 杨静 刘妍妍 曾丹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束化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儿,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 目的探讨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束化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儿,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下肢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腘窝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病房管理及病情观察与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风险评估表结合集束化护理能改善骨科手术患儿术后下肢血流动力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风险评估表 集束化护理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昂 王健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34-137,共4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均行PFN-A治疗。根据随机数...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PFN-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均行PFN-A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用药组(n=30)和中西医结合组(n=30)。术后西医用药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14 d,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用药组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14 d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骨代谢指标(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术后肿胀消失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14 d后,2组VA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低于用药前,Harris评分及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水平高于用药前,凝血酶原时间长于用药前,且中西医结合组变化幅度大于西医用药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术后肿胀消失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西医用药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西医用药组(0 vs.20.00%,χ^(2)=4.630,P=0.031)。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3.33%,χ^(2)=0.268,P=0.6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缓解术后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桃红四物汤 低分子肝素钙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辨证要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旭阳 赵德杰 +3 位作者 商铭溶 赵义静 崔惠方 刘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32-435,共4页
概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辨证要素,其中整体辨证要素包括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和不内外因;局部辨证要素包括疼痛、皮色、皮温和肿胀。为进一步规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整体与局部证候辨证提供参考,以便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整体辨证要素 局部辨证要素
下载PDF
膝关节镜围手术期踝泵运动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凯 李彦林 +4 位作者 张琨 施青吕 施政良 王云坚 唐文婷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6期2740-2744,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踝泵运动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行膝关节镜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患者100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全程组、术后组、抗凝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全程组...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围手术期踝泵运动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行膝关节镜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患者100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全程组、术后组、抗凝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全程组入院开始即进行规范踝泵运动至出院;术后组手术当天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规范踝泵运动直至出院;抗凝组术后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预防血栓直至出院,不进行踝泵运动;对照组不行踝泵运动及药物预防血栓,术后按常规活动患肢。4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行D-二聚体、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发生血栓6例,发生率为24.0%。术后组、全程组、抗凝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均为0。术后组、全程组、抗凝组患者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1,P<0.001)。高凝组和非高凝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高凝发生率[64.0%(16/25)]明显高于术后组[24.0%(6/25)]、全程组[12.0%(3/25)]和抗凝组[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踝泵运动可有效预防膝关节镜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踝泵运动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踝泵运动 膝关节镜 围手术期
下载PDF
祛湿化瘀汤加减联合中药封包外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芬如 郑秀青 代雪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31-735,共5页
目的回顾性探讨祛湿化瘀汤加减联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时对患者静脉通畅效果、凝血功能、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下肢DVT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两... 目的回顾性探讨祛湿化瘀汤加减联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时对患者静脉通畅效果、凝血功能、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下肢DVT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中药封包外敷,研究组接受中药封包外敷联合祛湿化瘀汤内服。对比两组静脉通畅效果、血液流变学[高切全血黏度(H-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serpine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Kruppel样转录因子(KLF2)水平及1 a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WBV、PV、HCT、Fib、serpine1、vWF低于对照组,PT、APTT、KLF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 a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化瘀汤联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下肢DVT效果显著,可能通过调节serpine1、vWF、KLF2等因子表达,改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防治血栓形成,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祛湿化瘀汤 中药封包外敷 凝血功能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下载PDF
股静脉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13
作者 渠艳艳 卫志庆 +2 位作者 石红建 周良 甘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评价股静脉入路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健侧股静脉人路及患侧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的LE... 目的评价股静脉入路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健侧股静脉人路及患侧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的LE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股静脉人路组40例,胫前静脉入路组46例。主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技术成功率和血栓清除率,次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股静脉人路组、胫前静脉人路组手术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2.5%、100%(P=0.097),血栓清除率分别为(68.9±25.9)%、(78.3±21.0)%(P=0.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分别为(64.1±14.8)min、(72.0±19.9)min(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10.9%(P=0.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静脉人路和胫前静脉人路CDT均可有效治疗LEDVT,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静脉入路
下载PDF
1例紫癜性肾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儿的抗栓治疗分析与药学监护
14
作者 刘维婷 李波霞 常耀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48-2551,共4页
目的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儿抗栓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紫癜性肾炎合并下肢DVT患儿的抗栓治疗过程,为患儿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考虑患儿下肢DVT经抗凝治疗后未缓解再次入院,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联合会诊后... 目的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儿抗栓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紫癜性肾炎合并下肢DVT患儿的抗栓治疗过程,为患儿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考虑患儿下肢DVT经抗凝治疗后未缓解再次入院,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联合会诊后建议继续使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30 mg,q12 h,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同时行置管溶栓治疗和溶栓药物治疗(静脉泵入注射用尿激酶20万单位,qd);关注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凝血指标变化;对于出院后的长期抗凝治疗,建议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qd,并根据患儿体重变化调整药物剂量。结果临床医师采纳建议。患儿经治疗后凝血指标恢复正常,下肢DVT症状明显好转,且出院后未出现出血及其他血栓事件。结论临床药师依据药学专业知识协助临床医师为患儿制定个体化的抗栓治疗方案,有助于保障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栓治疗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5
作者 梁梦晴 李志萍 孟箭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276-281,共6页
目的构建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2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 目的构建头颈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的风险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22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根治手术。根据LDVT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4)和未发生组(n=200)。统计两组患者临床信息,通过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入组患者围手术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在是否患有高血压、术前是否抗凝治疗、D-二聚体(D-dimer)水平、术后卧床时间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有明显差异(P<0.05)。将多元Logistic回归获取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语言软件计算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4(95%可信区间0.778~0.849),提示其具有良好的判别和校准效果。决策曲线分析证实,在10%~75%的阈值概率区间内,预测模型的净收益较高。结论基于高血压病史、术前预防性抗凝治疗、D-二聚体水平≥0.5 mg/L、术后卧床≥3 d、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176来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头颈部恶性肿瘤并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LDVT有良好的风险预测性,可用于提供个体化LDVT风险评估,指导治疗决策,减少LDVT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头颈部恶性肿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Caprini评分、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高冕 杨雄杰 周守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95-99,共5页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Caprini评分、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根据住院期间双下肢...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Caprini评分、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根据住院期间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将其分为血栓组(42例)和无血栓组(80例),收集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两组FAR、Caprini评分、D-D等指标的差异。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曲线比较FAR、Caprini评分、D-D单独及联合对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栓组糖尿病患者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4分患者占比、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患者占比、使用脱水药物>5 d患者占比、Caprini评分及D-D、FAR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prini评分(OR=1.803,95%CI:1.173~2.769)、D-D(OR=1.589,95%CI:1.235~2.043)、FAR(OR=1.609,95%CI:1.075~2.408)为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aprini评分、FAR、D-D三者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的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FAR、Caprini评分、D-D与急性脑梗死后LDVT形成有关,可作为LDVT的预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能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Caprini评分 D-二聚体
下载PDF
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知信行调查分析
17
作者 刘文莹 李学新 +2 位作者 吕红霞 刘凯丽 金玉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127-130,共4页
目的:调查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预防知信行情况,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对LDVT知晓程度、态度及预防措施,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某2所三甲医院神经外科的160名护士... 目的:调查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预防知信行情况,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对LDVT知晓程度、态度及预防措施,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某2所三甲医院神经外科的16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和LDVT知信行调查量表进行调查,从而了解我市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对LDVT预防知晓程度。结果:本组护士对LDVT预防知信行总分为(65.55±2.76)分;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时间是影响神经外科护士对LDVT预防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对LDVT预防知信行处于中等水平,对LDVT预防知晓程度较差。为了更好地提高神经外科护士预防疾病的意识,提升护士对LDVT的关注程度,可根据LDVT预防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帮助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对LDVT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进一步提高护士对LDVT预防知信行的了解及预防程度,从而降低患者L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护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知信行 三甲医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coStream血栓清除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索飞飞 李静静 +2 位作者 翟刚 庞宏永 田珂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8期920-924,共5页
目的观察AcoStream血栓清除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L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 目的观察AcoStream血栓清除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L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AcoStream血栓清除系统联合CDT治疗,29例)和对照组(接受CDT治疗,42例)。比较两组植入支架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变化、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D-二聚体达峰时间、血栓清除率、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和Villalta评分等。结果观察组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前后Hb变化值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D-二聚体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溶解等级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Villalt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oStream血栓清除系统联合CDT治疗LDVT合并IVCS效果确切,出血风险更低,患者症状缓解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压迫综合征 AcoStream血栓清除系统 导管接触性溶栓
下载PDF
血清NETs、FIB、miR-374a-5p水平与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张新瑞 张珍露 +2 位作者 丁帅 张振 王振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纤维蛋白原(FIB)、微小RNA-374a-5p(miR-374a-5p)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性及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于郑州阳城医院行膝关节置...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纤维蛋白原(FIB)、微小RNA-374a-5p(miR-374a-5p)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性及其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于郑州阳城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7 d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DVT组32例、非DVT组76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清NETs、FIB、miR-374a-5p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术前血清NETs、FIB、miR-374a-5p水平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量表(Caprini)评分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下肢DVT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NETs、FIB、miR-374a-5p水平对术后下肢DVT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DVT组术后1 d、3 d血清NETs、FIB、miR-374a-5p水平高于非DVT组(P<0.05);术前血清NETs、FIB、miR-374a-5p水平与Capr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Caprini评分与术后3 d血清NETs、FIB、miR-374a-5p水平升高为术后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3 d血清NETs、FIB、miR-374a-5p水平联合预测术后下肢DVT发生的AUC大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DVT者血清NETs、FIB、miR-374a-5p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其水平对术后下肢DVT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纤维蛋白原 微小RNA-374a-5p
下载PDF
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慧敏 殷世武 +3 位作者 陈君 朱莹莹 张娜 范贝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拟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实施康复活动,干预组用赋权指导早期康复活动。... 目的探讨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拟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实施康复活动,干预组用赋权指导早期康复活动。统计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髌骨上/下缘腿围周径差、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置管溶栓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出院时髌骨上/下缘腿围周径差显著小于对照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自我效能、出院准备度及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早期康复活动,能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疾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肢肿胀,提高出院准备度和出院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赋权 早期活动 自我效能 出院准备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