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冬季风指数对中国冬季气候变化表征能力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敖康顺 耿新 +1 位作者 张文君 王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89,共22页
利用1951—2022年ERA5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全国站点气温和降水资料,将33个常用的东亚冬季风(EAWM)指数划分为海陆差异类、高压特征类、大槽特征类、低层风场类、中高层风场类和综合类6类,按类别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线性变化... 利用1951—2022年ERA5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全国站点气温和降水资料,将33个常用的东亚冬季风(EAWM)指数划分为海陆差异类、高压特征类、大槽特征类、低层风场类、中高层风场类和综合类6类,按类别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线性变化趋势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就各指数对中国冬季气温、降水时空变化的表征能力以及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极涛动(AO)等气候系统主要内部变率的关系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显示:(1)在趋势变化方面,中国冬季气候暖湿化特征明显,但仅大槽特征类和综合类指数反映出季风的减弱趋势,其余类型指数则多呈现微弱的增强趋势,表明EAWM各子成员对当前全球变暖的响应存在差异;(2)在年际、年代际变化方面,EAWM指数主要表现为准4 a、准8 a和准16 a的周期振荡,基本都能刻画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EAWM的年代际减弱,对于21世纪第1个10年中期EAWM的年代际增强,考虑了南北气压差的海陆差异类指数以及高压特征类、大槽特征类和中高层风场类指数能较好表征;(3)在反映中国冬季气温变率的能力方面,除低层风场类指数外,各类指数表现良好,尤其是高压特征类指数的表征能力最佳,而在降水变率方面,高压特征类指数的代表性较差,低层风场类指数的指示意义最好;(4)在与气候系统主要内部变率的关系方面,大多数指数能较好反映ENSO与EAWM之间的关系,其中低层风场类指数的表征能力最好。而在反映AO与EAWM的关系上,则是高压特征类和大槽特征类指数的表现更佳。总体而言,除趋势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外,各类EAWM指数能够一致地反映中国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但不同类别指数所表征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因此,在分析EAWM相关科学问题时应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指数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ENSO 北极涛动
下载PDF
德国气候预测系统中东亚冬季风的季节预测及可预报性
2
作者 吴昱树 陈权亮 +2 位作者 龚海楠 周涛 皇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7-1042,共16页
东亚冬季风(EAWM)作为北半球冬季最强的中纬度环流系统之一,主导着东亚的冬季气候。因此,开展东亚冬季风季节预测和可预报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使用德国气候预测系统(German Climate Forecast System,简称GCFS2)输出的回报... 东亚冬季风(EAWM)作为北半球冬季最强的中纬度环流系统之一,主导着东亚的冬季气候。因此,开展东亚冬季风季节预测和可预报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使用德国气候预测系统(German Climate Forecast System,简称GCFS2)输出的回报数据(1993~2016年)对EAWM的预测性能进行全面评估。GCFS2很好地预测了EAWM气候态的主要特征,包括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东亚大槽、东亚高空急流及东亚上空的地表气温和降水,并可以熟练地预测东亚大槽及东亚地表气温的年际变化。GCFS2对一个海平面气压定义的EAWM指数(EAWMI)显示出了预测技巧,同时可以很好地预测与EAWM相关的位于海洋上的大气环流、地表气温及降水异常。GCFS2中EAWM的预测技巧主要得益于对观测中的EAWM–ENSO关系及ENSO遥相关的成功再现,模式中增强的EAWM–ENSO[强于观测,观测中整个24年(1993~2016)EAWM与ENSO的相关系数为-0.46]关系,有助于提前2个月或更长时间预测EAWM。GCFS2中12月初始化的EAWMI在去除ENSO信号后仍有0.42的预测技巧,说明有另一预测源,为冬季巴伦支—喀拉海区域海冰覆盖度(BK_SIC)。观测中BK_SIC减少,增强西伯利亚高压,EAWM从而增强;模式中BK_SIC的变化可以增加西伯利亚高压东北部的可预测性,使得12月初始化的EAWM预测技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气候预测系统(GCFS2) 季节预测 东亚冬季(eawm) ENSO 海冰
下载PDF
阿留申低压与东亚冬季风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3
作者 杨崧 林楠 张团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东亚冬季风系统是北半球冬季最活跃的环流系统,通过与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东亚大槽和东亚西风急流等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东亚地区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关注阿留申低压与东亚冬季风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经验正交... 东亚冬季风系统是北半球冬季最活跃的环流系统,通过与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东亚大槽和东亚西风急流等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东亚地区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关注阿留申低压与东亚冬季风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提取阿留申低压的强度变化、南北移动、西北-东南传播型和东西移动模态,并研究这4种模态与冬季风的北部型、南部型模态关系。结果表明阿留申低压的强度变化与2种东亚冬季风型的关系都不显著。阿留申低压的南北移动与南部型冬季风的相关性较强且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1995年后南北涛动中心受ENSO(El Ni1o-Southern Oscillation)影响向东移动,阿留申低压和西伯利亚高压的配置不利于中国东南部气压梯度的形成,导致阿留申低压的南北移动与南部型冬季风的相关性降低。另外,1975年后北大西洋涛动在中西伯利亚地区激发正位势高度异常,扩大传播型模态影响范围,给中高纬地区带来东北风异常,有利于北部型冬季风的形成,此时传播型模态与北部型冬季风显著相关。东亚冬季风系统是北半球冬季最活跃的环流系统,通过与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东亚大槽和东亚西风急流等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东亚地区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关注阿留申低压与东亚冬季风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提取阿留申低压的强度变化、南北移动、西北-东南传播型和东西移动模态,并研究这4种模态与冬季风的北部型、南部型模态关系。结果表明阿留申低压的强度变化与2种东亚冬季风型的关系都不显著。阿留申低压的南北移动与南部型冬季风的相关性较强且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1995年后南北涛动中心受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影响向东移动,阿留申低压和西伯利亚高压的配置不利于中国东南部气压梯度的形成,导致阿留申低压的南北移动与南部型冬季风的相关性降低。另外,1975年后北大西洋涛动在中西伯利亚地区激发正位势高度异常,扩大传播型模态影响范围,给中高纬地区带来东北风异常,有利于北部型冬季风的形成,此时传播型模态与北部型冬季风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阿留申低压 年代际变化 ENSO
下载PDF
基于海-冰-气系统的东亚冬季风统计预测
4
作者 邵祺多 涂钢 +1 位作者 布和朝鲁 刘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81,共14页
东亚冬季风对东亚冬季的天气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对其预测研究是冬季气候预测的关键问题。已有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SA)与东北冬季气温在年际、年代际尺度具有显著且稳定的相关关系,但ISA的前兆信号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年代际转变,对ISA... 东亚冬季风对东亚冬季的天气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对其预测研究是冬季气候预测的关键问题。已有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SA)与东北冬季气温在年际、年代际尺度具有显著且稳定的相关关系,但ISA的前兆信号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年代际转变,对ISA的预测效果转差。在海-冰-气系统重新寻找影响ISA的前兆因子,分析其与东亚冬季风的可能关联,构建统计预测方法并开展交叉检验。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ISA与前期热带太平洋马蹄型结构的海温、墨西哥湾流区海温、平流层欧亚中高纬环流型呈显著正相关,与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呈显著负相关。以上前兆信号可通过冬季大气环流、海陆热力差等途径影响ISA,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试报期间(2012—2022年)与实况的符号一致率达81.8%(9/11),可用于当前年代际背景下东亚冬季风强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统计预测 外强迫因子 平流层 年代际背景
下载PDF
冬季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涛动与东亚冬季风异常联系的模式验证
5
作者 钟磊 卢楚翰 +2 位作者 乔年 管兆勇 曾跃飞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0-580,共11页
南北两半球大气中高纬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季风等跨半球的天气气候系统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涉及全球范围的大尺度环流与能量变化,其联系途径与机理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MIP6中MPI-ESM1-2-HR模式历史输出资... 南北两半球大气中高纬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季风等跨半球的天气气候系统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涉及全球范围的大尺度环流与能量变化,其联系途径与机理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MIP6中MPI-ESM1-2-HR模式历史输出资料,验证了冬季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涛动(Inter-Hemispheric atmospheric mass Oscillation, IHO)与东亚冬季风异常的联系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研究表明,再分析资料以及模式结果均表明冬季IHO与东亚冬季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IHO通过全球大气质量再分配与东亚冬季风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当IHO为正位相时,大气质量在欧亚大陆北部异常堆积,而在中低纬地区异常亏损,这使得东亚地区海陆气压差明显增大,冬季风增强,同时对中国华中地区冬季地表气温具有显著影响;反之亦然。进一步分析发现,热带低平流层气温可以通过剩余环流调节臭氧含量经向分布进而影响南极对流层气温,从而对IHO年际变化起主要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涛动 温度“跷跷板” CMIP6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异常背景下气候资源保护利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蒋硕 董疆南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6期4-6,共3页
本文综述了东亚冬季风异常的研究成果进展,分别从赤道中东太平洋等海域的海温异常、欧亚大陆积雪变化和高纬度地区海冰条件等三方面定性分析,并进一步得出冬季风强度与我国气温、东部冬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提出气候资源保护利用的具体策略... 本文综述了东亚冬季风异常的研究成果进展,分别从赤道中东太平洋等海域的海温异常、欧亚大陆积雪变化和高纬度地区海冰条件等三方面定性分析,并进一步得出冬季风强度与我国气温、东部冬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提出气候资源保护利用的具体策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气候资源 海温异常 保护和利用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与东亚冬季风关系的变化及其机制
7
作者 郑帅 孙博 +1 位作者 邱振鹏 吴文星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及其变化,本文选用东亚冬季风北模态及南模态作为东亚冬季风指数,利用滑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合成分析研究了全球变暖背景下1953—2021年北极海冰密集度与东亚冬季风关系的变... 为了进一步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海冰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及其变化,本文选用东亚冬季风北模态及南模态作为东亚冬季风指数,利用滑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合成分析研究了全球变暖背景下1953—2021年北极海冰密集度与东亚冬季风关系的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1月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与东亚冬季风北模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从1962—1977年显著正相关转为1983—1999年显著负相关,2000年以后两者无显著关系。1962—1977年11月巴伦支海海冰偏多对应东亚冬季风偏强,这是大气环流影响海冰的结果,11月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维持到了冬季,使得欧亚大陆上空大气呈现出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负位相,在增强东亚冬季风的同时将中高纬大陆干冷空气输送至巴伦支海,在表面风应力的作用下巴伦支海海冰增多。1983—1999年则由前一时期的大气环流影响海冰变为海冰影响大气环流,11月巴伦支海海冰显著减少在冬季激发出了北极涛动负位相,加强东亚大槽及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从而使得东亚冬季风偏强。2000年以后北极海冰与东亚冬季风北模态的关系明显减弱,此时东亚冬季风与北极涛动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北极海冰 东亚冬季 北极涛动
下载PDF
中东急流与东亚冬季风的相关关系
8
作者 周嘉鑫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851-861,共11页
为了研究中东急流对东亚冬季风系统的影响,本文基于1979~2021年ERA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使用EOF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冬季中东急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和气温、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 冬季中东急流变化的第一模... 为了研究中东急流对东亚冬季风系统的影响,本文基于1979~2021年ERA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使用EOF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冬季中东急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东亚冬季大气环流和气温、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 冬季中东急流变化的第一模态反映出急流核下游的急流变化特征,第二模态呈现出显著的南北反相变化特征,第三模态反映出急流核上游的急流变化特征;(2) 冬季中东急流的强度异常和东西位置异常都对东亚地区的冬季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当中东急流强度偏强,位置偏东时,中国南方地区出现异常偏南风,有利于冬季降水增多。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及日本地区的通过下沉增温导致冬季温度升高。(3) 中东急流异常对东亚大槽、东亚西风急流有显著影响,中东急流强度偏强,位置偏东时,东亚大槽、东亚急流减弱。对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较不显著。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Middle East Jet Stream on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System, this study utilized the ERA5 monthly mean reanalysis data from 1979 to 2021, employing EOF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examine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winter Middle East Jet Stream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East Asia during wint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first mode of variation in the winter Middle East Jet Stream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et changes downstream of the jet core, while the second mode exhibits significant north-south phase opposition, and the third mode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et changes upstream of the jet core;(2) Abnormalities in the intensity and east-west position of the winter Middle East Jet Stream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winter climate change in East Asia: When the jet is unusually strong and located further east, anomalous southerly winds occur in southern China, favoring increased winter precipitation. Meanwhile, the temperature in Northeast China,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Japan rises due to subsidence warming. (3) Abnormalities in the Middle East Jet Stream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ast Asian trough and the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When the jet is unusually strong and located further east, the East Asian trough and jet weaken. However, the impact on the Siberian High and the Aleutian Low is less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急流 东亚冬季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CMIP5模式中El Nino-EAWM关系的模拟对东亚冬季风模拟的影响
9
作者 尹依雯 郭品文 +1 位作者 张攀全 沈沉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5-212,共8页
本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评估了17个参加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冬季风(EAWM)年际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多数模式对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化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其中对东亚大槽年际变化的模拟最好;模式对东亚... 本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评估了17个参加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冬季风(EAWM)年际变化的模拟。结果表明:多数模式对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化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其中对东亚大槽年际变化的模拟最好;模式对东亚冬季主要系统的年际变化在空间上的模拟好于强度,对强度的模拟以偏弱为主;通过综合评估得到模拟能力好的模式有:bcc-csm1-1,CCSM4,HadCM3,NorESM1-M。针对模式间对冬季风年际变化模拟能力差别较大的现象,选取了4个模拟能力最好的模式和5个最差的进行讨论;通过评估El Ni?o对东亚冬季环流的影响,发现模式对El Ni?o与EAWM之间相互关系(El Ni?o-EAWM)的模拟能力是模式间对冬季风年际变化模拟偏差较大的原因之一,即对El Ni?o-EAWM模拟好的模式对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的模拟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年际变化 El Nino-eawm
下载PDF
近8ka东亚冬季风变化的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记录 被引量:60
10
作者 肖尚斌 李安春 +6 位作者 陈木宏 刘敬圃 蒋富清 李铁刚 谢强 向荣 陈忠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3-581,共9页
尝试从陆架上寻找全新世高分辨率的东亚季风替代性指标和记录.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中部的PC-6孔进行AMS14C年龄测试和粒度分析,综合沉积构造、沉积层序与海平面变化讨论该孔的沉积环境,其下、中、上段分别对应于前滨、近滨... 尝试从陆架上寻找全新世高分辨率的东亚季风替代性指标和记录.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中部的PC-6孔进行AMS14C年龄测试和粒度分析,综合沉积构造、沉积层序与海平面变化讨论该孔的沉积环境,其下、中、上段分别对应于前滨、近滨和与现今环境基本一致的浅海沉积环境.因上段的沉积作用主要受控于东海冬季沿岸流,通过粒级-标准偏差分析,提取了相对应的粒度组分或粒度子体,该组分的平均粒径被用来作为研究东亚冬季风演化的替代性指标.分析表明,由此方法建立的PC-6孔上段粒径时间序列,较完整地反映了近8 ka来东亚古季风的演化.东亚冬季风的变化呈现出3个各具特点的阶段:7.6~5.1 kaB P.为中等强度的高频率波动;5.1~1.7 kaB P.以多期、较频繁的强盛活动为特点;1.7~0 kaB P.为稳定而较弱的时期.由PC-6孔指示的东亚冬季风活动的强盛期,均在不同区域和材料的记录中找到了相对应降温的证据,说明气候变化的区域性以至全球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泥质沉积 东亚冬季 沿岸流 粒度 全新世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气候变异和机理以及平流层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7
11
作者 陈文 魏科 +1 位作者 王林 周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5-438,共14页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东亚冬季风变异特征和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对平流层过程对东亚冬季风和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作了回顾和进一步分析。东亚冬季风的变异除了季风强弱变化外,还有东亚冬季风的路径变化;研究表明,前者往往对应全国气温...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东亚冬季风变异特征和机理方面的研究,特别对平流层过程对东亚冬季风和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作了回顾和进一步分析。东亚冬季风的变异除了季风强弱变化外,还有东亚冬季风的路径变化;研究表明,前者往往对应全国气温一致的变化,而后者可以引起我国气温的南北反相振荡,并导致东亚冬季风变异存在南北两个子系统。此外,进入本世纪后,东亚冬季风的建立推迟,并且东亚冬季风在盛期明显减弱,但冬季风活动在早春比以往要更为活跃,这些变化与冬季气温南北反相变化也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的分析揭示出东亚气温的南北反相变化是东亚冬季风变异的主要模态之一,而且它与平流层极涡强度密切相关。当异常的平流层极涡向下传播时,可以引起对流层低层北极涛动(AO)的异常以及西伯利亚高压的异常,并在东亚地区出现南北反相的温度变化。有关东亚冬季风变异的成因研究表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热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影响变弱,而中高纬的北太平洋涛动(NPO)和乌拉尔地区阻塞强度的影响显著增强,相关研究还揭示了这些变化的原因。此外,东亚冬季风在1987年以后的持续减弱主要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年代际变化有关,行星波活动通过波流相互作用可以影响AO以及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从而导致冬季风异常。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变化对东亚冬季气候异常的可能影响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ENSO AO 平流层过程 太阳活动
下载PDF
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的形成与东亚冬季风和大气湿度的关系 被引量:44
12
作者 吴萍 丁一汇 +1 位作者 柳艳菊 李修仓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2-366,共15页
利用1961—2013年中国地面台站长期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华北、江淮和华南为研究区,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的形成与东亚冬季风以及大气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冬季霾日与东亚冬季风强度成显著的负相关。首先,东亚... 利用1961—2013年中国地面台站长期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华北、江淮和华南为研究区,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冬季霾日的形成与东亚冬季风以及大气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冬季霾日与东亚冬季风强度成显著的负相关。首先,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使得地面风速减小,进而导致冬季霾日增多。其中,华北7—8 m/s最大风速日数和江淮6—8 m/s最大风速日数的减少,及华南≤2 m/s最大风速日数的增多对各区冬季霾日的增多作用较大。其次,东亚冬季风减弱引起冬季气温的持续升高,易导致冬季霾日的增多,这在华北地区较之在江淮和华南更为明显。(2)由于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升高,使得近地面相对湿度减小。在江淮和华南地区,冬季霾日的增多与近地面相对湿度的减小显著相关,而在华北地区这种相关较弱。(3)冬季气温升高也有利于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增强,3个区域冬季霾日的增多均与大气层结稳定度的增强显著相关,特别是与对流层中低层(850—500 hPa)大气饱和度的降低显著相关。(4)冬季霾日数变化与区域水汽输送关系密切。其中,华北地区的冬季霾日数与水汽总收入成显著正相关,江淮地区与纬向水汽收入成显著正相关,与经向水汽收入成显著负相关,华南地区与经向水汽收入成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大气湿度 水汽收入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水和东亚冬季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邹旭东 张飞民 +1 位作者 王澄海 杨洪斌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4-1461,共8页
利用1961-2011年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的冬季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冬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冬季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对比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对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冬季降水量和... 利用1961-2011年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的冬季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冬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冬季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对比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对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冬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以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北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为低值中心,外围辽宁东部,吉林南部,黑龙江东部、中北部、北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区为高值区;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呈增加的线性趋势,1980年代中期以后冬季降水量的高值和低值都有明显的增大;年降雪日数年际变化呈线性增加趋势.1948-2011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的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呈明显的线性减弱趋势,弱东亚季风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除内蒙古东南部等少数区域外,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的冬季降水量都和东亚冬季风呈负相关.对应地,东北地区冬季降水量增大,年际变化的幅度变化增大,降水日数增量较小,这可能与东北地区冬季极端降水天气和干旱天气增加有关.在东亚范围内,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水多年200hPa U风增强、500hPa高压减弱、850hPa东海南风增强,冬季降水少年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冬季降水 相关分析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92
14
作者 丁一汇 柳艳菊 +6 位作者 梁苏洁 马晓青 张颖娴 司东 梁萍 宋亚芳 张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5-852,共18页
对近年来中外关于东亚冬季风(EAWM)年代际变化问题研究进展做了回顾和评述,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1)东亚冬季风明显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冬季气温经历了一次冷期(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到80年代初中期),一... 对近年来中外关于东亚冬季风(EAWM)年代际变化问题研究进展做了回顾和评述,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1)东亚冬季风明显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冬季气温经历了一次冷期(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到80年代初中期),一次暖期(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后期延续到21世纪初)和近10-15年(约从1998年开始)出现的气候变暖趋缓期(也称气候变暖停顿期)。(2)东亚冬季风主要表现出强-弱-强3阶段的特征,即从1950年到1986/1987年,明显偏强;从1986/1987年冬季开始,东亚冬季风减弱;约2005年之后,东亚冬季风开始由弱转强。与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相对应,东亚冬季大气环流以及中国冬季气温和寒潮都表现出一致的年代际变化。(3)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与大气环流和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区域模态变化密切相关。当北半球环状模/北极涛动(NAM/A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处于负(正)位相,东亚冬季风偏强(弱),中国冬季气温偏低(高)。此外,北大西洋年代尺度振荡(AMO)对东亚冬季风也有重要影响,在AMO负位相时,对应东亚冷期(强冬季风),正位相对应暖期(弱冬季风)。因而海洋的年代际变化是造成东亚冬季风气候脉动的主要自然原因,而全球气候变暖对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减弱也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年代际变化 北极涛动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上新世晚期东亚冬季风增强的同位素和有孔虫证据 被引量:21
15
作者 翦知湣 汪品先 +2 位作者 赵泉鸿 成鑫荣 王吉良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1-469,共9页
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ODP1 1 48站进行稳定同位素和有孔虫分析 ,采用多种替代性指标 ,追溯上新世晚期以来东亚冬季风的演变。发现约 3 1~ 2 2MaB .P .之间 ,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的δ13C值显著降低 ,而Neogloboquadrinadutert... 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ODP1 1 48站进行稳定同位素和有孔虫分析 ,采用多种替代性指标 ,追溯上新世晚期以来东亚冬季风的演变。发现约 3 1~ 2 2MaB .P .之间 ,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的δ13C值显著降低 ,而Neogloboquadrinadutertrei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大 ,指示冬季风急剧增强 ,并伴随表层海水温度的降低和古生产力的增高。此后 ,冬季风还有几次明显的增强 ,特别是在约 1 7MaB .P .,1 .3MaB .P .,0 .9MaB .P .,0 .6MaB .P .和0 2MaB .P .。频谱分析揭示冬季风主要受冰盖体积大小的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上新世晚期 同位素 有孔虫 南海 频谱分析 太阳辐射量 海水温度
下载PDF
东亚地区冬季风对气溶胶传输和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芷君 王体健 +3 位作者 谢旻 李树 庄炳亮 韩永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5-586,共12页
随着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气溶胶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时空分布受到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本研究利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和TOMS(Total Ozon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气溶胶卫星产品以及NC... 随着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气溶胶成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时空分布受到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本研究利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和TOMS(Total Ozon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气溶胶卫星产品以及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月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1979—2011年东亚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特征以及冬季风的大气环流特征,同时分析了东亚冬季风对气溶胶传输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差异,年际变化幅度较大.1979—2011年东亚冬季风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近10年来东亚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气溶胶排放量增加.东亚地区冬季风对气溶胶的分布有较大影响,强冬季风年会加强气溶胶的向南输送,同时降水增加导致气溶胶湿清除增大,使东亚气溶胶减少.在风场和降水对气溶胶的影响中,降水的清除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冬季 气溶胶 光学厚度
下载PDF
2013/2014年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的可能成因 被引量:16
17
作者 司东 李清泉 +3 位作者 柳艳菊 王遵娅 袁媛 王东阡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91-897,共7页
2005年之后东亚冬季风连续7年强度偏强,而2013/2014年冬季,东亚冬季风强度突然由强转弱,原因可能与前期秋季北极海冰的异常有关,受2013年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影响,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弱,进而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弱以及我国气温偏高。季内,东... 2005年之后东亚冬季风连续7年强度偏强,而2013/2014年冬季,东亚冬季风强度突然由强转弱,原因可能与前期秋季北极海冰的异常有关,受2013年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影响,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弱,进而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弱以及我国气温偏高。季内,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显著,前冬偏弱,后冬偏强。受冬季风季节内变化影响,我国前冬暖、后冬冷;此外,前冬暖、后冬冷还受到北太平洋上空阻塞高压的异常活动影响,北太平洋地区的阻塞高压加强西移至日界线以西,导致东亚地区经向型环流加强,改变了前冬以纬向型为主的环流,前冬高纬地区堆积的冷空气向东亚地区侵袭。加之,前冬我国气温偏高,导致后冬我国多地降温显著,气温由偏高转偏低。而阻塞高压的西移可能与平流层环流的异常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北极海冰 阻塞高压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强度的统计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实 布和朝鲁 +1 位作者 陶诗言 隋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4,共10页
利用1961~2008年NCEP再分析和NOAA延长重构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基于海气系统关键区的前期信号分析,建立了一个东亚冬季风强度的统计预测方法。东亚冬季风强度与前期(9~10月)黑潮及其延伸区和热带西印度洋海温异常(SSTA)密切相关。强东... 利用1961~2008年NCEP再分析和NOAA延长重构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基于海气系统关键区的前期信号分析,建立了一个东亚冬季风强度的统计预测方法。东亚冬季风强度与前期(9~10月)黑潮及其延伸区和热带西印度洋海温异常(SSTA)密切相关。强东亚冬季风活动与黑潮及其延伸区正SSTA和热带西印度洋负SSTA相对应。东亚冬季风强度还和一个前期(10月)北半球环流型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环流型的活动中心分别位于北太平洋中部、太平洋东北部、北美和北大西洋。文中探讨了这三个预测因子对东亚冬季风强度的预测意义,并揭示了其影响东亚冬季风活动的可能物理过程。该预测方法的历史拟合率和试报准确率较高,可用于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定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统计预测方法 环流型 海温异常
下载PDF
东亚2005年和2006年冬季风异常及其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46
19
作者 黄荣辉 魏科 +1 位作者 陈际龙 陈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3-1048,共16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系统地分析了2005年与2006年冬季欧亚大陆的气温和东亚冬季风的差别及其与北半球准定常波活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偏低,东亚冬季风偏强;而2006年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系统地分析了2005年与2006年冬季欧亚大陆的气温和东亚冬季风的差别及其与北半球准定常波活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偏低,东亚冬季风偏强;而2006年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偏高,出现暖冬,东亚冬季风偏弱。分析结果还表明,这两年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差别不仅是由于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变异所造成,而且是由于北极涛动(北半球环状模)的变化所造成。并且,作者还从这两年冬季北半球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差异,在动力理论上进一步讨论了这两年冬季北半球气候和东亚冬季风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2005年冬季北半球行星波活动为低指数,准定常行星波在高纬度往平流层传播加强,而往低纬度对流层上层传播减弱,造成了行星波E-P通量在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合加强,而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散加强,引起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锋急流减弱,而副热带急流加强,这有利于西伯利亚高压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东亚冬季风增强;相反,2006年冬季北半球行星波活动为高指数,准定常行星波在高纬度往平流层传播减弱,而往低纬度对流层上层传播加强,造成了行星波E-P通量在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散加强,而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合加强,引起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锋急流加强,而副热带急流减弱,这不利于西伯利亚高压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东亚冬季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西伯利亚高压 准定常行星波 E-P通量
下载PDF
2014/2015年东亚冬季风活动特征及其可能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东阡 崔童 +3 位作者 司东 邵勰 李清泉 孙丞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7-914,共8页
2014/2015年东亚冬季风强度较常年同期略偏弱,季内冬季风强弱转换阶段性特征明显,初冬强度偏强,隆冬和后冬转为偏弱。受其影响,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季内变化显著,初冬冷、隆冬和后冬暖。进一步研究表明,冬季风强度... 2014/2015年东亚冬季风强度较常年同期略偏弱,季内冬季风强弱转换阶段性特征明显,初冬强度偏强,隆冬和后冬转为偏弱。受其影响,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季内变化显著,初冬冷、隆冬和后冬暖。进一步研究表明,冬季风强度偏弱与2014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偏大(去线性趋势)有关,前期北极海冰偏大不利于西伯利亚高压偏强,进而导致冬季风偏弱和冬季气温偏高。中部型尼尔尼诺(El Nino)和太平洋十年振荡(PDO)暖位相的配合是造成冬季风强度偏弱的另一个重要外强迫。PDO位相在El Nino事件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中起调制作用,赤道中太平洋暖海温有利于偏南风距平控制我国东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东亚冬季风强度偏弱,当PDO暖位相和El Nino事件协同作用时,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对El Nino事件的响应更加显著。东亚冬季风的季内变化则与大气对中部型El Nino事件的响应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 ENSO 太平洋十年振荡 北极海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