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预防术后感染...目的:系统评价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预防术后感染的对比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1月1日。试验组术中采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对照组术中采用其他冲洗液冲洗。依据文献检索及筛选方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后,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601篇文献,最终纳入14篇,共涉及61 47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0 110例、对照组41 361例。2组总感染发生率、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二次手术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68,95%CI(0.43,1.07),P=0.090;OR=0.68,95%CI(0.38,1.23),P=0.210;OR=2.08,95%CI(0.73,5.96),P=0.170;OR=1.18,95%CI(0.92,1.51),P=0.200],试验组浅层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52,95%CI(0.30,0.89),P=0.020]。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其他冲洗液相比,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并不能显著减少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和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但能减少术后浅层感染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有关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目的:系统评价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有关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4月。试验组术中使用止血带,对照组术中未使用止血带。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3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6篇文献,涉及134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44例、对照组6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MD=-6.80,95%CI(-12.14,-1.46),P=0.013],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MD=1.01,95%CI(0.46,1.57),P=0.000],踝关节活动度小于对照组[MD=-5.25,95%CI(-9.61,-0.89),P=0.018],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6.34,95%CI(1.45,27.79),P=0.014],2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1.88,95%CI(-0.48,4.23),P=0.118;RR=1.37,95%CI(0.97,1.94),P=0.074;RR=0.68,95%CI(0.39,1.19),P=0.174]。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同时可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术后疼痛加重、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中国人群颈椎病发病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中国人群颈椎病发病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25日。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7726篇文献,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共涉及15936例颈椎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23,95%CI(1.19,4.18),P=0.010]、年龄>30岁[OR=2.30,95%CI(1.66,3.17),P=0.000]、缺乏锻炼[OR=1.78,95%CI(1.33,2.39),P=0.000]、伏案低头[OR=1.80,95%CI(1.37,2.35),P=0.000]、环境湿冷[OR=1.29,95%CI(1.24,1.34),P=0.000]、负面情绪[OR=1.68,95%CI(1.25,2.26),P=0.001]、每天使用电子设备>4 h[OR=2.55,95%CI(1.37,4.77),P=0.000]、高枕[OR=1.77,95%CI(1.42,2.20),P=0.000]、吸烟[OR=1.22,95%CI(1.17,1.27),P=0.000]、长时间工作[OR=3.51,95%CI(3.35,3.69),P=0.000]、工龄>10年[OR=3.26,95%CI(2.59,4.11),P=0.000]、咽部感染[OR=1.31,95%CI(1.25,1.38),P=0.000]均为中国人群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饮酒[OR=1.00,95%CI(0.71,1.41),P=0.990]、颈部外伤史[OR=1.48,95%CI(0.76,2.88),P=0.250]与颈椎病发病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女性、年龄>30岁、缺乏锻炼、伏案低头、环境湿冷、负面情绪、每天使用电子设备>4 h、高枕、吸烟、长时间工作、工龄>10年、咽部感染均为中国人群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饮酒、颈部外伤史与中国人群颈椎病的发病无关联性。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急诊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影响因素的...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急诊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8个影响因素:收缩压(OR=0.99)、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OR=0.60)、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ISS)(OR=1.02)、救护车到达时患者卧于地面(OR=8.22)、气温(OR=0.95)、冬季(OR=2.20)、转运过程中采取保暖措施(OR=0.25)和院前插管(OR=6.41)。结论收缩压、RTS、ISS、救护车到达时患者卧于地面、气温、冬季、转运过程中采取保暖措施和院前插管是急诊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提示护理人员可依据影响因素,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从而减少创伤患者死亡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有关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4月。试验组术中使用止血带,对照组术中未使用止血带。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3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6篇文献,涉及134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44例、对照组6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MD=-6.80,95%CI(-12.14,-1.46),P=0.013],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MD=1.01,95%CI(0.46,1.57),P=0.000],踝关节活动度小于对照组[MD=-5.25,95%CI(-9.61,-0.89),P=0.018],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6.34,95%CI(1.45,27.79),P=0.014],2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1.88,95%CI(-0.48,4.23),P=0.118;RR=1.37,95%CI(0.97,1.94),P=0.074;RR=0.68,95%CI(0.39,1.19),P=0.174]。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同时可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术后疼痛加重、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文摘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急诊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8个影响因素:收缩压(OR=0.99)、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OR=0.60)、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e Score,ISS)(OR=1.02)、救护车到达时患者卧于地面(OR=8.22)、气温(OR=0.95)、冬季(OR=2.20)、转运过程中采取保暖措施(OR=0.25)和院前插管(OR=6.41)。结论收缩压、RTS、ISS、救护车到达时患者卧于地面、气温、冬季、转运过程中采取保暖措施和院前插管是急诊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提示护理人员可依据影响因素,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从而减少创伤患者死亡风险。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椎体支架成形术(vertebral body stenting,VBS)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VBS和PKP治疗OVCF的对比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3年12月20日。试验组采用VBS治疗,对照组采用PKP治疗,且均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2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Stata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6篇文献,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涉及70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53例、对照组35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WMD=9.02,95%CI(2.72,15.32),P=0.005],骨水泥填充量多于对照组[WMD=1.00,95%CI(0.34,1.65),P=0.003],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局部后凸Cobb角均小于对照组[WMD=-3.16,95%CI(-5.22,-1.10),P=0.003;WMD=-1.87,95%CI(-2.11,-1.64),P=0.000],术后Beck指数大于对照组[WMD=0.16,95%CI(0.11,0.20),P=0.000],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0.19,95%CI(-0.18,0.55),P=0.317;WMD=0.09,95%CI(-0.12,0.29),P=0.410;RR=0.96,95%CI(0.69,1.32),P=0.799;RR=0.39,95%CI(0.06,2.34),P=0.3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VBS手术时间长于PKP,骨水泥填充量多于PKP,在恢复和维持伤椎正常形态方面优于PKP,二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安全性方面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