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不惑之旅》看都市题材电视剧的创新之道
1
作者 董艳 《济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7-71,共5页
新世纪都市题材电视剧创作与以都市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变迁紧密相关。随着中国都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这一类型电视剧的叙事策略和美学品质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热度。以《不惑之旅》为代表的都市题材电视剧在叙事动力、艺... 新世纪都市题材电视剧创作与以都市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变迁紧密相关。随着中国都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这一类型电视剧的叙事策略和美学品质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热度。以《不惑之旅》为代表的都市题材电视剧在叙事动力、艺术追求、人物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与突破,凸显了都市题材剧的时代魅力,使得该类型电视剧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价值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惑之旅》 都市题材 叙事动力 艺术追求 人物策略
下载PDF
不惑之年再出发——写在《浙江经济》创刊40周年之际
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浙江经济》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不惑之年再出发。我们坚信,在未来浙江经济的壮阔航程中,《浙江经济》不会缺席四十载炼就不惑。2024,对《浙江经济》而言,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历经14000多个日夜、720余次面世,我们猝不及防地站在不惑之年的起跑线上。不惑,是一种心态... 不惑之年再出发。我们坚信,在未来浙江经济的壮阔航程中,《浙江经济》不会缺席四十载炼就不惑。2024,对《浙江经济》而言,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历经14000多个日夜、720余次面世,我们猝不及防地站在不惑之年的起跑线上。不惑,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精神。正值壮年的我们,此时再出发,有了应对万千变化的底气,有了敢于自我革新的勇气,更有了直面风雨险阻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革新 起跑线 不惑
下载PDF
“不惑后”群体媒介使用逻辑研究——基于美篇APP的实践考察
3
作者 仝欣欣 卫欣 《老龄化研究》 2023年第4期1873-1878,共6页
美篇APP作为一种长图文创作分享工具,重视内容社区和用户反馈,给拥有共同爱好的“不惑后”群体提供沟通交流的空间,加速推进我国的媒介适老化进程。“不惑后”群体使用美篇主要出于三层逻辑。在愿景上,“不惑后”群体对媒介适老化日益... 美篇APP作为一种长图文创作分享工具,重视内容社区和用户反馈,给拥有共同爱好的“不惑后”群体提供沟通交流的空间,加速推进我国的媒介适老化进程。“不惑后”群体使用美篇主要出于三层逻辑。在愿景上,“不惑后”群体对媒介适老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媒介的普遍年轻化之间存在矛盾,使其主动或被动地聚集在美篇的内容社区。在环境上,美篇为“不惑后”群体提供了能够进行社会实践的媒介空间,使其身体在场的形式和社会交往的方式发生转变。在行动上,美篇踩中了去中心化的时代节拍,传播权力更加分散化,在不断的赋权和反赋权互动中,既满足了“不惑后”群体的媒介适老化需求,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传播效能和社会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篇APP 不惑后群体 媒介使用 媒介适老化
下载PDF
《农电管理》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
作者 萧树阳 《农电管理》 2023年第12期101-101,共1页
1992年夏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农电学会在庐山举办的农电会议并筹备县级电力企业联合会,后来,在山东曲阜起草章程,1993年5月,我又在广西桂林参加县级电力企业联合会成立大会,同时准备创建农电刊物。光阴荏苒,转眼30年。孔子曰:“三十而立,... 1992年夏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农电学会在庐山举办的农电会议并筹备县级电力企业联合会,后来,在山东曲阜起草章程,1993年5月,我又在广西桂林参加县级电力企业联合会成立大会,同时准备创建农电刊物。光阴荏苒,转眼30年。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农电管理》的三十而立不寻常,四十而不惑再创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十而不惑 山东曲阜 三十而立 农电 广西桂林 再创辉煌 电力企业联合会 《农电管理》
下载PDF
女性题材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的主题呈现特色研究
5
作者 赵金龙 《炫动漫》 2023年第5期199-201,共3页
作为2020年比较热门的女性题材剧,《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两部姊妹剧让我们看到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题材剧开始聚焦时下热点,从现实出发,挖掘当代女性在大城市的生活现状。相比于以往的女性题材剧,《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为了... 作为2020年比较热门的女性题材剧,《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两部姊妹剧让我们看到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题材剧开始聚焦时下热点,从现实出发,挖掘当代女性在大城市的生活现状。相比于以往的女性题材剧,《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为了获得观众的认可在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和事件冲突的描绘上有了很多的突破,而形象塑造、事件冲突其实都是为呈现主题服务的,但作为女性题材剧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仍有一些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分析《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在主题上的呈现特色及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尚存的不足,进一步探讨现代女性题材剧以后该如何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题材剧 《二十不惑 《三十而已》 主题呈现特色
下载PDF
“她题材”青春励志剧的形象塑造研究——以《二十不惑》2为例
6
作者 余小泉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第8期111-113,共3页
青春励志剧《二十不惑》2 聚焦四位刚毕业的年轻女性,关注她们的事业状况和情感生活,是当下年轻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以《二十不惑》2 为例,探析“她题材”青春励志影视剧成功的形象塑造。
关键词 《二十不惑》2 女性形象 青春励志 “后青春”
下载PDF
不惑,不忧,不惧——高校生死教育的目标定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进 朱东莉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8,共6页
生死教育的实质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理解生活意义、培养人文精神、激发终极信仰追求和滋养关爱情怀"的死亡教育。高校生死教育受限于文化传统和学科演进的束缚被迫夹缝求生、受制于教育对象的个体选择而常常不受待... 生死教育的实质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理解生活意义、培养人文精神、激发终极信仰追求和滋养关爱情怀"的死亡教育。高校生死教育受限于文化传统和学科演进的束缚被迫夹缝求生、受制于教育对象的个体选择而常常不受待见、受困于教师群体的整体水平而举步维艰,须定位于学生面对死亡议题时以"接受与死共存,理解生死本质"的不惑、"接受向死而生,追问存在意义"的不忧、"接受杀身成仁,实现道德人格"的不惧为教育目标,努力做到:大胆尝试"敢于主动的教育",充分利用"适于施教的时机",合理选择"易于理解的内容",精心组织"旨于多元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抵御死亡恐惧的能力,达到超越死亡的境界,真正懂得"生得欢欣,死得尊严"的重要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教育 不惑 不忧 不惧
下载PDF
中国伦理学研究如何迈入“不惑”之境 被引量:6
8
作者 樊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5-18,143,共15页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伦理学研究如何伴随它的时代迈入"不惑"之境?必须回应具有前沿意义的三大追问:"道德哲学"如何"成哲学"?"伦理学"如何"有伦理"?"中国伦理"如何"是中...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伦理学研究如何伴随它的时代迈入"不惑"之境?必须回应具有前沿意义的三大追问:"道德哲学"如何"成哲学"?"伦理学"如何"有伦理"?"中国伦理"如何"是中国"?"不惑"之境的要义,是以认同与被认同为核心的现代中国伦理学的安身立命。"成哲学""有伦理"是在现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中的"安身",核心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是中国"是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立命",核心是中国气派。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现代伦理学面临"哲学认同"的危机,危机源于两大学术误读:对于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哲学气质的误读;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伦理学关系的误读。现代中国伦理学必须回归"精神"的家园,透过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体系的建构而"成哲学"。"无伦理"是现代伦理学研究最明显也是最具标志意义的"惑","道德"的话语独白导致"无伦理的伦理学",它根源于中国伦理学传统的断裂和康德主义的影响。"是中国"不仅是中国理论体系、中国话语体系、中国问题意识,而且是伦理道德和伦理学研究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文化天命;不仅关乎伦理学研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且关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在现代文明体系中的文化自立。迈入"不惑"之境必须完成三个学术推进:由概念诠释系统到伦理道德一体的问题意识的推进;由学术气派到学术使命的推进;由"礼义之邦"到"伦理学故乡"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 不惑 "成哲学" "有伦理" "是中国"
下载PDF
“智者不惑”的道德意涵 被引量:5
9
作者 林贵长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3期89-93,共5页
"智者不惑"是先秦儒家尊崇的君子三大德行之一。"智者"之所以"不惑",并非仅仅因为具备认识论意义上的认知能力而能知物识理,而是更多地指具备人事活动领域的道德理性而能明善祛恶,它主要体现为:明是非、... "智者不惑"是先秦儒家尊崇的君子三大德行之一。"智者"之所以"不惑",并非仅仅因为具备认识论意义上的认知能力而能知物识理,而是更多地指具备人事活动领域的道德理性而能明善祛恶,它主要体现为:明是非、辨善恶,贵知己、善识人,知当务、识时势。正因为对明善祛恶之智的强调,促使儒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成人之教",而有异于西方的"爱智之学"。"智者不惑"蕴含的人文内涵有助于纠正现代社会过于倚重科技理性之风,是以真善美为底色、崇尚人的全面发展之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德 君子 智者不惑 先秦儒家 和谐文化
下载PDF
朱熹论“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由知“当然之理”而知其“所以然之理”
10
作者 乐爱国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对于孔子所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朱熹把"四十而不惑"解读为知事物当然之理,把"五十而知天命"解读为知事物当然之理之所以然,无疑是一家之言。讨论朱熹的解读,需... 对于孔子所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朱熹把"四十而不惑"解读为知事物当然之理,把"五十而知天命"解读为知事物当然之理之所以然,无疑是一家之言。讨论朱熹的解读,需要对朱熹的"理"包含"当然之理"和"所以然之理"两个层次以及"即物穷理"包含由知"当然之理"而知其"所以然之理"的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同时,研究朱熹的解读,又有助于对朱熹的"理"以及"即物穷理"有深入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孔子 不惑 知天命 当然 所以然
下载PDF
说《庄子》的“尚大不惑”
11
作者 涂光社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3期91-97,共7页
尚"大"是老庄的特点。《老子》论"道":"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法自然。"庄子所谓"大",是思维深广、时空观念、自然大化和政治历史视野之大,且与"小"是辩证的。不惑则"... 尚"大"是老庄的特点。《老子》论"道":"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法自然。"庄子所谓"大",是思维深广、时空观念、自然大化和政治历史视野之大,且与"小"是辩证的。不惑则"明"。在认知上,"尚大不惑"是心胸博大的包容和对各家优长的兼收并蓄,是强调"道术"不容割裂,维护"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之"大体"。其"卮言日出"、"以寓言为广"、"彼其充实不可以已",表明体"道"无终止的开放性。庄子关切个体生命的意义;虽对时政保持距离,却从"物之初"的遥想、对上古社会淳朴的赞赏,到对黄帝尧舜的追述,再到"千世之后"的臆测,宏观地审视人类社会演进历程,指出有为之治造成的异化。其视野为古今史家、哲人难以企及,也为难能实现政治抱负的士人另辟了一条安顿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大不惑 道法自然 大化 大明 大体
下载PDF
四十不惑,不惑者何——写在《自然杂志》创刊40周年之际
12
作者 段艳芳 沈美芳 +1 位作者 温文 方守狮 《中国期刊年鉴》 2019年第1期309-311,共3页
自1978年5月创刊以来,《自然杂志》已走过40年的历程。念及《论语》中“四十而不惑”的话语,用以回首和展望亦是贴切的,尽管杂志的生命力可能比个人生命历程漫长和持久得多。所谓“不惑”,是指在办刊过程中,对《自然杂志》的办刊理念、... 自1978年5月创刊以来,《自然杂志》已走过40年的历程。念及《论语》中“四十而不惑”的话语,用以回首和展望亦是贴切的,尽管杂志的生命力可能比个人生命历程漫长和持久得多。所谓“不惑”,是指在办刊过程中,对《自然杂志》的办刊理念、定位与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回顾往昔,展望未来并重申“高级科普期刊”的办刊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刊过程 办刊理念 办刊定位 展望未来 四十而不惑 四十不惑 生命历程 高级科普期刊
下载PDF
“不惑”之惑
13
作者 赵东晓 《山东教育》 2010年第4期17-17,共1页
题目告诉大家,笔者已年届不惑,但还未达到圣人所说的"知者不惑"的境界。一惑:学如不及世界在变化,我在做什么?教育在发展,我该怎么做?每当触问灵魂,都会一阵心悸,惶惶不可终日。子云:"学如不及,
关键词 《"不惑"之 中学生 语文教学 阅读
下载PDF
四十而不惑——纪念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40周年
14
作者 兰勇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17,共2页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重建,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相辅相成的。1980年,财政部印发《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该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由此正式拉开了我国注册会计师...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重建,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相辅相成的。1980年,财政部印发《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该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由此正式拉开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的序幕,开启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获得了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制度 注册会计师行业 恢复重建 暂行规定 四十而不惑 相辅相成 会计 改革开放
下载PDF
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困境及其反思——兼评《不惑之路》一书
15
作者 高爽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0-24,共5页
《不惑之路:伦理经典与当代中国伦理问题研究》(以下简称《不惑之路》)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梳理及对中国市民社会历史发展的剖析,提出个体安身立命、民族伦理精神合理确证性的必要性,论证了伦理学之为何、中国传统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 《不惑之路:伦理经典与当代中国伦理问题研究》(以下简称《不惑之路》)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梳理及对中国市民社会历史发展的剖析,提出个体安身立命、民族伦理精神合理确证性的必要性,论证了伦理学之为何、中国传统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以及中国伦理学建构等问题,运用追问和反思的方式回答了“什么样的人生值得一过”和中国伦理学研究如何迈入“不惑”之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惑之路》 伦理问题 安身立命 伦理转型
下载PDF
四十而不惑
16
作者 和平 《中国天主教》 2007年第4期56-56,共1页
人到四十,不再迷惑了,更需要对前半生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归纳、提高、觉悟一出生;也需要对自己四十后的未来,进行策划、定位、调整、避害、放下、安详、归命、出离——入死。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四十而不惑
下载PDF
何时而立不惑知天命
17
作者 吴汾 《新湘评论》 2015年第12期45-45,共1页
对于古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说法,我觉得时代发展到今天,是不是也得重新算算,换个思路,与时俱进一下了。古人读书不像今天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拉这么长的里程,而且读书和结婚生子的事儿可以齐头并进,互不耽误... 对于古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说法,我觉得时代发展到今天,是不是也得重新算算,换个思路,与时俱进一下了。古人读书不像今天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拉这么长的里程,而且读书和结婚生子的事儿可以齐头并进,互不耽误,婚配早,生育多,寿命短,紧赶慢错的,到了七十“古来稀”的岁数老辈儿人能比现代人多繁衍出一代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天命 人能 结婚生子 四十而不惑 招惹是非 云淡风轻 圈里 独生子女政策 八年 瓶颈期
下载PDF
家刊而立 我亦不惑
18
作者 翟乐华 《机电兵船档案》 2015年第4期80-81,共2页
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五一期间,大学毕业20周年聚会。同窗好友们惊讶地发现,“老翟”同学还在坚持做档案工作!于是有人戏称:20个春秋寒... 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五一期间,大学毕业20周年聚会。同窗好友们惊讶地发现,“老翟”同学还在坚持做档案工作!于是有人戏称:20个春秋寒暑,弱冠之年(20岁)到而立之年(30岁)再到不惑之年(40岁),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这样与青灯孤影作伴,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白”过了,你真是“傻瓜”、“不开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这样 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同窗好友 志于学 弱冠之年 四十而不惑 档案工作 不逾矩 趋利
下载PDF
罗纯长篇小说《爱在不惑》的审美特色
19
作者 张治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罗纯的长篇小说《爱在不惑》透过新世纪语境下一对已届不惑的都市夫妻婚姻解体故事,对女性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写作手法上,作品人物性格鲜明,典型性突出;情节单纯,结构完整,叙述视角独特;语言清新脱俗、内蕴丰富且极具启迪性,审... 罗纯的长篇小说《爱在不惑》透过新世纪语境下一对已届不惑的都市夫妻婚姻解体故事,对女性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写作手法上,作品人物性格鲜明,典型性突出;情节单纯,结构完整,叙述视角独特;语言清新脱俗、内蕴丰富且极具启迪性,审美特色鲜明,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在不惑 审美特色 典型性人物 叙事视角 语言风格
下载PDF
追求“不惑”
20
作者 潘爱珍 《广西电业》 2006年第8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不惑 政治标准 世界观 境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