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岩铜矿床在东特提斯成矿域中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洪瑞 侯增谦 +5 位作者 宋玉财 李政 杨志明 王召林 王晓虎 王淑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18-1837,共20页
已有的斑岩铜矿床成矿模型多是建立在环太平洋地区矿床资料的基础上,相对而言,特提斯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床还有待梳理和总结。本文以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为主线,将东特提斯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床空间上划分为土耳其Pontides、伊朗中部Sa... 已有的斑岩铜矿床成矿模型多是建立在环太平洋地区矿床资料的基础上,相对而言,特提斯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床还有待梳理和总结。本文以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为主线,将东特提斯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床空间上划分为土耳其Pontides、伊朗中部Sahand-Bazman、巴基斯坦Chagai、中国玉龙、中甸、班公湖、冈底斯7条成矿带和中南半岛、土耳其Anatolides地块2个成矿区;时间上分别对应于早三叠世、晚三叠世、白垩纪中期、白垩纪末—古新世初、中始新世、中中新世等6个时段;构造背景分别为古、新特提斯洋盆俯冲或俯冲后的碰撞;讨论认为Sahand-Bazman铜矿带的形成背景与玉龙成矿带可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成矿模型 时空分布 东特提斯成矿域
下载PDF
泛华夏大陆群与东特提斯构造域演化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兴振 许效松 潘桂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13,共13页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全球各大陆陆块和微陆块的相对亲缘性、统一性和独立性,提出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泛大陆解体后,整个古生代期间,全球大陆可划分为三大陆块群,即冈瓦纳大陆群、劳亚大陆群,和泛华夏大陆群。论述...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全球各大陆陆块和微陆块的相对亲缘性、统一性和独立性,提出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泛大陆解体后,整个古生代期间,全球大陆可划分为三大陆块群,即冈瓦纳大陆群、劳亚大陆群,和泛华夏大陆群。论述了三大陆块群,特别是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及其作为独立大陆群存在的统一性。指出泛华夏大陆群的独立性和统一性表现在:①早古生代末,扬子、华夏(包括黄海-东海-南海古陆)、中朝、柴达木、塔里木、昆仑-北羌塘-昌都-印支等陆块曾一度拼贴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大陆;②晚古生代中晚期形成独立的华夏植物群区系;③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泛华夏大陆群主体部分的扬子-华夏和中朝陆块向西运移楔入,导致其南北两侧古特提斯洋的同步消亡和全球泛大陆的最终形成。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历经了晚前寒武纪末-早古生代初各陆块的裂离、割据;早古生代末的拼贴、统一;晚古生代的再次分裂和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与南北大陆群拼贴4个发展阶段。同时指出在东特提斯构造域内,古特提斯既表现出对原将提斯的继承性,又有新生性;中特提斯不是古特提斯的延续和发展,它是标志还大陆裂-聚巨旋回演化中另一旋回的开始。最后讨论了显生宙地球上大陆由南聚北散到北聚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特提斯构造域 泛华夏大陆群 软流层水平涡旋
下载PDF
东特提斯多弧-盆系统演化模式 被引量:58
3
作者 潘桂棠 陈智樑 +2 位作者 李兴振 徐强 江新胜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2期52-65,共14页
自70年代以来,以板块构造观点分析特提斯演化已有三种模式,即“剪刀张”、“传送带”和“手风琴运动与开合”模式。所有这些模式都是以一个联合古陆的形成和特提斯是泛大洋(古太平洋)中一个海湾的假设为前提,或以冈瓦纳大陆裂离... 自70年代以来,以板块构造观点分析特提斯演化已有三种模式,即“剪刀张”、“传送带”和“手风琴运动与开合”模式。所有这些模式都是以一个联合古陆的形成和特提斯是泛大洋(古太平洋)中一个海湾的假设为前提,或以冈瓦纳大陆裂离、亚洲大陆增生为基点。随着对东特提斯(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主体)地质构造演化的认识深化,特提斯演化、造山作用的解释由两陆(劳亚和冈瓦纳)一洋(特提斯)模式转变为三陆群(劳亚、冈瓦纳、泛华夏)二洋(特提斯和古亚洲)的特提斯多弧-盆系统洋陆转换演化模式,即多岛弧造山模式。这一多岛弧造山模式源自大陆地质,尤其是在中国西部造山带-盆地长期的地质考察研究实践。运用多岛弧造山模式,反思青藏高原及邻区山盆系统的地质事实,深刻认识到在东特提斯发现的许多由消减洋壳和消减杂岩所组成的蛇绿混杂岩带中,“三位一体”的蛇绿岩多数是“小洋盆”、弧后盆地、岛弧边缘海型,既存在早古生代岛弧、陆缘弧和晚古生代的火山弧,又有中生代的陆缘弧、岛弧。多岛弧-盆系统的存在意味着大洋岩石圈的存在、消减和转换。特提斯大洋岩石圈至少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历经发生、发展到萎缩、消亡的长期连续的复杂的演化过程。古特提斯是原特提斯的继承和发展,中生代东特提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特提斯演化 大地构造演化 弧盆演化模式
下载PDF
东特提斯板块会聚边缘与岛弧造山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罗建宁 彭勇民 潘桂棠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3期1-15,共15页
本文重点简述了特提斯构造域内古、中、新三个演化阶段的蛇绿混杂岩与岛弧带的时空展布及其为-弧-盆体系,所识别出的蛇绿混杂岩、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大洋沉积物和岛弧带等地质记录,提供了东特提斯早期大洋岩石圈板块运动的有力证据... 本文重点简述了特提斯构造域内古、中、新三个演化阶段的蛇绿混杂岩与岛弧带的时空展布及其为-弧-盆体系,所识别出的蛇绿混杂岩、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大洋沉积物和岛弧带等地质记录,提供了东特提斯早期大洋岩石圈板块运动的有力证据。同时,与岛弧有关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种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和孤后盆地成为造山带板块会聚边缘特征的标志。这些类型多样的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也颇有特色,它们受制于东特提斯构造域内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的影响和控制。很明显,盆地均经历了断陷拉张-稳定沉降-挤压隆升的演化过程。断陷拉张阶段多以火山活动强烈与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典型特征;稳定沉降阶段主要碳酸盐与陆源的混合和低密度浊流沉积;挤压阶段早期发育海底扇.需要强调的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盆地中的石英质糜棱岩岩届物源是确定再旋回造山带的重要因素。典型的义敦岛弧与沙鲁里山岩浆弧之间的弧-弧碰撞模式及其外延到整个东特提斯构造域内都是很普遍的。义敦岛弧的成长是一个从早期裂谷基础上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发展起来的过程。沙鲁里山岩浆弧在一个古老陆块基础上发展而形成。它们之间的俯冲、碰撞,造成柯鹿洞-亚金带的造山并抬升。这种造山作用不仅向西提供了大量的糜棱岩岩屑,而且在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特提斯板块 会聚边缘 岛弧 造山作用 板块
下载PDF
东特提斯地区二叠—三叠纪古气候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27
5
作者 颜佳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20,共8页
对东特提斯地区二叠—三叠纪古气候特征及其演化的系统分析表明,二叠纪—晚三叠世期间东特提斯地区分带型气候特征仍然较为清楚.二叠纪早期非暖水沉积在印度板块上的时空分布表明,现今印度板块东南边缘当时应贴近南极洲而非澳大利亚... 对东特提斯地区二叠—三叠纪古气候特征及其演化的系统分析表明,二叠纪—晚三叠世期间东特提斯地区分带型气候特征仍然较为清楚.二叠纪早期非暖水沉积在印度板块上的时空分布表明,现今印度板块东南边缘当时应贴近南极洲而非澳大利亚西北部.早二叠世早期非暖水沉积的北界在滇西位于昌宁-孟连带之西;在青藏高原,可能位于班公湖-丁青带.之后随着联合古大陆的整体北移,亲冈瓦纳地块群经历了由南温带到热带的古气候演化,欧亚大陆南部经历了由热带到北温带的古气候演化.各地块二叠—三叠纪期间古气候特征的演化为其古地理位置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二叠纪栖霞期古地理再造表明特提斯洋具多岛洋特点,二叠纪早期昌宁-孟连洋向北延入班公湖-怒江带,向南延入清迈带,大体占据南部亚热带,宽约10°古纬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三叠纪 东特提斯 古气候 古地理再造
下载PDF
西藏南部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及东特提斯在西藏境内的封闭时限 被引量:25
6
作者 徐钰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5-262,共8页
研究了西藏南部定日地区曲密巴剖面早第三纪遮普惹组上页岩段的钙质超微化石 ,自下而上划分出 3个超微化石组合 :N annotetrina fulgens-Chiasmolithusgigas组合 ;Discoaster bifax-Chiasmolithussolitus组合及 Sphenolithuspseudoradia... 研究了西藏南部定日地区曲密巴剖面早第三纪遮普惹组上页岩段的钙质超微化石 ,自下而上划分出 3个超微化石组合 :N annotetrina fulgens-Chiasmolithusgigas组合 ;Discoaster bifax-Chiasmolithussolitus组合及 Sphenolithuspseudoradians-Reticulofenestra bisecta组合 ,确定了上述3组合可与 Martini( 1 971 )超微化石分带的 NP1 5、NP1 6及 NP1 7带对比。还确认了第三超微化石组合的层位是西藏地区海相第三纪目前已知的最高层位 ,它的时代应为中始新世晚期 ,即属 Bartonian期。根据超微化石属种的时限分布的分析 ,东特提斯在西藏境内的封闭时间大约在3 8Ma左右 ,即至该时期 ,海水完全退出青藏高原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完全拼合 ,青藏高原开始大幅度的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早第三纪 钙质超微化石 东特提斯 封闭时限
下载PDF
论东特提斯形成与演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罗建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8,共8页
论东特提斯形成与演化的基本特征罗建宁(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特提斯的形成与演化一直是推动地质学发展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这不仅是因为特提斯地跨欧、亚、非和南、北美洲,而且它的形成与演化对全球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特提... 论东特提斯形成与演化的基本特征罗建宁(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特提斯的形成与演化一直是推动地质学发展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这不仅是因为特提斯地跨欧、亚、非和南、北美洲,而且它的形成与演化对全球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特提斯巨型构造域西自加勒比海,经阿尔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带 东特提斯 形成与演化 中国西部 冈瓦纳大陆 蛇绿岩组合 放射虫 晚三叠世 硅质岩 二叠纪
下载PDF
南海及邻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与东特提斯构造域 被引量:10
8
作者 倪金龙 夏斌 刘海龄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10期11-16,共6页
以南海及邻区的前中生代地层分布研究为基础,划分了该区域前中生代的褶皱基底分区。其中,晋宁期褶皱基底主要分布于琼南地块和昆嵩地块,围绕其周缘发育的依次有加里东期、海西期等褶皱变质基底,从华南大陆向东南沿海,其基底也依次由老... 以南海及邻区的前中生代地层分布研究为基础,划分了该区域前中生代的褶皱基底分区。其中,晋宁期褶皱基底主要分布于琼南地块和昆嵩地块,围绕其周缘发育的依次有加里东期、海西期等褶皱变质基底,从华南大陆向东南沿海,其基底也依次由老变新。在基底分区及前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的前中生代的缝合带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海南岛的九所—陵水构造带、西沙北海槽、中央海盆的北侧可能存在一条“琼南缝合带”,作为马江缝合带的东延。前中生代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两个大的地质时期,即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时期,构造演化的特点主要是各地块的多次碰撞与张裂作用,最终形成了多个变质褶皱基底和多条古缝合带。软流圈的对流作用可能是控制各地块多次碰撞与张裂作用的主要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基底 构造演化 东特提斯 对流作用 南海
下载PDF
东特提斯喜玛拉雅侏罗纪菊石年代地层学研究新进展
9
作者 阴家润 夏遵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2-347,共6页
西藏南部拉弄拉地区的侏罗纪菊石资料研究表明 ,该地有特提斯喜玛拉雅地区最完整的侏罗纪菊石层序 ,据此可与西北欧标准菊石带以及其他地区菊石层序对比。
关键词 侏罗纪 菊石年代地层学 东特提斯喜玛拉雅地区
下载PDF
东特提斯二叠纪地层、古地理及矿产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10
作者 颜佳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3,共3页
概述了“东特提斯二叠纪生物地层、古地理和矿产资源国际学术讨论会(PET)”和“澳大利亚生物古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PAFF)”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最新研究进展,简要评述了东特提斯地区联合古陆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研... 概述了“东特提斯二叠纪生物地层、古地理和矿产资源国际学术讨论会(PET)”和“澳大利亚生物古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PAFF)”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及最新研究进展,简要评述了东特提斯地区联合古陆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今后研究值得注意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特提斯 古气候 古海洋 二叠纪 地层 古地理
下载PDF
藏南东特提斯最高海相层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晓路 李国彪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5,共7页
古近纪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拼合的最后阶段,也是东特提斯的消亡时期,形成了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对西藏境内最高海相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东特提斯在西藏境内最终消亡的时间应该在始新世Priabonian早期以后。通... 古近纪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拼合的最后阶段,也是东特提斯的消亡时期,形成了最年轻的海相沉积即最高海相层。对西藏境内最高海相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东特提斯在西藏境内最终消亡的时间应该在始新世Priabonian早期以后。通过与喜马拉雅各地区和塔里木盆地最高海相层进行区域对比,初步总结出东特提斯洋的宏观演化特征:Lutetian初期,东特提斯在西部印度克哈特(Kohat)、赞斯卡尔(Zanskar)等地区开始关闭,之后向东海退至西姆拉(Simla)-坦森(Tansen)一带;Priabonian期在藏南定日-亚东一带关闭,直至渐新世在东部缅甸西昂(Siang)、那嘎兰(Nagaland)地区完全退出。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欧大陆楔入产生的远程效应,东特提斯洋分支的残留海水在渐新世末期(23 Ma)从塔里木盆地退出,标志着东特提斯洋在该区的最后关闭。对藏南及邻区最高海相层的综合研究和对比,不仅有助于了解东特提斯的晚期演化特征及封闭时限,也能为印度-亚欧板块碰撞时间的厘定提供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东特提斯 封闭时限 最高海相层 微体化石
下载PDF
东特提斯金沙江造山带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龙清 余凤鸣 陈开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6,共2页
金沙江造山带是东特提斯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条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金沙江造山带自泥盆纪至第四纪经历了弧后盆地扩张、弧后盆地俯冲消减、弧后碰撞造山、挤压隆升与前陆盆地演化等四个主要演化阶段(潘桂棠等,1997;W... 金沙江造山带是东特提斯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条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金沙江造山带自泥盆纪至第四纪经历了弧后盆地扩张、弧后盆地俯冲消减、弧后碰撞造山、挤压隆升与前陆盆地演化等四个主要演化阶段(潘桂棠等,1997;Wang et al.,1995;王立全等,1999;何龙清,1998;Kenneth et al.,1995),各阶段都有不同的成矿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内生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金沙江造山带 弧后盆地 内生金属矿床 盆地扩张 构造演化阶段 盆地演化 挤压隆升 东特提斯 碰撞造山
下载PDF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书评
13
作者 B.C.伯奇菲尔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07-109,共3页
关键词 大洋 大陆 大洋岛弧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 书评
下载PDF
二叠-三叠纪东特提斯地区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海洋演化与地球表层多圈层事件耦合 被引量:34
14
作者 颜佳新 赵坤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51-759,共9页
通过对东特提斯地区二叠纪栖霞期和吴家坪期、三叠纪安尼期和诺利期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海洋环流再造,研究了二叠-三叠纪岩石圈(古地理)-水圈(古海洋)-大气圈(古气候)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及其演化.研究表明,特提斯地区二叠-三叠... 通过对东特提斯地区二叠纪栖霞期和吴家坪期、三叠纪安尼期和诺利期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海洋环流再造,研究了二叠-三叠纪岩石圈(古地理)-水圈(古海洋)-大气圈(古气候)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及其演化.研究表明,特提斯地区二叠-三叠纪古地理变化和联合古大陆的整体北移,导致了全球古洋流格局的重大调整;而古地理的变化和古洋流格局的调整可能是将二叠-三叠纪巨型季风气候体系推向高潮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表层多圈层 事件耦合 二叠-三叠纪 东特提斯地区 古地理 古气候 古海洋 岩石圈 生物圈
原文传递
东特提斯开阔海环境中托尔期大洋缺氧事件的记录: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环境扰动的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修根 王剑 +5 位作者 文华国 宋春彦 王忠伟 曾胜强 冯兴雷 韦恒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84-2196,共13页
早侏罗世托尔期"大洋缺氧事件"(T-OAE)对应于显著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扰动以及气候的快速变化.文章对采自东特提斯开阔海环境中的样品开展了高精度的碳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分析.使用这些资料,取得了如下进展:(1)建立... 早侏罗世托尔期"大洋缺氧事件"(T-OAE)对应于显著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扰动以及气候的快速变化.文章对采自东特提斯开阔海环境中的样品开展了高精度的碳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分析.使用这些资料,取得了如下进展:(1)建立了东特提斯开阔海环境中高精度的托尔期缺氧事件的记录;(2)揭示了色哇剖面T-OAE的沉积特征,低能黏土岩沉积中突然输入了高能的粗粒沉积,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碎屑沉积物向边缘海和深海海域中供应的增加有关;(3)色哇剖面具有低的C_(org):P_(total)比率,贫或轻微富集氧化还原敏感的微量元素V、Mo和U的特征,剖面序列中生物扰动结构发育,表明色哇地区在早侏罗世托尔期发生了长期的氧化事件,因此,缺氧并不是T-OAE的基本条件;(4)揭示了托尔期缺氧事件的开始伴随着气候的变暖和更润湿,同时发生了多幕式的沉积物源的变化;(5)提出了T-OAE富含有机质沉积物的沉积总体受全球气候的控制,但区域环境的扰动也可能影响了有机质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期缺氧事件 碳酸盐碳同位素 浅海 富氧条件 东特提斯
原文传递
东特提斯喜马拉雅下白垩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古地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显伟 石玉若 +3 位作者 杨天水 边伟伟 王锁 彭文骁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50-2859,共10页
东特提斯喜马拉雅在中生代位于东冈瓦纳大陆的结合部位,其古地理对于了解东冈瓦纳大陆裂解至关重要.对东特提斯喜马拉雅塔嘎地区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东特提斯喜马拉雅塔嘎地区采样剖面沉积下限为126.6... 东特提斯喜马拉雅在中生代位于东冈瓦纳大陆的结合部位,其古地理对于了解东冈瓦纳大陆裂解至关重要.对东特提斯喜马拉雅塔嘎地区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东特提斯喜马拉雅塔嘎地区采样剖面沉积下限为126.6±2.7 Ma.碎屑锆石年龄谱显示东特提斯喜马拉雅塔嘎地区采样地层主要包含~520 Ma、~890 Ma和~1 200 Ma的特征峰值年龄,对比结果表明东特提斯喜马拉雅塔嘎地区沉积地层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印度东部和澳大利亚西南部地层碎屑锆石年龄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东冈瓦纳岩浆活动记录以及该剖面下部玄武岩年龄,东特提斯喜马拉雅塔嘎地区地层沉积于东特提斯喜马拉雅从东冈瓦纳大陆分离时期,其物质来源可能为印度东部、澳大利亚西南部以及南极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特提斯喜马拉雅 东冈瓦纳大陆 碎屑锆石 古地理学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提斯构造域界线的探讨 被引量:15
17
作者 侯青叶 赵志丹 +3 位作者 张本仁 张宏飞 张利 陈岳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7-577,共11页
东特提斯构造域北界的确定不仅可以约束构造域的范围及演化,而且对于约束中国各陆块的原始构造归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枕状玄武岩的元素、Sr-Nd-Pb同... 东特提斯构造域北界的确定不仅可以约束构造域的范围及演化,而且对于约束中国各陆块的原始构造归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枕状玄武岩的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系统研究表明:其地幔源区的Nd和Pb同位素组成均表现出印度洋MORB型同位素组成特征;枕状玄武岩(△^(207)Pb/^(204)Pb)_(?)变化范围为9.1~24.3(平均值为14.7),(△^(208)/^(204)Pb)_(?)变化范围为9.1~101.1(平均值55.3);与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蛇绿岩具有一致的同位素组成。因此,祁连造山带古洋幔应属于原特提斯构造域。纵观中国境内的特提斯构造域蛇绿岩的分布特征可知:该构造域表现出自北而南变年轻的时空演化规律,从而说明中央造山带的动力学过程也应纳入冈瓦纳大陆裂解和亚洲增生的总动力学系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特提斯构造域 青藏高原 祁连造山带 蛇绿岩
下载PDF
云南中三叠世一恐头龙科小型主龙型类
18
作者 王维 雷洪 李淳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2,共20页
现在的中国南方地区在三叠纪时期曾位于特提斯洋东部。在该区域产出的众多海生爬行动物中,恐头龙(Dinocephalosaurus)的形态特化,颈部极度增长,可与时代略晚的长颈龙(Tanystropheus)相比拟。这两种爬行动物分别归属于恐头龙科(Dinocepha... 现在的中国南方地区在三叠纪时期曾位于特提斯洋东部。在该区域产出的众多海生爬行动物中,恐头龙(Dinocephalosaurus)的形态特化,颈部极度增长,可与时代略晚的长颈龙(Tanystropheus)相比拟。这两种爬行动物分别归属于恐头龙科(Dinocephalosauridae)和长颈龙科(Tanystropheidae),而这两个科的成员加之另外一些基干物种代表了主龙型类(Archosauromorpha)中一系列早期分异出的支系。报道一件产自云南罗平地区中三叠世安尼期地层的主龙型类成年个体新标本IVPP V18579,与目前已知的早期主龙型类成员相比,该标本显示出与恐头龙属一致但区别于其他属种的特征,主要包括前颌骨发育有超过外鼻孔后缘的较长后背侧突,方骨前后向较宽大且具有后边缘的凹缺,大部分尾椎上的人字骨带有远端前后向的延展。然而,新标本体型明显小于恐头龙,且显示出与恐头龙属和梳齿龙属(另一恐头龙科成员)不同的鉴别特征,例如吻部窄长、牙齿短锥状且异齿性弱、枢椎和前部颈椎的神经棘显著更高等。基于最新的用于早期主龙型类系统发育分析的特征矩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V18579代表一个新的恐头龙科成员,在恐头龙科中与恐头龙属互为姊妹群关系。于是基于V18579建立了一新属新种:玲珑南蛇龙(Austronaga minuta),同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学特征描述,并讨论了它可能具有的水生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罗平 东特提斯 三叠纪 海生爬行动物 主龙型类 恐头龙科 骨骼学解剖
下载PDF
特邀主编寄语
19
作者 唐菊兴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9-570,共2页
西藏高原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地学研究者向往的天然实验室,也是我国找矿突破行动的主战场。数十年来,随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的部署实施,基础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特提斯洋开启、俯... 西藏高原是东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地学研究者向往的天然实验室,也是我国找矿突破行动的主战场。数十年来,随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的部署实施,基础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特提斯洋开启、俯冲、大陆碰撞理论创新,找矿勘查评价方法与技术组合,找矿突破实践等研究成为西藏地质工作的主旋律。短短20年间,先后实施地质大调查、青藏专项以及三轮国家973项目,我国地质学家创建了特提斯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构建了特提斯洋俯冲成矿模式、东特提斯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成矿模式;新评价了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产于陆相火山岩地区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现了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叠加斑岩成矿的矿床新类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新类型,新发现了还原型、氧化型岛弧斑岩铜(金)矿床;在基础地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基础上,扎实推进了国家铜资源储备基地建设。因此,本文集的主题是:“成矿背景与超大型矿床、新类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基础地质研究 铜多金属矿 新类型矿床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大调查 主编 东特提斯
下载PDF
西苏门答腊实武牙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锆石年代学及其特提斯构造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小清 钱鑫 +4 位作者 卢向红 徐畅 张玉芝 甘成势 王岳军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73-2886,共14页
苏门答腊岛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沿该岛分布了大量不同时代和成因的花岗岩,但这些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延伸以及对比均未能得到很好的界定,也限制了对东南亚主要岩浆岩带延伸及其构造背景的理解.对西苏门答腊实武牙地区新识别出的花岗岩体... 苏门答腊岛位于东特提斯构造域,沿该岛分布了大量不同时代和成因的花岗岩,但这些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和延伸以及对比均未能得到很好的界定,也限制了对东南亚主要岩浆岩带延伸及其构造背景的理解.对西苏门答腊实武牙地区新识别出的花岗岩体开展了精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3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成因,其岩浆年龄分别为215.1±2.4 Ma(MSWD=0.14)、206.1±5 Ma(MSWD=0.22)、214.3±5 Ma(MSWD=0.11),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西苏门答腊存在晚三叠世的岩浆作用.对比东南亚花岗岩省内同期侵入岩认为,西苏门答腊实武牙地区的晚三叠世花岗岩可与东南亚西部花岗岩省进行对比和联系,该套晚三叠世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中特提斯洋初始俯冲的弧后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苏门答腊 晚三叠世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质年代学 东特提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