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0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水稻灌溉需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1
作者 张亚东 程衡 罗童元 《现代农机》 2024年第6期11-12,共2页
灌溉需水量的时空分布是科学制定不同地区灌水定额和灌溉管理策略的主要依据。以浙江东南沿海地区15个气象站近30年逐日的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水稻全生育期内的灌溉需水量。利用GIS的空间... 灌溉需水量的时空分布是科学制定不同地区灌水定额和灌溉管理策略的主要依据。以浙江东南沿海地区15个气象站近30年逐日的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水稻全生育期内的灌溉需水量。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得到水稻灌溉需水量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浙江东南沿海地区水稻灌溉需水量空间差异悬殊,多年平均值介于202.8~586.5 mm,多年均值表现为由东至西递减分布格局。通过水稻灌溉需水量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提出针对性的灌溉管理策略,可为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灌溉用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需水量 空间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 浙江省
下载PDF
“安全—发展”同构视角下的城市系统韧性评价——以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为例
2
作者 谢杰辉 田富俊 《城市学刊》 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不确定性风险已成为城市系统运行中面临的常态。基于“安全—发展”同构视角,构建城市系统韧性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法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的系统韧性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并根据演变趋势...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不确定性风险已成为城市系统运行中面临的常态。基于“安全—发展”同构视角,构建城市系统韧性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法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的系统韧性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并根据演变趋势及特征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部分省会城市的系统韧性水平在研究期内呈波动上升态势,各城市的子系统韧性水平分异明显,其中基础设施韧性和社会韧性是城市系统韧性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当年实际使用外资、排水管道密度、专利授权数和交通货运总量是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系统韧性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系统韧性 韧性评价 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管理 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 被引量:339
3
作者 龙花楼 刘彦随 邹健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6-434,共9页
在界定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商旅服务和均衡发展四个乡村发展类型的基础上,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乡村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基于乡村对社会具有的功能构建了乡村性指数(RI)以刻划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性强弱,并对东部沿海地区各发展类型的... 在界定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商旅服务和均衡发展四个乡村发展类型的基础上,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乡村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基于乡村对社会具有的功能构建了乡村性指数(RI)以刻划不同发展类型的乡村性强弱,并对东部沿海地区各发展类型的乡村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部沿海地区57.6%的县市一、二、三产业得到均衡发展;农业主导、工业主导和商旅服务业主导的发展地域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18.64%、11.99%和11.75%;农业主导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较强(RI>0.5)的地域占到59.1%;工业主导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RI<0.4)和居中(0.4<RI<0.5)的地域分别占到33.4%和42.8%;商旅服务业为主导的乡村发展类型中,大部分地域(42.7%)乡村性弱,乡村性强和居中的地域分别占到27.3%和30.0%;均衡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的地域占17.2%,乡村性较强的地域占到37%,接近半数(45.8%)的均衡发展类型其乡村性居中。并指出,当今全球化和社会经济重构背景下乡村的多功能性发展和立足当地(Place-Based)的乡村发展模式,使得某些县域的乡村性指数值与其他同类地区差异较大,以及同一乡村性指数值可能对应不同的乡村发展类型。最后提出了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科领域亟需加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重构 乡村发展类型 乡村性指数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 被引量:165
4
作者 王书华 毛汉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8-254,共7页
论文在对土地承载力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 ,将该区土地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 ,即 :低承载力区、中等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 ,分别代表土地承... 论文在对土地承载力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法 ,将该区土地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 ,即 :低承载力区、中等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 ,分别代表土地承载力演替从低层次的均衡发展阶段较高层次的不均衡发展阶段高层次的系统协调均衡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承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中国 东部沿海地区 低承载力区 中等承载力区 高承载力区
下载PDF
基于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问题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樊杰 孙威 任东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2-411,共10页
通过借鉴国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分析了我国能源供需分布格局及其区际能源平衡的特点,论证了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在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过程中的意义及其途径。研究表明:①2010年,全国狭义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为5.1%,广义可再... 通过借鉴国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分析了我国能源供需分布格局及其区际能源平衡的特点,论证了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在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过程中的意义及其途径。研究表明:①2010年,全国狭义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为5.1%,广义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为18.4%;②在东部沿海各省份均实现了广义配额目标的前提下,东部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其电力需求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到18.4%和3.05%,能源结构得到优化;③为此,西部水电开发可达到全国总量的63.8%,小水电发电量可占全国总量的90.6%,实现西部优势再生能源的优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配额制 东部沿海地区 能源结构 电力
下载PDF
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功能定位与生产要素整合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富刚 刘彦随 张潆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进入了快速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现代农业、村庄整治、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新形势下沿海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农业资源低效利用、农村环境污染、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明确农...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与农村发展进入了快速转型与升级的新阶段,现代农业、村庄整治、农村信息化建设成为新形势下沿海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农业资源低效利用、农村环境污染、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明确农村地域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功能定位,以农村生产要素整合为切入点,进而实施农村生产要素的空间整合(包括生态空间整合、生产空间整合和生活空间整合)、组织整合和产业整合,能够有效引领农村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发展功能 要素整合 新农村建设 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翟荣新 刘彦随 梁昊光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66,共5页
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林、牧、渔产值比重是49.5︰3.2︰29.7︰17.6,农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本文分析了农业结构系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其地域差异性,发现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农业部... 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林、牧、渔产值比重是49.5︰3.2︰29.7︰17.6,农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本文分析了农业结构系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的关系,揭示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其地域差异性,发现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的变动趋势和农业结构的变化率;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地区间农业部门的比较优势,这也是未来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布局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 区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玉恒 胡智超 刘彦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构建了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益评价模型,测算了2001—2008年中国沿海地区农地非农化的配置效益。结果表明:(1)除海南省外,沿海各省均处于农地过度非农化状态,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土地非农化的强依赖和农地非农化利用的低效益;(2)沿海各省份的... 构建了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益评价模型,测算了2001—2008年中国沿海地区农地非农化的配置效益。结果表明:(1)除海南省外,沿海各省均处于农地过度非农化状态,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土地非农化的强依赖和农地非农化利用的低效益;(2)沿海各省份的农地非农化均有较大的净收益,即农地非农化的效益远大于农地本身的效益;(3)快速城镇化的需求和农地资源的稀缺性对农地非农化在部门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出了紧迫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城乡土地利用 配置效益 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
下载PDF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秦全德 李欣 +1 位作者 陈修德 李丽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8,共5页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其能源消耗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大。以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区、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SBM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背景下,...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其能源消耗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大。以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区、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SBM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背景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测算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在2001—2012年间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各省市经济发达程度与能源效率成正向关系。(2)非期望产出对于各省市的能源效率影响较大;(3)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4)技术进步是促进提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非期望产出 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东部沿海地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思 被引量:12
10
作者 范文国 熊宁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本文认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良好的地理环境、可持续的动力支持系统和良好的制度环境。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理环境提供足够的可建设用地和水资源 ;也必须拥有可持续的动力支持系统 ,即必须拥有下列几个优势条件 ... 本文认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良好的地理环境、可持续的动力支持系统和良好的制度环境。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理环境提供足够的可建设用地和水资源 ;也必须拥有可持续的动力支持系统 ,即必须拥有下列几个优势条件 :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行政优势、政策优势、科技优势、技术经济优势、人居环境优势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制度环境 ,即必须拥有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良好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本文正是从这三个层面来构思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中国 东部沿海地区 地理环境 制度环境 行政管理体制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教训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村镇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兆君 张占贞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7-50,共4页
村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国家的城镇建设实践,分析和总结了这些国家村镇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并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村镇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村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国家的城镇建设实践,分析和总结了这些国家村镇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并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村镇建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村镇建设的启示,包括围绕大中城市做好村镇建设布局,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村镇建设模式,重视培植特色产业,多渠道筹集村镇建设资金以及处理好村镇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小城镇建设 比较研究 东部沿海地区村镇建设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363
12
作者 刘彦随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3-570,共8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广大农村地区,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1978-2005年,沿海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3.3%降为7.9%...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广大农村地区,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1978-2005年,沿海地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3.3%降为7.9%,第三产业比重由19.8%升为40.5%,农业劳动力比重则由90.8%降为47.9%。模拟分析表明,沿海地区农业产值与农业就业份额仍将持续下降,2010年、2020年农业产值比重将降为8.0%和6.0%,农业劳动力比重将降为44.5%和32.2%。1990-2005年,沿海地区劳耕弹性系数为1.84,反映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远快于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劳动力效益在稳步提高。同期,乡村人口由3.06亿人降为2.19亿人,而农村人均居住用地规模却在增大,未能实现农村人口转移与农村居民点的减少相挂钩。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须遵循乡村转型发展规律,重在科学规划、分区推进,通过优化城乡用地、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经济,提升农村生产力,促进沿海城乡互动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发展 农业结构 新农村建设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探索与创新——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俊科 邹谢华 郭威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4,共3页
当前宅基地管理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转型,宅基地管理制度与社会经济现实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宅基地管理面临着诸多困境。农村房屋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普遍存在 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农村宅基地只... 当前宅基地管理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转型,宅基地管理制度与社会经济现实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宅基地管理面临着诸多困境。农村房屋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普遍存在 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农村宅基地只能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管理 东部沿海地区 创新 集体经济组织 社会经济 改革开放 经济现实 管理制度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演变轨迹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殿廷 葛岳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6年第3期26-31,共6页
区域经济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存量和质量。东部沿海地区具有突出的经济优势,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及强度达到了空前水平,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区域经济在开发、利用资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存量和质量。东部沿海地区具有突出的经济优势,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及强度达到了空前水平,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指出,该地区资源供给及资源再生能力不足,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粗放和浪费,而且,伴随着经济增长也日益出现环境恶化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地区 资源 环境 经济发展
下载PDF
航空物探综合测量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工环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卫平 徐东宸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21-325,共5页
以黄河口地区实测的三频航电、四道伽马能谱资料为依据,在第四纪地貌、岩性划分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航空电磁法在划分海侵程度和海侵界线,分析水质方面的效果。还对区内卤水、地热水分布,以及环境放射性辐射水平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明... 以黄河口地区实测的三频航电、四道伽马能谱资料为依据,在第四纪地貌、岩性划分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航空电磁法在划分海侵程度和海侵界线,分析水质方面的效果。还对区内卤水、地热水分布,以及环境放射性辐射水平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物探测量 水工环勘查 东部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耕地和建设用地连通性变化——以山东省平度市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金凤 王秀红 汪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251-256,261,共7页
[目的]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山东省平度市为案例区,分析研究区2005—2013年耕地和建设用地的连通性及其核心斑块格局变化的特征,为有效保护区域耕地,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斑块的景观指数分析方法,构建了案例区耕地... [目的]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山东省平度市为案例区,分析研究区2005—2013年耕地和建设用地的连通性及其核心斑块格局变化的特征,为有效保护区域耕地,合理规划建设用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斑块的景观指数分析方法,构建了案例区耕地和建设用地整体连通性指数(IIC)、可能连通性指数(PC)及斑块重要值(dI),以反映区域内两种地类的连通性和各斑块重要性。[结果](1)与耕地相比较,平度市的建设用地分布格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2)建设用地的连通性显著增加,相反耕地的连通性有所下降;(3)2013年平度市耕地核心斑块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9%,而建设用地的核心斑块面积仅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9%。[结论]耕地核心斑块属于连通性好,利用效益较好的耕地分布区,其数量和质量均应得到有力保护。建设用地核心斑块具有连通性好,地理位置好的特点,应加强此类建设用地的无节制扩张控制和现有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同时应不断控制建设用地的污染物排放,保持良好环境质量,避免污染附近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景观连通性 耕地 建设用地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纯 张丽敏 周楚 《特区经济》 2013年第2期15-18,共4页
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在选取金融业等八个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上,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归结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外向性程度、城市化水平... 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在选取金融业等八个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上,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归结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结构、经济外向性程度、城市化水平、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等六个方面,采用了传统计量经济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截面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基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级市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发展结构、城市化水平较为显著,其他因素并不显著。同时证实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此时的空间回归模型要优于传统计量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影响因素 东部沿海地区 空间回归
下载PDF
东部沿海地区利用FDI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大楷 万军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6年第4期77-83,共7页
由于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有竞争力的“制造成本”以及入世后服务业领域的相继开放政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吸收国,但各地区在利用外资能力上表现很不平衡。如何评价各地区利用外资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认... 由于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有竞争力的“制造成本”以及入世后服务业领域的相继开放政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吸收国,但各地区在利用外资能力上表现很不平衡。如何评价各地区利用外资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认为一个地区利用外资能力由其获取外资能力和运用外资能力两个层面决定。基于此,我们提出一套评估地区利用外资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因子分析,对东部沿海地区8个省市利用FDI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政策含义在于提升利用外资能力应当从获取外资能力和运用外资能力两个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地区 利用外资能力 评估
下载PDF
广东东部沿海地区牡蛎产业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昌仕 慕永通 《中国渔业经济》 2013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广东东部沿海地区牡蛎养殖历史悠久,是我国牡蛎主产区之一。主要品种为香港牡蛎和太平洋牡蛎,苗种主要靠外地供应,养殖方式有地播式、插立式、筏式和笼式,生产周期随品种和品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加工停留在撬壳取肉、盐水浸、晒干等前... 广东东部沿海地区牡蛎养殖历史悠久,是我国牡蛎主产区之一。主要品种为香港牡蛎和太平洋牡蛎,苗种主要靠外地供应,养殖方式有地播式、插立式、筏式和笼式,生产周期随品种和品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加工停留在撬壳取肉、盐水浸、晒干等前处理阶段,销售形成了"香港牡蛎南下、太平洋牡蛎北上"的格局。养殖效益显示出地区差异、品种差异、品牌效应、整合效应和规模效应等关联特征。问题在于非规模化生产、海域污染威胁、产业脆弱特质、品牌信誉风险和产业政策缺失,当务之急是延伸产业链、控制环境污染、培育自主品牌、推广合作组织和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东部沿海地区 牡蛎产业 产业链 养殖效益
下载PDF
资源配置能力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 被引量:8
20
作者 傅允生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5-30,共6页
地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受区位条件、要素资源存在状况与资源配置方式的约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发展与持续增长主要源于区位优势所具有的地区资源集聚效应和体制转轨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区资源配置效应。
关键词 资源配置能力 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增长 对外开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