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唐书·唐休璟传》补阙 被引量:4
1
作者 薛宗正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36,共13页
唐休璟是唐代著名边将和朝中重臣,其战勋政绩,《两唐书.唐璿传》多有阙漏,且叙事时有颠倒,所记年代亦率多模糊不清。本文根据《右仆射太子少师唐璿神道碑》,参稽《册府元龟》等散见资料,复原了唐休璟以安西副都护、检校庭州刺史、西州... 唐休璟是唐代著名边将和朝中重臣,其战勋政绩,《两唐书.唐璿传》多有阙漏,且叙事时有颠倒,所记年代亦率多模糊不清。本文根据《右仆射太子少师唐璿神道碑》,参稽《册府元龟》等散见资料,复原了唐休璟以安西副都护、检校庭州刺史、西州都督、西州刺史等主政西域时期的重要事迹,及东返后又领灵州都督、灵武道大总管、幽营都督、安东都护等重要军职,出任朝中宰辅时期又先后参加了废周兴唐、唐隆政变时期的禁中密会,及其老年四次致仕、三次复出的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 唐休璟 补阙
下载PDF
基于两唐书的衮冕十二章纹视觉推演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静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章纹在中华帝王服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表意功能,其中衮冕章纹最隆重庄严。从两唐书的注释解析,探究十二章纹的符号起源、象征意义、形象及排列方式。在文献考证与解析的基础上,对十二章纹的形象做了还原,并对比了唐代衮冕上十二章纹的两... 章纹在中华帝王服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表意功能,其中衮冕章纹最隆重庄严。从两唐书的注释解析,探究十二章纹的符号起源、象征意义、形象及排列方式。在文献考证与解析的基础上,对十二章纹的形象做了还原,并对比了唐代衮冕上十二章纹的两种排列思路,尝试提出合乎推理的排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 服饰文化 帝王服饰 衮冕十二章纹 视觉
下载PDF
点校本两唐书《刘子玄传》校勘正误
3
作者 尤炜祥 潘晶安 史荣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15,共5页
刘知几为唐代著名史学家。两唐书《刘子玄传》是研究刘子玄生平的基本史料,但点校本两唐书在点校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运用本校、它校等校勘方法,出现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差错。
关键词 点校本 两唐书 刘子玄传 校勘
下载PDF
两唐书对中晚唐士人干谒形象的建构
4
作者 韩立新 白贵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51,共5页
在唐代,进士录取与否除了依据考试成绩以外,"誉望"也是重要的参考,为赢得这样的"誉望",他们进行了广泛的干谒活动,这一活动在中晚唐达到了高潮。本文对《新唐书》、《旧唐书》中记录的中唐士人干谒资料进行考察,获... 在唐代,进士录取与否除了依据考试成绩以外,"誉望"也是重要的参考,为赢得这样的"誉望",他们进行了广泛的干谒活动,这一活动在中晚唐达到了高潮。本文对《新唐书》、《旧唐书》中记录的中唐士人干谒资料进行考察,获取直接记载干谒的资料57条。对这些资料进行量化分析,发现两唐书臧否干谒者的道德标准,竟与今天评价他人的道德观念惊人地相似。两唐书描述的干谒者形象,本质上成为"传播价值观的载体",鲜活的人性没有了,干谒者成了某种"抽象概念"的化身。对两唐书士人干谒形象的建构进行考察,可以为观察唐代士人干谒形象提供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 中晚唐 干谒形象 建构
下载PDF
唐代儒者的政治关怀及其现代反思——以两唐书《儒学传》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朱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4,共5页
儒者以参与政治、关心政治为己任,即使是在儒家义理未曾得到很大发展的唐代,儒者的政治关怀也依然得以展现。从两唐书《儒学传》来看,唐代儒者没有从义理上对儒家政治思想有较大推进,但对儒家礼教礼治的精神有所强化,他们积极运用所掌... 儒者以参与政治、关心政治为己任,即使是在儒家义理未曾得到很大发展的唐代,儒者的政治关怀也依然得以展现。从两唐书《儒学传》来看,唐代儒者没有从义理上对儒家政治思想有较大推进,但对儒家礼教礼治的精神有所强化,他们积极运用所掌握的礼仪知识去干预政治生活,参与政权建设,这是唐代儒者政治关怀的一个重要特点。以现代视野观之,包括唐代儒者在内的传统儒者关心和参与政治的方式值得现代儒者反思,政治制度构建与维护并非儒者政治关怀落实的惟一途径。唐代儒者主要靠记诵辞章以及引经据典来维护自己的学术尊严,或者只靠繁琐的仪礼细节来说明礼治精神,拘泥于儒家学说的繁琐考证之中,失却了儒学反思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如此思路下,儒学思想的没落则是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 儒者 政治关怀 《儒学传》
下载PDF
两唐书《渤海传》比较研究
6
作者 李春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4-177,共4页
渤海是古代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两唐书《渤海传>从不同的角度对渤海政权进行了记载,由于两唐书在作者、成书时间、成书背景、编撰原则等许多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使得两唐书《渤海传》在记事内容、史学价值、历史观、史学思想... 渤海是古代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两唐书《渤海传>从不同的角度对渤海政权进行了记载,由于两唐书在作者、成书时间、成书背景、编撰原则等许多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使得两唐书《渤海传》在记事内容、史学价值、历史观、史学思想等方面也有许多差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对于今天的渤海史研究者来说,两者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两唐书 <渤海传> 史学史
下载PDF
点校本两唐书《白居易传》正误
7
作者 尤炜祥 潘晶安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9-33,共5页
两唐书《白居易传》差错较多,以《旧传》为甚,其中年代错误尤为明显。《新传》差错较少,这与《新传》后出,同时追求"文省",省略了大部分记年有关,但《新传》对白居易卒年及年龄记载准确。新、旧《传》不能偏废,可互为印证、... 两唐书《白居易传》差错较多,以《旧传》为甚,其中年代错误尤为明显。《新传》差错较少,这与《新传》后出,同时追求"文省",省略了大部分记年有关,但《新传》对白居易卒年及年龄记载准确。新、旧《传》不能偏废,可互为印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校本 两唐书 《白居易传》 正误
下载PDF
点校本两唐书特殊标点勘误
8
作者 潘晶安 尤炜祥 《台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0-43,72,共5页
专名线"——"和书名线"——"在一般的简体横排本书籍中不出现,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大量存在,是较为特殊的两种标点符号。点校本两唐书在给有关人名、地名、书名和乐舞名等加标点时存在不少差讹,举例加以... 专名线"——"和书名线"——"在一般的简体横排本书籍中不出现,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大量存在,是较为特殊的两种标点符号。点校本两唐书在给有关人名、地名、书名和乐舞名等加标点时存在不少差讹,举例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校本两唐书 标点符号 古籍整理
下载PDF
《两唐书辞典》中的唐朝21位皇帝
9
作者 赵文润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3期47-50,共4页
大型工具书《两唐书辞典》是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策划的二十五史专书辞典丛书之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文润教授和赵吉惠教授担任主编。《两唐书辞典》从1990年4月启动,至今年6月五校完毕,历时十四载,编选《旧唐书》、《新唐... 大型工具书《两唐书辞典》是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策划的二十五史专书辞典丛书之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文润教授和赵吉惠教授担任主编。《两唐书辞典》从1990年4月启动,至今年6月五校完毕,历时十四载,编选《旧唐书》、《新唐书》辞目40000多条,共计300多万字,即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发行。现将赵文润教授撰写的唐朝21位皇帝辞条先行刊布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辞典》 唐朝 皇帝 唐高祖 唐太宗 唐高宗 则天皇后
下载PDF
点校本两唐书地理志疑义考释
10
作者 尤炜祥 《台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一直被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公认为权威版本,但由于种种原因,内中的错讹和校勘不精存在不少。现以点校本两唐书地理志为例,对其中疑义之处加以考释。
关键词 点校本 两唐书 地理志 考释
下载PDF
从两唐书《杜甫传》看杜甫诗学地位的变化
11
作者 崔含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6-67,共2页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的比较,可以看出杜甫诗歌接受从唐末五代到宋代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 《杜甫传》 诗学地位 变化
下载PDF
“两唐书”文苑与儒林的历史书写及其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维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新旧"唐书"采取两种不同的书写方式来构建唐代的儒林和文苑,《旧唐书》偏重于强调经生和词臣在儒林、文苑中的重要性,没有严格的去区分文苑和儒林的界限。《新唐书》对唐代儒林、文苑的书写则更强调治礼儒士和诗赋之士,对于... 新旧"唐书"采取两种不同的书写方式来构建唐代的儒林和文苑,《旧唐书》偏重于强调经生和词臣在儒林、文苑中的重要性,没有严格的去区分文苑和儒林的界限。《新唐书》对唐代儒林、文苑的书写则更强调治礼儒士和诗赋之士,对于儒林、文苑的分界更加清晰有条理。这是由于到了宋代,道学的萌芽及宋初古文家对唐代古文的传承使其偏重于以本朝之风视前代,于是造成文儒分流的书写模式。对比两种书写模式,一方面可以看出宋代对唐代历史的重构倾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同语境中,书写者对历史的想象往往会导致事实的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 文苑 儒林
下载PDF
点校本两唐书标点疑义释例
13
作者 史荣华 古敏 《嘉兴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5-91,共7页
点校本两唐书在整理过程中,尽管对标点有统一的体例要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是一个极难掌握的问题。举出点校本两唐书中句号、逗号、顿号、引号及分号这些标点符号该标未标或标错位置等差错,对例证进行深入的考证分析,进而辨析说明正误。
关键词 点校本 两唐书 标点 古籍整理
下载PDF
点校本两唐书《儒学》正误四则
14
作者 徐志林 《图书馆学刊》 2018年第8期134-137,共4页
研究唐代历史,首先面对的就是纪传体《旧唐书》和《新唐书》。目前点校版两唐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拟比读点校本两唐书列传中的《儒学》,采用陈垣《校勘学释例》所列诸方法,就其中的疑义提出商榷。
关键词 两唐书 《儒林》 陈垣校勘法
下载PDF
无可奈何花落去——浅析《两唐书·列女传》中女性的非正常死亡
15
作者 裴玉茹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4-56,114,共4页
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留给后人许多璀璨的精神、物质文化,今人对唐代经济、社会、制度等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而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鲜明特色的唐代妇女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对象。唐代妇女留给我们的一直是开放的形象,然... 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留给后人许多璀璨的精神、物质文化,今人对唐代经济、社会、制度等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而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鲜明特色的唐代妇女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对象。唐代妇女留给我们的一直是开放的形象,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唐代妇女实际上生活在悲惨的境地。笔者试图从《两唐书·列女传》中女性的非正常死亡这一角度,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抒写出笔者自己所看到的唐代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列女传》 女性 非正常死亡 从属地位
下载PDF
点校本两唐书《儒学》正误四则
16
作者 徐志林 《台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8-69,77,共3页
研究唐代历史,首先面对的就是纪传体的《旧唐书》和《新唐书》。目前点校版两唐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比读点校本两唐书列传中的《儒学》,就存在字形不同,称谓不一致等疑点,拟遵循陈垣《校勘学释例》所列诸方法,就其中的疑义提出商榷。
关键词 两唐书 《儒林》 陈垣校勘法
下载PDF
两唐书经籍志春秋家比较研究
17
作者 龙银东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12期19-22,共4页
新旧两唐书经籍志春秋家部分的记载,基本吻合,有微小差异。对其内容分别列表进行对比,寻找其差异,并试做一点探悉。
关键词 两唐书 经籍志 春秋学史
下载PDF
两唐书校勘拾遗(三)
18
作者 熊显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84年第2期17-22,共6页
《旧唐书·鲁炅传》(10册卷一一四): 乾元元年,兼郑州刺史,充郑、陈、颍、亳等州节度使。上元二年 为淮西襄阳节度使,邓州刺史。十月,与朔方节度使司徒郭子仪、河东节度使太尉李光弼等九节度同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节度行... 《旧唐书·鲁炅传》(10册卷一一四): 乾元元年,兼郑州刺史,充郑、陈、颍、亳等州节度使。上元二年 为淮西襄阳节度使,邓州刺史。十月,与朔方节度使司徒郭子仪、河东节度使太尉李光弼等九节度同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节度行营步卒万人、马军三百,以李抱玉为兵马使,炅分界知东面之北。二年六月六日,贼捋史思明自范阳来救,战于安阳河北,王师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唐书 李抱玉 淮西 唐书 安庆绪 李光弼 兵马使 步卒 乾元二年 乾元元年
下载PDF
两唐书辨误二则
19
作者 焦杰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22-22,共1页
两唐书辨误二则一、《新唐书》卷211《李宝臣传》载诸镇一同进攻田承嗣,李宝臣于中途突然反叛,使军事行动宣告失败。《传》云:“于是天子遣中人马希倩劳宝臣,宝臣归使者百缣,使者恚,抵诸道,宝臣顾左右愧甚。”于是,王武俊劝... 两唐书辨误二则一、《新唐书》卷211《李宝臣传》载诸镇一同进攻田承嗣,李宝臣于中途突然反叛,使军事行动宣告失败。《传》云:“于是天子遣中人马希倩劳宝臣,宝臣归使者百缣,使者恚,抵诸道,宝臣顾左右愧甚。”于是,王武俊劝其反叛,李宝臣同意。此处马希情乃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辨误 科举考试 唐书 《新书》 确有其人 谋反叛 四十年 马承 军事行动
下载PDF
从引《诗》看唐宋《诗》学的转型——以两《唐书》与《宋史》为例
20
作者 柴天骐 王福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9-220,共12页
作为唐宋儒学转型的重要一环,唐宋《诗》学转型之内在理路与真实面貌可由正史引《诗》得以彰显。在文本层面上,两《唐书》与《宋史》引《诗》对汉代以来的引《诗》规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破与理论批判,彰显了经学式微背景下经典权威性... 作为唐宋儒学转型的重要一环,唐宋《诗》学转型之内在理路与真实面貌可由正史引《诗》得以彰显。在文本层面上,两《唐书》与《宋史》引《诗》对汉代以来的引《诗》规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破与理论批判,彰显了经学式微背景下经典权威性的动摇。在取义层面上,两《唐书》引《诗》与新《春秋》学相结合,在日常运用与学术研究两个向度上体现了唐代《诗》学对春秋《诗》学的复归,并与“诗史”观念的产生相联系,显示了唐代《诗》学从注重礼乐教化的外学逐步转向探索儒家精义的内学。在此基础上,宋人进一步从理论上提取“圣人之意”作为统贯群经之本源,并在具体的《诗》学方法层面将春秋用《诗》之法与孔、孟《诗》学相结合,昭示了宋代《诗》学子学化承传与确立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唐宋经学转型 唐书 《宋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